據載,開元十六年(亦即,公元727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宴百寮于花萼樓下,右丞相薛曜、左丞相張說等聯名上奏,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于天下,次年,文武百官遂一致上表,謹以赤光照室之夜獻之,自此,每逢此日,朝野同歡,「天下諸州咸令宴樂,休假三日」夢在大唐愛233章節。
今年的八月五日,一如往年的壯觀,其時,金吾及北衙四軍兵士陳仗而立,太常設樂,絲竹管弦韻悠揚,教坊大陳走索、丸劍、雜技、角抵、百戲等,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馬隆飾入場為戲,奮首鼓尾,縱橫應節,旋轉如飛,舞于勤政樓下,「彩旄八佾成行,時龍五色因方。屈膝餃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樂舞百技共賀罷,後賜宴設酺于花萼樓。
看獻千秋樂,千秋樂未央。燕樂伊始,歌喉宛轉間,一曲《千秋樂》,千秋樂撫民,萬歲樂延命。李隆基身穿絳紗袍頭戴翼善冠坐于御座之上,霽顏環目下座山呼萬歲的文武百官諸王權貴,朗聲示諭諸人起見入席,食案上宴饗之豐盛,饌玉炊金,銅盤重肉,厚酒大盤,山珍海胥應有盡有,著實惹人垂涎欲滴。
後.宮妃嬪及公主以位分、長尊依次就坐在右,金瓚玉珥,綾羅珠翠,垂釵曳履,無不開顏發艷,眉歡眼笑。今日乃聖誕之日,自當盛裝登場,一則以示喜慶,以討聖歡,其次,濃妝艷裹至少不失為是明艷端莊,畢竟,宮中的女人無人祈希過早的色衰愛弛。今個普天同慶的日子,正是豐姿盡展的大好時機。
余音裊裊的工夫。當朝首相李林甫舉樽面向御座,謹代各排坐于左的一眾朝臣表壽詞道︰「微臣恭祝吾皇萬壽無疆,聖體康泰!願世清平,國運昌盛!」
眾朝臣遂不約而同由席位上起身,異口同聲空首附和道︰「祝陛下聖體永安!萬壽無疆……」
李隆基龍目含笑看向在左的諸臣子,煞是神采煥發︰「眾愛卿免禮。時朕誕辰。太平盛世,卿等與朕共飲一杯!賜酒!」
侍立在邊上的宮婢即刻垂首跪向前斟酒。諸臣于是謹翼的端起酒樽,齊聲山呼道︰「謝陛下夢在大唐愛第233章驚鴻章節!陛下萬歲萬萬歲!」
見李隆基一飲而下,李林甫同與其並坐在旁的裴耀卿互敬下酒,裴耀卿又與身側的李適之互示下酒樽上的意思,其他朝臣皆與身邊同僚敬示番過後,諸臣這才掩袖痛飲下持于手的樽中酒。李林甫、裴耀卿、李適之三人均為重臣,位極人臣,此刻互遞敬意,實也是酒席上所謂的面子上的事而已。
較之李林甫的鑽營機變。李適之平素多輕率,每與李林甫同論時政,常失大體,由是主恩益疏。然今日實乃是個非同尋常的大日子眼,顧念二人俱為李唐家的宗室,當年李適之也算肱骨之臣,現下既為罷黜,理當出席才是。
李嶼僅次于薛王叢挨坐于下,旋即敬酒致詞道︰「兒祝阿耶壽比南山!」話音尚未落地,但听李嶼身旁的韋氏盈盈肅拜道︰「福如東海!」轉即後排的李椒緊聲接道︰「福壽雙全!」
時下李嶼已是大唐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早在月前便已行過冊禮,至于韋氏,上月十二日亦已被冊禮為太子妃。是以。今日這般隆重的日子,李嶼帶之一並參賀李隆基的聖誕。妾大不如妻,張良娣則未隨之赴宴。李椒早先即已是御封的廣平郡王,于一干皇孫中又倍受李隆基喜愛,今個自是不可缺席。不過,適才三人一連串的祝壽之詞,听似倒頗新穎,有道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李隆基听罷顯是開懷︰
「好一個福壽雙全!詩經有雲,‘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爾等著是有心了,朕,甚慰之。」
祝贊之聲,不在多少,言之鑿鑿,情之切切,足以使人為之動情。李隆基乃一國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天下均是李隆基的,甚麼珍玩異寶宮中更為不少,與其費盡心思獻禮,反不如賀詞來得投機,應情應景。故而在聖誕前兩日,李椒便去東宮與李嶼商酌,決意作此一試,原本李嶼不無憂忡言輕不及禮重,這刻看來,即便言輕,但凡情意在其中,遠非俗物可比。
眼見李嶼父子齊上陣,出盡風頭,李林甫不由睇睨位于次座處的獨身一人的壽王李瑁。李瑁今日看似精氣神欠佳,細看不難發現,眼角上微有淤黑痕跡,像是昨夜未寢寐好,又像是留下的打痕,加之壽王妃並未在席,令人直覺不是熬夜過重便是昨夜小兩口發生了角斗大打出手。
反觀李瑁,且待李嶼夫妻父子三人坐,竟是自斟自飲起來,貌似全未留意見李林甫的暗示。其實,為了今兒的聖誕,上月李瑁就曾不止一次的登門造訪過李林甫,詢商究竟該以何做壽禮為宜,奈何李林甫當時也拿不準,此事便一拖再拖下來,李瑁本即不善決斷,遇事更是優柔寡斷,今晨原想稱病不來,只因咸宜公主一早便派人做請,相約姊弟倆一塊入宮道賀,故才未能推諉了事掉,無奈之下,卻是空手而來。
去年今時武惠妃正染疾一病不起中,宮中亦罩于一片烏煙瘴氣中正在鬧鬼,事由武惠妃宮苑中的一名當值婢子而起,半夜三更突兀驚叫見鬼並昏厥,而在此之前,廢太子李瑛、鄂王李瑤以及光王李琚三親王才被貶為庶人于行宮遇害猝亡不久。事出有因,心中有鬼的人難免為此擔忡,疑心生暗鬼,一夕之間,為掩人耳目盡管杖斃那夜的宮婢,一時卻甚難平息謠言四起,人口相傳之下,武惠妃思慮呈疾,那段晦暗的時日,後.宮可謂用盡法子驅鬼避邪,屢請巫師在夜里作法為三親王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可惜終了皆于事無補,未久,武惠妃也因此郁郁而終,香消玉損。
李瑁與咸宜公主入宮相見武惠妃最後一面時,猶記得武惠妃那時已然神志不清不識人面,反卻見人便鬼喊鬼叫,口口聲聲蜷縮在帷帳里蒙頭蓋臉叩懇不要找其索命,下令貶黜的人不是其……不言而喻,武惠妃的瘋言瘋語無疑是種大不敬,言外之意是在把當日的罪過推諸于李隆基身上,此乃以下犯上,犯大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李隆基對此相當不快,以致武惠妃將死之日身邊已無人照拂,李瑁與咸宜公主為此雖說滿月復辛屈,卻也不敢怒不敢言,人死為大,唯有為生身親母好生操辦後事。所幸李隆基對武惠妃仍有情分眷顧,追贈其為貞順皇後,之于一個已薨之人而言,倒也是死後榮光了。武惠妃薨後,宮中鬼魂作怪之事便也不了了之,縱管時至今下,凡與此沾邊的事宜,在宮闈中仍是為一大禁忌,叫人談而色變。
物是人非事事休,今時觸景傷情實也無可厚非,故,打一入座李瑁與咸宜公主好似格外受人冷落般,既未與人載笑載言,亦未有幾人與這對在外人眼中無異于等同失勢的姊弟多做交談。其實,李隆基高高在上,有發覺李瑁與咸宜公主的寡言,神色間同樣隱隱憶及往昔武惠妃生前的一顰一笑,心下自也有所傷感,然在座者更多的是融融歡暢氣氛,即使心頭徒增傷感,不過是一瞬間的感覺罷了。
何況,就在這時,只見從殿門外一擁飄入舞袂不絕的香袖,舞袖起伏,飄飄兮若,遠而望之,皎若曦霞,迫而察之,灼若淥波,殿內霎時彌散開陣陣撲鼻的清香之氣,沁人心脾。在席者的目光登時被吸引,隨著那轉如袖幕的舞袍揚旋,宛似破繭而出般的一幕觸及人目——舞袍猶如漣漪蕩漾開的同時,婀娜多姿的舞姬像極蓮瓣盛綻一樣後傾于地時分,殿央處冉冉浮現一枝紅梅,且在迎風舞動中,朵朵白里透紅的梅花飛舞向四下,剎那間,梅香撲鼻。
冰晶般的兩扇玉台上,間連不斷地在飛升梅瓣,讓人嘆為觀止是實則尚在于,冰台實一刻未停的處于旋轉中,玉足凌波其上的是一抹香艷奪目的絕代佳人,玉面淡拂,妍妖仙姿,婉轉雙蛾遠山色,腰肢裊娜似弱柳,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柔橈輕曼,舞態生風,好比輕雲出岫,出海弄潮瀲瀲弄月,折皓腕以輕帶,又似流風之回雪,耀一地之光華,風吹仙袂飄飄舉,堪謂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驚鴻舞果是世間一絕,無與倫比,灌以江南曲風彰顯其中,尤為無可媲美至極。美人美舞,舞絕人寰,在席者當中已然不乏當眾情不自禁合以擊節嘆賞之人,有此共鳴足見舞態之沖擊力絕非一般罕絕。絕大多數的人渾然不覺如夢如痴沉醉在眼前的舞姿中,早已看呆了神兒,忘卻置身于天上還是人間。
年節之時,李隆基有幸一飽眼福過江采隻白玉笛驚鴻舞之絕冠,那一夜在座的朝臣中也有不少人曾一同見識過那嘆為觀止的一幕,薛王叢、李椒、李林甫等人即囊括在內。然而,時隔半載,今日再見江采隻跳驚鴻舞,雖說未有白玉笛奏和,單一舞非但不失絕美,反而愈發人叫絕,抑制不住的屏息凝神,只為那身輕如燕翩翩起舞于殿央冰台上的縴影神魂顛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