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弘德才特來此呈請二位先生,恭請二位先生近期一同隨弘德北上。,,用手機也能看。一來,待北上初有所成之後,弘德急需二位先生這等大才來主持地方大局。二來,二位先生亦可多方的替弘德加以籌劃、參詳,使北上大計得以順利的有成。
此前,弘德已同藥師先生和竇公言明,藥師先生和竇公將接替即將率軍進駐長平的劉將軍之責,相助弘德署理軍旅之事。
以弘德思之,二位先生隨弘德北上,就暫以弘德師執的名義隨軍,弘德亦會隨時的恭听二位先生的教益。弘德在此恭請二位先生!二位先生切勿相拒弘德!」
終于借機順著回答杜如晦的疑問,說出來了自己本意的徐世業,說到此則已經站起了身,面向房玄齡和杜如晦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禮。
二人亦連忙站起相扶間,房玄齡的一雙狡黠的細長眼楮斜睨向了身旁的杜如晦。而杜如晦則深邃的目光定定的望了已經直起腰的徐世業半晌,才輕輕的點了點頭︰「既然藥師先生和竇公已經應允襄助弘德將軍,克明與玄齡先生又安能再有所矯情?何況,弘德將軍已經如此細致、縝密的籌劃清楚,克明同玄齡先生又安能再尋訪得到如弘德將軍這樣的可侍之少年英杰?」
在房玄齡側目斜睨杜如晦之時,徐世業的心里猛然泛起了這樣的想法︰‘房謀杜斷’、‘房謀杜斷’!你二位才在一起相處幾天哪?就已經開始一搭一檔的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諧真是不可理喻!
尋訪不到像我一樣的少年英杰?這你可確實說錯了!你二位是沒有遇到,而不是世上僅有我這一個。那位太原李氏的二公子李世民,就當不遜于當今天下的任何少年英杰!心里雖然是這樣的想著,徐世業口中卻連忙興奮莫名的說到︰「多謝二位先生能夠襄助弘德!弘德必終生不渝的以師執之禮相待二位先生!」
十分興奮的說完,徐世業則又轉首望著楊集鄭重的說到︰
「汲郡乃是弘德自巧遇到先生父女後所取的第一方根基,且汲郡背靠黎陽、隔河與瓦崗的控制區域相接,相對還算比較安定。待弘德同諸位先生等率軍北上之後,先生就暫代弘德坐鎮汲郡吧!弘德離開前,亦會給先生留下相應的幫手。
軍務之事,近期黎陽的張亮將軍就會統軍押運著糧草進駐汲郡,因而已無需先生來煩心軍務。
先生留在汲郡,如有一位來自于濟州東阿斑鳩店姓程、名知節的壯士來投,先生可暫留在身邊、切勿予以慢待。此人,乃是一位當今之世不可多得的福將。有此人留在先生身邊,亦可讓弘德對先生父女少些牽掛。
不過,在初入汲郡之時,弘德就曾同禮賢相議後去信加以延請,此人回信也只是說‘老母年高多病、暫不宜遠行,如可行之時自會前來拜望’。由其話意模糊來看,來與不來此人尚在兩可之間。也許此人是嫌弘德這里的‘廟’小、會投往瓦崗總寨的李密麾下也未可知?
而先生所要關注、不可稍有松懈的重中之重之事乃是︰雖然直到目前虎牢眾將尚未回信,然先生亦不可對彼等失去招攬的信心。彼等在瓦崗大軍的強勢威壓之下,早晚也定會生出趨避之心。虎牢之軍,應乃是隋庭的最強軍;其戰力較之其余之隋軍,豈止是強悍一倍?故而先生亦應派人常與之勾連。
京師長安、東都洛陽兩地運送來的錢財,經家兄從中斡旋,已同瓦崗駐軍康城的謝映登將軍說好、匯聚到襄城後由謝映登派軍護送前來汲郡;再加之江都所運送來的,先生均要適時的予以接收並善加保管,充作我等的養軍之資。
還有,先生因十幾年的際遇坎坷,使得性情偏于恬淡。然現今之天下大局風雲變幻不定,難說汲郡何時就會出乎于意料之外的遇到陡然而發的詫事?故而,先生遇之當絕不可拖沓的一言力決、殺剮存心。如此,方可在瀕危之時轉危為安。」
因房玄齡和杜如晦已經答應隨軍北上,秉承著‘以誠相待’原則的徐世業,也就不想再對他們隱瞞自身的所有籌謀。因而,也就當著二人的面,把一些尚未有結果的籌謀也向留下來的楊集予以了交代。這樣做,徐世業也同樣是在房玄齡和杜如晦的面前,有意識的彰顯著他與楊集之間的毫無任何隔閡。
在楊集仿佛心有所思似的默默點了點頭後,房玄齡輕拈著頜下的胡須、眯縫著一雙細長的眼楮沉吟著說到︰「弘德將軍北上之初,當最先取下魏郡,打開北上的這第一扇‘大門’。而魏郡,由于相距黎陽過近,郡府主官也必早已經有所準備的戒備異常、預防著黎陽起兵來攻。不知弘德將軍現今可有迅速攻取魏郡的佳策?」
「首戰告捷,方能大漲全軍的士氣;但弘德實是籌思了許久尚無太好的良策。不知先生可有何妙策以教弘德?」听出來房玄齡是在為接下來的話預作鋪墊的徐世業,也趕忙遂其心願的配合著答道。
「如此,玄齡同克明先前確是思忖、相議出了一條拙策。今日奉贈予弘德將軍,就當是玄齡同克明得弘德將軍的竭誠相待,送予弘德將軍的見面之禮吧!呵、呵!」輕笑了兩聲的房玄齡瞥了坐在身側的杜如晦一眼,在杜如晦點了點頭仿佛像是在說‘還是由你來說吧’的示意下,房玄齡才含笑向徐世業接著說到︰
「弘德將軍早已經開始籌劃北上之事,想來對北上之初的魏郡也必已進行了多方的偵緝、查探,自是對魏郡之情形了如指掌。
魏郡之北相隔百五十里,乃是‘七國紛爭’之時的趙都邯鄲,現今亦隸屬于魏郡治下。而在魏郡和邯鄲之間,乃是當年‘三分天下’之時曹魏的陪都鄴城,現今早已經被已故隋庭文帝給一把火焚為廢墟;不過,當年魏武所修建高達八丈之銅雀、金虎、冰井三台遺址則必然尚存。
以玄齡同克明所思之策乃是︰弘德將軍北上之初當率軍潛行躡蹤的隱秘潛到到鄴城遺址。後即在鄴城遺址兵分兩支,一支大張旗鼓的逼近邯鄲,擺出一副欲首先功下邯鄲、封堵住魏郡守軍退路的姿態。而另一支,則以恢弘之三台遺址為掩護、埋伏于原地不動。
因邯鄲本為魏郡治下,受功則必會向郡城求救。河北之地還本就是一馬平川,絕少有可資設伏之地,故而彼等必想不到在鄴城遺址附近我軍已經設有伏兵。
當郡城接到邯鄲求救的消息後,因擔心退路被封也必然會派軍相救。如此,我軍就可在鄴城遺址附近伏擊、盡殲前往援救邯鄲的郡城之軍。
只要全殲了往援邯鄲之軍、並封鎖住援軍被殲的消息,我軍就可喬裝成郡城的援軍分別前往魏郡和邯鄲予以詐城。前往郡城詐城者可言︰途徑鄴城遺址時中伏,敗逃而回。而前往邯鄲詐城者則可言︰援軍趕到,欲入城中。如此,弘德將軍豈不就可輕易的同時攻取了了魏郡和邯鄲?」
「二位先生此策實是妙不可言!圍點打援、詐取雙城。巧思若此,古之聖賢亦難及二位先生之大才也!」听房玄齡說完後,徐世業不覺月兌口贊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