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火器稱王 第248章 靖海遠征

作者 ︰ 頑城

藏寶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在八月底和九月初的日子里,正值雨季之後最晴朗的日子。金色的陽光沐浴著藏寶港,灼熱的和風吹拂著紅水河的江岸,金府內外鳥語花香笑語歡聲。金士麒日夜消受著歡樂和憧憬,奔波和收獲,溫柔甜膩。

他加倍補償著兩房愛妾的思念,日漸消瘦。

那短短的日子里,金士麒非常充實。

在「南丹衛第一小學堂」的開學儀式上,他又獲得了「童子軍大將軍」的榮譽官餃。在十寨夏糧征收總結大會上,金士麒宣布了南丹衛軍田永久承租計劃,贏得了長達一刻鐘的歡呼和掌聲。在機械所的評審會上,金士麒宣布蘇長順老先生終于贏得了「水力紡紗機」之初決選定型,並劃撥了一千兩的發展資金給他。

蘇木匠老淚縱橫,他終于在一幫小年輕匠人的圍追堵截中贏了一次!

私底下,金士麒又纏著那老木匠,請他為馴象衛帶回來一只小象打造了一套精致的象鞍。等達妮肚子里的「馴象衛小指揮使」出生了,就可以直接練習馴象,嗎真是太神氣了。

重回家園之後,金士麒寵愛達妮至極,把她含在舌頭上怕化了,壓在舌頭下怕碎了。他悉心照顧她,為她揉肩、捏腿、梳頭、洗澡,半夜爬起來油炸小點心,然後喂她一口口地吃。這搞得房里的小奴婢們都很惶恐,以為她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呢。

在金府里。也只有達妮敢勞動金士麒之大駕,完全理所當然地受用著。金士麒心里卻愧疚。因為達妮曾問他。待寶寶出生時,他這個爹能否候在身邊?還是漂在大海上?還是跟你的大老婆丁姐姐在廣州逍遙?

金士麒當即承諾一定會準時回家,但他心中卻虛得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環肥燕瘦,戰場上更是千變萬化宛若賭博。說句實在話,男人能全須全尾地回家來,那就已是萬幸了。

……

幸福時光總是短暫,僅僅半個月之後金士麒就惜別愛人。揚帆起航了。

去廣東,去福建,去澎湖,去平靖那無邊的海疆!

天啟七年,九月十日,金士麒領巡海大軍中軍和柳州水營主力部隊出發。他們依然是沿紅水河、西江水系順流而下。

此次出巡海疆,除了廣東「商人」丁老西派遣的50條船的後勤船隊之外。全部作戰部隊是來自廣西的精銳部隊。

帝國的歷史會銘記這些名字︰中軍將領,大明廣東巡海參將、南丹衛指揮僉事金士麒。中軍千總官馮虎,親兵把總王萊,教頭田叔光,參隨師爺黃寬、楚陸祥。金參將標下查應才、蔡文豹、姚孟陽三位都司,分領各營——

1、「三里營」。查應才擔任都司,承擔陸戰主攻任務。主要編制︰2個重步兵大隊,1個騎兵大隊,4個炮兵大隊(1直射炮、1火箭炮、2曲射炮),總計7個大隊3000人。

2、「馴象營」。蔡文豹擔任都司,承擔陸戰運輸和支援任務。主要編制︰2個工兵大隊。4個車兵大隊,總計6個大隊2500人。

3、「柳州水營」,姚孟陽擔任都司,承擔護航和火力支援任務。主要編制︰1個戰船大隊(旗艦武騰號),4個快船大隊(編有4條飛魚級快船、12條鐵板天野快船),1個運輸大隊(8條普通天野運輸船),1個工程大隊(6條舟橋船和運輸船)。總計7個大隊,31條船,2500人。

上述3個營再加上金士麒的中軍,總兵員達9千人。若加上丁老西派出的運輸船隊,總人數1萬3千人。此乃天啟二年的「澎湖之戰」後,大明帝國最浩大的一次渡海作戰。

這也是金士麒第一次擔任一場戰爭的主將。

從8月下旬開始,三里營和馴象營的大部隊就從潯州陸續出發了。只有高級軍官曾經輪流回藏寶港探親、修養、續香火,所有百總以下的兵士們都沒有離開潯州,就直接投入下一場戰爭。幸虧有銀子和土地的激勵,幸虧有金士麒的「不敗傳說」,幸虧有潯州戰爭的余熱,軍隊的士氣還算高昂。

他們在查應才的率領下走過潯州和梧州的近千里官路,歷時30天抵達廣東雷州,很多人是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大海。他們修整幾日後就登上丁老西派來的船隊,沿著廣東沿海向東航行,預計于10月上旬抵達廣東最東端的潮州府惠來縣。那里有一處海防基地,駐有「廣東靖海守御千戶所」部隊。

靖海所毗鄰福建海域,歷來是粵東地區海防要塞。那里有一處尚未淤積的港口,還有炮台護衛,附近的驛道也還都暢通。在天啟七年百般荒廢的今天,這些真是彌足珍貴。

金士麒此次出巡海疆,兩廣總督就指定靖海所作為他的「前方大本營」。自從聖旨降臨後,廣東各地的糧草補給也徐徐運抵了靖海所。金士麒走水路,也預計于10月上旬抵達那里。之後再率兵橫渡海峽,進抵澎湖和台灣。

……

金士麒領著幾十條大船從藏寶港碼頭出發了,船體都沉沉地壓在水里。那上面載滿了武器彈藥,都是藏寶港兵工產業這幾個月加班趕造的碩果。

西班牙人許諾的12萬兩軍費,已經紛紛化作各種各樣的資源——湖廣的硝.石、廣東的熟鐵、貴州的硫磺、柳州的木材、遷江本地的煤炭,它們在藏寶港的工業機器的隆隆運轉中統統變成軍火——數百計的桿雷,數千支火箭彈,上萬顆榴彈,還有無數威嚴的東西。

截至目前為止,金士麒所規劃的「第一階段」軍工發明都已經實現。再經過潯州一役。這所有的軍工技術在戰火中得到了歷練,都已經定型了。在即將迎來的海洋戰場上。唯一的「新技術」就是神奇小子李淳的「李氏存火慣性觸發引信」。一個很簡單的慣性構造,就實現了低速彈體的觸發引爆效果。

這套技術經金士麒在戰區試驗後,連夜就送往藏寶港進行生產化設計和實驗。在最後2個月里生產了上萬顆引信,安裝在所有的火箭彈和榴彈上。

有了觸發式引信,金士麒對海戰便有了信心。他雖然缺少凌厲的直射炮,但觸發式引信配合著8斤和16斤重的戰斗部,足以與海上敵人一搏。

此外,在金士麒的船隊中又出現了一批新的角色。那就是半年前他向小瑤許諾過的,那種「比天野級快一倍、5天就能到廣州」的三體快船。

那也是金士麒在當前技術和經濟條件下,制海作戰的殺手 。

經過藏寶港造船場「大干苦干拼命干」三個月之後,第一批4艘快船下水試航成功,它們被命名為「飛魚級」,這名字的靈感來自于那件御賜的飛魚服。

「飛魚級快船」是一種造型極前衛的雙桅桿三體船,頗有400年後的「**號」瀕海戰斗艦的風範。

它的中央船體長8丈寬1丈。兩側的副船體長5丈寬1/2丈。三只船體之間用13組復合毛竹橫桿固定連接,上面再鋪設了整體式甲板。它的每個船體都狹長,因此阻力小航速快。但三只船體橫跨距離達3丈,整體甲板寬度達3丈半,比武騰號還寬闊,因此在大海上航行平穩。搖晃幅度很小。

飛魚級的甲板上裝備了6台「三號武器平台」,可以安裝胖仔火箭彈和8斤曲射炮,整體火力雙倍于「鐵板天野」。飛魚級的船頭上還設有2具「雷桿吊裝架」,可以向前方探出2根長達6丈的雷桿,就像兩根象牙一樣。真是威武非凡。

飛魚級快船的最大缺點,就是貴。

它的排水量只有50料級別。造價卻與100料的鐵板天野相同。此外它艙室狹小,運輸能力只有天野級的1/4。另外它所需的水兵也非常多,兩個副船體上坐滿了40多名槳手,6架武器平台也需要30多名炮手,再加上十幾名帆纜手和其余人員,總編制近百人。一條飛魚級,就是一個中隊的編制,與大它一倍的鐵板天野級相同。

歸根結底,飛魚級是一種單純的戰船。它身上每一塊木板、每一根釘子、每一張鐵皮都為了戰斗而存在。

但金士麒仍不滿足。

他覺得飛魚級還是不夠快。

經過測算,它在無風靜水條件下的最高劃行速度,只有40里/時辰。若再加上強風的推動,也只有80里/時辰,仍然沒有達到金士麒的最初設想。金士麒希望它比尋常帆船快一倍,達到100里/時辰,相當于15節的速度。那樣的速度才能在海戰中形成絕對優勢,才能實現「穿插」、「包抄」、「避襲」等超機動戰術動作。

只有達到那樣子的速度,它們才真正承得起「飛魚」這名字。

要增加速度,就需要改進船體、增加劃槳手……這些都不太現實。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它更高的桅桿,掛上更大的帆。因此4條飛魚級快船提前10天就離開了藏寶港,前往廣州進行桅桿和帆具的改進。

就在水營疾速擴張的同時,陸營的戰斗力也得到了加強。

在過去幾個月里,藏寶港制鐵場又生產了50多門鍛鐵曲射炮,少數給了水營,大多數給了三里營炮兵。三里營之前曾有2支「山炮中隊」,它們在剿滅胡扶龍的最終決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他們被擴編成2個炮兵大隊,原先的百總都升官了把總。

2個新的曲射炮大隊,一個裝備的是24門「8斤山炮」,與之前的一樣;另外一個裝備的是16門「16斤野炮」。

16斤野炮的口徑折合4.07寸,相當于後世的130mm,由于長徑比更大,其精確射程可達2里。野炮炮體重700斤,再加上制退器和炮車總重1300斤,要用兩匹馬才拉得動。

它是藏寶港當前制炮技術的巔峰,也是全營的主要壓制火力。它雖然炸不開頑城堡壘,但對付野戰軍隊真猶如狂魔一般!(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火器稱王最新章節 | 明末火器稱王全文閱讀 | 明末火器稱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