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 第八章 張愛玲的祖母李菊耦

作者 ︰

張愛玲的祖母李菊耦——也就是李鴻章的大女兒。我們來幾個假如︰假如李鴻章不是由于一念惜才之意而將女兒下嫁。假如青春已近23歲的李大小姐在幾年前就已定親甚至嫁人。假如張佩綸不是恰在此時死了續弦的夫人。那麼後來的一切都將被改寫,世上將不會有張愛玲其人,沒有從她筆下流出的那些才華橫溢的小說、散文,也就沒有被她的才華所打動的一代代「張迷」,也就沒有我今天的喜愛、以及我要寫的張愛玲。

總之,事情就那樣發生了,23歲的李鴻章的長女嫁給了長她20歲的曾經是囚犯的張佩綸,帶著豐厚的嫁妝,帶著娘家 赫德聲勢和盤根錯節的巨大影響力,嫁給了清貧寒素的張佩綸。

這是一樁看起來不般配的婚姻,李鴻章的夫人曾經與她當朝一品的丈夫大吵大鬧,只因為不想把女兒嫁給一個囚犯。然而她無法令丈夫回心轉意。深通人情世故的李鴻章之所以沒有把寶貝女兒嫁入門當戶對的豪門,除了對張佩綸的贊賞之外,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真心關心女兒終身幸福的慈愛父親。他知道,女兒的幸福保障不是現在丈夫家的官職、地位、和錢財,而是她未來丈夫的人品、才學、和抱負,而這一點,正是那些豪門紈褲所不具備的。不論李鴻章在國事事務上多麼地不可原諒,作為一位父親,他是令人尊敬的。

張佩綸與李菊耦結婚後,曾一度得到李鴻章的重用,輔佐其政治改革。1900年,義和團起義時,經李鴻章推薦,張佩綸從他和李菊耦婚後定居的天津復出北京,任翰林院編修。但是後來,當他在協助李鴻章與八國聯軍各代表談判時,在對俄態度上與岳父意見不合,但那時李鴻章已是岳父,總不便頂撞,于是只好稱病不出,離開北京,攜少夫人在南京蓋了大花園偕隱,過起了詩酒風liu、悠然林下的生活。不問政事是無奈的選擇,張佩綸的晚年是不得志的,生活費也是靠妻子的嫁奩。

這位女乃女乃李菊耦知書識禮,她的美麗與修養成了照耀這個家庭的一盞白熾燈,明亮卻刺眼。這位女乃女乃很是愛著自己的丈夫的,夫婿雖非志滿意得的青年才俊,但是總算曾有過躊躇滿志青年才俊的昨天,而且,他是這樣的愛著自己。好景不長,1903年,張佩綸病逝。(享年55歲)這對老夫少妻的幸福生活沒過上幾多年,李菊耦便守寡,當時李菊耦才35歲。(當年的35歲在今天還是青年,在當年也不能歸入中年。)張佩綸留下一男一女,男的就是張愛玲的父親,7歲。女的就是張愛玲的姑姑,5歲。(張愛玲的姑姑與她最親,當年她從家里逃出來投奔姑姑,一度是她的監護人。)

這位女乃女乃李菊耦在丈夫去世以後,嚴守詩書世家的傳統,這個年輕寡居的世家小姐立志︰要把早亡的、有才的、未及施展平生抱負的丈夫的遺志及早傳給兒子,于是望子成龍,督促兒子背書,背不出就打、罰跪。而打扮兒子,為了防著兒子跟子弟們學壞,她給他穿顏色則是花紅柳綠的過時的衣服。她寧可他見不得人,羞怯畏縮,一幅女兒家的靦腆相,也得小心著別讓他把干淨輝煌的家族名聲弄壞了。或許也是這個原因,李菊耦後來在親戚之間有了孤僻的名聲。事實上,她想不孤僻大概也難,青年守寡的貴婦如果愛惜名聲,是寧可孤僻也不敢放誕的。1916年李菊耦去世,享年50歲。

我們說,高官達顯的婚嫁取舍標準和普通平民是一樣的,是男的配不上女的,還是女的配不上男的。世俗的物資標準是沒有羅曼蒂克的,羅曼蒂克的少年張愛玲是接受不了的。可是好听的、好看的,不一定中用,世上有用的往往是俗人。張愛玲對生活的理解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她說︰「如果論起生活,不管怎樣璀璨炫目的人士,也只能從柴米油鹽、肥皂、水、太陽每天的升起降落中尋找實際的人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最新章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文閱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