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之橫掃六合 第三百七十三章 ︰處理政務

作者 ︰ 小兵仙

老太後被嬴戰救活,緊接著她就從嬴戰那里得知了如今大楚國的形式,項羽被殺,大楚國覆滅,大楚國各大家族也都投靠了大秦國,連復國的可能都沒有。

被老太後目光掃視,景氏、屈氏和昭氏三個族長目光都躲躲閃閃。雖然他們是識時務為俊杰,可是再怎麼說,也掩蓋不了他們背國的事實,面對老太後時總有些心虛。

老太後搖了搖頭,沒有說出讓嬴戰留下大楚國宗廟的話語,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根本不可能有轉圜的余地,老太後也不想為了不堪扶攜的大楚國宗廟而透支自己的親情。

嘆了口氣,老太後說道︰「當年,項羽罷免流放了一大批官員,如今,這些人也該回來了。」

當初項羽弒父篡位,雖然做的隱蔽,可終究不是密不透風,而且,即便神不知鬼不覺,項羽的上位妨礙了老楚王身後的一系列貴族官員的利益,這些人都被項羽連根拔起,該殺的殺,該關的關,該流放的流放。如今項羽垮台,這些人都該復起了。

這些親善老楚王的官員和貴族對老太後也一樣敬畏有加,如今他們因老太後而重獲榮華,必然心生感激,老太後心向嬴戰,他們將來也不會選擇和大秦國敵對,算是無形中給嬴戰招攬了一批可用之才。畢竟大楚國地域遼闊,比大秦國如今的疆域更加廣闊,這麼多州郡縣鎮的治理,終究還是離不開大楚國本土的官員。

「外婆。這些人我最然會為他們平反,不過在此之前,我必須將項羽弒父篡位,殘害兄弟。逼迫親長的罪行昭告天下。」

老太後對此事似乎已經心中有數,點了點頭,說道︰「年紀大了,說一會兒話就沒精神了,外面的事就讓這三位大人協助你操持,外婆現在只想休息。」

雖然老太後也一樣對項羽充滿恨意,可項羽終究是她的孫子,項氏家族的事情是她的家事。嬴戰雖然是外孫。可終究是一個外人。現在一個外人插手項氏家族的家事,她心中絕對說不上舒服。

這件事表面上是嬴戰為老楚王討公道,可是往深處想,不無嬴戰抹黑項氏家族。消除項氏家族在大楚國的影響力,穩固大秦國在這里的統治和地位。

可是老太後沒有阻止,她也阻止不了。這是大秦國的利益所在,身為大秦國國君,嬴戰是不可能讓步的。自己強行阻攔,只會令雙方微妙的親情產生裂痕。索性,就來個不聞不問,眼不見為淨。

嬴戰听出了老太後送客的意思。于是看了看一旁的那名老宮女,示意她照顧好老太後。隨後帶著一眾隨從離開。

而在念虞宮外,數百個大楚國的宮人宮女提著掃帚鏟子竹竿水桶等物。還有拿著衣被茶具食物的,他們在這里等候多時,只是不敢進去打攪罷了。有那幾個受罰宮人的前車之鑒,他們哪里還敢不對念虞宮盡心盡力,如果下次秦君來到這還是一副破敗的樣子,或許就要人頭滾滾了。

看到這些人討好而又諂媚的神色,嬴戰只是冷冷的瞥了一眼,隨後就離開了。宮里這些人,勢利眼是不可避免的,沒必要跟他們計較,懲治幾個典型,殺雞儆猴就罷了,只要他們以後盡心服侍,就可以了。

老太後看著門外那些小心翼翼除草掃地打掃庭院的宮人和宮女,對著一旁那個服侍了她一輩子的老宮女說道︰「這就是虞兒的孩子麼?和虞兒一樣,讓我看不透啊。唉,項氏家族亡了宗廟,我是該慶幸呢,還是該自責呢。」

那個老宮女說道︰「太後,不是奴多嘴,項羽在的時候,大楚國被他弄得烏煙瘴氣,就連您也……現在,雖然歸入大秦國,可終究是虞公主的兒子,又不是外人,您想那麼多做什麼啊。」

老太後搖了搖頭,「項羽再壞,終究是項氏的子孫,嬴戰再好,終究只是外人。」

那老宮女不大樂意了,她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直接說道︰「太後,那奴問你,你何嘗不是項氏一族的外人,項氏一族的事,你操那麼多心干什麼?現在有人孝敬您,您就安心養老不好了麼。」

老太後啞然,「是啊,我一個婦人,想那麼多做什麼,這不是我該想的……不是我該想的……」

…………

回到王宮中,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大楚國文武百官都匯聚一堂,那些早已經在家養老十幾年不上朝的老家伙也爬過來了,那些平時沒資格上朝的,也都混混模模的過來湊個熱鬧,想著能不能在秦王面前露露臉搏個賞識。

嬴戰坐在了以往項羽坐的那個位置,目光灼灼的掃了掃大殿中近千名大楚國的權貴們。多年為君,他身上早已經培養出了濃烈的上位者氣息,再加上《真皇九龍訣》的潛移默化,這種氣質更加濃烈,下方許多權貴們都忍不住雙膝發軟,還沒開始跪拜呢,就一個個噗通噗通的跪了下去。

嬴戰看了看下方跪著的群臣,沉聲說道︰「諸位誠心投靠我大秦國,孤自然不會虧待諸位,孤明白你們心中所想,不過在此之前,有一事需要先向諸位宣布。」

景氏得到嬴戰的眼神示意,立刻向前一步,說道︰「經君上查證,先楚王之死並非叛軍所為,而是項羽蓄意謀害。項羽為了登基,授意心月復制造叛亂,將先楚王困住,斷絕其飲水食物,項羽雖然火速帶兵圍困反賊,但只圍不攻,拖延時機,故意令先楚王饑渴交迫,一命嗚呼。」

如果換了一個地方,必然會有一些人在底下咋呼︰證據呢?口說無憑啊!你有什麼證據嗎?

景氏家主自然有證據,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證據一大堆呢。這些有他以前無意中得知的,也有嬴戰交給他的。可關鍵是,這些證據總不能他自己拿出來吧,那樣就顯得太假了。這個證據勢必得有人詰問,再拿出來才有說服力,也能向大家證明,這都是鐵證,而不是自己蓄意捏造。

不過這種節骨眼上,誰還會那麼不長眼去質疑,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麼。秦王就在上面坐著呢,如果真因為這一句話被秦王惦記。誤以為心系項羽,就算身家性命保住了,那一輩子的前途也就沒了。就算秦王不跟自己計較,那些為了向秦王表忠心的同僚們還不往死里整自己。

見到大家盡皆沉默。沒有一個人發問,整個過程就好像景氏在那唱獨角戲似地,一旁的屈氏立刻知機的跳出來,說道︰「景大人,你我同朝為官幾十年。我素知你不是無的放矢,既然你說出這一番話,相比手里已經掌握了項羽謀害先楚王的證據,不如將這些證據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大家眼楮雪亮,必會給先楚王一個公道。」

听到屈氏家主這一番話。下面那些官員都忍不住暗挑大拇指,真是太漂亮了,話怎麼能說的這麼漂亮呢。看上去好像是詰問景氏,可是通篇沒有一個字是在為項羽說話,而是反復強調證據、清白。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更是不著痕跡的把所有人都置于不偏不倚的位置,博得眾人的好感,那一句「給先楚王一個公道」,也隱晦表達出了某些不同尋常的意味。

有了屈氏這一席話,下面眾多大臣權貴們立刻附議如潮。這些當官的,就怕當那出頭鳥,可是既然有人起了頭,就再沒有什麼顧忌,這會兒不但要出來,而且要使勁的表現。剛才唯恐被惦記,這會兒唯恐不能給嬴戰留下印象,不說這些人累不累。

景氏家主這才將種種證據拿了出來。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那麼多兵馬的調動,以前之所以沒有被捅出去,只是那些人守口如瓶罷了。而現在項羽死了,就再沒有保密的必要,當這些秘密可以成為晉升之機的時候,那些知情人哪里還不使勁的吐露。

景氏、屈氏、昭氏都是當年謀反的參與者,否則他們也不可能在項羽時期身居高位,下方那些大臣們也有人于其中有所牽連,不過他們自然不會把自己抖出去,于是那些政敵就成了背鍋的最佳人選。

嬴戰只是想借助這個名頭掃除項羽的影響,而景氏等人則借此機會將那些參與其中的政敵盡皆拔掉。不容否認,景氏等人是借機排擠異己,不過對于嬴戰來說,龐大的大楚國官僚集團確實應該削弱一下,否則,那麼多昏碌無為的家伙尸位素餐,根本就是禍國殃民。只不過,這些官員畢竟是投誠而來,如果對他們舉起屠刀,就不利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大秦國的形象。

可是現在不同了,名義上嬴戰是為舅舅報仇雪恨,老楚王在大楚國民眾心中的形象還是十分崇高的,當民眾听說老楚王是被謀害的,必然會對那些小人們恨之入骨,對嬴戰感激涕零。而且,這件事都是景氏、屈氏、昭氏三個家主捉刀,有什麼黑水也潑不到嬴戰身上。

景氏很有惡犬的覺悟,將一份份清晰到年月日的證據宣讀出來,時間地點證人一應俱全,那些曾經參與謀害老楚王的官員一個個被殿內的武士按倒在地拖了出去。

被景氏揪出的都是一些老對手,清理掉這些對手,大楚國的權貴大家就只剩下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其他的大型權貴家族幾乎都被牽連到,就算有哪些潔身自好的,也敵不過一**炮制的證據。這方面,歷朝歷代都不缺少人才。

景氏也模透了嬴戰削弱大楚國官員、權貴勢力,消除項羽影響力的心思,這一刀刀是砍得又狠又快,其他官員有那心思玲瓏的,也看出了風向,對那些「謀害先王」的罪臣都有多遠避多遠,一個出聲為其喊冤的都沒有。不多時,近千人的大殿就只剩下六七百人,一下子少了幾乎三分之一。

畢竟官位總共就那麼多,多一個對手。晉升的機會就渺茫一分,而一下子空出來三百個職位,大殿中留下的這些人就多了三百個機遇,平均到每個人頭上。幾乎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將要往前挪一挪,而這些人空出的職位又是一個機遇。

坐在王位上的嬴戰恨不得景氏將這一千多人一網打盡,好讓自己盡情的安插大秦國官員,不過嬴戰也知道這個想法不現實,覺得景氏念得差不多了,于是擺了擺手,制止景氏的行為。

看到嬴戰的動作,下面那些人全都松了一口氣。一個個都覺得嬴戰是及時雨,將自己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一個個對嬴戰都莫名的升起了感激和敬畏。

「因先楚王之故,許多大臣都受到項羽的惡意誅殺和打壓。孤今天還有一事,就是為這些人平凡昭雪,屈卿,你來念吧!」

屈氏家族的家主立刻上前一步,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名單開始念了起來。對于這些常年在官場上打滾的家伙來說。當年誰受到牽連,被流放到哪里,光憑記憶就能盡數道出,不過屈氏還是一一列了出來。畢竟這是朝堂之上,總得有個規矩。否則難免會給人檢舉個從中以權謀私,顛倒黑白的罪名。雖然白紙黑字也不太靠譜。可終究好那麼一點。

這些人或者官復原位,或者頤養天年,這一切都是嬴戰的主意,屈氏不過是將嬴戰的處理結果公布罷了。這些官員都是因嬴戰而昭雪,對嬴戰自然是感激涕零,不說死心塌地,至少也不會抵觸和抗拒。

將前朝的種種事物處理完之後,終于輪到了重頭戲,今後的大楚國何去何從,在場的各位又何去何從。

大楚國覆滅,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眾人也都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不過今後兩國合一,各項事務總該有個章程吧,大家的官位和爵位又該怎麼處理?這是眾人的切身利益,必須得好好關心一下。

嬴戰說道︰「大楚國全境盡數並入大秦國,今後,所有官府行文,民間書信,盡皆依照大秦國樣式,所有臣民皆是大秦國子民。大楚國各州名稱不變,各州轄境,將會有大秦國官員重新核定。大楚國朝堂撤銷,所有人員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啊……

听到嬴戰這一席話,眾多官員權貴都驚呼起來。

他們才不在乎國家名稱的變化和各州轄境的增減,他們只听到了最後兩句︰爵位保留,官位待定。

那些有爵位的人自然是如同吃了定心丸似地,有這一句話,他們的榮華至少就有了保障。至于那些有官無爵的,心中就七上八下了,這簡直跟罷官沒區別啊,沒了官位,以後就是庶民一個,這叫人怎麼活啊。

嬴戰眯了眯眼,看到下方眾多官員議論紛紛,沒有出言制止,直到那些官員一個個漸漸平息下來,這才說道︰「針對官員選拔和考評,大秦國早已經有了成熟的規章和制度,那就是科舉制。所以,各州郡官位的選拔,將以大秦國科舉制為準。」

科舉制?一時間,朝堂上又是議論紛紛。

大秦國早在嬴征在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靠科舉制選拔人才,有嬴戰和李時珍的點撥,又有法的反復模索,已經相當成熟,只是嬴征時期,這一舉措屬于初創,無論規模還是力度都相當的弱小。直到嬴戰上位,才將這一制度大力推行下去,多年來,已經有了相當充足的經驗。

不過,對于大楚國的官員來說,科舉制畢竟是一個新奇事物,有些人甚至聞所未聞,不過這沒關系,得到嬴戰的授意,昭氏家主上前來,宣讀起了科舉制的相關事項。

「所有大秦國子民,無論出身,無論民族,均可接受官府考試,擇優錄取,賜予官位。科舉分文舉和武舉……」

听到昭氏家主的宣讀,眾多大臣簡直是如聞驚雷,一個個目瞪口呆。

「什麼出身都能參加科舉?那豈不是說市井中的青皮們也可以跟咱平起平坐?」

「那也得有真才實學啊,科舉終究是靠筆桿子的,那些青皮們進來只怕都不知道用筆的哪頭寫字吧。」

「不過這武舉……」

一群人沉默……

不過也有一些官員心中活絡起來,原本按照規矩,只有他們的長子能夠接受父親的恩蔭,獲得官位,庶子根本沒有晉升官道的可能。可是如果有了科舉制,那豈不是庶子也多了一個出人頭地的門路。畢竟這些官員都是好幾房妻妾,兒子眾多,疼愛小兒子的也不在少數,光為了這個,就足夠他們堅定的支持科舉制。

雖然有些不滿蠻夷之民也能參加科舉並且為官,可是誰都不敢多說半句廢話。景氏、屈氏、昭氏三大家族的家主都狗腿子一樣站在嬴戰身邊,那些有資格和他們三人叫板的也都被拉出去了,剩下這些小嘍除了搖旗吶喊還能做些什麼。是以,文武百官一致的贊同。

散朝之後,朝堂上的三件事情立刻長了翅膀似地傳了出去,百姓們為老楚王冤死而憤恨,對嬴戰感激。那些被項羽流放罷免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屬也都歡天喜地。而關于科舉制的官府公文也張貼在各個街道、城門處,並且通傳各州,一時間,所有的臣民都在熱火朝天的議論著科舉制的相關內容。(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異世之橫掃六合最新章節 | 異世之橫掃六合全文閱讀 | 異世之橫掃六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