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3.第三二回 襲朝鮮日本挑戰 存幻想清廷失機(上)

作者 ︰ 若愚

第3節第三二回襲朝鮮日本挑戰存幻想清廷失機(上)

第三二回襲朝鮮日本挑戰存幻想清廷失機(上)

清朝末年,中國就像一塊香噴噴的「唐僧肉」,吸引得西方各路「妖魔」紛紛圍聚攏來,一個個切齒磨牙,饞涎欲滴。這些「妖魔」們,一手拿著《聖經》和橄欖枝,一手拿著刺刀和鴉片;口里念著「和平」、「友誼」,心里想著掠奪、瓜分。但是,中國畢竟是一頭睡獅,她那龐大的身軀和潛在的能量,使西方妖魔們不敢貿然下手。于是,他們便唆使東方的「小妖精」——日本向中國挑戰,借以試探中國之實力。

日本乃東亞小國,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為了拓展生存空間,早已圖謀侵略中國。自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即制訂了旨在征服中國和世界的「大陸政策」︰第一步侵佔台灣,第二步征服朝鮮,第三步侵佔滿蒙,第四步征服全中國,最後達到獨佔亞洲和稱霸世界之目的。日本侵略者雖然野心勃勃,但其財力、軍力都非常有限,如果沒有其他帝國主義的支持,它的大陸政策是無法實現的。

中法戰爭以後,英、俄、法、德、美在中國的爭奪十分激烈。英、俄都想把日本結為自己的伙伴,以戰勝對手。法、德亦極力支持日本侵華,以便趁火打劫,撈取新的權益。美國則出錢、出槍、出炮,竭力幫助日本擴建軍事工業,購買新式軍艦,訓練海陸部隊,大大增強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實力。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派遣大批特務潛入中國,竊取政治、軍事情報,繪制朝鮮和中國東三省地圖,以及渤海沿岸海圖。日本軍部還在美**事專家的參與下,擬定了襲擊朝鮮和入侵中國的作戰計劃。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工人大量失業,農業連年歉收,國內階級矛盾十分激烈。為了擺月兌危機,日本政府蓄意尋找借口,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94年3月,朝鮮爆發了以「東學黨」為首的農民起義。幾十萬起義農民舉起「誅滅倭寇,盡滅權貴」的旗幟,展開了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國內封建統治階級的武裝斗爭。農民軍不斷襲擊各港口的外國商人,燒毀外國船只,並屢次打敗政府軍隊。朝鮮統治者驚慌失措,急忙發電向清政府求救。

朝鮮內亂,日本政府認為此乃天賜良機,準備立即發動戰爭。一面公開照會清政府,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清政府出兵朝鮮,鎮壓叛黨亂匪。日本亦將出兵,代朝鮮平定內亂。」另一方面,則在暗中加緊戰爭動員,以保護日僑和使館為名出兵朝鮮;迅速成立了指揮海陸各軍的大本營,並派出六艘軍艦、一萬兵力趕到釜山、仁川,控制了朝鮮的西海岸。

清政府接到日本的照會,天真地認為日本是誠心幫助平叛,並無他意;僅派直隸提督葉志超率兵一千五百人開赴朝鮮,駐扎在牙山。日本政府見其陰謀得逞,立即派兵陸續從仁川登陸,佔領了漢城附近之戰略要地;並命其海軍加緊戰時訓練和演習。日本內閣下令成立聯合艦隊,任命海軍中將伊東祜亨為司令長官。同時,訓令其駐朝公使道︰「應盡力促成中日之沖突,為今日之急務。為達此目的,可采取任何手段。」

事實上,朝鮮的東學黨起義只堅持了三個月,便因其內部分裂和中外統治勢力之殘酷鎮壓而失敗。清政府認為「亂匪已散」,便照會日本同時撤兵。日本強盜蓄謀已久,豈肯就此罷手;它不僅不撤兵,反而繼續增兵,使入朝日軍達到一萬八千多人,超過了入朝清軍人數的十倍以上。戰爭一觸即發,形勢十分危急。

面對日本的蓄意挑戰,中國國內輿論和清軍中之愛國官兵群情激憤,強烈要求清政府增兵朝鮮,以制止日本的侵略。但是,和以往一樣,每到大戰來臨之前,清廷內部便吵吵鬧鬧,主戰派和主和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以帝黨人物翁同和為首的一部分官僚主張增兵朝鮮,對日作戰。可是,帝黨集團沒有實權,更無軍權,僅靠一個傀儡皇帝的支持難以成功,只能是空發議論,貌似激烈。而主和派卻是以李鴻章為首的後黨官僚,控制著清政府的外交和軍政大權。身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了保全其地位和北洋海軍、陸軍的實力,主張避戰自保,妥協退讓,並極力散布「戰則必敗」的論調。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後則忙于籌備自己六十大壽的「萬壽大典」,希望對日保持和局,支持李鴻章的行動。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李鴻章便是促使清朝滅亡之一大妖孽;他的洋奴哲學是︰外國的軍事實力是最強大的,外國人說話是最講誠信的;外國人放屁都是香的,月亮也是外國的圓。李鴻章自以為聰明絕頂,他看到外國人之間也有矛盾;進而幻想著只要善于利用外國人之間的矛盾,就能確保大清國之安寧。他向慈禧奏報道︰「為今之計,欲避戰求和,當用以夷制夷之法。」慈禧道︰「如何以夷制夷?」李鴻章道︰「據臣所知,俄、英、德三國均與日本矛盾甚深,可利用其矛盾壓制日本,實現和局。」慈禧道︰「甚好,汝可速行之。」就這樣,清政府不是積極籌備戰守,而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西方各國的干涉、調停上。

李鴻章最急切的是依賴沙皇俄國,他專程拜訪俄國駐華公使,表示︰「俄國與朝鮮是近鄰,日本吞並朝鮮,傷害俄國的遠東利益,此乃俄國斷不能容忍之事。」他一再懇求俄國政府出面干涉,迫使日本退兵。俄國政府很快回復稱︰「俄國已與日方交涉,逼其從朝鮮撤兵。如日方不遵,俄國將用武力壓服之。」李鴻章聞信大喜,立即電令朝鮮前線的葉志超道︰「我軍應保持鎮靜,切勿妄動。俄國正在與日本交涉,迫使日方撤兵。汝等略忍耐數日,必有佳音。」李鴻章沾沾自喜,又拜見英國駐華公使,宣稱︰「俄國已經向日本施壓。如此絕好機會,豈能讓俄國人獨佔?英國也應積極出面,干涉日本,迫使其撤兵。」他甚至建議英國出動艦隊,趕往日本海域,向日本施壓。他說服英國公使道︰「日本擾亂東亞商務秩序,必然損害英國利益。英國只有出兵動武,才能壓制日本,保護英國的在華利益。」英國駐華公使听見俄國態度積極,唯恐清政府一心倒向俄國,便假惺惺地往來奔走,頻頻調停,借以鞏固清廷對英國的信賴。

李鴻章見俄、英兩國出面斡旋,便自以為得計,又分別向法、德、美等國請求,望其幫助清政府,勸令日本退兵。他深信在西方各國的干涉之下,即使日本發動戰爭,待將來「各國評議開釁之罪,必會懲罰日本」。眼看著各外國使節積極調停,李鴻章暗自竊喜,深感高明,為自己的外交手段而陶醉不已。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誤國奸臣玩權謀,錯把強盜當朋友。調停畢竟如夢幻,猶然自喜不知羞。

李鴻章做夢也不會想到,西方各國使節只是在演戲,用眼花繚亂的外交辭令,掩蓋了慫恿日寇發動戰爭的實質。沙皇政府雖然企圖「壓服」日本軍閥,但被英國牽制,不敢正式出兵。過了數日,俄國駐華公使突然變卦,向李鴻章表示道︰「俄國只能用友誼態度,力勸日本撤兵。而不能動武,強迫日本。」李鴻章大感詫異,復苦苦乞求,卻毫無實效。這樣,沙俄政府的干涉,實際上沒有發生任何作用。英國侵略者則玩弄兩面派手法,一面裝模作樣地奔走調停,騙取清政府的信任;一面照會日本政府稱︰「如果中日兩國開戰,英國絕不干涉。」美國強盜早就和日本軍閥沆瀣一氣;但對清政府邀請其干涉日本退兵之事,也偽善的虛與應付,一面裝出一副調停的姿態,一面不遺余力地協助日本發動戰爭。事實上,西方各國並不是真正「調停」中日關系,而是以「調停」為名來擴大在中國的影響。他們在總理衙門嘵嘵不休,頻頻函電往來,不過是旨在騙取清廷信任,爭奪其對中國的控制權。李鴻章異想天開,盲目崇拜洋人,一再貽誤戰機。如此舉動,對于日本的侵略暴行不僅不會阻止,反而助長了其囂張氣焰。

李鴻章的一系列乞求「調停」失敗後,仍不認真備戰,反而電令駐朝清軍「靜守勿動」。駐朝官員要求增派援軍,李鴻章復電稱︰「我再多調兵,日本亦必添兵,將作何收場耶?」「日軍如來窺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釁。」「我軍應先定守局,再圖進取。」

此時,與李鴻章畏葸避戰完全相反的是,全國各地輿論空前高漲,紛紛要求增兵朝鮮,主戰奏章如同雪片般飛進朝廷。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清政府才派出衛汝貴、左寶貴、馬玉昆、豐紳阿四人率領一萬四千兵力,自遼東增援朝鮮,進駐平壤。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見中**隊前來援助他們抗拒侵略,便夾道歡呼,爭獻酒漿勞軍。然而,清軍的紀律極其敗壞,沿途敲詐勒索,騷擾百姓;衛汝貴所部尤為惡劣,奸婬搶劫,無惡不作,使朝鮮人民大失所望。衛汝貴等人率軍到達平壤後,既不積極南下進攻,又不擇險分屯、據守隘口要道;而是麇集于平壤城中,築壘環守,每日以坑害百姓為能事。

日本軍閥得到美、英兩國的大力支持,也看出了沙俄政府只是虛聲阻撓;進一步偵知了入朝清軍之**無能,便肆無忌憚的發動了戰爭。1894年7月23日,日軍大舉出動,突然襲擊漢城,攻入朝鮮王宮,俘虜並囚禁了朝鮮國王李熙,成立了以大院君李罡應為首的傀儡政權。兩天後,日軍迫令傀儡政權照會清政府︰「斷絕朝鮮與中國的關系,邀請日軍驅逐在牙山的清軍。」

清政府在接到照會後,才知道戰爭已不可避免。于是,由李鴻章出面,以重金租借了英國的「高升」、「愛仁」、「飛鯨」三艘商船,滿載二千五百名清軍,分成三批開赴牙山增援。為了保護部隊安全登錄,李鴻章又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派出「濟遠」、「廣乙」、「威遠」三艘戰艦,自威海衛起航,先期抵達牙山接應。

在「高升」號等三艘運兵船起航前,日本間諜在大沽港口、碼頭往來穿梭,詳細了解兵力數量,何人率領,開往何處。更有甚者,數名日本間諜竟然登上兵船,手持鉛筆、本子,將船上所載槍炮、彈藥、糧食等物件逐一記錄。悲哀的是,船上的大清官兵,竟然無人制止;碼頭的大清官員、巡丁,竟然視而不見。日本間諜將中國運送赴朝的兵力、裝備,以及時間、去向,先期電告日本當局。日軍大本營當即決定派出「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快艦,趕到朝鮮海域,伺機進行襲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