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4.第二回 查理率艦逼天津 道光信饞革林公(下)

作者 ︰ 若愚

第4節第二回查理率艦逼天津道光信饞革林公(下)

第二回查理率艦逼天津道光信饞革林公(下)

英艦直逼天津,發出外交威脅;時任直隸總督的琦善不敢怠慢,答應代轉書函,隨即起身進京,求見道光皇帝;正趕上道光皇帝近日龍體欠安,不見朝臣。琦善只好把外交公函交軍機處轉奏,自己留京等候聖旨定奪。原來,道光皇帝生性急躁多疑,心情喜怒無常。長期以來,朝中大臣對鴉片走私一事,分為「嚴禁」與「弛禁」兩派,互相爭論不休,頻繁上書,鬧得道光皇帝莫衷一是,在禁與不禁之間左右搖擺。待到令林則徐嚴禁之後,又擔心引起中英交戰。而當英國侵略者打上門來時,大臣們又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每日在朝堂上吵鬧不休、彼此攻訐。沿海各省的地方官也分為兩種情形,主戰者遇敵尚能奮勇抵抗,主和者遇敵難免臨陣逃跑。此次英軍北犯,各地的戰報、奏折每天都向雪片般飛來,使得本來就體弱多病的道光皇帝晝夜勞碌,忙得焦頭爛額,終于體力不支,累倒在床。

躺在病榻上的道光皇帝,看完巴麥尊的來信,深感事態嚴重,立即召見琦善。道光詢問道︰「英夷到底意欲何為?」琦善原本就反對林則徐禁煙,害怕英國的堅船利炮,在大沽口只駐有八百多名清兵,一旦開戰後果不堪設想;此刻見問便回答道︰「臣以為英夷只想做生意,不想開戰。」道光怒道︰「英夷在公函中稱,要割地賠款,豈不有失我天朝上國之顏面。」琦善道︰「臣以為此乃林則徐禁煙,使英人損失慘重所致。」道光道︰「大沽口現有多少兵力?」琦善道︰「八百多人。」道光大怒道︰「蠢材。天津乃我京城之門戶,海防竟然如此空虛。現在英夷陳兵天津,直接威脅到京城的安全。豈能等閑視之。」琦善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道光道︰「汝立即回天津,約英夷使臣會談,務要弭兵息事。著英夷離開天津,退出定海,南下廣州。所談結果,迅速回奏。」琦善道︰「臣遵旨。」

琦善出宮,奔回天津,約查理、義律在白河口官邸會談。查理氣勢洶洶︰「林則徐禁煙,是向我大英帝國的公開挑釁,必須嚴懲。我們的損失必須予以賠償。」琦善道︰「洋大人息怒。此事,我一定轉奏皇上,替你們伸冤。」義律接口道︰「我們損失的鴉片,價值一千萬兩白銀,必須賠償。」琦善道︰「洋大人所言極是,一定賠償,一定賠償。我們皇上的意思是,只要洋大人離開天津、撤出定海、退回廣州,一切都好商量。」查理道︰「我們可以接受中國皇帝的提議;但是,你們必須割讓出香港,由我們管理,建立我們的軍營,以便更好的保護我國商人的利益。」琦善道︰「這個要奏報皇上決定,估計問題不大。可以滿足洋大人的要求。」查理道︰「如果不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將進攻天津、進攻北京,捉拿你們的皇帝。」琦善道︰「洋大人息怒,洋大人息怒。我一定轉奏皇上,滿足你們的條件,但你們也要答應我們的條件。」

會談結束,琦善再次進京,向道光詳細奏報畢。道光大怒道︰「割讓香港,事關國家主權,豈能答應。」琦善進讒道︰「此次戰事,皆因林則徐、鄧廷楨禁煙釁,臣以為必須予以嚴懲。其他條件,可先答應,以為權宜之計。待英夷退回廣州後,再從長計議。」道光道︰「汝言亦有道理,可以斟酌辦理。」當天,道光皇帝連下三道聖旨︰其一,「林則徐、鄧廷楨辦理不善,輕開邊釁。著革職查辦,發往新疆戍邊。」其二,「著琦善任兩廣總督兼欽差大臣餃,赴廣州與英夷議和。」其三,「兩江總督伊里布玩忽職守,致使浙江海防空虛,定海失陷,著即革職拿問。命裕謙署理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餃,整頓浙江海防,嚴辦定海失職官員。」

琦善領旨朝,再返天津,約會查理。琦善道︰「我們皇上已經下旨,把林則徐革職查辦。還請洋大人不要食言,盡快離開天津。」查理道︰「那麼,賠償損失一事,怎麼解決?」琦善道︰「此事是在廣州發生的,只有到廣州,才能妥善解決。」查理道︰「到廣州一定解決嗎?」琦善道︰「一定解決。我們皇上已經革職查辦林則徐,顯示了我們的誠意。南下廣州,你們也要拿出誠意。」查理和義律商議一番後,答應了琦善的要求︰「我們可以去廣州和談。但是,如果你們不賠償煙價、割讓香港島,我們必將相戰不息。」琦善道︰「只要洋大人到廣州,不再開戰,專門議和。洋大人說話算數,一切都好商量。」當此之時,正值秋末冬初,查理擔心渤海灣港口結冰,對英艦不利;不久便下令英軍離開大沽口,中途撤出定海駐軍,由海路南下。琦善則第三次進京,向皇上回報。

卻說裕謙,字魯山,蒙古族人,進士出身。生的腰圓體胖,粗眉細眼,隆鼻厚唇,頜下多須。性格剛烈,胸懷忠義。他接到聖旨,即刻親率二千官軍進駐定海。一面出榜昭告逃往山谷的難民返回定海,重建家園。一面緝拿陶宗斌等臨陣逃跑的官員,按軍法斬首示眾。隨後,起復丁憂在家的總兵葛雲飛返回定海,重修炮台,整頓軍紀。又奏報朝廷,調安徽壽春鎮總兵王錫朋、浙江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各率所部兵勇進駐定海,協助葛雲飛加強海防。定海一鎮三總兵,調集五千兵力防守,足見裕謙鞏固海疆之決心和力度,亦實屬前所未有。再調福建水師提督陳化成來浙江就任江南提督。待各位將領到齊,裕謙召集會議,嚴厲申飭道︰「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汝等身為朝廷將領,肩負守疆保土重任,務要齊心協力,勤于職守。」眾將領齊道︰「請大人放心,我等決不辜負朝廷重托,誓與定海共存亡。」自此,定海三總兵晝夜提備,刻苦練兵,五千兵勇嚴陣以待。

同時,面對滿目瘡痍的定海,裕謙召集杭州知府、寧波、鎮海等地官員,籌集三十萬兩白銀和大量的糧食、衣被、木料、磚瓦等救災物資;一面組織劫後余生的百姓掩埋親人骸骨,著手重建家園;一面撫恤孤寡、救治傷病;使慘遭荼毒的定海逐漸恢復了生機。待定海諸事粗定,裕謙和陳化成即啟程,沿海巡查,督促各城鎮加強海防,整頓軍務。不提。

再說革職的聖旨到達廣州,林則徐即被打入囚車,俟日起解。消息傳開,廣州軍民一片驚恐,人人寒心,個個傷情。起行之日,百姓填街塞巷、擁道相送,不少人長吁短嘆,不少人淚滴胸襟。押解官在前面抱著拳頭,頻頻作揖,苦求百姓︰「讓讓道,讓讓道。」數名兵丁擁著囚車,在人群中緩慢前行。人群中突然搶出兩名青年,揪住押解官,揮拳便打。囚車中的林則徐見狀,急忙高喊︰「不可莽撞。此乃國家法度,與他無干。」押解官滿臉委屈,向二青年道︰「我也非常佩服林公。我也不願干這趟差使。可……,這……,欽命難違呀。」又有一白發老者出前道︰「大家讓開路。林公德高操潔,不會違反國家法度。我們不可再給林公添亂。」人群慢慢讓開,囚車緩緩穿過,走出廣州城北門。

北門外十里長亭前,廣東巡撫怡良、水師提督關天培、魏源三人肅立恭候。囚車來到亭前,怡良等三人躬身長揖,道︰「我等聊備薄酒,特來為林公餞行。」押解官見狀,忙止住囚車,打開車門,扶林則徐出來與怡良三人相見。林則徐道︰「有勞三位。」林則徐、怡良、關天培、魏源四人緩步上亭;亭心桌上一副酒具、數盤菜蔬。四人坐定。怡良斟酒,雙手遞上,道︰「怡良代廣東百姓為林公送行。」林則徐接杯飲訖;怡良又遞箸道︰「林公,再請一口南粵菜,常念廣東百姓情。」林則徐接箸,嘆道︰「林某——,此去新疆守大漠,他鄉常憶廣東人。」魏源遞酒,道︰「勸君更盡一杯酒。」林則徐舉杯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關天培再敬酒道︰「林公,你——,冤枉啊!」言訖,砰然淚落、泣不成聲。林則徐道︰「將軍斂聲勿傷悲,壯士流血不流淚。當此國家多難日,正是將軍報國時。廣州乃國之門戶,將軍為國守門,責任重大。」關天培泣道︰「卑職謹記。」魏源一聲苦笑,道︰「林公身為囚徒,依然心系國門。不計個人榮辱,浩然正氣長存。」林則徐百感交集心頭,熱淚欲零還住;起身一揖,道聲︰「告辭。」轉身下亭,鑽進囚車。在數名解卒的簇擁下,啟程北去。後人有詩,專記此次長亭送別,詩曰︰

黃塵遮古道,烽火耀邊城。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禁煙結厚誼,報國見赤誠。英雄生前事,功過後人評。

念林則徐一生忠君愛國,卻宦海沉浮;後人又有詩嘆林則徐曰︰

滿朝多腐貪,惟君強禁煙。虎門錚鐵骨,伊犁臥薪膽。愛國遇讒佞,救民遭流貶。帝制終滅絕,忠臣難回天。

林則徐此去,在新疆伊犁軍前效力,數年後又被朝廷起復,歷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後又改任廣西巡撫,終病死于赴任途中。這才是︰林公新疆守邊日,正值國門破碎時。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宏文雅韻,演繹百年戰亂歷史;蕩氣回腸,弘揚民族奮斗精神。天地蒼茫,人間自有浩然正氣;薪火相傳,愛國主義萬古長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