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錦商 140訓導

作者 ︰ 靚

)

付秀梅提及了龔桂子的終身大事,溫氏也放在了心上,本想找常四嬸她們幫說合,又一想,都這附近的村子,恐怕難以成事。轉而去找了鎮上的蔡家嫂子,將龔桂子的情況詳細說了,請她幫忙介紹個心性好的姑娘。

蔡家嫂子應承下來。做媒做媒,做成一對百年好合,那可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好兒家的醬泡菜作坊搬到了前東跨院,並開始對外公開招人。作坊女工再招六人,長工招八人。

在貼出招工啟事之前,溫氏將陳六聲一家和龔桂子集中到內院的中堂開會,並把在縣城的陳有平也叫回來一起。

這是好兒一家商討出來的決定。

現下,他們開了幾間鋪子,以後還會不斷地開新鋪。還有果園及擴大的菜園、作坊,都需要增加人手。員工一旦多了,得制訂個相應的章程出來管理。同樣地,他們不是鐵人超人,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親為,得有人幫他們進行管理。

而作為管理人員,必須得有一定的能力,最起碼不能大字不識一個,連簡單的賬目都看不懂。

這朝代不像前世,去人才市場掛牌招聘就能招到合適的人才。好兒家要找這樣有能力的人,要麼通過牙行牙儈找,要麼從現有的人當中選出進行培養。

陳六聲一家及龔桂子,都是賣斷身契的人,通過這幾個月的接觸及生活中的觀察,這幾人人品都不錯。

陳六聲夫婦老實本分,做事小心謹慎,不會擅自主張。陳有平做事勤快,雖寡言少語,卻腦子靈活,做冰飲的幾個月,他提出熬綠豆湯加入冰塊,推出後果然大受歡迎。陳小福性情像其父,老實本分、謹慎,略顯小膽。陳小安性子單純,做事像其母,勤快利落。

而龔桂子,表現的勤快、忠心,更甚陳六聲一家,這或許跟他的遭遇有關。龔桂子勤快,卻不會去搶出風頭,大多時候默默地做,在他身上,好兒看到一種類似老黃牛的品格。

其中,陳有平能識文斷字,陳六聲有點兒拳腳功夫,陳小福能認幾個字,不多,付秀梅和陳小安只認得自己名字,基本是文盲。龔桂子連自己名字都不認得。

好兒一家商議的結果,就是把這五個人都培養起來,雖然要花費些人力物力和時間,長遠考慮十分值得。

茶香裊裊飄散在廳堂中,眾人凝神屏息,溫氏清潤的聲音伴著茶香,猶如清冽山泉,從眾人耳中流淌進內心深處,滋潤並激勵著他們的身心。

「……你們最早進入溫家,品性都不錯。這月冰飲結束,有平會回來每天教你們識文斷字,都是自家人,不要擱那些虛面子,有不懂的,問有平,或是問我、問好兒,都可以。明年開春後,陳小福去上學,把學堂里學到的,回來教給你們。有平依舊留在縣城,跟常樂學習,晚上要堅持看書。」

「等把長工招回來後,暫時由陳六聲做個領頭。不過,我先把丑話放在前頭,雖然我有意栽培你們上進,日後若是有其他長工表現得優秀,才德優先者,我會提升為管事。所以,我希望你們都更用心、努力去學,去做。」

從內院出來,陳六聲等人均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付秀梅邊走邊忐忑道︰「我都幾十歲人了,就怕學不來……」

陳六聲笑道︰「你擔心什麼?不還有我和桂子嗎?一樣一樣的。」

龔桂子道︰「陳嫂,你好歹認得自個名字,我連自個名字都不知道,就算真學不來,也有我給你墊底。」

三個孩子笑了起來。有平的眼中充滿了希冀和奮發,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一定要好好抓住,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管事。

溫家的招工啟事張貼到鎮上自家蔬菜超市門前,另外豎個招工牌子在木橋邊,方便往來、出來干活的人看到。同時,又請鎮上的牙儈鄭文祝、縣城里的梁金順,幫覓八九個合適的人,單身或托兒帶口皆可,仍是品行放在第一位考慮。

那些人一看到招工兩字,都跑過來看,不認字的就問認字的都寫什麼,認字的就逐句念出來,圍看的人一听便失望搖頭,做長工,要一次簽十年以上,吃住都在溫家,光這一條,有家有口的就沒法做到。也有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可人家後面還有內容,要有侍弄莊稼的經驗,專長侍弄果園種菜的優先錄用。

盡管溫家開出的待遇相當優厚,令人心動,貼出六七天傳遍整個鎮,竟無一人去應聘。

倒是鄭文祝先帶來了好消息,好兒母女便跟去看人。

這兩個均是種莊稼出身,一個是合籮鎮鳳山村的嚴崢,三十四歲,鳳山村在大山里,周圍鄉鎮賣的水果干貨,大多出自那里。嚴崢父母早亡,留下幾間破舊老屋,兄弟幾個離心,為此險些大打出手,排行老ど的嚴崢,最後分得一間老屋,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年前妻子染病身亡,留下個五歲兒子相依為命。最近兒子染風寒,實在困窘交加,嚴崢一咬牙,帶著兒子去找了鄭文祝。

另一個是易安縣的黃炳,四十歲,孤身一人,一直給地主家做長工,不知是他該倒霉,還是怎麼地,他每去一戶地主家干活,總是無事惹來一身騷,屢屢被工友算計,最後被迫離開。

嚴崢會種果樹,黃炳會侍弄農田和養魚。鄭文祝拍著胸脯做保證,說人都是好的,不然不會介紹給溫家。

嚴崢的兒子,瘦得跟貓似地,瞧著讓人心酸。溫氏便將情況簡單一說,問兩人可願意,兩人都點頭說願意,黃炳甚至一身輕松地說,就是簽二三十年他也願意。

好兒不禁莞爾,這真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壓力全無啊。

辦妥手續,嚴黃三人跟好兒母女回溫家大院。溫氏將嚴崢父子和黃炳安排住在溫家小院。

兩天後,縣城的梁金順也幫覓到了八個人。五個來自彭南省,三個是本省人,家都在幾百里之外。其中有一對中年夫妻,一對兄弟,其余四人是單身一人出來,找活掙錢養家。

梁金順指著那對夫妻和另兩人,對溫氏道︰「溫老板,他們四個人,是莊稼一把好手。」

溫氏點頭,問道︰「一次要簽十年以上,你們可考慮清楚了?」

那對兄弟中的哥哥,出聲道︰「溫老板,我們出來找錢養家,也不想年年都東奔西跑,能穩定下來干活最好不過。我們也不要求別的,您只要按照合同付工錢給我們,不賴賬。當然我們也不會偷懶耍奸,保證會把活兒給您干得妥妥當當。」

他弟弟在旁忙道︰「溫老板,您別多心,我哥哥沒別的意思,就是我們之前給人干活,活干完了,東家賴賬,不把工錢給我們,還反咬一口說我們毀了他的東西,把我們打一頓攆出來了。我們啥活都能干,都願意干,就是怕再遇上這樣的,所以……」

梁金順哈哈笑道︰「陳辦,你們哥倆放心吧,這次的東家,如果選中了你們,你們絕對不會後悔。」

溫氏微微一笑,「你們放心,合同白字黑字,我溫家待人如何,你們可去問問旁人。只要你們老實本分,勤快做事,日後的待遇、福利會比現在更好。」

看了看八人,略一沉吟,側頭跟小閨女對望一眼,好兒翹了翹小嘴角。

「我原本只招八人,先前招了兩個,現在看到你們覺得不錯,願意的,就都留下來吧。」

這八人先前在路上時,已听梁金順簡單提及,眼下看到未來東家當真是女的,卻說話做事頗有大家風範,看樣子也不像是會苛刻之人,听說都能留下,八人全部說要去溫家做工。

領八人回來,溫氏讓六人住到三園去,那對中年夫妻暫時住在前院。

安排好各人住處,溫氏將所有人都集中在前院,「這大宅院是剛建好搬進來住,早先我們一直住在小院那邊。我們不是大地主、富紳,一時也無法將所有屋子都換成青磚房,你們暫且住著,日後那些舊屋,都會進行翻新。」

那對夫妻笑道︰「這有什麼?東家能住,我們也能住,我們老家住的就是泥屋。」

其他人紛紛點頭出聲,都說自個老家住的都是泥屋。

「陳六聲是管家,以後有什麼事,可跟陳管家通報,若我也在菜園,可直接跟我說事。溫家菜園、果園的情況,一會由龔桂子帶領你們過去,他會跟你們解說,有不明白的,直接來問我便是。」

「在溫家做事是比較自在的,各人做事有快慢,這個沒關系,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但我希望大家在這里,要和平共處,有意見提出來,大家一起傾听、協商。另外一點,我要提醒大家,如果有外人詢問打探溫家菜園、果園、作坊等情況,你們該懂得怎麼做。」

溫氏說到這里,溫和的眼神帶了幾分嚴厲,「你們可以不夠聰明,可以不夠靈活,可以從生手學起,這些我都能包容。但我不能容忍不忠和背叛!只要你們在溫家做一天事,就一天是溫家的人。一旦讓我發覺誰里外勾結,我會采取嚴厲手段,到時候休要怪我心狠無情。」

十名長工皆大腦一凜,紛紛開口表示決不會干那樣吃里扒外的事。

溫氏緩下聲音道︰「其他的內容,都寫在合同上,你們當中的文成峰、廖應來識字,不識字的,可以讓他念給大家听。」(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門錦商最新章節 | 農門錦商全文閱讀 | 農門錦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