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 第一四六章 張愛玲的“拜訪胡適”的記憶

作者 ︰

當張愛玲還來不及領略紐約這個花花世界,剛剛抵達美國一個星期後,張愛玲便去拜訪了胡適先生。

這在張愛玲來說是件大事,這里不可不詳細提起。

張愛玲在紐約幾乎沒有熟人,除了炎櫻,就是赴美之前張愛玲和這位前輩人物通過信的胡適先生了。

胡適是現代中國杰出的學者,五四時代就叱 風雲,早在張愛玲成名之前即已是眾望所歸的文學界領袖人物。

張愛玲對胡適的崇拜起源于幼年時代。那時候,不僅僅是她,她的父親、母親、姑姑都是對胡適崇拜得五體投地。母親和姑姑引以為傲的事就是與胡適同桌打過牌。父親則是非常鐘愛胡適的文章,張愛玲第一次讀《胡適文存》就是在父親的書房里。《海上花列傳》是父親看了胡適的考證後去買來看的。張愛玲從少年時代起就對胡適敬仰加崇拜。

張愛玲自己也讀過胡適的考證文章。看了他對《醒世姻緣傳》的考證後,張愛玲破天荒地伸手向父親要了4元錢自己買回了《醒世姻緣》這部書。買回來之後弟弟拿著都舍不得放手,于是張愛玲慷慨地先讓弟弟看第一、二本,自己則從第三、四本看起。

姑姑曾向父親借閱《胡適文存》,兄妹鬧翻的時候這部書姑姑還沒有還給父親。雖然兄妹兩人從此再沒有往來,但兩個人都記得這件事,並都曾對張愛玲提起過,姑姑說過《胡適文存》這部書還是你父親的。父親也一直牢記著姑姑還欠他這部書。有一次,父親還扭捏低聲咕嚕著說︰「你姑姑有兩本書還沒有還給我。」不過雖然記得,不還的照舊還是不還,無奈的也還是無奈。這里只是說明兩個人都愛《胡適文存》這部書。

1954年張愛玲在香港的《秧歌》出版以後,她就從香港寄了一本給身在美國的胡適先生,並同時還附有一封短信,說她希望得到他的指教,說希望這本書也能像《海上花列傳》那樣「平淡而近自然」。

素昧平生,張愛玲投書胡適,不久之後,張愛玲就收到了胡適先生的親筆回信。這讓張愛玲喜不自禁。

胡適的信是用細毛筆寫在一張小信箋上的,字體瀟灑靈動。胡適針對《秧歌》中一些具體細節,胡適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和點評,不過,最讓張愛玲興奮的是,胡適對她的這部小說所做的充分肯定——張愛玲向來是喜歡听溢美之詞的。

胡適在信中這樣寫道︰

「……你這本《秧歌》,我仔細看了兩遍,我很高興能看到這本很有文學價值的作品。你自己說的‘有一點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我認為你在這個方面已經做到了很成功的地步!這本小說,從頭到尾,寫的是‘饑餓’——也許你曾經想用「餓」做書名,寫得真好,真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細致功夫。」

……

胡適繼續寫道︰

「以上說的話,是一個不曾做文藝創作的人的胡說,請你不要見笑。我讀了你十月的信上說的︰‘很久以前我讀你寫的《醒世姻緣》與《海上花》的考證,影響非常深,後來找了這兩部小說來看,這些年來,前後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為得到不少益處’。——我讀了這幾句話,又讀了你的小說,我真的感覺很高興!如果我提倡這兩部小說(指《醒世姻緣》和《海上花列傳》)的效果單止產生了你這一本《秧歌》,我也應該十分滿意了。」

據說,很久以後胡適把他讀過的「兩遍」的《秧歌》又寄還給了張愛玲,只見上面通篇濃圈密點,扉頁上還有題字,這一切都使張愛玲激動不安。胡適這個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大人物,而她自己不過是晚一輩的年輕作家,受到她心中的「神明」,這樣的褒獎與鼓勵,張愛玲的心里不禁有很深很深的感激與崇敬。

在胡適的全盛時代,投書求教者不計其數,許多青年視胡適為「精神之導師」。胡適不得不在每周中專門抽出一段時間見那些想見他的人。以至于胡適百年以後,這些人都還爭相寫文章、寫回憶錄,都竟說︰「我的朋友胡適之。」

所以,張愛玲一到美國紐約,第一個要見的就是胡適。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情緒好壞,遭際順阻,張愛玲的自我控制能力一直很強,禮儀是周到齊全。這也是張愛玲來到美國要干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胡適自1949年大陸解放來到美國後,一直深居簡出,除了研究《水經注》、撰寫《中國哲學大綱》和《白話文學史》外,並無更多的社會活動。胡適此時在美國屬于閑居性質,他的杜威式的自由主義在台灣不受蔣氏父子的歡迎,在大陸更被批得體無完膚,此時蝸居在美國,基本上算是過了氣的舊時代的舊人物。

張愛玲到了紐約一個星期之後的一個下午,張愛玲在炎櫻的陪同下前去拜訪胡適,來到胡適居住的公寓——美國紐約東城81街104號公寓。

胡適所住的那條街上,是一排白色水泥方塊房子,很小的門洞里卻醒目地現出樓梯,在白晃晃的秋日陽光照耀下,可以感覺美國與香港的公寓房子毫無二致,這讓張愛玲神思恍惚,竟一時仿佛自己尚未離開香港,幻覺以為自己仍舊還是在香港。張愛玲站在胡適的公寓門口感嘆︰「世界真大,卻也真小,只要心里有,家園竟是可以從地球的一端搬到另一端。」

下午的太陽曬得人有些昏然,暖洋洋的使人感覺似在做夢,張愛玲恍惚地笑了,走進那公寓門洞,仿佛走進一個熟悉的舊夢里去——她要見的這個人,本來就是她夢里的人。

上樓之後,胡家室內的一切陳設一律漆木紅亮桌椅,古色古香的中國式家具,以及主人胡適先生的偉岸身軀,仙風道骨,儒雅俊拔。此時的胡適已經64歲了,已過了花甲之年,但是還是讓人不禁想起當年年輕的留美博士胡適之教授在北京大學講台上的瀟灑風神。

還有穿著中國綢緞面小襖的胡夫人圓圓的臉,端麗嫻靜,一看年輕時就是一個美人兒。胡夫人交握著手站在客廳里招呼她們坐下,這一切都讓張愛玲有一種親切而又美好的感覺;中國式的雕花的窗子;中國式柔滑細膩的青瓷小茶杯,上面刻有古詩︰「寒夜客來茶當酒」;以及主人的灰色長袍子和瀟灑的態度,無一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式的。

胡夫人的安徽口音特別重,張愛玲從小就听熟了保姆何干的安徽家鄉口音,這使張愛玲更益發恍惚。這些都使張愛玲一下子想起了天津老宅子里面的安徽保姆們熱鬧依稀畫面,胡適這里的一切令張愛玲感到十分更加親切安詳。

張愛玲與炎櫻坐定以後,她們倆每人捧著一杯香氣撲鼻的綠茶慢慢品茗。好長時間張愛玲都沒有喝到中國正宗的香茶了,張愛玲沒有覺得什麼,但是到了胡適這里,香茶與他房子里的唐人風格,還有他那傳統婦人的夫人,都是那樣的熟稔得讓人感到久違了的親切祥和。張愛玲繼續沉浸在時空交疊的恍惚里。

可是當張愛玲再次仔細看看胡夫人時,再看看胡適的這位深受西洋文化燻陶、謙和儒雅的中國文人時,張愛玲感到心中深處的某一點在隱隱作痛,卻又不露痕跡。這只是張愛玲心中最隱私的感覺與痛楚。(有的「張學」專家的版本在這樣的情節里分析張愛玲看到胡適的夫人竟然是這樣一個小腳女人、這樣一個鄉下婦人、這樣一個不識一個字的鄉下老嫗,張愛玲心中深處為胡適的處境隱隱作痛。)

于是,在這次拜訪和整個交談中,張愛玲很少說話,她本來就拙于言談,因此,才邀請炎櫻陪她一起來。果然,說話的多半時候是炎櫻,炎櫻伶俐活潑的面貌給這次見面增加了許多活躍氣氛。胡適這里來往的不是學者就是國民黨要員,很少有年輕活潑的小姐、女士出現。因此,很有影響力的炎櫻小姐,便深得胡適夫婦的喜愛。

他們問炎櫻很多好奇的問題,胡夫人問炎櫻是哪里人,在上海呆了多久,什麼時候來美國的。聊得好不熱鬧。

炎櫻也很湊趣,用非常蹩腳的國語回答他們的問題。炎櫻並不了解胡適的價值,也沒有看過他的書,她只是當他是一個普通人那樣,熱情地用漢語和胡適交談著。但炎櫻畢竟離開上海已近十年,學會的那點國語也差不多全部留在了上海,因此,錯誤的國語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是一樣贏得了胡適夫婦的喜愛。

張愛玲很少講話,她靜靜地坐著,听著雙方交談,看著坐在對面的胡適先生,一種似真似幻的奇妙感覺籠罩著她,讓她有些難以置信︰難道這一切都是真的嗎??眼前這個和藹可親的老人真的是胡適!張愛玲總覺得是在夢中。張愛玲在一邊時空交疊著記憶有關胡適的印象。她記得小時候看過很多胡適的書,崇拜之情很久很深。胡適是一個曾讓她「敬如神明」的人物,是一個高高大大的歷史化了的人物。

而此刻,他就這樣真實地坐在張愛玲的面前,溫和、親切。甚至,還有著那麼一種淡淡的落寞。張愛玲努力按捺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這一切都是真的!

張愛玲看著胡適,仿佛要從他的臉上尋找出親長的氣息。她分明是第一次見到他,可是卻好像已經很熟悉,好像生下來就認識這位長者了,由他看著自己長大。

一晃,一個下午的拜訪胡適在張愛玲的神思遐想中過去了。

告辭胡適夫婦時,胡適請張愛玲得閑還來,「討論一些文章吧」,胡適笑著對張愛玲說,張愛玲也微笑著點頭應是,她知道胡適是極有修養的,胡適絕不會在一個不太懂中國話的外國女孩面前談一些深奧的學問。

炎櫻卻是很高興地認識了這位據張愛玲講對中國文**動影響甚大的學者。回來之後,炎櫻打听了一圈,問她自己的外國朋友知不知道中國有一個著名人物,叫做胡適之的?還打听據說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端竟起自他的白話詩《嘗試集》。遺憾的是,她的美國朋友都搖頭聳肩,連連說著︰「no!no!」表示對此人陌生。但美國朋友中有的人知道中國有一個叫做林語堂的,因為林語堂的英文小說《紅牡丹》和《蘇東坡傳》在美國文化界很有影響。

之後,炎櫻來告訴張愛玲說︰「喂,你的那位胡博士不大有人知道,還沒有林語堂出名。」炎櫻的失望大概是認為胡適幫不了張愛玲什麼忙。可是張愛玲听後大為懊惱,沒有想到,她視為「神明」的胡適先生,在美國知道的人竟然這麼少,而林語堂在英語世界里竟然這麼出名。而在張愛玲讀書時的理想就是要比「林語堂更出風頭」。

事實上,比林語堂更出風頭這是很難的。在張愛玲的心中,胡適的名字是與中國新文化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貢獻是遠遠超過林語堂的。因為在她張愛玲的心目中,胡適的地位遠高于林語堂,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也不是林語堂所能比擬的。

張愛玲沒有說什麼,她對炎櫻的戲言一向不以為真,但是這一次她感到悲哀了,不是為炎櫻,而是為中國,為中國那樣一段五光十色、轟轟烈烈、魚龍混雜的現代史;那樣一場使中國文化堪比「文藝復興」的「五四」文學革命,在國外知道的人竟然如此至少。她的心一動,心想,這也許是她到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吧,自己可以把中國文化的精華介紹給美國人民,像胡適之先生做過的那樣,像林語堂先生做過的那樣,把中國的書翻譯給美國人民。

胡適是1949年4月來到美國的,比張愛玲早6年,也是乘的克利夫蘭總統號;胡夫人江冬秀則是第二年才有條件過來的。胡適一生才華蓋世,享譽天下,卻沒有什麼積蓄。這位昔日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中國白話文運動之父」,35個榮譽博士學位的擁有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擔任過中國駐美國大使。然而1949年來到紐約,卻連佣人也雇不起,又沒有固定收入,不得不自己也學做家務來。後來胡適在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謀得館長一職,權當過渡。1958年胡適受蔣介石邀請去台灣就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去了台灣以後就再也沒有來過美國。張愛玲的這次拜訪,正是他生平最落魄的時候,他連自身也難保,更不要說給張愛玲什麼幫助了。

其實張愛玲的這次拜訪,完全處于一種幻想著自己剛來美國胡適能給自己某種什麼幫助,誰料胡適如此落魄,如此閑賦,如此困窘,如此

寫完這章節的初稿之後,我在上海圖書館閱讀了胡適這段時間在美國的生活,許多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事實。從胡適家庭的經濟說起是沒有固定生活來源,手頭十分拮據;從個人感情說起,夫人江冬秀對待胡適一直是怨婦聲聲不斷,且看管嚴厲有加,連家務都是胡適親手操持;從個人事業說起,這段美國之行也是他避難之行。寫到這章節也是讓我認識了這個偉人的這段真實的生活。感嘆之後只有嘆息︰虎落平陽被犬欺。

注︰今天是除夕夜,今年是我們的龍年,這里我向我的朋友們、讀者們、張迷們拜年了,祝朋友們、讀者們、張迷們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幸福健康、心想事成。同時謝謝我的朋友們、讀者們、張迷們對我作品的喜愛;謝謝我的朋友們、讀者們、張迷們對我作品的支持;008拱手謝謝了,008拱手給我的朋友們、讀者們、張迷們拜年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最新章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文閱讀 | 研究我喜歡的張愛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