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拉的選擇 第九章

作者 ︰

每個小城是不是都有這樣一個廣場,小米所在的小城也有這麼一個,是1999年為了50周年國慶建造的,中間是一個大大的轉盤,上面是設計的縣標和縣志簡介,分東南西北四個角,一個角是縣政府旁邊小小的花園,正對著的是文化長廊,上面是用瓷磚貼出來的壁畫,包括形意拳和一些風土人情,還有中式的紅亭子和西式的白亭子,這些00後大概都是不知道的了,因為在很多年之後這里改建了一個舞池,再後來,被房地產商征收了,建了縣城第一個高層住宅,所有和文化有關的東西一點一點隨著時間消逝,鋼筋水泥一點一點侵入這個邊緣城市,鋼筋水泥所代表的資本運作也一點一點侵入。人們忙忙碌碌,只不過為了在無數間住宅的空間里爭取一點可憐的空間。其余兩個角,當初的小花園和雕塑早已破敗,里面的紅黃琉璃房早就失去了當初的顏色,一個角被各種三流的小飯店ktv彩票車票代售點擁擠著,另一個角充斥著網吧小超市冷飲店之類,還有一個公共廁所長期疏于清掃時不時散發著惡臭。

這座城市,這個廣場,很多人忘了它曾經的樣子,小米記得。

1999年,是小米離開那個種滿果樹的小村莊到縣城上學的第一年,那年她十歲。作為一個89年生人,改革開放的第十年,小米感受到了和她的哥哥姐姐們不一樣的東西,不知道周邊城市如何,但對于他們這個平原小城,具有轉折的意義,是小米家鄉周邊農村經濟形式轉變重要的一年,在這之前,改革開放的春風並沒有從沿海吹過來多少福音,這里的人依然過著清苦的日子,雖然平原的肥沃土壤並沒有讓他們過多的挨餓受苦,食不果月復,但也僅僅是溫飽線上掙扎,玉米粗糧還在生活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時候的玉米粗糧並不像我們現在提倡的健康理念,只是生活所迫,殺豬吃肉也是只有過年才會發生的事。

小米的姐姐米哲小時候很少在自己家里呆,灰色的農村生活讓小米的父親沒有多少好脾氣,這個十里八鄉挑出來的唯一一個特種兵,在部隊不用參加野外訓練直接被中央首長挑走的警衛,為了一時的孝道堅決回到了農村,不知道有沒有後悔過。但在米哲小時候,是很怕這個父親的,每次走到家門口的牲口棚,看見喂驢的母親總要問一句,「爹爹在家嗎?」。只要答案是是,就會一溜煙跑掉,回到姥姥家。但更多的時候,她留在姥姥家只是因為姥姥家常吃大白饅頭。

姥爺的一個族親曾經在李先念手下,可憐他們家這個長的不好看的小兒子,所以給他安排他在北京的工廠做工,作為開國元勛的親信,可以想象有多高的地位,但那個年代的官員,還都是耿直甚至固執的,不肯為自己人謀再多一點的福利,只是送他做了幾天工,讀了掃盲班。就是這幾天掃盲班,在當時文化匱乏的年代,小米的姥爺成了有文化的人,做上了供銷社的會計,他在世的時候常常感慨︰「還是新社會的好,我這樣的人都能站櫃台了。」

這些都是听母親後來一點一點給自己講的。小米小時候不懂為什麼姥爺這樣的人就不能站櫃台,後來姥姥告訴他,在更早的年代,掌櫃的選伙計,首先是要樣貌好人機靈才會留你。小米的姥爺,個子不高,少言寡語,是斷斷不會有這個機會的。那幾天掃盲班幫了他,他有了鐵飯碗的工作,掙的是工資,並且靠著這些娶了媳婦成了家。孕育了後代。後來為了讓自己唯一的兒子,小米的舅舅可以接班,早早退了休在家,拿著退休金,給自己的女兒們帶孩子。米哲小時候就是被姥爺帶大的,因為有工資,姥爺家經常可以給孩子們吃白饅頭吃面條,還可以經常拿著讓其他孩子羨慕的小餅干小糖果坐在姥爺的自行車上溜大坡。

這些是小米長大後听姐姐米哲講給她听的。

姥爺的孩子們都很爭氣,小米的母親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正好趕上那十年浩劫的尾巴,並沒有學到太多的文化知識。一路高中畢業後。先是在鄉里的高中任教,高中撤銷後回到村里的小學,做起了民辦教師。當時的教育制度並沒有改革,民辦教師的工資少的可憐,一個月只有二三十塊錢,即便如此也沒有按時發放過,果樹還沒有興起,地里種的是棉花和玉米,所有的民辦教師都是如此,既要上課又要兼顧農活。她們並沒有因為沒有掙到更多的錢而懈怠了工作,只是憑著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和對學生的認真負責戰斗在教育事業第一線和最底層。在那個國家教育事業青黃不接的年代,一大批民辦教師奉獻了自己青春,將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出了農村。

小米的女乃女乃並不喜歡這個只生了女兒的媳婦,要強的媳婦也不要她照顧,只有自己照顧自己或者回娘家。小米媽媽在小米尚未出滿月就開始干活上班,把尚在襁褓中的小米留給小米姥爺照看,小米只知道,自己出生後姥爺看了自己六個月,然後忙著給舅舅娶媳婦,舅媽過門後一個星期,姥爺就突犯腦溢血,當時的農村醫療設備和醫療常識非常不健全,姥姥給暈倒的姥爺按摩頭,無知的鄉村庸醫按相反的癥狀治療,就這樣被奪去了生命。這是小米媽媽心里永遠的痛,她從此開始格外關注中老年健康,後悔自己沒有提醒高血壓的父親早早服藥。

這些都是從家里人的嘮叨中一點一點收集起來的,小米並未經歷。等到小米有了記憶,這些早就不復存在了。

小米從小在家里的一片桃園和梨園里度過,小米印象里的日子也沒有那麼多灰色。她從來不覺得每天吃饅頭不正常,因為很少吃玉米面餅子,小米經常哀求母親給她做著吃,各種零食風靡了農村,因為從小愛生病,母親心疼這個ど女兒,從來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父親開始嘗試各種東西,水果,藥材,作為改革開放春風下第一批開始折騰的人,家里在村里第一個安了電話,買了摩托車,脾氣也好起來。錢和地位就是男人的催化劑,他們能改變一個男人,能成就一個男人,也能摧毀一個男人。所以小米是不像米哲一樣怕爸爸的。

在這樣的春風下,小米十歲的時候,為了給她更好的教育,被送到縣城的私立小學讀書。因為母親的緣故,加上身體不好,小米從小比別的孩子讀了更多的書,讀書人的傲骨或者說倔強那時就開始有雛形了。她不屑于農村小學的教育,平時考試並不用心,也並不去听那些老師講給自己的自己早就爛熟于心的知識(這個不听課的習慣持續了她整個學生生涯),只是在期末考試時拿個好分數拿個好名次給別人一個交代罷了。小小的年紀,早就有了一顆不安分的心,失了很多天真,小時候的小米很是不可愛。

剛到縣城讀書的第一年,1999年,這個廣場剛剛建成了,小米還記得那個冬天的早上,很冷很冷,小米她們一群孩子被老師叫醒,踩著雪排著隊走到這個廣場,天還的,廣場燈光閃爍,那是它最美的樣子,小米很多年後都依然堅信。

小地方出來的孩子都沒有見過什麼世面,那時候這在小米心里的宏偉堪比日月。那些還散發著建築材料留下的油漆水泥味道的玲瓏的亭台園林雕塑,尤其是轉盤中央的縣標,深深震撼的那個年紀的小米,遠遠望去,頂端的燈光一點點散開,整個建築物輝光四射,這一幕使小米感動的一塌糊涂。盡管後來無數次來到這個廣場,但再沒有如此震撼。看著它一點一點頹敗,到底是美人遲暮風華不再,它老去多少,小米心里的難受就有多少,但好歹,無論它變成了什麼樣子,如今還在。

如今還可以見到它,這里即便不美了,作為小城當時唯一一個中心,到底還是傳播和帶來的很多故事。小米的故事只是形形色色之一。

(這一章故事好像偏離了主題,但是我寫的淚流滿面,因為小米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米米拉的選擇最新章節 | 米米拉的選擇全文閱讀 | 米米拉的選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