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第二四回曾國藩天津辦案左宗棠甘肅剿回(下)
第二四回曾國藩天津辦案左宗棠甘肅剿回(下)
天津教案發生後,法國侵略者立即聯合英、美、俄、意、德等國提出「抗議」,蠻橫地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各**艦麇集天津和煙台,進行軍事威脅。他們強令清政府立即進行鎮壓,並懲辦地方官員。法國海軍司令恫嚇道︰「十日之內,再無切實辦法,定將天津化為焦土。」清政府迫于壓力,急派直隸總督曾國藩到天津查辦,並調江西巡撫丁日昌到天津協助辦案。
其時,曾國藩年已六十,老病纏身,長期月復瀉,四肢無力,兼之右目失明,左目昏蒙。他奉旨後掙扎上轎,匆忙趕往天津,住進北洋通商大臣衙門。數日後,丁日昌亦抵達天津。曾國藩與崇厚、丁日昌一番密謀後,召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會商案情。曾國藩道︰「此次奉旨辦案,重在懲戒愚民,為洋人昭雪,以期維護中外和好之大局,避免新的戰爭。以中國目前之力,斷難與列強抗衡,故惟有委曲求全之一法。」張光藻道︰「此案起因是洋教拐騙兒童,育嬰堂挖眼剖心,慘無人道所致。必須由洋人承擔主要責任。」曾國藩道︰「天主教本系勸人為善,挖眼剖心絕非事實。至于拐騙人口,系天津地方刁民所為,與洋人無關。洋人以慈善為名而反受殘酷之謗,才紛紛不平也。」劉杰道︰「此案的關鍵是法國領事首先開槍行凶,是挑起糾紛之罪魁禍首。老百姓為保護官吏,群情激憤,才毆死洋人,釀成大案。」曾國藩怒道︰「洋人開槍,躲避即可。愚民無知,招致大禍。現在洋人陳兵天津,準備開戰。朝廷諭令要維持和局,就只能順從洋人,豈能追究洋人之責任?」崇厚道︰「查天津知府、知縣偏袒愚民,誣陷洋人,心懷叵測。」張光藻抗辯道︰「地方官員乃民之父母,為民做主,替民伸冤,是職責所系。」崇厚怒道︰「大膽。你是朝廷命官,就應為朝廷著想。豈能為愚民說情?」劉杰辯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乃國之本。民不安則國不寧,國不寧則朝廷不穩。」崇厚大怒道︰「混蛋。你想造反嗎?來人,把劉杰、張光藻給我拿下,關入大牢。」一群侍衛應聲而出,把劉杰和張光藻當場抓捕,押進監獄。
抓了兩個地方官,崇厚依然憤憤地道︰「可惡。此二人不識大局,不知為朝廷著想,卻一味的替愚民辯護。」曾國藩道︰「辦理此案,必須彈壓士民,以慰各國洋人之意。」崇厚道︰「殺人者償命。此案死了十五個洋人,最少要殺十五個愚民,給洋人抵命。」丁日昌道︰「大約如此大案,總須緝獲四五十人,分別斬、絞、軍、流,才能解洋人之恨,以維持中外和好。」崇厚道︰「可是,此案屬于刁民一擁而起,群體作案,很難找到真凶實犯。」曾國藩道︰「這好辦,但求和局之速成,不管情罪之當否。」丁日昌道︰「大人高見。抓一批替罪羊,殺給洋人看。可速結此案。」崇厚道︰「如此最好。對那些刁民,隨便抓一批殺了,都是罪有應得。」丁日昌道︰「重要的是,必須讓洋人滿意。」曾國藩道︰「此案必須從重辦理,不惟足對法國,亦堪遍告諸邦。」崇厚、丁日昌齊聲附和,就此定下了屈膝媚外的辦案方針。
曾國藩用了近三個月的時間處理天津教案,他和崇厚、丁日昌等人狼狽為奸,派出大批的衙役,四處捕捉,濫施酷刑,屈打成招,逼迫供狀,先後關押、審訊了近百人,結果判處十六人死刑,四人死緩,二十五人充軍流放;將張光藻、劉杰革職,發配黑龍江充軍。臨刑之日,十六名被枉殺的愛國群眾不斷痛罵洋人和賣國賊。他們大義凜然、毫無懼色、昂首挺胸地走向刑場。天津街頭,成千上萬的各界百姓滿含熱淚,夾道相送;數千名群眾簇擁著他們在大街上默默行進。這是天津人民為愛國志士送行,也是對外國侵略者和官府的正義示威!數日後,天津人民自發地行動起來,為十六名死難的愛國志士舉行了公葬,並立碑建祠,以資紀念。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官府媚外害黎民,枉殺志士十六人。賣國愛國看行動,敬誰狠誰見人心。
此外,總理衙門按照法國公使開的數目,向法國人賠款四十六萬兩、向俄國人賠款三萬兩白銀;並派崇厚去法國賠禮道歉。
天津教案後,全國各地輿論紛紛聲援天津人民的正義斗爭,強烈譴責外國侵略者和賣國賊的罪行。就連清朝統治集團內部都出現了反對的呼聲;滿清貴族醇親王奕憤慨地道︰「一味媚外,民心盡失。此例一開,後患無窮。」遠在西北的左宗棠聞訊,則臭罵曾國藩道︰「抑民奉外,羅織株連,只求快洋人之意。數年來空喊自強,稍有變故,即不免為所震撼,喪失人格國格。實為國家之蠹蟲,民族之敗類。」自此,即與曾國藩絕交。
再說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率領八萬湖湘子弟一路北上,進入陝西,屯兵西安;旨在鎮壓西捻軍和回民起義。其時,陝甘回民起義已經持續了四五個年頭。早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太平軍陳德才、賴文光率部攻入陝西,引起回民大舉響應,發動了反清起義。起義軍佔領了渭水流域的臨潼、渭南、華州、大荔等地,並與盩厔的漢族起義軍藍大順部彼此聲援,一度逼近西安。其浩大之聲勢波及到陝北、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經過數年的發展,在甘肅形成了三大勢力︰一是自寧夏至秦安,包括金積堡、靈州、固原、平涼等地為區域,由馬化龍為領導;二是以河州為據點,東至狄道,西至西寧為區域,由馬佔鰲為領導;三是以肅州為中心的區域,由馬文祿為領導。這三股勢力與陝西的起義軍遙相呼應,但卻各自為政,互不協作,逐漸形成了地方封建割據的局面。
陝甘回民起義,完全是清朝的反動民族政策造成的。在大西北,漢族和回族交錯雜居,長期和睦相處,友好互助是其主流;偶然發生一些矛盾也是很自然、不可避免的。如果處理得當,就不會鬧成大事。可是,清政府卻采取了極其反動的民族政策,實行所謂「以漢制回」、「護漢抑回」,蓄意煽動民族仇恨;企圖利用漢人來壓服回民,加上漢、回兩族封建主的煽動挑撥,漢回仇殺愈演愈烈,終于引起了大規模的回民起義。
為了鎮壓西北回民起義,清政府先是委派勝保為欽差大臣,入陝圍剿。勝保驕橫狂暴,目無地方漢官,指揮八旗兵四處搜捕,濫殺無辜。然而,其八旗兵只擅長于欺壓良善,劫掠百姓,卻不善于打仗。數次進剿,均不戰自亂,臨陣一哄而散,被回民軍打得大敗。于是,陝西地方官吏、地主、士紳聯名上書朝廷,攻訐勝保︰「驕恣欺罔,縱兵害民。愚陋無能,每戰必敗。」清廷將勝保革職拿問,隨即斬首,以泄民憤。
殺了勝保,清廷又派多隆阿為欽差大臣率兵入陝。多隆阿比勝保技高一籌,他以「保護漢人」為名,召集地方官吏、地主紳士會商,竭力籠絡各種地方勢力,繼續執行反動的民族政策。他惡意挑撥漢回關系,收買回族內部叛徒,然後繼之以燒殺洗劫。多隆阿糾合各縣地主團練武裝,配合清軍圍攻回民起義軍。又以「三品頂戴花翎」為誘餌,收買了陝西回軍內部的叛徒孫玉寶,招降納叛,采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手段,逐步消滅了陝西的回軍。尤為殘忍的是,每攻破一個回民村寨,便將村寨內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屠殺殆盡。最後,多隆阿督軍進攻盩厔,藍大順率部百計守御,在激戰中多隆阿身受重傷,旋即斃命。大戰持續三日,起義軍寡不敵眾,藍大順率部棄城突圍;又遭到地主團練的重重堵截而全軍覆沒。清軍隨即血洗盩厔,放火焚城。陝西境內的回民起義遂告失敗。
與此同時,西捻軍千里躍進,突入陝西,清政府大為恐慌,急調左宗棠入陝進剿。左宗棠到達西安後,立即制定對策︰「以地形論,中原為重,關隴為輕;以平賊論,剿捻為急,剿回為緩。」他派出重兵駐防耀州,防堵捻軍與甘肅回軍聯合。由于大西北人鄉土觀念比較嚴重,回民軍不願離開本土作戰;加上楚軍的隔堵,西捻軍未能和甘肅回軍取得聯系,便又掉頭東返。左宗棠率楚軍隨後緊追不舍,伺機猛攻;恰逢天降暴雨,黃河泛濫,西捻軍被逼入絕境而覆沒。
捻軍失敗後,左宗棠立即回師陝西,部署剿回。左宗棠召集地方官員、紳士會商;他認為回民起義是典型的「官逼民反」現象,地方官府和軍隊是惹禍的根源。左宗棠道︰「甘肅之軍,不能保民,反而擾民;甘肅之官,不能撫民,反而激起民變。」會上,一些漢官、紳士建議「要殺盡回民」。左宗棠堅決反對,駁斥道︰「無論漢回,都是皇上的子民。多殺非仁,輕怒非勇。只殺制造分裂、鬧**割據的元凶匪首即可,豈能濫殺無辜。」因此,他制訂了「撫剿兼施」的策略,即對廣大受蒙蔽的起義百姓,采用和平安撫的辦法,對那些匪首元凶,頑固抗拒的地方豪強予以剿滅。
左宗棠令楚軍悍將劉松山為北路統領,率兵由綏德入寧夏,向金積堡推進。他自己率部由耀州攻入涇川、平涼,逐步消滅蘭州附近的各股回軍。劉松山率部一路進軍,所過堡寨皆遇到不同程度的抵抗。交戰中根本就無法分清叛軍與百姓,造成無數百姓被枉殺。半年後逼近金積堡,旋即開戰。楚軍憑借著洋槍洋炮發起猛烈地進攻,堡中的回民起義軍在馬化龍的指揮下,用原始武器頑強抵抗。雙方激戰十余日,楚軍未能攻破堡寨,劉松山反被回軍炮彈擊中,傷重身亡。左宗棠聞訊趕往金積堡,任命劉松山的佷子劉錦棠為統領,繼續圍剿。
金積堡是一座非常堅固的堡壘,城周長九里余,城牆高約四丈,厚約六尺,堡內壁壘縱橫,渠水環復,貯存了大量的槍炮、糧食。堡外又有近百所衛星堡寨、關卡拱衛。劉錦棠采取了掃清外圍、各個擊破、孤立主堡、長期圍困的辦法。用了近一年時間,逐漸攻破了外圍各個據點。每日炮轟不止,爭戰不休,金積堡內的回軍十死七八,糧食亦已吃盡。馬化龍被迫到清軍大營投降,請求免殺其殘部和堡內百姓。左宗棠滿口答應,要馬化龍召集其各地的舊部,一律到金積堡就「撫」,繳出軍械馬匹者一律不殺。馬化龍派人到附近各堡寨集合部屬,一齊來金積堡投降。一月後,回軍全部到齊,繳出了所有武器和戰馬。
不料,楚軍將士因一年來交戰,傷亡慘重,皆欲報仇;劉錦棠因叔父戰死,更是仇恨滿腔,突然縱兵攻入堡內,大開殺戒,馬化龍及其數千名回軍被屠戮殆盡。左宗棠聞信大怒,痛斥劉錦棠道︰「回軍已降,豈能濫殺。」然事已至此,無法挽回。
血洗了金積堡後,左宗棠率軍向河州進攻。河州的回軍大部分是騎兵,在馬佔鰲父子的帶領下奮勇抵抗,屢次打敗左宗棠的楚軍。左宗棠使用計謀,派人四處揚言︰西寧的回軍已經投降,以此誘脅馬佔鰲。馬佔鰲怕自己月復背受敵,在屢勝楚軍的情況下,主動繳械投降;並招降了西寧地區的大部分回軍。由此引起了各路回軍頭子紛紛請降,左宗棠一律予以優待。最後,只剩下肅州的馬文祿部拒降。左宗棠統領大軍圍攻肅州,炮火連天,生靈涂炭。回民軍據城堅守一年余,城中糧盡,馬文祿被迫出城請降。左宗棠明確宣告道︰「祖國統一,不容破壞。鬧分裂者,殺無赦。愛祖國者,全部優撫。」馬文祿道︰「我部願維護統一,不再反叛。」隨即下令回軍繳出武器,接受招撫。
是夜,西寧地方殘匪頭子白彥虎,率千余馬隊潛入肅州,煽動馬文祿部眾再次反叛。左宗棠大怒,下令全軍發起進攻。炮火猛烈,戰馬嘶鳴;槍彈如雨,殺聲震天。大隊楚軍迅速突入城內,四面趕殺。白彥虎率部頑抗多時,難以招架,趁亂沖出西門,向新疆方向逃竄。城中徹夜激戰,刀槍無情;致使良莠不分,無辜遭災;已繳械投降的馬文祿及城中軍民近七千人被全數殺盡。至此,西北回民起義的烈火被徹底撲滅,困擾清廷多年的內憂,在左宗棠的連年征戰中被消除。
左宗棠在平息了回民起義後,向清廷奏報戰績的同時,也奏報了戰後之慘象︰「平涼、慶陽、涇川、固原之間,千里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被禍之慘,實為天下所無。」「死者既暴骨荒野,生者復轉徙他方。蝗旱繼之,癘疫又繼之,浩劫之余,千村蕭條,滿目焦土。」清廷在接到左宗棠的奏報後,發出上諭稱︰「左宗棠戰功卓著,賞加協辦大學士餃。著該督嚴飭地方官員,招引外省移民,安撫百姓,恢復生產。」這正是︰憑君莫問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為了醫治戰爭創傷,左宗棠命令部隊墾荒種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責成地方官吏從外地招引移民,恢復生產。同時,左宗棠大力整頓吏治,奏準朝廷將一批贓官、庸官撤職更換。左宗棠拿出自己的俸祿,救濟災民,撫恤孤寡,組織百姓重建家園,恢復經濟。入駐蘭州後,左宗棠積極籌備,創建了蘭州制造局,主要制造槍支彈藥,成為甘肅的第一個近代軍事企業。不久,又創建了蘭州機器織呢總局;使甘肅這個偏遠的地區較早地發展起近代工業,把洋務運動引向了大西北。這才是︰平息戰亂,區分良莠;恢復經濟,心系民生。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