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霸佔楚方玉的手法並不高明,而且高估了自己的男性魅力。朱元璋見軟硬兼施不能讓楚方玉就範,只好拿李醒芳來要挾她,找了個理由把李醒芳下到了大牢里,楚方玉為救李醒芳,只好假意答應了朱元璋的要求。
李醒芳與楚方玉本是莫逆之交,倆人結伴走遍大江南北,白天吟詩作畫,夜晚促膝長談,雖對外宣稱是未婚夫妻實際上並無夫妻之實。他們的關系有點象現在所說的知己朋友,遇事無須明察暗訪,只要一個眼神便能明白各自所想。楚方玉知道李醒芳斷然不會獨自逃走,然後一個人苛且地活在世上,她只好騙他說她答應了做朱元璋的妃子,決定追求榮華富貴,這個決定讓李醒芳萬分失望,他痛斥楚方玉的變節行為,然後絕望的離開。
看到這里我真替楚方玉感到難過,枉做了那麼多年的知己朋友。
楚對李的這種感情對于一個窮苦出生並且沒有念過多少書的朱元璋來說是難以理解的。一般有才華的女子都比較清高,如果再不貪圖榮華富貴,就算傾家蕩產也不一定能獲得她們的青睬。
楚方玉在李醒芳獲釋出獄遠走他鄉後,便自縊身亡了。
楚方玉的死對朱元璋的打擊很大,他沒想到楚是這麼剛烈的一個女子,也最終領悟到,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大的權勢,還是有他辦不到的事情。不過,在這件事上,朱元璋又一次褻瀆了斯文。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陽,福王府邸。
在宏偉壯麗的飛檐紅牆映襯下,王府中堂廣場尤顯平闊。人聲鼎沸中,烈焰騰騰,珍稀香木制成的無數王府家俱皆成為柴木,烘燒著一口從洛陽郊外迎恩寺抬來的"千人鍋"。
巨大的鐵鍋內,撒滿姜、蔥、蒜、桂皮、花椒以及無數高湯炖煮用料,奇香撲鼻。熊熊烈焰中,最駭人心目的景象是,巨鍋之中,除七、八只剝皮去角的整只梅花鹿以外,還有一個光頭的三百多斤的巨胖活人在里面,他盲人游泳一樣瞎撲騰,時而竄上水面,時而沉入水底,邊嚎邊叫,好不淒慘。其間,這個連都被剃光的"豬油糕"樣大胖人剛剛抓住一只浮起的梅花鹿尸體喘息,大鍋周圍兩三千圍觀的農民軍士兵立刻用長矛戮刺其胳膊,使此人不得不慘叫著放開手,重新在已經微微燒開的熱水中"游泳"。
鍋中被剝光剃毛干淨的巨胖,不是什麼寺中和尚,也不是在表演什麼"絕世武功"。此人乃明朝當今皇上崇禎皇帝的親叔父、明神宗最寵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大鍋周圍興高采烈圍觀的人,乃李自成手下農民軍,他們正在欣賞的"活物",正是馬上要享受大餐的一味主菜——"福祿(鹿)宴"中的"福"菜。
一個時辰過後,煮得爛熟的福王朱常洵以及數只鍋中的梅花鹿已經被幾千兵士吃入月復內,成為大家的美味晚餐。
河南本來是富有之鄉,但連年災害,加之明廷七藩封于此地,土地高度集中,貧困人民非死即逃,"桀黠不逞者遂相率為盜"。李自成進入河南之始,手下僅有一千左右兵士,勢單力薄。由于明朝官府強斂賦稅,當地人難忍官府壓榨紛紛造反,幾個月就發展到數萬人,農民軍一舉攻克宜陽、永寧、偃師、靈寶、寶豐等地,殺明朝宗室萬安王以及各縣官員數百人。也恰恰在此時,宋獻策和朱金星這兩個"知識分子"加入了李自成農民軍。朱金星是犯法被貶戌的"舉人",宋獻策是江湖術士,二人深受重用。特別是宋獻策,首獻"十八子主神器"讖語,讓李自成極感高興︰"姓李的該當皇上了!"至于姚雪垠先生小說中極力渲染的李岩,歷史上應該沒有這個"實人",僅靠歷史筆記中的矛盾記載混編而成。
農民軍在河南攻掠,最大目標自然是洛陽的福王朱常洵。此人乃明神宗第三子,是寵妃鄭貴妃所生,他在當時幾乎奪了明光宗當時的太子之位。明末"三案",追根溯源,皆與此人與其母大有關系。萬歷二十九年,明神宗封此愛子為福王,婚費達三十萬金,在洛陽修蓋壯麗王府,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費。億萬錢財,皆入福王藩圍,神宗皇帝一次就賜田四萬余頃。就國之後,福王橫征暴斂,侵漁小民,千方百計搜刮,壞事做絕。崇禎即位後,因這位福王是帝室尊屬,對他很是禮敬。
這位重達三百斤的肥王爺終日閉閣暢飲美酒,遍**娼,花天酒地,也算韜光養晦吧。陝西流賊猖熾之時,河南又連年旱蝗大災,人民相食,福王不聞不問,仍舊收斂賦稅,連基本的賑濟樣子都不表示一下。四方征兵隊伍行過洛陽,軍士兵紛紛怒言︰"洛陽富于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當時退養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入王府勸福王,勸他說即使只為自己打算,也應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福王與其父明神宗一樣,嗜財如命,不听。
崇禎十四年(1641年)春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以大炮(拋石機)攻洛陽。畢竟洛陽城極其堅固,農民軍軍攻了整整一個白天也攻不下。傍晚,城內有數百明兵在城牆上縱馬馳呼,城下農民軍響應。于是,明朝守城兵因怨生恨,突然把正指揮守城的王胤昌綁在城上,準備獻城投降。總兵王紹禹聞訊,急忙趕來諭解。嘩變士兵大叫︰"賊軍已在城下,王總兵您又能把我們怎樣!"一時間叛兵動手,殺掉守城明軍數人,不少人因驚墮城。
城外農民軍見狀,趁亂蟻附攀城,嘩變的明軍伸手引梯,洛陽即時陷落。王胤昌見勢不妙,掉轉馬頭就跑(崇禎帝把他逮捕,凌遲于市)。
巨胖福王與女眷躲入郊外僻靜的迎恩寺,仍舊想活命。其世子朱由崧腳快,縋城逃走,日後被明臣迎立南京,即"弘光政權"。
別人逃的了,福王沒有這福份。很快,他就被農民軍尋跡逮捕,押回城內。半路,正遇被執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呂尚書激勵道︰"名義甚重,王爺切毋自辱!"言畢,呂尚書罵賊不屈,英勇就死。福王熊包一個,見了李自成,立刻趴在地上,叩頭如搗蒜,把腦袋磕得青紫,哀乞饒命。
李自成也笑,看見堂下跪著哭喊饒命的三百斤肥王爺,他靈機一動,讓手下人把他綁上,剝光洗淨,又從後園弄出幾頭鹿宰了,與福王同在一條巨鍋里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農民軍中各行各業能手應有盡有,幾個昔日大廚子出身的兵卒聞言踴躍,持刀上前,輕刮細剃,先把福王身上毛發盡數刮干淨,然後撥去指甲,以藥水灌腸排去糞便,里里外外弄干淨後,送大閘蟹一樣把他放入大鍋中慢炖,笑看他在白湯佐料間上下翻滾,肥肉與鹿肉齊飛,湯水共花椒一色,終成一頓美餐。
事後,李自成手下搬運福王府中金銀財寶以及糧食,數千人人拉車載,數日不絕,皆運空而去。
在明朝的歷史上,我們只知道有一位活不見人,死不見尸的皇帝。那就是被叔叔朱棣奪了政權,不知是被燒死還是流落江湖的建文帝朱允炆。豈不知還有一位活不見人死不見尸的皇後。她是誰呢?她就是明熹宗的皇後張皇後。
張皇後是在天啟元年,與明熹宗舉行的大婚。姓張,名嫣,字祖娥,小名寶珠,是河南祥符縣清生張國紀的女兒。人長的豐姿綽約,美色天成,又知書達理,深明大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聰明睿智的好皇後。小夫妻兩人在婚後初期很是恩愛,熹宗當年四月便正式冊封她為正宮皇後。可是這明熹宗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玩樂,做木匠活,從來不問朝政,後來又寵信魏忠賢和乳母客氏。張皇後對魏忠賢這些人橫行霸道、擾亂朝政的惡行很是不滿,常常借夫妻二人單獨相處的時候相機勸誡,可是熹宗總是听不進去。
于是兩人之間逐步的有了一些生分。這張皇後很有心計,對國家的大事也有自己的主見,她對客氏的許多做法十分的不滿。多次想召客氏到宮中,趁機除掉她。但這客氏似乎對張皇後也已有了疑心,時時處處對張皇後提防戒備。客氏因為是熹宗皇帝的乳母,一手把他帶大,常以熹宗的母親自居,時常在宮內大耍威風,根本不把嬪妃看在眼里,對張皇後也是如此。對于客氏的橫暴,張皇後非常反感,她曾當面斥責客氏,因此,客氏、魏忠賢與張後結下冤仇,必欲鏟除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