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邂逅
高原的春天總是姍姍遲到的。
從蘇皖家鄉動身的時侯,那里已是滿目翠綠到處一派生機盎然,此時的高原古城依然是寒風凜冽,剎骨的風吹拂著每一個急行的人,只有劉春滿拖著疲憊不堪的步子,像只孤雁行走在湟水河畔漫無目的的一步步向前挪著,他又一次失望地回到高聳在湟水河橋頭的汽車站候車大廳里,找了個避靜的地方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發著呆,呆呆地望著一旁三三兩兩有說有笑的候車的人們,一絲失落的傷感悄然襲上心頭,孤獨和寂寞像潮水一樣向他涌來。河對岸高大的火車站大樓上火紅的站標在夜幕下更顯醒目,聲聲氣笛的長鳴更使他對家鄉對親人的眷戀和思念,不由地眼眶里開始潮潤糢糊了,他極力控制著自己的情感不讓表露出來,不知不覺中困意襲來竟打起盹來了。
劉春滿生在蘇、魯、豫交界的蘇北農村,那里滿目的沙堿地收成連年不好,又加年邁的母親久病求醫,更使家中日子過的艱難。年前他那三十六七的兄長在鄰里鄉親的幫助下,好不容易湊齊彩禮才從外省娶過門一個已有一個孩子的年輕寡婦。為了大兒的婚事父親到二十多里外大沙河沿的親戚家借錢,回來時為抄近道過河不小心跌到河里,在寒冬的河水中一擊回到家便病到了,病情曰漸加重,在兒子娶完親的第七天便謝世了。真可謂「屋破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面對貧團艱難的家境,劉春滿只能仰頭長嘆恨已無力。
春節期間,本村一個去西北已幾年的青年金安,身穿嶄嶄新西裝腳登烏亮皮鞋,腕帶錚光瓦亮手表,跨著嶄新烏亮的自行車,手提煤磚一樣放著港台嗲聲嗲氣的歌曲的錄音機,東村轉西村出,上村進下村走忙著相親,看出這家閨女去望那家女兒,那個風光勁惹得前村後鄰的年輕眼紅不已。劉春滿向金安幾經打探後,拿著金安寫的紙條,揣著朝哥嫂借的幾十元錢,經過幾天的巔彼終于來到依然寒冷的高原古城。
高原古城地處世界屋脊經濟文化相應與內地有著較大的滯後,時至二十世紀八十年初期,又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改革的春風總顯遲緩,許多方面都較內地有著巨大的落後。同內地春潮涌動的變革和發展,有著十分顯著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它不但反映在地理位置上,更主要地反映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上的差距,精神面貌上的差異有著天壤之別。
劉春滿幾天來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到處尋找同鄉金安,他找遍所有的建築工地和施工埸所,都沒能打听找到金安,他從心底感到失望極了。揣模著身上所剩不多的錢,數算一下就是買張回家的車票也是不夠的。此時的劉春滿又冷又餓,失望、無助、貧困、無奈一齊向他涌來,一股思鄉之情滲上心頭。
「哎,兄弟。」
「?」「大兄弟」
「老鄉!」
劉春滿睜開睡意朦朦地雙眼,跟前站立著兩個漢子。
「兄弟!有火嘛?」年長的漢了問道。
「俺、俺沒火。」劉春滿驚恐地答道。
「听兄弟口音是剛從下邊來吧?」這個滿臉絡腮胡子,四十四五歲的樣子操著滿口中原口音的漢子,正關切地打問著。
「咋了?」劉春滿警覺地望著眼前這兩個陌生的男子。
「沒啥,他是俺叔,俺們是從漯河來。」旁邊那個年輕人連忙介紹著。
「對,俺爺倆都出門人,出來找事做的,來抽根煙,咱們慢慢拉呱拉呱話。」中年漢孑滿臉笑容地遞過一支「芒果」煙並給劉春滿點上。
劉春滿更感凝惑了。
「走!看的出你一定還沒吃啥,咱一塊去吃點東西。」說著兩人拉著劉春滿就走。
三人來到一家小吃店坐下,召呼飯店老板端上一盤鹵肉一盤油炸花生米,又端來三個空碗,拿出一瓶「互助大曲」給每個碗里倒上,頓時一股酒香直飄而來。
劉春滿感到了饑餓寒冷。
「來!」三人端起面前的酒碗。
三個碗三個漢子在高原古城萍水相逢地聚在了一起。
隨著酒勁劉春滿同他們聊了起來,這中年漢子叫趙洪信,年輕地叫趙明亮,倆人是叔佷一家,剛從河南老家來到這已幾天了。
趙洪信告訴劉春滿他們已注意他好幾天了,看得出劉春滿四處找活毫無結果,正處于進退兩難之中,倆人正需幫手入伙便看中了他。兩人己在這大西北干了兩年事了,他們干的是在青海湖上捕魚,感到兩人干捕魚有些人手不夠,正在找幫手時遇正在四處踫壁找事做的劉春滿,他們認準劉春滿是個靠得住的人,便來主動來找劉春滿。
劉春滿望著眼前這兩位豪爽地中原漢子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劉春滿便同趙洪信、趙明亮叔佷倆踏上前往煙波浩淼的中國第一大咸水湖一一青海湖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