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錦商 184樂融融

作者 ︰ 靚

)

陸明二老一行人是下響到來的,在庭院內轉溜一圈,歇息片刻,便到了晚飯時分。

溫氏親自下廚,帶著付秀梅和東信媳婦,讓安心、安晴打下手。這倆小丫鬟是南邊人,年紀和好兒相仿,溫氏挑年紀小的買,是想從小培養她們對溫家的忠心。

陸明一行人出身名門大戶,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溫氏和幾個兒女商量,就做普通的農家菜來招待他們。

晚飯就擺在內院的飯廳,鄉下沒大門大戶那麼多講究,且來的又是老小,溫氏就做主都坐一桌吃飯。這正合了兩位老太爺的心意,自家的孫子孫女,溫家的三個孩子,老人吃飯不就圖個人多熱鬧麼。

溫氏讓二老坐上位,每上一道菜,便報一個菜名,每一個菜名都帶「農家」二字,什麼農家打拌菜、農家刀板香、農家魚、農家茄子、農家滿口香……等等,可把二老听樂了。

將菜逐一嘗過,老哥倆不住點頭,一桌的菜,六菜兩湯,並不講究賣相,吃進嘴里,味道好得沒話說。

陸老太爺忍不住豎起拇指贊道︰「慧娘,你這一手廚藝,可把那些個大廚給比下去了。」

溫氏含笑道︰「陸老太爺過獎了,這些都是尋常的農家菜,哪上得了大台面。」

明老太爺擺手道︰「吃菜就像賞花,牡丹固然國色天香,寓意富貴榮華,世人崇之。桔梗花雖不如牡丹盛名,卻也有它的出眾之處,清新樸實,不嘩眾取寵,更可入藥成為良方。」

把吃菜喻為賞花,也只有書香世家才想得出來。好兒微笑間,身邊的明笙兒道︰「爺爺,我早就說得沒錯吧,好兒家的菜就是好吃,我上回住了些日子,回去了,女乃女乃他們都說我長胖了。」

小樹打趣道︰「笙兒,你家有沒有瘦猴子?有的話下次帶來我家,一個月保證讓瘦猴子變成我家豬圈里的肥豬仔。」

明笙兒沒听出小樹的調侃,老實地道︰「我家沒有猴子,我倒是想養小白兔,可我娘不讓。」

小樹撇嘴道︰「你們女孩子就喜歡小白兔,我要是養,就養大狼狗,能看家。」

「大狼狗太凶猛了,要看家還不容易,請護院不就行了。」明笙兒抓了只雞腿啃一口,說道。

小樹道︰「那不一樣,請護院得包吃包住,還得付錢,養大狼狗就不用付錢。」

明笙兒道︰「付錢就付錢唄,你家又不是請不起護院。」

「這跟請不請得起沒多大關系,關鍵是能省錢咱為啥要花銷啊?啊,我想到一個好點子。」小樹突然睜大眼楮,話語一轉,看向溫氏道,「娘,咱們家抓幾只狼狗來養吧,一個護院配兩只狼狗,咱們家里三個護院六只狼狗足夠了,一園二園配兩名護院四只狼狗,三園太大,咱們就配四名護院八只狼狗,甘蔗地就不用護院了,給長工配一只大狼狗就可以了。」

明笙兒听得小樹滿口狼狗狼狗地,就算了下數,驚咋道︰「小樹,你家要養十九只狼狗啊,我的天!你家要變成狼窩了。」

小樹嘿嘿笑道︰「狼窩好啊,別人就不敢對我家動歪腦筋。」

兩娃兒的對話,讓一桌的人听得直樂,一頓晚飯吃得輕松愉快。飯後移步花廳喝茶閑話消食。

好兒心里卻琢磨開了,晚飯時小樹說的話,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狼狗外形高壯性凶猛,需要人工馴過才好使用。也不用養那麼多,看家看菜園,六七只就夠了。

好兒家目前並沒有正式的護院,一般是由長工們兼任。自從阿旺考上秀才,便特意去請他的功夫啟蒙老師,上瑤村的那位退役漢子閔金峰到家來,從長工及家眷中挑了部分人進行拳腳訓練。

後來,這位閔教頭看溫家著實待人厚道,便跟阿旺說起自己有位同僚陳漢良,當年也是因傷退役回家耕田,因斷了一臂,又患有風濕,莊稼地里不少活兒無法勝任,兄弟淡漠,全賴妻子和長子,家境非常艱難。兩人在軍隊時交好,人也是可靠忠實的,擅長刀法。閔金峰就想幫一把患難兄弟。阿旺將此事和溫氏說了,溫氏便點頭,因信得過閔金峰為人,讓直接帶人過來,若是覺得這邊好,日後再接家口過來安居。

陳漢良斷了右臂,回家後他不甘就此成為無用廢人,在閔金峰鼓勵下,改為左手練刀法。一是為打發苦悶,二也是不能忘記當年的戰場血戰。他的刀法快狠辣,與閔金峰的槍法相得益彰,阿旺讀書之余,就又跟隨學了陳氏刀法。

要買大狼狗,最好是買剛出生不久的狼狗小崽,從小培養親近感情,這得去馬市尋購,就不知價格會不會太貴。

鄉下的春末初夏,夜間氣溫比城里要低,兩老爺子在後花園散步聊天,還得披件薄外衣,空氣中飄溢淡淡清香,分不出是果香還是花香,只覺吸入心肺異常舒暢。

東廂房里,小樹和六兒在起居室下棋,阿旺、四兒和陸韶陽坐在書房的窗前談經論緯,大多數時候是陸韶陽和阿旺在說,四兒在听,這兩位如今是舉人,四兒這個小秀才自然是要謙听學習。

明笙兒呆在好兒的書房里,兩小姑娘躺在搖搖椅上,天南地北地閑聊。夜深了才在溫氏的催促下去睡覺。

第二天,辛老先生回來了,阿旺忙將陸明二老及陸韶陽與辛老先生介紹認識。辛老先生、明老太爺這兩人,卻相互熟絡親熱地叫對方名字,阿旺才知道這兩人原來是熟識之友。

三位老爺子在陸韶陽、阿旺、小樹及四兒的陪同下,在落日河兩岸悠閑地走動,田里的稻麥黃綠相間,清風吹過,翻起陣陣浪花,煞是好看。鄉村的簡樸安寧,落日河畔的綠樹紅花,落日山的延綿蒼翠,一切就像一幅天然的田園風光,讓久居城中大宅院的二老,身置其中只覺得無比的愜意舒闊。

在觀看好兒家的甘蔗地和榨糖作坊時,二老不住點頭,他們年輕些時,曾去南邊看到過甘蔗,距今已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明老太爺對阿旺道︰「書良,有沒有想過,把黃糖賣去江北?」

阿旺道︰「曾有這個想法,目前時機尚不成熟,因此近期以發展彭南、建安兩省為主。」

明老太爺點頭道︰「年輕人做事,最忌急功近利,你能有這樣的平穩心態,這就很好。」

陸老太爺笑道︰「溫家這三個孩子,各展所長,專攻有方啊。」

阿旺忙鞠禮道︰「兩位老太爺過獎了。」

辛老先生一臉微笑,眼里帶著些許欣慰和自豪,他當初答應來溫家教導,一是看胡漢的面子,二是初次考核這小哥倆,覺得資質不錯,尤其是小樹,天資過人,卻不傲氣,甚為刻苦,令他心生喜愛。接觸相處下來,溫家上下對他禮待有加,極為尊敬。他倒是喜歡上了溫家的環境,落日河畔的風光。

他和明老太爺相識十數載,知這位老友不輕易贊人,能他夸贊一句,那人將來必是有所成就之人。轉而又有些得意地想,自己教導的學生,能不出息麼。

吃過午飯,大家散去午覺,溫氏也回房小憩片刻,領付秀梅、東信媳婦及幾個丫鬟,把包粽子的材料都搬到廚房走廊外,大家坐下開始包粽子。

明笙兒從沒見過包粽子,午覺沒睡多長,便跑去觀看,看了片刻,手癢地也要包粽子。溫氏哪能讓這小千金動手,好兒卻笑道︰「娘,就讓笙兒姐試試,不過,誰包的粽子誰負責吃掉哦。」

明笙兒高興地點頭︰「我包給自己吃,我要多包幾個。」

溫氏就讓平彤指點明笙兒包粽子。好兒去淨手也坐下,取了竹葉平鋪手心,舀了浸有油鹽醬的糯米倒在葉子中間,以食指在糯米中央劃出一小道凹槽,取一條腌漬過的半肥瘦豬肉放進去,再放些綠豆粉,把兩側的糯米往中間堆砌,埋住豬肉和綠豆粉,卷葉子,兩頭對折,最後拿草繩捆綁,打個活結。她的手小,包出來的粽子就偏小,放在溫氏等人包的粽子中,顯得特別小巧可愛。

明笙兒包粽子當玩兒,糯米倒在葉子上,她用手指當劃槳,嘴里還叫道︰「開船啦開船啦。」惹得其他人直笑。

放餡料了,她放了兩條豬肉,綠豆粉、荷包豆放得也特多,「笙兒姐,你吃完這粽子,十有八九變成它的模樣。」好兒取笑她道。

明笙兒毫不在意,笑嘻嘻道︰「我要吃了就能變成它模樣,我就喊你一聲菩薩。」

明笙兒取了根草繩,將粽子密密麻麻地捆綁起來,因為力道沒掌控好,粽子一端捆松顯胖,一端勒緊顯瘦,這只粽子就變成了一頭大一頭小,模樣挺怪的。

「還行。」明笙兒左右端詳一番,相當滿意,拿著粽子就起身,「溫姨,我拿去給爺爺瞧瞧再拿回來,等等我回來再下鍋啊。」說完一溜煙往三院跑去。

東信媳婦笑道︰「笙兒小姐跟別家的小姐不太一樣。」

付秀梅贊同地點頭。溫氏笑道︰「難得笙兒身上沒有那些驕縱蠻橫,好兒才能跟她處得來。」

頃刻,明笙兒拿著粽子跑回來了,對著眾人高興道︰「爺爺說我包得不錯,讓我再接再厲。我決定了,我要包六只粽子,六六大順,哈哈。」

好兒哭笑不得,就那粽子的模樣,還說包得不錯,實在是……(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隆重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農門錦商最新章節 | 農門錦商全文閱讀 | 農門錦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