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出了個長差,剛剛回來。對斷更萬分抱歉。將努力彌補。請大家繼續支持本書
林則徐要向納稅服役的子民開放公民權,沒想到招來一片反對之聲︰
「想我大清,以前納捐的紳士,至少給個候補道,運氣好的,還能直升布政使,比如反匪共的義士徐一帆。現在才給個同秀才,這是民主的大退步。」
但林則徐此舉實屬無奈。
自從軍機處五年前開始以善後借款為準備金發行金圓券,大清就一直面臨巨額通貨膨脹的壓力。
共和切斷了南方的出海口,太平天國則佔據了江南富庶之地。大清主要財源被切斷了,歲入不足以維持戰事所需,朝廷轉而依靠印鈔廠作為彌補赤字的主要手段。
而兩淮和江浙戰事干戈擾攘,大量的破產地主和無地農民被迫背井離鄉。除去共和工廠和農業公司吸納的人口,以及清廷的屯墾東北所吸收的流民,仍舊有大量農民進入上海和寧波、福州、廈門等地。他們構成了清廷治下第一批流氓無產者,也是北洋招商總局中的第一批工人。
這批工人相對于全國人口雖少,但集中于上海等通商口岸,因而格外顯眼。
兩淮和東北戰事不斷,清廷發行的金圓券不斷貶值,只有上海等通商口岸,因為匯豐和里昂等外資銀行的存在,金圓券的發行信用得到了較好的保護。這就導致全國各地的金圓券涌入上海。
到了今年,1848同光四年,已經遷址上海的官錢處再也無法負擔蜂擁而來的金圓券,林則徐在久經思量之後,才決定用「同秀才」這個虛名,來回收金圓券。
如果金圓券的持有者,僅限于吃得飽飯的地主,用這種辦法也許能回收一部分紙幣。但同秀才的稱號對食不果月復的流氓無產者有什麼意義呢?他們更願意用剛剛到手的金圓券去換取生活必需品。大清的民主是否退步抵不上一袋米。
上海工人的長期困苦讓他們不得不投身各種幫派,如果是漕工出身,一般會加入青幫,鹽幫出身的人,則會加入小刀會。而斧頭幫,這個有蔡李佛大師兄張興培創立的幫派,在上海的發展受到了本地幫派的排斥。
上海道台胡林翼對幫會的力量深懷恐懼,他利用一些江湖人物,把手伸進青幫當中。又使用各種各樣的策略,將幫會依照地籍,師承,行業等分作眾多小團伙。通過青幫,胡林翼暫時控制了上海的工人。
但隨著兩淮流民的增多,洋貨和匪貨入侵的加劇,青幫已經越來越不能接受漕幫以外的工人受到幫會的「照顧」,青幫的工人要求在全部方面的優先權,這就迫使其他的工人另尋出路,斧頭幫就此壯大起來。
到了1848年,朝廷在2月16日宣布了一項緊急經濟改革計劃而暫告中止全部工資都凍結在1月份的水平上,基本商品限定最高價格——這些商品是大米、面粉、棉紗和棉布、燃料、鹽、糖及食油。
朝廷還計劃向工廠配給商品,以便工廠按固定價格向雇員分發。另外、南京和上海的官府和太平天國的王侯們得到商品供給。如若成功此舉將擴大到其他通商口岸。這項計劃嚴禁私人買賣和儲藏黃金及外匯。政府還宣布采取措施,制止越來越多的資本從朝廷逃竄到匪區。鑒于通脹率迅速攀升及其基本原因.這控制部分價格體制的崩潰是可預期的,尤其因為它只在通商口岸實行。
同一般物價一樣,生產成本繼續增加,而只有基本商品的市價仍固定不變。產地的米價很快就高過了大米上市城市的價位。原棉價格的上漲使紡織少變得無利可圖煤礦和食油廠陷人了同樣的困境大米短缺。在4月下旬進一步加劇,部分原因在于運輸困難和東北的戰事征用軍糧。
但短缺最嚴重的地方恰恰是緊急措施實行最力的城市,上海和寧波饑民沖搶了米店,騷動還殃及油店和棉紗店發生騷動的城市有遍及整個江浙。
緊急措施只全面實施了約1個月時間到3月中旬,事情已經明了,難以實行在大清整個範圍向官吏發放供給品的計劃。4月初,銀元券黑市出現,其後不久大多數基本商品也在黑市出現。
朝廷發現自己無法通過工廠分配計劃向工人撥發基本必需品,便決定按本應配給商品的價值向每位工人支付一筆補助金。工人抱怨說,他們生計無著,因為工資補貼只夠購買有限的必需品,而其他各種開銷都在不斷增加。5月,上海的批發價指數上升54%。
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斧頭幫終于突破了虹口的限制,在各大機器廠建立了分舵。
斧頭幫的第一個分舵是在大隆機器廠。這里的分舵建于1847年底,據《戰斧》報道,它曾在1848年2月工廠關閉時領導斗爭,要求英國人支付解雇費,還在生產停滯的數月中領導爭取救濟金的斗爭。至1948年3月該廠開始恢復生產時,該分舵已經成為中堅力量,開展了一場運功.把滬西地區全體工人納人統一的工人組織。該廠有多名斧頭幫眾被捕,但發展勢頭十分凶猛。
法商自來水公司這個分舵是上海最富進取性的分舵之一。分舵在1848年200名幫眾和外圍分子。他們滲透了公司內部的各個團體。甚至發展了法國的革命者。
申新九廠分舵最早是小刀會。在張國梁來到上海之後,小刀會開始向斧頭幫靠攏。1848年,工人都卷人了罷工,他們要求廠方向全體雇員定量供應煤和米,在與稅警總團戰斗之後,廠主同意補貼一些糧食,但小刀會已經完全加入斧頭幫了。
上海洋炮局是李鴻章在上海最重要的軍工企業,斧頭幫在這里建立了兩個分舵,和應急借款以及幫會子女的教育借款。該分舵還設立了6個小圖書館、一個戲班子、兩支樂隊、一支有300名歌手的合唱隊,還經常舉辦講座和討論會。
這就是1848年林則徐給予納糧者「同秀才」頭餃的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