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攝政王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

作者 ︰ 曉風

「妹子,大人會有法子的……你這個當家娘子,不必這麼擔心嘛。」

看著自家妹子那擔心的神色,林文遠也是一掃愁緒,哈哈大笑起來。

「哥,你說的這是什麼話呀!」

林雲娘恨恨的一跺腳,扭頭就進了里屋,短時間內,是不打算理自己這個臉皮超厚的哥哥了。

倒也奇怪,林文遠以前雖然走南闖北,相對普通軍戶是見識多了若干倍。但性子脾氣,可沒有現在這樣揮曬自若,甚至是嬉皮笑臉,沒有正形的模樣。

她有這種感覺,林家娘子當然也是有。

用擔心的神色瞥一眼自己的丈夫,林家娘子便又是說起兒子上學的事了。

林家的大兒子已經六歲,按中國人的習慣,如果要讀書的話,正好是開蒙的年紀到了。以前窮困的時候,也是壓根沒想過還能給兒子念書,現在卻是順順當當的進了公學,不僅學雜費全免,學校還供應早飯和晌午一頓飯,到了晚間才自己回來吃飯。

校舍倒不是建在堡中,而是出堡向東的二里多外。

現在張家堡發展成這樣,堡外也是建了大量建築,早就不是當初的荒涼模樣了。

建在堡外,是方便東邊幾個堡的軍戶子弟也來上學,彼此間都距離不太遠。

至于西頭那幾個堡,還有浮山所城,是打算是所城往西邊諸堡的半路上,再建一個大的公學,相隔都不超過五里路。

雖然有點兒遠,不過窮人的孩兒早當家,五六歲的娃兒早就滿山遍野的亂跑了,放羊打豬草,什麼樣的活計都做過,走幾里路上個學,還真累不著他們。

再者,就是發鞋,發紙筆,書本,一應俱全,包括什麼「校服」,都是發下來。

「爹娘听說要發‘孝服’還老大不願意,說是雖然送老的棺材早就備好,但現在日子好了,還真想多活兩年,想跑去求大人,不要發這勞什子衣服了。誰知去看了才知道,是學生們都穿著一樣的衣服,黃閃的,合身漂亮,二百來個孩子都穿的一樣,可好看了。」

「二百來人,有這麼多嗎?」

「有的。」林家娘子篤定的答道︰「不分男娃兒女娃兒,都是可以入學。你想,供吃食,發衣服書本子,誰家不把孩子送去?所以咱東邊的四堡,幾乎家家都叫孩子入公學了。」

「喔,喔,原來如此!」

雖然大明也不是禁止女孩子讀書,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家學是肯定允許女孩子入學的,但民間就沒有這樣的條件了。

供給孩子讀書,家里出錢的同時,還要失去勞力。男孩子能讀書上進,好歹將來會有回報,但女孩子就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

沒有財富底氣的家族,是不會在這上頭投一文錢的。

現在的情形當然不同了,固然各家會失掉一些半勞力,特別是女孩子,做活比男孩子要仔細,在力氣都沒發育的前提下,女孩子頂兩個男孩。

照料牲口,做飯灑掃什麼的,甚至是縫縫補補,都是女孩子拿手的活計,家里沒有女孩子,主婦的壓力就大了。

但有失就有得,衣服是隔幾個月就發一身,自己家里省了不少錢,另外每天在學堂吃兩頓飯,家里得省下多少嚼谷。

還有書本什麼的,更是不提了。

更有風聲,說是過一陣子,大人手頭更寬松了,上學不僅全免學費,還會按月給小孩子們發零用錢。

這是哪一國的道理?

听到的人,腦子里唯有震驚二字而已。

要說大人現在給浮山營補新丁,要囤積物資,修理軍堡,這些花錢花在明處,沒有人不贊同。這種投入,將來是要有產出的。

可給孩子們讀書識字,花費這麼多,所為何來?

而且浮山也不僅是這個公學,還有吏科學堂,法科學堂,更有有點兒見不得人,鬼鬼祟祟的特務學堂什麼的。

軍營里還有教導隊,將來就是講武學堂。

這麼多學堂,投入的錢還少了?

就是醫院來說,還是要附醫學堂,給有志于學醫,掌握一門吃飯手藝的半大孩子們學習的機會。

幾年醫學下來,出來之後,名牌是響當當的。

因為能把膠東一帶真正能看人治病的醫生集結在一處,並且對學生因材施教,而不是那些鄉野游醫,只靠著幾張方子騙人吃飯的江湖郎中那可是強過一百倍一萬倍。

這樣學堂里出來的,怕是真有幾分本事。

就算自己謀食不易,也能在浮山營里當軍醫。浮山每個隊到哨一級都是配給軍醫和助手,俸祿薪餉待遇不低,現在還在缺人手,幾年之後,怕就能滿編。

「大人真是,真是,真是……」林文遠吭哧了半響,終于道︰「真是大手筆!」

「嗯,咱家這個妹夫,可真是妹子的福氣了。」

在家里說話,一想起和張守仁的親戚關系,林家上下自然都是由衷的高興和自豪。

林文遠笑道︰「咱妹子生的好嘛,大人奮發之前,看到咱妹子那眼神就是……」

林雲娘在屋子里跺腳︰「哥!」

「好了,好了,不說這個。」

林文遠笑著把話題扯回來,笑道︰「這麼多人上學,地方得多大,請了幾個夫子去教課,內當家,你去看過沒?」

「這哪有不去看的?」

林家娘子笑道︰「剛入學第一天,咱全家都去了。各堡中去的人也是不老小,平常懶得出門的人,那天也是出來不少。學堂修的可是好,有人說,比膠州正堂還威風。一進大門是操場,學生娃也得跑圈,大人說,跑跑身體好。還有練力氣的家伙什,也是不少,每天跑了圈練力氣,然後才讀書。」

「大人這也是作養人才,這是正道。」

「嗯,大伙都說,咱軍戶人家,小孩子能讀成了當然好,讀不成,識得字,身子也好,將來給大人效力,給大人的兒孫效力,這都是該當的。」

「唔……說的很是!」

「再進二門,東西南北各是七開間九間的屋子,軒敞亮堂,里頭桌椅是一排排的,上頭書本紙墨都是擺的整整齊齊,學生每天都要負責自己的桌子,輪值灑掃,保持干淨。大人說,這是打小鍛煉,潛移默化來著。學生按年紀分班,課程倒是一樣,咱們軍戶的孩子都是幾乎大字不識幾個,每間教室三十個左右的孩子,老師是四個,兩個夫子教識字和經義,一個教算術地理什麼的,還有一個就是教導孩子們鍛煉,是打浮山營抽去的人輪流教。」

「地理也學?」

林文遠吃了一驚,發問。

他娘子噗嗤一笑,道︰「你也蒙了不是?不是風水先生的那種地理,是天下山川地理的地理。大人說,做人識字就不當睜眼瞎了,但天下之事,豈能就在幾本書里頭?所以要教地理,使得學生們心明眼亮,對天下事了若指掌,將來就算不能為官,行商,打仗,都用的著這些知識。」

「原來如此。」林文遠釋然,微笑,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張守仁做事,就是這種風格。哪怕事前你知道一些,但想跟上他的腳步,卻也是十分困難。

去年秋天的時候,當時浮山格局也就剛起來,張守仁便是和部下們談過,百年大事,以教育為先。

但教育,絕不能只為了科舉應制學的那幾本書,人學了多少年,聰明人是玩八股,平常人就是限于八股,笨人就是被八股給玩了。

大聰明人,才有幾個?國朝二百多年,進士多少萬人,真正能借著八股當上官,又不被八股弄成書呆子,理財治政都有一手的,有幾個?

不過就是那寥寥幾人罷了!

張居正張閣老算是第一等聰明人,一條鞭法,其實在唐宋就有雛形,在大明,也有前例,張閣老不過就是在有限幾個省推行此法,終其一世,大明天下還有一半地方未行此法,直到如今,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施行。

就是這樣,縫縫補補的一個閣老,現在也是得享大名,而大明國初的政治框架,財政框架卻是毫無大的變化,連縫縫補補能力的大臣,也是沒有幾個。

用張守仁的話來說,便是道以八股取士,廢策論,廢考騎射,絕對是太祖高皇帝的最大失策。宋之士大夫比漢唐已經是太過文弱,但好歹還有一些文武雙全的人才。大明立國至今,就是作養出一大群的書呆子出來,這樣下去,如何得了?

所以浮山學校,要緊的是經濟,也就是經世濟用的學問,四書五經,八股中尋章摘句,這等功夫,不學也罷。

如今看來,張守仁果然是說到做到,這個公學學堂,果然是超月兌普通的書校,既可以教學生學習經義,將來可以走科舉的路子,免得送孩子過來的軍戶人家失望,一邊也是不動聲色的加了不少內容進去,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身體康強,見聞廣博,思維發散,絕不會是那種讀書十年,連唐宗宋祖和蘇東坡都不知道是誰的書呆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