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巡捕 12.第五章 “桑甫森”的含義(57)

作者 ︰ 西湘行雲步

第12節第五章「桑甫森」的含義(57)

許多鐵匠或刀匠們接過短刀,細細一看後,都立即會驚訝地說︰「官府用的刀不錯呀。這是一把好刀。」

「什麼好刀不好刀。」韓沙沒好氣地問︰「你們打過這樣的刀嗎?」

「沒有。」

「在哪里見過嗎?」

「從沒見過。」

「你能賣給我嗎?或者我願拿很多刀來換你這一把。怎樣?」

「屁話。這刀不能換也不能賣。」

「你講什麼。刀都已經在你手里了,這把刀不是你的嗎?韓大爺呀,你來問我們干什麼喲?」

「不要騙人哦,當心我砸了你們的鋪子。」

「韓大爺。真的沒見過,更講不上能打造它了。」

「那你們曉得有哪個見過?」

「不會有哪個見過的。這刀都用很長時間了,要找出是哪個刀匠做的恐怕很難呀。」

在走訪了各處的鐵匠鋪子以後,結果都一樣,在韓沙逐個詢問的時候,不同的鐵匠師傅們都會用相同的眼光看待他拿出的那一把短刀,並且表露出特別欣賞和愛惜的眼神,用粗糙的黑乎乎的雙手輕輕地撫模著那把短刀,時而又抽出刀來觀看雪亮的刀刃。

那一張張油亮而又被煙火燻黑的臉皮上,一雙雙白色翻動的眼珠里閃爍出愛慕的光芒。

當韓沙離開他所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刀匠鋪時,這就等于說,以被害人短刀為線索的調查已經中斷。

銀器作坊和店鋪散落在內城的街道里,各個類別的和不同樣式的銀器成品都一一呈列在店鋪的櫃台內。

無論作坊和店鋪,還是挑著擔子走街竄戶的江湖銀匠,他們制作的銀器大多是民間生活常用的裝飾品,諸如︰簪子、耳環、指環、牙扦、項圈、項鏈和碗筷,手鐲只是其中之一。

阿七懷揣著那只被害人的銀手鐲,每到一家銀飾店鋪或作坊,便拿出銀手鐲給店主、師傅或學徒們觀看,並且一再尋問他(她)們是否認的這個銀鐲?以及哪個的?這只銀手鐲又是哪一個銀匠做的?

與韓沙一樣,不論阿七向每一家的店鋪里的店主、學徒,還是作坊里的師傅們,沒有人能認出這只銀手鐲是出自哪家店鋪?也不可能知道是哪一個銀匠做的?

走遍了城內外的每一條大街和小巷,從眼前迎面而過的人群之中,不論是年老的或年輕的女人,還是懷抱在胸前的,和背在身後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在他們的手腕上大多戴著大致相同的銀手鐲,甚至還有戴著兩三只的。

阿七呆呆地站立在街邊巷口,嘴里吐著粗氣,瞪大眼楮,恍愣著神兒,毫無辦法。

結果已經清楚,依靠銀飾這條線索,來追查恐山命案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

同樣,幾天時間過去,魯濟安象一只盯大了眼楮的地老鼠,在內城大街小巷里鑽來鑽去,又在許多繡品店鋪和繡品作坊走進走出,依然沒有找到他內心期待的,那怕一丁點兒的可用線索。

出了城東門,走過東門外廊橋,他感到自己的一雙腿腳變得越來越沉重,內心似有無數只螞蟻啃噬般地那樣難受。

城東外街他是熟悉的,只是先前並沒有留意各類商品的交易。但這次一路走過,這才猛然發覺,街道兩邊除了原有供往來客商吃飯和住宿的伙鋪,或者酒鋪以外,卻沒有一家出賣繡品的店鋪。

一座青石牌坊出現在眼前,離牌坊後的不遠處,是那座用紅牆碧瓦砌成的萬壽宮座落在街道的內側,一條環繞宮牆的石板街路把萬壽宮孤立的圍繞在了正中央。

在牌坊的對面,隔著街道,是一家大的「東河戲園」,戲園背後便是城東牆外的那一條溪河,但周邊依舊是伙鋪或酒鋪,仍不見有繡品店鋪。

他繞萬壽宮轉了一圈子,最後回到了青石牌坊前,仍拖著步子往外街前方走去,不久後就到了外街的盡頭,再往前便是溪河對岸的田野和河岸上的柳樹沙灘了。

上游不遠便是那座有蓋頂的拱形石橋,眼前一派繁忙景象。

對岸的田耕泥路上,大大小小的騾馬車往來不斷,民工們光著膀子,嘴里喊著號子,從車上卸下的石料和長形園木,累積在河岸邊。

原橋已經折去,廢料散亂的堆放在工棚邊的河灘,幾口大的鐵鍋里正在熬桐油和蒸煮糯米粉,另有許多石膏粉堆放在一旁,幾個民工手里拿著長木棍把這三種配料攪拌在一起,用于填充橋墩堆砌石料間的空隙。

用木柱搭起的腳手架在需要重新奠基的河面上排成一條直線,成堆的沙袋已經把河水分流,新立的兩處橋墩已經壘到了一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武巡捕最新章節 | 武巡捕全文閱讀 | 武巡捕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