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演繹 【張道陵天師】【許旌陽天師】【葛玄天師】

作者 ︰ 紫薇大帝

張天師

張道陵(34156)道教創始人。第一代天師。本名張陵,東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道書載︰為漢留侯子房八世孫。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吳之天目山,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義。為太學書生,通曉天文、地理、諸子、五經、從學者千余人。永平二年(59)以直言極諫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慶),時年二十六歲。因素志于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不久遂棄官隱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漢章帝、和帝詔征皆不就。後與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訴流至雲錦山(今龍虎山),煉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鶴鳴山修道。漢安元年(142)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雲三天正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創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廉恥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為師。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爾注》闡揚道教教義,稱「道」即是「一」,「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以「道」為最高信仰。永壽二年(156),以盟威都功諸品經?、玉冊、劍印付子衡,與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歲。唐天寶七載冊贈「太師」,僖宗中和四年(884)封為「三天扶教**師」。宋理宗加封「正一靜應顯佑真君」。道教尊為祖天師,泰玄上相,降魔護道天尊。

永平二年赴「直言極諫科」而中之,漢明帝時拜巴郡江州令(今重慶),不久退隱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陽附近),修持煉形合氣,闢谷少寢長生之道。建初五年詔舉賢良方正不起,復征為博士,封冀縣侯,三詔不就。後入吳,又愛蜀中溪嶺深秀,遂入蜀隱于鶴鳴山,修神丹符咒之術。

張道陵有弟子王長、趙升隨其習黃老之道,助煉龍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還童,且去游而參訪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繡衣使者告訴他說︰「中峰石室內,藏有《三皇秘典》、《黃帝九鼎丹書》,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張道陵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經道書,遂赴雲錦山(即龍虎山),精思修煉,而得分形散影之術。

一日夜半似醒似夢之間,忽見那太上老君下降,對張道陵說︰「近來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則功德無量,名錄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錄」,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平頂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為期,約會于閬苑。

張道陵拜領老君所授,日昧秘文,據說能集三萬六千神靈,以供驅使。他隨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經,立十絕靈幡,鳴鐘叩磬,布龍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聲哀求,盡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張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殲六大魔王,群妖乃滅表絕跡。他則遂與弟子王長、趙升往川中雲台山卜居其地繼續修煉。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來告道︰「子之功業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滅鬼過多,未免殺氣穢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須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宮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長、趙升復往鶴鳴山,精修二十余年。

永壽元年正月,據說太上與眾真復降,為張道陵說︰「北斗延生真經」及「三八謝罪法殲」。永壽二年春,會三界萬神于青城山黃帝壇下,盟五岳四瀆,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會真壇與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處明陽、鬼處幽陰,各治設祭酒與男官、婦官,以贊玄化。其時,道教始有正規教團組織。

張道陵率弟子復游各地,斬妖巷孽、奪鹽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據稱,功成後蒙太上老君冊封為正一天師。

永壽二年九月九日至雲合山,見絕岩下桃熟,命王、趙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傳其真道。後以余余丹及印、劍、都功符錄。授子衡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萬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是與王長、趙升天雲台山白日飛升。

張道陵因在蜀漢之境設二十四治,為布化行道的機構,凡入道者交五米為信,後人因稱其教為「五斗米道」。因張陵為該教第一代天師,故教徒尊稱「祖天師」。人們又稱其教為「天師道」。張天師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為最高經典,並自撰《老子想爾注》發揮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為最高信仰,將「道」和老子相提並論,宣稱即是「一」,「二散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漢祖天師在唐僖宗時被封為「三天扶教輔元**師」;宋代封為「三天扶教輔元**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封為「正一沖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因嗣第四代天師張盛將天師法裔由陝西漢中遷居江西省龍虎山中。現貴溪縣上清鎮天師府即其遺脈。

主要著作《老子想爾注》

道教經典,又名《老君道德經想爾訓》。道教傳說此書為中國東漢張陵或張魯所作,用于教化道民。原書2卷,已亡佚。20世紀初于敦煌發現六朝殘抄本一件(s6825),內容相當于原書上卷第3至37章。此書為現存五斗米道重要經典,以道教思想注解《老子道德經》。以道為最高信仰,宣稱道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神靈。道即是「一」,一散形為氣,聚形則為太上老君。注文教人信守道誡,按「道意」行事,「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又反對世間「偽伎」指形名道,存神守一之術。是為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重要資料。今人饒宗頤根據敦煌抄本,撰有《老子想爾注校箋》一書。

許天師

許天師,為晉代道人許遜,字敬之,號旌陽,南昌(今江西)人,又稱「許真君」。許遜生于吳赤烏(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出生

按《十二真君傳》︰「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肅,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載,許遜生于吳赤烏(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夢金風餃珠,墜落懷中,遂受孕而生。

成年

弱冠之年,其事師大洞真君吳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歷律、五行、讖緯之書,更喜歡神仙修煉之事。據《雲笈七簽》記載︰一次許遜去打獵,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鹿,適時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顧一切,折回頭來傷心地舌忝小鹿,一會便死去了。許遜見狀,心中非常難過,悵然感悟,折其弓矢,銳意神仙之道。晉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許遜舉為孝廉,時年四十二歲,拜為蜀地旌陽縣令。從政期間,公正廉明,吏民悅服,民眾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許旌陽。後來晉室紛亂,連棄官東歸,遨跡江湖,尋求至道。此間與吳君同游江左,又與郭璞一同陰止五敦作亂。郭璞被五敦處刑後,他又與吳君共同隱遁,至廬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術。後遇上聖真人傳授太上靈寶淨明法,有斬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數興洪水危害江西,遂化為黑牛,率弟子殺之,為江西翦除水患。自此,許遜道法大顯,聲名遺邇,求拜弟子甚多。

貢獻

東晉寧康(373-376年)二年(374年)舉家從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飛升。鄉人與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遺詩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簡,令人探取,以決休咎,名日「聖簽」。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因皇帝夢中顯靈,為其療疾,升觀為宮,賜額為「玉隆萬壽宮」(宮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紹興間(1131-1163年),相傳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救戰亂,因得許遜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等。元朝時,道士劉玉用「淨明」作為教派名稱,主要經典為《淨明忠教全書》,並奉許遜為教祖,創立「淨明忠孝道」。後來道教將其與張道陵、薩守堅、葛玄共為四大天師。

葛玄天師

天師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國時的方士,據《抱樸子》記載,曾經從左慈學道,修煉道術,受《九鼎丹經》、《太清丹經》、《金液丹經》等,並受諸秘訣,後以之俱傳鄭隱,相傳他在江西閣皂山修道,常闢谷服餌,擅符咒諸法。道教尊其為「葛仙公」,又稱「太級左仙公」。

宗教傳說

道教和民間關于他的傳說很多,有的說他能將口中吐出的飯粒變成成千上萬只蜂,能使頑石走路,蛤蟆、昆蟲、燕雀能在他的指揮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從井里取錢請客喝酒,能畫符?為民祈雨,有的說他能拿妖捉怪,曾經在酒店鞭打妖邪,為一秀才解除蛇精纏身,焚邪廟惡小鬼,有的說他曾隨孫權出游,沉于江中,數旬而歸,有的說他曾給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後成仙而去,有的說他曾在石壁煉食丹藥,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鳥吃後,即成仙鶴,有的說他功行圓滿後,東華帝君錄其名入仙籍。總之,其仙跡十分廣泛。

地位

宋崇寧(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為「沖應真人」,淳(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為「沖應孚真君」。在道教中其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葛玄與葛洪

葛洪(284--364)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葛玄從孫。少好神仙導養之法,從葛玄的弟子鄭隱受煉丹術。司馬睿為丞相,用為掾,後任諮議、參軍等職,賜爵關內侯。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令。攜子佷至廣州,止于羅浮山,居山煉丹而卒。所著有《抱樸子》內、外篇。《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其旨以神仙養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既喜?道家術語附會金丹、神仙教理,又奉儒家名教綱常思想,並對魏晉以來玄學清談風氣不滿。論文主張立言須有助于教化,文章與德行並重,反對貴古賤今。所著《抱樸子?內篇》具體地記載煉丹方法,為現存較早的煉丹術著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話演繹最新章節 | 神話演繹全文閱讀 | 神話演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