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新唐朝 第二十二章 苦逼的唐朝考生們

作者 ︰ 十一印

胡員外雖然不算什麼顯赫的人物,但也不是吳悠想見就能見到的。不過吳悠並不急,安家就算要對他做什麼也需要些時間,就像是他從胡魁這里打听安家的事情一樣,他也通過別的渠道在打听胡家的事情。

胡家與安家不合,他一個小人物想要對抗安家,那就只能撬動另外一方,將對手的敵人變成自己的朋友。

不過實際上真論關系來,吳悠跟胡家也要緊密的多,所以他心里頭倒是舒服的多。

因為先前給了賈牛他們那筆生意,這些壯漢倒挺夠意思,不等招呼便幫他家補種了田地,所以吳悠除了買了一些草籽兒撒到田地等長草之外,倒也沒什麼事做了,整天籠著袖子四處找人聊天,這行徑倒有些像以前那個混混了。

不過這一次,莫說吳家兩口子沒說什麼,就連麗娘那個最喜歡嘰嘰喳喳的丫頭也閉住了嘴。吳悠心中感慨,果然做出事來之後這家里的話語權都不一樣了,腰桿子不用嚷嚷都硬了很多。

在街頭巷尾村子四周晃悠了數天之後,吳悠對著自己周圍人的狀況都幾本了解了,這胡員外經過大家的歸納,最顯著的特征竟然是個「官迷」。

胡員外今年四十有九,二十來歲的時候也考過科舉,只可惜沒考上,于是只能斷了從科舉入仕的打算,轉投其它門路。他在詩文上沒有特別才華,拜謁這條路也走不通,最後才是攢了前去京城買了個員外郎的身份,卻只是虛餃,沒有實權,這麼多年也沒有真正當上個官。

要說胡員外沒有考上科舉,倒不見得他無能。要知道這個時候的科舉可是比後世難多了。進士科最為顯貴,但是每年最多不過三十人,就算這個時候考生總數較少,那這比例也是令人咂舌。而後世明清滿地走的秀才,在這個時候也是金貴的緊。

南北朝時期,秀才主要是考文學才能。北魏劉景安致崔亮書有雲︰「朝廷貢季才,求其文,止不取其理,當時察舉秀才」,這算是秀才的來源。不過當時大部分仍為貴戚門閥把持,不過是改變一下他們的入仕途徑,並非真正從下層選拔有才能者。北周平北齊後,宣帝宣政元年詔各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著眼點已不止于文才。到隋朝,才試方略,雖仍為試策,但更加側重于策文的內秀,更明確提出了政治見識方面的要求,要求一下子提高了,這對當時的文士來說是一個很難達到的標準。

因此,秀才科在隋唐之際又被稱為「秀異之貢」,一般士子不敢應舉,甚至出現了開皇十五年應舉者只有杜正玄一人的情況。而整個隋朝秀才及第的,也不過十余人。明經相對容易些,由國子學和州縣學的生徒或州貢舉的士子升進于朝進行考試。隋文帝曾令國子生通一經者,「並悉薦舉,將擢用之」,策試者達四、五百人之多。開皇初年,隋有211州,州歲貢三人,每年可貢六百人上下,其中大部分是應明經舉。

貞觀年間,有一個州被推舉應考秀才科的,沒有一人及格,太宗大怒,處罰了州長,並廢除了秀才科的考試,從此秀才科就時有時無,但是總體來講,考過的人寥寥無幾。

舉人這個稱呼現在也有,但並不是像明清時候那樣過了鄉試之後獲得的稱號。《唐律疏議》上規定,每年諸州歲別貢人,若別敕令舉及國子諸館年常送省者為舉人,貢人即貢士;別敕令舉的舉人包括薦舉參加制科考試的和薦舉到 ng直接任官的兩類人;在國子監各學和諸館學習期滿,考試合格舉送到尚書省參加常科考試的,也稱為舉人。以上由州縣或國子諸館舉送參加制科或常科考試之人,以及薦舉到 ng直接做官之人合稱貢舉之人或貢舉人。

所以,在這個時候,被人稱為舉人沒什麼了不起的,倒是被稱為秀才的話,那立馬能激起一片側目,最起碼到花街柳巷逛時,漂亮的姑娘都會熱情招待,免費留宿。

胡員外的悲劇就是努力成為了舉人,但是在通往秀才的途中被刷了下來。當然,他也沒膽子報秀才,比起文學和時策,胡員外更擅長的是算數,所以就報了算學,但很顯然大唐的人才遠比他料想的要多得多,落選之後胡員外很是怏怏了一陣子,然後又振作起來,以更加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舞文弄墨中,並希冀下一代能隨便考中個什麼。

比起隋朝只有秀才、明經和進士三科,唐朝的科目要多得多,除這三樣外還有開元禮、三傳、史科、童子科、明法、算學、書學等類。考試方法有帖經,就是默寫經文;大義,就是背誦或默寫先儒對經典的注釋;策,是依據經典或考量時政,對具體問題提出解答;論,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以及詩、雜文、賦等。

胡員外本來是打算讓兒子考童子科的。唐時十歲以下應考的稱為童子科,以朗誦為主,考一部經典,再加上《孝經》和《論語》,算是所有考試中最好過的了。但可惜他兒子就那樣子,七八歲的時候胡員外就失望了,史科對智力的要求也不大,容主要是《史記》、《前、後漢書》和《三國志》。口試對文辭的注釋一百條,然後問對策三條。口試對百分之七十,對策答好兩條的就算及格了。但問題是,他兒子雖然不笨,但不愛看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于是胡員外只好死心,覺得自己的夢想還是自己來完成吧。

對于有點才學但是考不上科舉,又沒有門蔭,自己舉薦又成功率不大,但偏偏還有幾個錢的人來說,花錢買個官無疑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要說這賣官的事情,中國的皇帝做的還不少,有聖明的,也有些糊涂的,有被罵的慘的,也有些不怎麼為人知的。吳悠記得漢武帝就玩過很漂亮的一手,軍費不足的時候便拿出一些官位去賣,賣完之後,又派出官員考核,將那些不稱職的通通問罪。這樣一來,皇帝既拿到了銀子,又避免了因為庸官而敗壞了吏治,實在是兩全齊美。唯一的壞處就是,這生意作為莊家的皇帝有些不厚道,但在皇權社會下,誰又能拿他怎麼辦呢,只能模鼻子認了。

歷來賣官蠰爵這種事,看的就是最上面的**的控制力,若是手段鐵腕的,只讓這一小撮在圈定範圍內活動,倒也壞不了菜,但若是皇帝無能,上行下效,最後就會變成一鍋粥,將個好好的國家都敗壞了。

武後統治時期,使用的手段跟漢武帝差不多,也是一方面放松官員準入,一方面則是加強官員考核,所以就算官員泛濫,但是對朝局影響不大,甚至還很是挖掘出了一些人才,像是開元之治時的不少良才都是這個時候涌現的。而等到了她兒子時期,中宗無能,任憑女兒老婆小姨子們賣官蠰爵,把皇帝的親筆敕書當大白菜賣,造成員外、同正、試、攝、檢校、判、知官凡數千人。西京、東都待選者歲數萬人,將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這後遺癥一直到延續到玄宗時也沒有徹底解決。

從整體上來說,吳悠對這種事情是深惡痛絕的,想他當初也是個在**上大罵**吏制**的糞青,但決定腦袋,眼下為了自己的利益,他不得不幫**分子一把,挖挖大唐朝的牆角根了。

===================

比想象中的要寫的慢多了。默,道歉下,不過最近在各種翻資料,實在是快不起來。

內牛滿面,早知道應該寫仙俠或者玄幻的,嘴巴一張容易多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新唐朝最新章節 | 混在新唐朝全文閱讀 | 混在新唐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