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1-07
唐太宗听到門外的聲音,劍眉一凝,思忖道︰這活神仙一般的武道第一人,平常朕傳喚他時,都時常有事推辭。今日卻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竟然肯主動來見朕。
唐太宗一甩金色龍袍的下襟,坐到了案幾後、墊有厚墊的木椅之上。他臉上的怒色稍霽,氣勢萬鈞的喝道︰「好生代朕把他請進來。」
門外的小太監身子一震,急忙應了一聲「是」,趕緊一溜小跑的去迎等候在皇城別苑的卓元君。
大唐盛世之下,卻一直存有內憂,那便是紛亂而各自為政的江湖各大門派。江湖各大門派的豪俠浪子們諸多,其中不乏以武犯禁的猛士。現在的唐朝處于盛世,不需要強人,只需要國家這部機器有條不紊的進行統治,來實現長治久安。
這些快意恩仇的江湖客,始終是大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亟待解決。唐太宗登基以來,一直對江湖各大門派采取懷柔的政策,輕易不願妄動干戈。馬踏江湖,武平八方固然寫意豪情,能快速解決當下的難題。但國家太暴力,終究會冷了百姓的心。治國首要為民,這絕不是上上之策。
唐太宗一直思考著如何讓江湖門派和平的納入朝廷的統治之中,不但使他們不成為治國的阻力,還能讓他們成為開創盛世的助力。唯有安定的天下,穩定下來的百姓才能得到休養生息,才能締造凌駕于萬古的盛世。
巴蜀劍閣的威望在江湖中如日中天,地位超卓,可說是領袖群倫、一呼而百應。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才力邀劍閣閣主卓元君出任大唐國師,這是給江湖各門派的一個訊號。卓元君答應出任國師,便是代表劍閣已然歸順了朝廷。江湖各門派中的絕大多數,都必定會跟風歸順朝廷。剩下的那部分極端門派,出兵滅了也好或是自己消亡也好,都已經不能成為問題了。
劍閣閣主卓元君是唐太宗和平納入江湖門派的開始,也是最大的希望。因此,唐太宗對卓元君的禮遇,不亞于任何一個強大鄰國的君主。若不是今早他心情不佳,親自出門去迎接,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大明宮通往御書房的玉石小徑轉角處,一名面目伶俐的小太監,由于跑的太急,滿臉是汗,氣喘吁吁。他後面跟著一位面貌慈祥、氣質出塵的老者,行起路來竟是足不沾地。這名老者青衣白襪,卻是一塵不染,干淨的不似在人間,而是天上下凡的仙人。如此風範氣度。怕天下之大,也唯有卓元君一人。
卓元君在小太監的領路下,穿過了幾座上面雕有龍紋的門洞,才遙望到那座位于大明宮城最幽靜處的御書房。
御書房門前禁衛森嚴,站了兩排配刀的御前侍衛。侍衛中間站著位身穿銀色軟甲的統領,他遠遠便望到了那傳說中的老者,眼神的不安中更蘊含著無盡的期待。他叫夏侯惜,現在官居三品,是大明宮城內的御前侍衛統領。雖然,當下夏侯惜的戶籍入了大內,但他卻是正兒八經的出身江湖世家。他的父親乃是江湖中享有聲譽的絕刀門門主——夏侯雄。也不知夏老爺子想起了什麼,不讓這唯一的獨子夏侯惜繼承這偌大的家業,卻反而讓他入了官籍。
夏侯惜極嗜武道,今生只敬佩兩人。其中一人是一手將他撫養成人,恩情似海深的夏侯雄,另外一人便是這代表武道巔峰,天下第一的卓元君。他平日里公務纏身,今日終于有機會見到卓元君,是以激動不已。
夏侯惜見卓元君一行二人越走越近,便主動的迎了上去,用江湖中慣用的禮數,朝卓元君施了一禮,語氣謙恭道︰「晚輩夏侯惜,見過卓閣主。」
那小太監愣了一下,心中納悶,暗道︰這夏侯統領今日是怎麼了,平日里即便見了左相、右相,也不見他如此行禮呀。
卓元君聞聲停住了腳步,看著面前須髯如戟、生得儀表姿偉的夏侯惜,捻須笑道︰「汝父可是夏侯雄?」
卓元君和夏侯雄有些舊交,以前常曾夏侯雄提起他這引以為傲的兒子,所以才有此一問。
夏侯惜面露訝色,點點頭道︰「正是!前輩,竟然認得我?」
卓元君淡淡一笑,道︰「你的父親與我交好,常听他說你的名字,便記住了。」他細細打量了一下夏侯惜,贊道︰「果然是虎父無犬子,甚好,甚好!有子如此,夏侯老弟當可安心了。」
夏侯惜沒想到他父親還和卓閣主有這層親厚的關系,面露喜悅之色,道︰「原來如此,這麼說來,我還可以稱呼卓閣主一聲伯伯了。」
卓元君點點頭,撫須笑道︰「沒想到我身在他鄉,還能遇到故人之子,可說是快慰平生。」
夏侯惜心下也是大為高興,道︰「伯伯,我最近武境進展緩慢,閑暇時還需要您指點一二。」
卓元君對夏侯惜的印象不錯,畢竟像他這般官居高位、富貴不愁,卻還能有如此上進心的年輕人實在是不多了。他爽利應道︰「你無事時,大可來大明宮城的客房來找我。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就算我不在,還有位有趣的年輕人會等你。他對你的武道進境,定然是有些幫助的。」
小太監一臉怨色,他兩人聊得火熱,豈不是把等候多時的皇上晾在了一旁。他心里極其矛盾,不知是不是該提醒下二人。
好在夏侯惜雖是武痴,卻也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皇上召見,是絕不能多耽擱一刻的。他只好強壓下心中的期待,千恩萬謝過卓元君後,讓出了去路,送二人到了御書房。
卓元君在小太監通報皇上之後,推門進了御書房。御書房很寬敞,卻只有唐太宗和太監總管曹秋實兩人。虧得這屋中擺滿了放有各種經史子集的書架,不然真的會顯得很空曠。
卓元君看了眼安然坐在木椅之上、批閱奏章的唐太宗,隨意行了一禮,道︰「卓元君,見過聖上。」
曹秋實紅嘴一撇,顯然是對卓元君輕描淡寫的禮數有些月復誹。
唐太宗李世民放下奏章,看了看下首的卓元君,對他頗為不周的禮數也不以為意,一展龍顏,笑道︰「宗師,今早倒有空,來尋朕談心了。來人,看坐。」
古往今來,有人能站立在皇上的御書房,已經是無上的榮光,何況是能有座于此呢。試問當今天下,能坐在這里的除了唐太宗李世民,還能有幾人呢?
卓元君卓然于世,視萬生平等。他對乞丐不會倨傲,對天子也不會違心的逢迎。他絲毫沒有對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禮遇的感恩戴德,只是平靜如水的坐在了小太監搬過來的木椅之上。
卓元君神色如常,道︰「皇上,玩笑了。劍之道,在于靜。旁的事听聞的多了,自然多少會擾亂我的心緒。所以,我才選擇了閉門不出,唯求一個靜字,還望皇上海涵。」
唐太宗自然不想卓元君只做個掛名國師,還是希望他能真正入仕,那樣對和平理順廟堂和江湖門派的關系,必定更有幫助。可惜,這卓元君怕真要修成了陸地神仙,對唐太宗所提的廟堂之事,三緘其口。後來,卓元君不勝其煩,干脆對唐太宗的召喚有些避而不見了。
唐太宗「嘿」然一笑,道︰「宗師境界之高,已然超月兌凡塵,朕自然不會勉強。卓閣主,今日找朕所謂何事?」言罷,他看了眼曹秋實,接著道︰「宗師,此間沒有外人,但說無妨。」
卓元君輕撫白須,道︰「日前,我收到了師弟歌舒行雲的書信。他信中所提之事,雖算不得緊要,但我還是覺得和聖上商量一下為好。」
唐太宗想起了月前,皇宮大內豢養的觀星師望天象,預測極北的陰山有妖星降臨。而唐朝暗衣衛灑向巴蜀的情報網,也帶回消息說劍閣的北斗七星劍一行七人,啟程去了陰山的方向。
衛國公李靖本身便是武道中的絕頂高手,他深知劍閣實力的強大。他認同劍閣是超然于世的存在,哪怕是戰無不勝的唐軍鐵蹄也不敢輕易言勝,所以一直對他們是忌憚三分。北方的惡兆和劍閣的異動,令李靖寢食難安,遂請奏唐太宗排他親自去陰山探明事情的原委。那時,卓元君還未答應李世民的邀請,出任大唐國師。
唐太宗李世民尋思道︰卓元君所說之事,八成和李靖有關,莫非是雙方起了沖突。他情知如此,卻不好明說,故意問道︰「哦?宗師所說是何事?」
卓元君正色道︰「我師弟歌舒行雲帶著我那幾個徒弟去陰山尋找魔物邪降,想把邪降帶回劍閣銷毀,以免禍害世間。他們本已得手,不知為何卻遇到了衛國公李靖率領的神箭營。」
李世民心中也有些不快,唐軍的消息從陰山傳遞到長安的速度,居然比劍閣來的要慢。唐太宗面色略顯沉重,插了一句話,問道︰「他們起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