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歸家路 (一百六十四)君權

作者 ︰

「以前有群人。因為人的心復雜易變,最終人們做了很多事卻沒有一件做成。人們需要一個統率者讓他們的心合為一體,這就是最早的天子。

從黃帝到堯帝,從堯帝到舜帝,從舜帝到夏禹,本是禪讓制,從部落里選出人授予王權。但是,為了更好地統率人們,領導者往往要確定自己的地位,比如說用戰爭,比如說分士農工商,比如說將天子與神仙聯系在一起,名曰君權神授。直到天子漸漸衰老,推選出新帝。

畢竟當了那麼多年的天子,威懾力還是在的,這種感情往往會延續到下一代,先帝之子。他們與禪讓出的新帝產生了帝權的沖突。

專權的帝權漸漸成長,夏禹確立了從禪讓制到世襲制。

從夏禹到夏桀,從殷契到殷紂,從周棄到周幽王,從秦始皇帝到秦二世,從漢高祖立大漢以來……帝權變得越發的高深莫測且獨斷專權。

雖然是天子,但畢竟也是人,難免會出錯,可貴為天子,哪怕只犯一個錯,影響力都是極大的。天子為了避免錯誤,就設立了臣。

丞相、太師貴為百官之首,輔佐天子、率領百官。其位高,對專權的天子的地位構成威脅。而天子專權,難免與提出皇帝錯誤的丞相發生沖突。兩人在政見上有不同的看法更是要命。

秦朝立下了三公九卿,多方制衡,秦始皇帝自封皇帝,加固王權。漢武帝立中外朝,將丞相的決策、行事分開,利用決策制約行事。但是,決策又如何制衡呢?」

離三月說著說著,身後已經響起打瞌睡的聲音。拜托,她可是很認真地在提建議,無視她也就算了,居然還敢打瞌睡!她當初听師父講課時可是畢恭畢敬、莫敢不從。唉,現在的小孩真是越來越難教了……

「陛下,醒醒。」叫了還不醒,真想一拳打過去。離三月湊到逍遙的耳邊,大吼一聲,「陛下!」

「嗯?」

可算是醒了。

「陛下很累嗎?如果累的話,就去歇息吧。」

在明堂祭祀後匆匆趕回,真的是好累才打起瞌睡的。如果對面是太師,看見自己在他說話時打瞌睡,肯定又要進諫一番。好在對面是離三月,還勸他去休息,真是溫柔啊。逍遙揉揉睡意惺送的眼楮,作假意推辭︰「其實也不怎麼累。」

「真的不累嗎?」。

「不累。」

離三月叫宦官︰「陛下說不累,再去添油燈,陛下要秉燭夜談。」

「……」原來在這里等著他。

逍遙哀怨地看著她。離三月,你把我累死了,你就成了寡婦了。離三月無視。反正有你也跟沒有似的。

「要制衡,一方兩方都不夠,必須有三方才可互相監督。丞相可以看成三方,提議、審議、做事。」

「不再立太師?將丞相的權力分散?但是百官……」

「當朝的選官是察舉制。各地太守、刺史舉薦各地的人才,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提拔官職。」離三月加重了口氣,「是由各地官員舉、薦,再經過考、核。」

本是反駁,卻被她連選官都質疑了︰「舉薦官也有考核。所薦之人德賢則有賞,不肖者則罰。」

「舉薦官听說的賢才也未必屬實,若受蒙蔽而舉薦,何以罰?能讀書之人皆為士族子弟,或投奔士族,太學不完善,庶民舉薦何以考?被舉薦者對舉薦官心壞感激,更有官員集權。」

「可這些朕也沒有辦法啊,難道一天之間設上百個太學麼!錢財何處來?先生何處來?你不要拋出一大堆問題,卻沒有任何可以實施的方法,你的方法都只是不能實施的想法,全都太急于成事了,你有想過國家的負擔嗎?」。不能安穩睡覺,逍遙真是被離三月給惹火了,大聲抱怨起來。

「呵呵。」卻引來對面一聲笑。

離三月笑眯眯地看著逍遙瞪過來的眼神︰「失禮了。但是,陛下生氣的樣子很可愛。」

逍遙惱羞成怒︰「我們在說大事,不要說其他的!」

好吧,轉移話題不成功。離三月立馬變回了原來的臉色。

雖然是這樣說,但是你還真的是用這個來轉移話題?虧我還真有那麼一刻以為我真的挺可愛……

「陛下還記得妾為何入宮嗎?」。

「這個……」

不會吧,真的忘記了?「妾是為了家父而進宮,妾並非為官。」

「啊,對了!」逍遙才想起來,解釋道,「因為你太好用了,所以順手就拿過來用了。」

「陛下記住妾日後要出宮,妾就給陛下想個主意。」

依舊是合作的條約。

她要走,這早就知道了,也早就許可了,只是近日忙著事情,將這事擱在腦後,長久便不禁忘了,還以為她真要在宮中陪他吵吵鬧鬧,又為了一同的目標不得不和好,記她的喜好送禮物,又為她回贈的禮物高興,明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卻跟她小心眼地斤斤計較。其實他很依賴她。

「還是三方制衡,士族、庶民、藩王。以士族養庶民,權分庶民,予士族官而無權,加之文人好斗,再以藩王制衡……咦,陛下在做什麼?」

離三月看著逍遙認認真真地記下自己說的,似乎真的要听她秉燭夜談一樣。看見陛下這個努力的樣子,呼,也感覺自己可以放心了。

知道她有一日會離開,這件事還是他親自許諾的,自然不會更改,甚至是送她離開。可是,就像是離三月曾說不會利益聯姻最後卻到了逍遙身邊一樣,未來的事情怎麼能夠說得準呢?可以想成會有壞事發生,也可以想成會有好事發生,我們有一日會再奇妙地再重逢。到那個時候,希望他是比現在優秀的人,希望能夠配得上她的喜歡。

逍遙懷著這小小的希望,對于離三月那次小小的口誤。

————————ps︰

如果說歷史上有哪個人物是我最想寫的,那麼無疑就是舜帝。舜帝,很月復黑的人,跟夏禹之間的瓜葛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然後是夏禹、秦始皇、商紂……都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存在啊。

古代的皇帝是非常專權的存在。尤其是在唐代以後,更是不斷地鞏固帝權。在漢唐時,官員見皇帝還可以坐著說話,清朝的時候就只能跪著了。

官員從最早的世襲制,到漢朝時候的察舉制、求才令,再到三國時,曹丕當上皇帝,興起士族的九品中正制,曹丕當皇帝受到了士族的大力支持,再到唐代的科舉制。一步一步的完善,承載文明的紙張、設立太學、科考經書,都不是急于能成的事情。

一個制度經過千年的完善,一旦確定就不能輕易修改。到後來,明朝清朝就成了繼承者,明朝還有點創新,清朝就是純粹的繼承者。其實也不能怪清朝敗家,只能說不爭氣而已。

士族、外戚、宦官,這些都算是文官。

武將、藩王。「君權」也可以說是「軍權」,軍權必須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藩王的權力只在各自郡國內有效。明朝的皇帝就是非常明確地將軍權牢牢地握在手心,所以文官斗起來,也可以輕易地平定。只要不踫上一個特別昏庸的皇帝,一個亂世,武官基本不會出現在政治局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江湖歸家路最新章節 | 江湖歸家路全文閱讀 | 江湖歸家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