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第三一回 光緒帝天津閱兵 詹天佑技術報國(上)

作者 ︰ 若愚

第1節第三一回光緒帝天津閱兵詹天佑技術報國(上)

第三一回光緒帝天津閱兵詹天佑技術報國(上)

話說中法戰爭以和局告終,致使清廷中投降派的氣焰大為囂張。想想看,自鴉片戰爭以來,任何一個西方強國,只要在中國邊境上架起幾尊大炮,狂轟濫炸一番,再恫嚇敲詐一番,清政府便乖乖的簽字投降,割地賠款。然而,此次與法國議和,竟然沒有賠款,讓清政府感到了一次破天荒式的「偉大勝利」。李鴻章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仿佛為國家立下了「蓋世奇勛」。投降派勢力迅速膨脹,成了清廷中的主導力量。而主戰派在左宗棠去世後,則如同斗敗了的公雞,一個個低下腦袋,夾起翅膀,相繼銷聲匿跡。

當李鴻章之流興高采烈之際,英國人赫德卻極不高興。本來,英國與法國一直在暗中爭奪進入中國廣西、雲南的特權。起初,當法國人挑起越南戰爭,步步逼近中越邊界時;英國人急得眼紅心熱,便迫不急待地支持阿古柏匪徒在新疆搗亂,企圖借阿古柏之手,把新疆變成英國的殖民地。沒想到阿古柏政權被徹底消滅,英國政府的美夢隨之化為泡影。接著,中越邊境上又打得難分難解。于是,英國政府命令赫德盡快出面調停,既不能讓法國人取勝,獲得入侵廣西、雲南的特權;又不能讓中國取勝,使睡獅從此猛醒。赫德數次調停,與李鴻章的投降賣國思想不謀而合,很快促成了中法議和。赫德原以為自己調停有功,可以借此為英國爭得入侵廣西、雲南的權利。沒想到李鴻章賣國賣得非常徹底,把這種特權拱手送給了法國人。赫德忙了半年,沒有為英國撈到絲毫好處,焉得不氣。

赫德是一個非常陰險的家伙,他雖然滿月復怨氣,但卻沒有當面向李鴻章表示不滿,而是在暗中搗鬼。他電告英國政府,設法在**邊界挑起一場武裝沖突。英國政府隨即命令其駐印度總督負責實施。駐印總督組建了一支約三百人的武裝探險隊,由少校馬科雷率領;從錫金越過邊界,進入中國的**地區騷擾;遭到了**人民的堅決反對。馬科雷組織英軍進攻,藏兵依托有利地形,用弓箭、藏刀、土炮等簡陋武器英勇還擊。英軍雖然擁有洋槍洋炮,但由于兵力太少,在上萬名**地方武裝的抵抗下屢屢受挫。

清政府信息不靈,英軍侵犯**的消息,半年後才傳到北京。赫德早已知道其中詳情,但卻一直裝作若無其事。此時,從總理衙門官員的口中听到此事,立即粉墨登場,激情演出。他找到總理衙門大臣奕劻,慷慨激昂地宣稱︰自己是大清國的官員,理當維護大清國的利益,對英**隊在**的挑釁表示強烈不滿。回到寓所,他立即發電報給印度總督,鼓動馬科雷軍隊大打出手。次日,他又找到李鴻章密談,希望清政府與英國和談,妥善解決**邊界問題。在李鴻章的操縱下,清政府于第二年派駐藏大臣升泰為代表,趕往加爾各答,與英國駐印總督會商,締結了藏印條約。繼之,雙方派員劃定了**和錫金的邊界,並把亞東開闢為商埠,給予英國在**通商的便利,為英國入侵**打開了大門。

開放亞東,對李鴻章來說,實在是小事一樁。在此期間,李鴻章最關心的大事是光緒皇帝的親政問題。1889年2月,光緒年滿十九歲,並于當年舉行了大婚。光緒親政已成了天經地義之事,慈禧太後沒有理由再繼續垂簾听政。于是,她不得不宣布退居頤和園,從此不再干預朝政。但是,說來容易做時難。慈禧太後操縱政權近三十年,已樹立起龐大的政治勢力,實在不甘心就此罷手。她一手提拔起來的貴族官僚,一個個惶惶不安,唯恐光緒皇帝摘掉其烏紗帽,便紛紛上書請求老佛爺再訓政數年。慈禧裝模作樣地推辭了幾次,似乎真的戒除了權欲。李鴻章急了,與軍機大臣榮祿一起串通了幾個官僚,跑進頤和園,長跪不起,叩頭懇請老佛爺訓政。慈禧見狀,便假作勉為其難,允其所請。所謂訓政,名義上是訓導皇帝;實際上是光緒皇帝每遇軍國大事,必須向慈禧匯報,並由慈禧裁決。這樣,凡朝中大事就仍然取決于慈禧,光緒皇帝不過照舊當傀儡而已。

慈禧太後雖不臨朝,但卻依然操持政權。光緒皇帝雖然臨朝理政,但卻不能當家作主。朝中大臣個個暗中窺測,投機鑽營,迅速分化成了兩派,一派為「後黨」,以慶親王、李鴻章、榮祿等為首,人多勢眾,竭力維護慈禧干政,借以固寵保勢。另一派為「帝黨」,以醇親王、翁同和為首,人數較少。醇親王是光緒的生身父親,翁同和是光緒的老師,他們聯絡了一批官僚,終日圍繞在光緒周圍,暗中排斥太後干政,以便爭得更多的權勢。兩黨明爭暗斗、互相拆台。另有一些官員左右搖擺、騎牆觀望,一個個奸似狐狸、滑如泥鰍,遇事畏縮不前,惟求自保官祿。

李鴻章懇請慈禧訓政,自然引起了光緒皇帝的不滿。光緒皇帝生的身材單薄,面容清瘦,細眉細眼,小口薄唇;略帶稚氣的臉上隱含著幾分精明,沉默寡言的外表包藏著內心的機智。他知道自己羽翼未豐,尚不足以乾綱獨斷,只能遷就忍讓,表面上不露聲色,暗地里培植黨羽,以待來日能有所作為。對此,李鴻章十分清楚,他雖然有老佛爺作保護傘,但皇上畢竟是皇上,得罪了皇上,豈能等閑視之?怎樣爭得皇上的寵信?怎樣才能增加在皇上心中的份量?李鴻章絞盡腦汁,想了兩月,終于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舉行一次閱兵大典,請光緒皇帝親臨天津,檢閱北洋水師;既可讓皇上出宮盡興一游,又可顯示自己手握重兵,堪為國之柱石,借以增強自己在皇上心中之份量。

當是時,李鴻章經過近二十年的苦心經營,已組建起一支規模相當可觀的北洋水師。這支艦隊擁有鎮遠、定遠兩大鐵甲艦,又有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超勇、揚威等七艘快艦,另有魚雷艇、訓練船和小艇各若干,共計大小艦艇二十五艘,分為中軍、左翼、右翼、後隊四部分。由淮系將領丁汝昌任海軍提督,總領全艦隊,總兵林泰曾、劉步蟾分領左、右翼;又聘英**官瑯威理、德**官漢納根為總教習。艦隊以旅順和威海衛兩軍港為基地;這兩座軍港均地勢險要,港口沿岸建有多座炮台,防御體系相當堅固。故就北洋海軍實力來說,雖不能與西方資本主義各國並駕齊驅,但在亞洲則居于首位。

李鴻章挖空心思,欲借此展示海軍實力,在光緒皇帝面前取寵爭勢。他上書朝廷,奏請舉行閱兵大典。光緒覽奏,果然龍心大悅;他自幼登基,坐朝十多年來,足跡從未邁出過皇宮半步。若能借此次閱兵出宮,親眼一睹大清國之萬里江山,實為一大快事。然海上閱兵乃當朝前所未有之大典,皇帝御駕親臨亦非小事。大臣們議了幾天,難以定論;只好奏請慈禧太後決斷。光緒和李鴻章趕往頤和園,向慈禧當面奏報。慈禧听罷,思忖良久,道︰「皇上閱兵,實為盛事。自古道,天子巡狩四方,親統六師征伐天下。我朝以弓馬取得江山,崇尚武功乃我滿人之傳統。只是——,只是這皇上出宮,安全事宜,不可不慮。」李鴻章見慈禧口氣松軟,急忙奏道︰「臣將親率大軍,嚴密防衛,確保皇上此行萬無一失。」慈禧反問道︰「你能確保安全?」李鴻章道︰「臣一定確保。」慈禧慢騰騰地道︰「那就辦吧」;說著,突然滿臉殺氣、目光似劍,逼視著李鴻章,厲聲喝道︰「如有閃失,我滅你的九族。」只此一言,嚇得李鴻章尿濕了半截褲子,急忙跪倒在地,口稱︰「臣……,臣……。」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光緒從旁插話道︰「起來吧。老佛爺已經旨準了。你去準備吧。」李鴻章爬起身來,抹去額頭的冷汗,匆忙退出。

俗話說,伴君如同伴虎眠。李鴻章誠惶誠恐,精心部署,整整忙了半年,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就緒;方才奏請光緒皇帝起駕。是日,李鴻章調集了十萬淮軍,荷槍實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在北京通往天津的官道上實施戒嚴,就連道路兩旁三里之內的百姓亦全部被趕走。光緒皇帝的儀仗、龍輦、侍從依次擺開,長達五六里。數名位高權重的親王、大臣紛紛乘轎騎馬,隨駕啟程。大隊人馬陸續駛出京城,沿著官道緩緩而行。但見︰龍輦金碧輝煌,儀從花團錦簇;旗幡遮天蔽日,轎馬熙熙攘攘。榮祿親率兩萬名神機營將士,騎馬佩刀,前呼後擁,一路護駕。沿途飲膳起居,自有地方官員專門準備,太監宮女精心伺候。其戒備之森嚴、安排之周密,以及到達天津後駐蹕之豪華,均不必細述。

1891年6月6日,閱兵大典在大沽口海邊如期舉行。是日,渤海灣上空艷陽高照,萬里無雲。大沽港口搭起一座高三丈、闊十丈的檢閱禮台,台上左、右、後三面皆遮掛著黃綢大帳,台面上鋪著大紅栽絨地毯。台中央擺著黃綢包裹的龍椅、御案,御案上放著一支瓖金嵌寶望遠鏡。台前不遠處,高桿上懸著一副黃綢長幡,幡上用紅絲線繡成一行隸書大字︰「大清國真龍天子光緒皇帝御駕親臨」。台口兩邊豎立起一副紅綢底、黃絲線繡成的對聯︰「一代英主巡幸昌隆盛典」;「萬里海疆沐浴浩蕩皇恩」。台前地面上,一溜擺設著八套紅漆桌椅。整個大沽港口,處處飄揚著五彩龍旗,懸掛著大紅宮燈。街道兩旁,家家擺設香案,戶戶門上結彩。兩萬名神機營將士個個身穿黃緞馬褂,頂戴花翎,佩刀提劍,沿街警衛,嚴禁百姓出門上街。檢閱台附近更是侍衛林立,刀劍簇擁,圍裹得密不透風。

中午十時,光緒皇帝乘輦來到檢閱台前,登台就座。身後數名宮女持扇、伺帕,斂氣侍立;台口站立兩名太監,恭候傳話。台前下方,醇親王、慶親王、李鴻章、榮祿、翁同和等大臣依次入座。海軍提督丁汝昌站在海邊,身旁是一根高聳入雲的旗桿,四名兵勇圍在桿旁伺候升旗。

丁汝昌生的膀大腰圓,氣宇軒昂,眉隱殺機,神情威嚴。只見他頂盔貫甲,腰懸寶劍,大步來到檢閱台前,躬身參謁畢,高聲稟報道︰「北洋水師集結待命,接受檢閱,奏請吾皇旨準。」李鴻章和太監一番傳話,光緒皇帝降旨︰「準奏。」丁汝昌轉身發令道︰「升旗出隊。」只見四名旗手扯動絞索,頃刻間升起一面大紅銷金「令」字旗。須臾,只听得一陣機器轟鳴之聲由遠而近,轟轟隆隆,赫赫吼吼。二十五艘海軍艦艇,分成四個方陣,由左向右,依次從觀禮台前的海面上駛過。每一方陣駛到台前時,艦上官兵便齊刷刷地跪倒在甲板上,暴雷也似地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直喜得光緒皇帝眉飛色舞,渾身舒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