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機修師 第四十一章 全民掃盲

作者 ︰ 柳一枝

懸崖上的士兵將物資拉上去之後,就繼續遵照何惜生的命令,在上面尋找位置搭建帳篷。帳篷是從雪里挖出來的蒙匈敵人的。這個時空的百姓以及百姓出身的士兵基本不會有是死人的東西而產生忌諱的想法。生存是最基礎的。講究太多,首先就活不下去。帳篷搭好後,繼續平整地面,不好平整的地方可以留上空缺,要盡可能平整多一些。可是服徭役的人都還不時望向雞公吊的方向,干起活來也不用心。何惜生就告訴大家,只要把虎跳峽清除完了,這里的每個人都可以去體驗一下。如果干活不用心,清除完了也不能體驗。這下,人們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速度也加快了。

在役期結束前兩天,何惜生了解了幾個工地的進度,基本上都完成了,掃雪是多點少點都可以的。何惜生就叫人傳話給張志祥,這次役期結束後暫時停止組織徭役。另外,通知劉智升,再派一千滑雪兵來輪值。

役期結束那天,虎跳峽還沒徹底清理好。何惜生還是讓大家去體驗了一把雞公吊的樂趣。你可以將竹筐里裝上石頭拉上去,還可以自己坐在竹筐里,把自己拉上去。但是,在大家結束徭役回家時,何惜生把所有尸體上的錢分給了大家,最後對所有的人下了封口令︰除清理虎跳峽外,有關雞公吊等事情離開虎跳峽就忘記,一律不得告訴任何人,違者當事人砍頭,其家人做一輩子勞役!大家都搞不懂,不過沒人認為何爵爺是在開玩笑,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親人的自由開玩笑。他們怎麼知道,何惜生並不是怕消息傳出去,只是嫌給人解釋麻煩,尤其不希望有人好奇來到虎跳峽看到他的布置,甚至敵人來時來不及離開白白喪命。

服徭役的人離開了,何惜生組織士兵繼續清理,又用了兩天,才清理完畢。何惜生要輜重兵運送大量的石灰前來。小水庫早就建設好了,石灰多的是。何惜生要士兵把峽谷里的石頭,小到缽大,大到一百斤全部拉上懸崖,在懸崖邊碼好,石灰也完全拉上去堆好。

這時,已經是三月初了積雪開始融化。何惜生交代士兵︰每天注意蒙匈方向的情況,一有異動立刻飛鴿傳書通知太平關,虎跳峽以內到葫蘆峽的百姓不需撤離,不過要組織上山暫時避開。所有士兵都要練習從懸崖利用雞公吊上下。

何惜生又設計了口罩,要求武庫令組織制作後送到虎跳峽。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敵人前來。然後,何惜生也回到了太平關。

何惜生回到太平關,首先和政王爺、劉智升進行了商議安排,在葫蘆峽建一個大的軍營,可容納一萬兵馬操練。

何惜生回到男爵府已是三月十一傍晚了。晚上,水仙無休止地索取,害得何惜生精疲力盡。本來何惜生憋久了應該是戰力雄厚的,可是畢竟太勞累了,真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後來才知道梁氏竟然真的老蚌含珠,有了身孕。估計是年前臘月底中標的,二月初何惜生回來時還不敢確定,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水仙心里有點急,也想早點讓肚子大起來。

三月十二,何惜生去拜訪文獻中。文獻中十幾天前就留下話,何爵爺回家後有空去一趟。見到何惜生,文獻中講了當前字典編纂的情況。已經完成了一萬多字的排序和注音,一字多音也有標注,可是越往後,就越困難。先還可以憑空想有什麼字,幾天後就不容易想到了,後來就把歷代典籍拿出來一本一本地翻,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哪些字是已經排序的,哪些字還沒有。要想完全查完,不知道還要多久。釋義進行也不太順利,一個字有多種意思,要想完整準確很不容易。文獻中想起何爵爺說過,可以先編一本常用字讀音字典,也就想先做一本出來,印刷交付使用,促進不識字的百姓先盡快認識一些字。可是去書坊去聯系,問題又出來了。書坊的人部分服徭役去了,人手不足,這還只是暫時情況。書編出來了,印多少?好賣嗎?印少了,刻版就是一個大問題,太不值。按一般書價,印書低于一千本,刻版比請人抄書都貴;兩千本基本夠刻版以及紙墨成本;三千本能保證印刷人員的薪水,以及書商的經營費用,以上才能有點利潤。讀音字典除了識字,可以說是毫無用處。不懂拼音,也無用處。目前太平關的儒生只要願學的差不多都學會了拼音,也在教學中教了,對象主要是有家底的童子,拿到字典也無大用。本來文獻中還想自己出錢印刷來送人,听人這麼一說,心就涼了半截。不過文獻中還是把國家大事放在前面,沒有立即派人把何爵爺找回來商議。

新識字課本也有進展。在眾多儒生的建言獻策下,已經編出了近四千生字的常用字識字課本。基本按照何爵爺的思路進行的,可是在試用中發現,對成年人效果較好,對童子較差。還好都是很有限地試用,沒有造成大的影響。何惜生看了書生們編的識字課本,啞然失笑。何惜生當然明白,童子見識少,聯想不及成人豐富,自我約束力較差,對缺乏聯系和意義的單字接受和記憶力也就較差。

何惜生知道,大華也有官學,最高為國子監,下設立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不同類型的學校,稱為「六學」。說起是六學,還是以詩詞經傳為重。六學之中,國子學地位最高,吸收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太學吸收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其他則吸收低級官員子弟,還可吸收一定數量的庶民子弟,也基本限于京都範圍。省學也只招收取得秀才資格的人進一步研習經典,練習文章,參加全國的進士考試。府縣說是負責教化,實際上只是組織童生參加省級會考,合格後取得秀才資格。兒童發蒙都是私學,一家人或幾家人請一個儒生來教學。可是百姓貧困,子女讀書要交給老師的學費,要消耗紙墨,家里的事還幫不上忙,學有所成的人太少,隨著時間發展,百姓子女讀書的就越來越少了。

水仙教人識字是義務,自然很多人都想學。可是一般的秀才要去義務教學,實在不太現實。秀才本身沒有經濟來源,很多還要靠家人養活,前期的義務實踐,基本是對親友、家人和下人進行的,是為了檢測這種方法是不是行得通。

何惜生就對文獻中分析了這種現狀,說要真正開啟民智,必要全民讀書識字,形成有組織的集中教育,而不是零散的個別教育。

普通成年百姓要想學有所成難度太大,以識字為主,兼學簡單算術,目的在于能看懂官府布告,以及能寫簡單書信、算賬記賬,如果有頭腦聰明且勤奮好學者也可能有所成。時間不長,可以利用農閑,夜晚等。場地可以借用省學院、祠堂、寺廟、城隍廟等。組織可以每次幾十近百人同時學習。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按那幾種識字法學習識字,形成一定的識字基礎,內容以儒生們編寫的課本為主,算術方面學會數數、讀數、記數;第二階段,主要學習拼音,結合識字,算術方面學會加減計算;第三階段,鞏固拼音,學會查字典以後自主識字,學習常用應用文的寫法,學習乘除法計算。每個過程五天到十天,每天一至三個時辰。

童子要求更高,還要學習經傳典籍,吟詩作文,或是以後學習其他學科技術,所以識字不能是內容毫無聯系的單字。識字還可以看圖識字,對比識字,隨文識字等等,以前說的那幾種對童子來說只應該是輔助方法,而不是主要方法。也就是說,在新課本編出來之前,還是按以前的所教,《三字經》《百家姓》等,適當滲透那幾種識字方法。

百姓貧困無力上學,這就需要︰一、官府出錢;二、有錢人捐資;三、個人義務付出。目前,官府出錢不可能,連買米都是半價賒購;何惜生沒什麼錢,計劃每月捐資二十兩——文獻中听了嚇了一跳︰何爵爺哪里來那麼多錢,听說是專利費才放了心,自己也提出一次性捐資二百兩,另外由文獻中出面,廣泛募捐;有個人願意義務付出的提請官府表彰。按每個老師每月五百文計算,請人當老師,幫助百姓識字。錢多就多請一些老師,錢少就少請一些,盡量保證有一定的持續性。請來的老師加上自願義教的人,劃定區域,分片負責進行教學。成年百姓識字時間不會太長,所以是用不了多少錢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我是初次寫作,期待著你們的支持!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的機修師最新章節 | 穿越的機修師全文閱讀 | 穿越的機修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