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4.第三二回 襲朝鮮日本挑戰 存幻想清廷失機(下)

作者 ︰ 若愚

第4節第三二回襲朝鮮日本挑戰存幻想清廷失機(下)

第三二回襲朝鮮日本挑戰存幻想清廷失機(下)

7月25日,先期到達牙山的「濟遠」、「廣乙」兩艦返航回國,駛抵牙山口外的豐島西北海面,被埋伏在附近的日本軍艦發現。是日,海上風平浪靜,天藍水碧。日艦「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快艦選擇好有利海域後,迎面撲來,截住了「濟遠」、「廣乙」的歸路。雙方相距三千米時,日艦突然向「濟遠」、「廣乙」開炮猛射,「濟遠」連中數彈,爆炸起火,甲板上兵勇死傷一片;「濟遠」、「廣乙」被迫還擊。頃刻之間,豐島海面,炮聲隆隆,彈光閃閃,雙方戰艦推波逐浪,往來穿梭,互相開炮轟擊。日艦航速快,大炮先進,能快速裝彈,連續發射,因而火力密集,明顯處于優勢。清軍戰艦航速慢,大炮陳舊,不能連續發射,故而火力稀疏,明顯處于劣勢。雙方戰艦在海面上前追後趕,左盤右旋,大炮連連怒吼,彈雨互相噴灑。激戰半日,「廣乙」艦中彈無數,狀如蜂窩,前後炮塔均被炸歪,瞭望台被炸毀,船艙起火燃燒,黑煙翻滾,血腥刺鼻;艦上官兵大部犧牲,失去戰斗能力,遂退出戰場,駛至朝鮮西海岸邊擱淺。日艦集中炮火猛攻「濟遠」,「濟遠」管帶方伯謙貪生怕死,怯懦無能,嚇得渾身篩糠,躲進船艙,癱作一團。大副沈壽昌見方伯謙如此卑怯,憤然躍起,登上瞭望台,沉著指揮官兵開炮抗擊。二副柯建章身負重傷,血流如注,依然挺立在前炮台督戰。日艦三面包抄,前後堵截,連連開炮,彈如驟雨。「濟遠」瞭望台被擊毀,沈壽昌壯烈犧牲;緊接著,前炮台連中數彈,柯建章和操炮兵勇全部中彈身亡。「濟遠」艦上煙火彌漫,死尸堆積,鮮血橫流。方伯謙徹底絕望,面如死灰,下令掛起白旗,向旅順方向退卻。日艦窮追不舍,繼續開炮轟擊。方伯謙又下令掛起日本旗,向敵人投降。「吉野」仍然窮追猛打,氣焰囂張。「濟遠」炮手王國成義憤填膺,不顧方伯謙的投降命令,奮起操作尾炮向「吉野」猛轟;連開四炮,三彈命中;「吉野」受傷,轉舵逃跑。「濟遠」始得月兌離險境,帶著累累彈痕,向旅順港逃竄。

當日艦追趕「濟遠」時,「高升」號運兵船及其護衛艦「操江」號迎面駛來。「濟遠」立即發出「我已開仗,爾須速回」的信號。「操江」接到信號後立即轉舵回逃,被日艦「秋津洲」追及,「操江」不戰而降,被日艦擄去。日艦「浪速」截擊「高升」,迫其投降,船上清軍大義凜然,高呼道︰「寧願戰死,決不投降。」「浪速」駛距「高升」一百五十米處,突然發射魚雷,同時開動六門大炮猛烈轟擊。「高升」號本是租來的英籍商船,船上並未配備大炮,但船上清軍臨危不懼,紛紛操起步槍向敵艦射擊,頑強抗爭。日艦連續開炮,「高升」號中彈無數,終被擊沉。日軍窮凶極惡,竟然向落水的清軍瘋狂射擊,致使七百多名清軍全部遇難。但見︰殘船碎片,四面逐浪漂浮;死尸如麻,隨波上下翻滾;赤血擴散,海水為之殷紅;七百健兒,相繼魂歸龍宮。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豐島海面起狂瀾,敵艦偷襲戰火燃。清軍落水尚殺盡,更顯日寇性凶殘。

次日,「高升」號沉沒的消息傳到北京,李鴻章接到電報後,不僅毫無悲痛之心,反而大為高興,喜氣洋洋地說道︰「高升號系英國商船,租與我國;船上懸掛的是英國國旗。日軍竟敢無故將其擊毀,英國人絕不會答應。英國艦隊一旦參戰,日軍將必敗無疑。」可是,完全出乎李鴻章意料之外,英國並沒有因此與日本決裂。當天,日本公使即與英國公使舉行密談,很快達成協議,日本賠償了高升號的價款,事件迅速了結。李鴻章聞信大失所望,不由得連連哀嘆︰「英人做事,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日軍在豐島海面偷襲得手後,又派出陸軍進犯駐守牙山的清軍。其時,直隸提督葉志超坐鎮牙山之公州,命令手下部將聶士成率五百人防守成歡驛。是夜三更,星月無光,天地漆黑。日軍出動四千余人,突襲成歡驛,槍炮轟鳴,喊殺震天。聶士成率部阻擊,冒煙突火,浴血廝殺。戰至天明,清軍寡不敵眾,退出成歡驛,敗走公州。誰料葉志超早已聞風先遁,率軍逃出公州。聶士成帶領殘敗人馬隨後繞道尾追,一路狂奔,數日後抵達平壤,與衛汝貴、左寶貴、馬玉昆、豐紳阿所部兵馬會合。

葉志超逃到平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電告清廷,飾敗為勝,假報戰功。葉志超乃李鴻章之親信黨羽,李鴻章接電大喜,復電委任葉志超為平壤前線統帥,指揮各路軍馬作戰。諸將見葉志超戰敗之後反而升官,皆不服氣。而葉志超對戰守也毫無布置,任憑各位將領隨意裁處。

日本不宣而戰,對中**隊發動海、陸兩路襲擊,中日戰爭正式爆發。是年,為農歷甲午年,故稱中日甲午戰爭。8月1日,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但李鴻章仍不采取積極的備戰措施,反而采取被動挨打的戰略方針。李鴻章怕與外國開戰,最怕在戰爭中輸光老本。因為只有手握重兵,才能在朝廷中擁有權勢。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權勢,什麼國家存亡、民族安危,統統可以棄之不顧。李鴻章命令︰「陸軍可守則守,不可守則退。海軍要保船制敵,不得出大洋作戰。」在這種怯敵避戰、惟求自保方針的指導下,其結果只能導致清軍接連敗北,損失慘重。

9月14日,日軍分四路夾攻平壤,三路從漢城而來,一路從元山登陸而來。平壤乃朝鮮北部之戰略要地,守住該城,既可保住朝鮮北部免遭日軍侵犯,又能遏制日本入侵中國。且平壤城一面臨大同江,三面有城牆環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城中計有清軍一萬四千余人,若認真據險防守,足以克敵制勝。但是,清軍統帥葉志超卻一心奉行李鴻章「避戰自保」的方針,隨時準備棄城逃跑。聞信日軍四路殺來,葉志超不知所措,坐在衙內,呆若木雞;其他將領見狀,只好各自分頭迎敵。

戰斗開始,敵人集中兵力猛攻城北之玄武門。城北守將左寶貴冒著槍林彈雨,親自上城指揮。城牆上下彈火紛飛,敵我雙方舍生忘死。清軍英勇抵抗,鏖戰一日,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自己也傷亡慘重。

入夜,葉志超不問戰局勝負,帶領隨從換上便衣,企圖連夜逃跑。左寶貴聞信大怒,一面派出親兵看守葉志超,阻止其逃跑。一面向部下將士宣稱︰「大丈夫頂天立地,殺倭寇保衛國家。寧可戰死沙場,決不棄城逃跑。」

次日,敵人再次發起猛攻,左寶貴在城上督戰,不幸被敵炮擊中,英勇犧牲;其手下將士一千余人全部戰死。敵人乘機攻陷玄武門。葉志超聞報駭極,急忙令人在城上豎起白旗。此時,馬玉昆所部在大同江東面擊敗敵軍,獲得勝利;衛汝貴所部在城西南也阻止了敵軍進攻;戰局勝負未定,清軍尚可支持。然而,葉志超畏縮怕死,下令各軍速退。至夜,葉志超帶領部屬棄城北逃,以致軍心大亂,各路人馬潰不成軍。敗軍蜂擁至山路隘口,被日軍兩面夾擊,炮轟槍射,自相踐踏,死亡二千余人,被敵人俘獲六百余人。清軍在平壤城中積存的大炮四十余門,毛瑟槍一萬多支,將弁私財、軍士糧餉、彈藥輜重、器具公文,全部成了日軍的戰利品。

葉志超率領潰軍,一路狂奔五百里,六天逃過鴨綠江。本是赴朝抗敵的官軍,此時成了日軍入侵中國的向導。日軍經過數日準備後,長驅直入中國境內。鴨綠江沿岸的清軍近四萬人,紛紛放棄陣地,望風潰退;致使日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沿江數座城池。

奇怪!當時,從鴨綠江侵入中國境內的日軍只有四千人,而中國的邊境守軍有四萬人;清軍何以不戰而敗?這就得認真研究一下清朝的軍隊。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滿人的社會地位最高,與生俱來便可享受一份由國家提供的「皇糧」。滿人中的王公貴族可以世襲官職、爵位,滿人中的普通百姓則可以通過當兵再吃一份「皇糧」,立了軍功還可升官。清朝初年,由滿族子弟編成的正規部隊稱為「八旗兵」,征招漢人組成的部隊稱為「綠營兵」,全國總計約九十萬人,此即所謂的「經制之師」。八旗、綠營兵本是為了吃糧、領餉而來,其紀律之松弛,武藝之荒疏日見明顯。

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積極奮斗與消極懶惰兩種因素,雙方互相依存,又互相斗爭。是積極戰勝懶惰,還是懶惰戰勝積極,決定著人生的成與敗。滿人在打江山時,尚能雄心勃勃,積極奮斗;而當坐江山時便開始銳氣漸消,貪圖享樂和荒婬。俗雲︰「富不過三代」,即是說紈褲子弟會在享樂中走向衰亡。生活條件的優越,助長了滿人的懶惰之風。衣食無憂,便游手好閑;不求上進,而自甘墮落。一代不如一代,除個別頭腦清醒者外,絕大多數滿人渾渾噩噩,逐漸演變成了只會吃喝嫖賭的寄生蟲。這正是︰

無情歲月空虛耗,承平日久銳氣消。八旗鐵騎變紈褲,東北猛虎成病貓。

到了清朝中期,八旗、綠營兵日益**,統兵將官大肆貪污軍餉,吃空名額,軍營中紀律衰廢,刀箭朽爛,已無法對付各地的人民起義。于是清廷下詔另募鄉勇,稱為「暫制之師」。但鄉勇一般是「旋募旋散」,即戰時招募,戰後立即解散。到了清朝晚期,太平天國起義後,八旗、綠營望風逃遁,完全喪失了保衛清朝的能力。于是,湘軍、淮軍相繼接踵而起。湘軍和淮軍本系鄉勇,按其地位來說並非正規部隊,但在鎮壓太平天國、捻軍和回民起義的過程中,卻取代了正規軍,成了清朝鞏固其統治地位的主要工具。此時,湘軍、淮軍已遍布全國,分據要津,清政府已不能將其遣散,也不敢遣散。而八旗、綠營兵則徹底墮落腐朽,只會打架賭博害百姓,酗酒嫖娼吸大煙。若是讓其上戰場,必然是一哄而散,望風先逃。至于湘軍和淮軍,在其成立之初確實有很強的戰斗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場的**習氣也嚴重污染了湘軍和淮軍。加之李鴻章之流把持軍權,大肆貪污受賄,任人唯親,各級將佐都有了官爵封賞,養尊處優,貪生怕死,畏敵避戰,惟求自保。如此上行下效,層層克扣軍餉,各營官員專講應酬上司、飽肥私囊,不顧士兵饑寒,以致軍心渙散,紀律松弛,作戰能力大大降低。

除了陸軍之外,李鴻章又組建了北洋海軍,先後用了近二十年時間,每年耗費白銀四百萬兩,其實力相當可觀。海軍雖然建立不久,但其腐朽程度也不亞于陸軍。原因在于,李鴻章購買的軍艦大部分是英國、德國淘汰下來的舊艦,其教官也雜用英、德軍官,因而編制、訓練也雜用英、德方式。英、德兩國為了爭奪對北洋海軍的控制權,明爭暗斗,矛盾重重。李鴻章視北洋海軍為自己的命根子,選用的將佐全是他的親信、黨羽,官場的腐朽習氣,虛驕作風,便不可避免的侵入海軍,腐蝕著這個新式兵種。另外,李鴻章前年故意炫耀海軍實力,鬧閱兵大典,招致了帝黨官僚的不滿,慫恿光緒皇帝消減了其一半軍費,嚴重制約了北洋海軍的進一步發展。

由此可知,大清末年,不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墮落,不堪一擊;兼之李鴻章消極避戰,力圖保存軍事實力,鼓勵將士「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當然,其中也有少數將領激于愛國義憤,能夠在戰場上英勇奮戰,不惜流血犧牲。但絕大多數將佐、官兵則遇敵先退,每戰必敗。這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場**是禍胎。欲知後事如何,下回自有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