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橫秦嶺家何在 第三七章 一波一折不堪言

作者 ︰ 小小小小小宇頭

春秋戰國有諸子百家,天下紛亂,至于始皇而一統。始皇之于天下利器者也,社稷者也。

故而百家弗能長久,須當令天子之于法術勢者也。

繼而九鼎出,天下定。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

韓非子也,其一重‘術’,聲色不露而辨忠奸,賞罰莫測而中事實;

其二曰‘法’,釋法術而心治,若心治則大定;釋法術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廢尺寸而差短長,王爾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

其三乃‘勢’,勢者,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宇內之物,恃之以成。故而法術勢三者,不畏天命,卻道天道自然,道法自然。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四肢九竅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動靜盡屬于生焉。屬之謂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還而屬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凡民之生生而和固動,動盡則損也;而動不止,是損而不止也。損而不止則生盡,生盡之謂死,則十有三具者皆為死死地也。

而生死之道,是為天道。天子若從之,可得法術勢者也。

然法術勢者,天下利器也。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挫,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太,去奢。

誠以為,天子力有不及,則鑄九鼎,鎮九州,成氣勢,得法度,握心術。縱使無武功,而得法術勢者,天下莫與之爭也。天下武功,必有克之道,循之理,若如法術勢者也,真龍之道也。

「天子,丹墀法!」右平左,青瑣丹墀,紫氣朝南,從雲之法。

「天子,逆鱗術!」龍有逆鱗,觸之即怒,宇宙洪荒,天子氣術。

「天子,龍吟勢!」吞風吐霧,興雲降雨,龍吟鳳噦,天下歸勢。

是故,成天子法術勢三者,須當以文入武,曰丹墀,曰逆鱗,曰龍吟。起先強身健魄,再而兼濟天下,最後得知人心也,是為修身、齊心、天下。法術勢者,只可以為一人所習,且武有成者,切忌修之。

然則,九鼎循天理,朕于崇寧四年,始聞法術勢之道,略有所感,乃尋紫氣之地,欲通達天下,四方防御,還宇內大治。方才得九鼎,世人只道朕受惑于妖人,殊不知朕之用心良苦矣。

無奈山河依舊,五國飲恨。朕乃命秦卿挾此重寶出逃生天,守候有緣,潛身于朕早年所造暗宮,再得一梵文翻譯能者,戮力破解兼濟天下之法,再尋九鼎,再現天子之法術勢者也。

▂﹏▂﹏▂﹏▂﹏▂﹏▂﹏▂﹏▂﹏▂﹏▂

林桓逸一口氣看完了半本書的內容,心里激蕩著一口氣久久不能平靜。

此番際遇,著實大了點。林桓逸都不知道要怎麼來接受這個事實了。

這麼說來,這里其實是故逝顯孝皇帝生前的一處秘宮所在了。

再看了幾張案幾上散亂的紙的內容,林桓逸將看過的東西全部都聯系起來,隱隱約約有了個大概的印象。

原來,這天底下,江湖中,武功門道龐雜,但是有武痴者卻依照武功境界的高低分為篳路境,醍醐境,九霄境,浮犀境,真一境,太一境,後來這一說法便成了約定俗成的境界分層了。

篳路境,篳路勤修,便是一個人剛開始習武,小有所成時候的境界,但凡這境界的人,可以強身健魄,力道不凡。

待得領悟了期間真諦,一朝猶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間,武道一日千里,並且開始衍生出各類武術精華,諸如暗勁,寸勁,內勁等博大精深的武術法門,亦是一個人奠定以後成就方向的時期,是為醍醐境。

一鳴驚人沖天起,便引豪情到九霄。九霄之時,已經可以行走江湖而鮮逢敵手了。這些人物,已經可以開百石弓,領千人軍了。

浮犀境,浮光掠影,真氣靈犀。一般可以是那江湖中小門派的領軍人物或為朝廷所用。

至于那真一境界,早已不為招式所動了。天朝上下習武之人,早期重招式,中期重師承,後期重武道,最後無武而終。而真一境可以說是各個領域的翹首,不愧武術宗師了。

太一境,太初歸一,無招勝有招,無聲勝有聲,無為勝有為,非常人所能度。內息鼓蕩,真氣連綿,早已是武術巔峰了。如那岳飛,一人之力,大殺四方,人生幾度遣豪情?

林桓逸知道了這些江湖中的不成文的基本情況之後,唏噓不已。那如此說來,民間多有傳聞,說道徽宗皇帝荒奢無道,鑄九鼎害天下,是有失偏頗的了?作者注︰並非跟風,史上確有徽宗鑄九鼎之事

林桓逸總算是明白了,原來這個五國指的就是五國城。昔年金兵南下,擄去二帝,囚于五國城中。

就在今年,也就是紹興十二年,完顏宗弼投鞭渡河,臨安朝廷請求議和,歲納錢幣,方才半壁而治。

終究迎回徽宗靈柩,葬于永佑陵。

還有就是,秦老鬼和那骷髏冥皇所習都是‘法術勢’,而‘法術勢’的原本居然就在這密室里面?

可是林桓逸迷糊了,那秦伯伯和成爺爺為什麼會在這里呢?難道就為了翻譯那金石玉錄,尋求天機?難道這中間大有玄機不成?為何明明這書里面說了只可以一人成就‘法術勢’,卻偏偏又有至少兩個人會這功法呢?秦伯伯既然是先帝重臣,為何卻寧願居于江湖也不去那廟堂之高呢?

九鼎里面,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自古以來,凡是出現九鼎的朝代,都會有大事件發生呢?這里面到底有什麼關聯?

林桓逸對照著紙上的字一看,只見字體通體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且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能寫出這等字跡來,明顯徽宗已經到了那以字入武的境界了才對。既然顯孝皇帝已經得到了‘法術勢’,為何卻依舊客死異國他鄉?

林桓逸心里迷糊著,這會兒反而沒有了開始時候的興奮了。畢竟這一切太過不可思議了,如若自己是那有緣人的話,這有緣人的責任也太大了吧?

林桓逸搖了搖頭,心里的糾結早就到了極端了。自己一直體弱多病,這‘法術勢’既然說能強身健魄,必然不假,若然學個皮毛,再不濟也可以多干活少生病吧?

至于那些大人物的事情,多想也是糾結,還不如不去想了。

但是,君子愛這功法,必須是取之有道。林桓逸最終還是將東西都放回了原位。

想著秦伯伯和成爺爺的救命之恩,而秦伯伯的武功竟然是眼前這畫像里面之人所授,那麼自己雖然不願意擔起那責任,拜一拜還是應該的。

于是林桓逸正襟肅然,對著案幾方向連磕了三個頭,起身就尋找那出口去了。

看到右邊牆壁上有個凹槽,林桓逸大喜,心道這必然就是離開這地方的關鍵所在了,當即屁顛屁顛地跑過去,想也不想地就把手伸進里面用力地按下去。

果真,牆壁上一陣月兌落,竟然在動作著。林桓逸眉開眼笑地,覺得自己還真的是越來越聰明了,吃一塹長一智啊。

誰知道,牆壁一陣月兌落之後,竟然顯現出一幅光滑如鏡的雕刻來,上面刻著︰

「九鼎一出,號令天下;清君之側,必在江南;唯有遺願,贈與有緣;真龍傳人,可襲衣缽。」

林桓逸繼續看下去,當即傻眼了。原來,要離開這里,只有兩個方法,那就是強行破除禁錮,或者在此處尋出關鍵所在。

前者除非是內家高手,否則的話,自己最少也必須是學了那‘天子法術勢’不可,方才有離開的法子。但是,等到自己學成了,估計已經嗚呼哀哉了。

林桓逸苦不堪言,哪怕脾氣再好,連番受到‘愚弄’之下,沮喪至極︰「還有完沒完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雲橫秦嶺家何在最新章節 | 雲橫秦嶺家何在全文閱讀 | 雲橫秦嶺家何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