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第六章通向往事的一道門(64)
新來的廚子仍要在舊年三十的當天下午回家去吃年飯的,在事先便告了假,魯濟安決定在舊年三十的上午吃年飯。浪客中文網
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清早,魯濟安跟沒有值日的官員去了街坊買來幾大壇陳年的青梅酒。
幫廚的侍衛們,在廚房里操起刀具,燒起鍋火,這樣來回地忙乎了好幾個時辰,總算弄好了幾桌好的菜肴,大家輪班在飯廳里吃的酒足飯飽,算是過了舊歷的大年。
朵果城各條街道和小巷里已經不見有多少閑人走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男女老少穿戴新衣,個個臉上喜氣洋洋,忙著打掃家院內外的雜物和灰塵,或殺雞宰鵝準備年飯的菜食。
各家各戶在吃年飯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早上、中午和晚上,或者隨便什麼時候都可以。
在吃年飯前,一家老小歡聚一堂,將豬頭或全雞、全鴨等煮熟後,橫七豎八的插上筷子,擺在正屋中堂的神龕下,然後燒燃香燭和紙錢,供神靈和祖先食用,然後燃放鞭炮,這是每年吃年飯前必然要做的事。
從清早開始一直到天黑以後,整座朵果城內外到處都能听見燃放鞭炮的連續不斷的巨響聲。
三十夜,亢奮的人們為徹夜守年而通宵不睡,在送走舊年的最後一刻,直到第二天的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從初一到初三是走親訪友的日子,親友們見面又是大吃大喝,這樣要一直延續到大年十五的元宵節。
在初四的早晨,阿七和韓沙帶著新年喜慶的高興勁兒回到府署。
跟往年一樣,府署大門當頭懸掛多條紅布和紅花頭,前門檐的翹角下和四根立柱之間共懸掛了五個大的晝夜通明的紅燈籠,四個當值的侍衛也換上了新的衣裝,腰間掛著新的配刀,一派新年喜慶的氣象。
在文庫茶室見面後,跟魯濟安相互道了新年祝願。
阿七問︰「有鄉堡的客人來拜年嗎?」
「有的。」
「有發現嗎?」
「沒有。」魯濟安說︰「都說是第一次見到。」
「那怎麼辦?」
「只好等到初四以後,再問一問其他來拜年的鄉堡長了。」
在一旁的韓沙沒有說話,只是嘆氣。
初四過後,有更多的鄉堡長們帶著隨從,陸續來到府署拜年,贈送的新年禮品也是各種各樣,五花八門,有吃的、穿的、用的,也有既不能吃也不能穿,卻只能作為擺設的工藝品。
阿七和韓沙把這些繁雜的禮品逐一分類,登記造冊,注明是誰送的禮物,並如數保存在府署的庫房內,然後請他們去廚房的飯廳內吃酒致謝。
大多數的鄉堡長們吃了酒飯,當天啟程就回去了自己的村寨,遠一點的也只是在客房里住上一二天就告辭回鄉。
更偏僻地方的鄉堡長們,路途遙遠,行走更不方便,每年來到朵果城的次數本就不多,能夠進入府署的就更不容易,借拜年的機會能在府署大院內轉上一個圈子看一看,指指點點的觀賞一回,也是一生中莫大的榮幸。
魯濟安特意安排了一個侍衛,帶他們在院內的各個建築內外看個明白,同時也給他們簡單講解府署建築的年代和官員配制等情況。
這些從偏僻鄉堡來府署的客人,雖然長年在鄉下擔任堡長的職務,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跟村寨百姓生活在一起。
一年下來,得到的奉祿並不多,穿戴的大多是本地自產的粗布衣褲,只是有一二件縫制的象樣的走親訪友時才穿的新衣褲,在來府署之前也要洗刷的十分干淨,才長途跋涉的來到朵果城拜見府署官員。
用民間的俗話說,他們是︰九分百姓一分官,八畝水田挑兩擔。家事雜務都要管,沒有官級也是官。
從初四到十四,每接待一次鄉堡來的客人,魯濟安跟他們在一起吃酒飯時,總是不忘要問一問那「桑甫森」的事,或拿出那張畫有七片花瓣的粗黃圖紙給他們看,但每一次的尋問,結果都是失望。
阿七查看著禮品薄,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也是鄉堡村寨集慶的日子,還會有鄉堡的客人來嗎?」
魯濟安看了一眼阿七,然後把目光移向了另一邊,緊閉著嘴唇不說話,依舊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仿佛仍然沉浸無言的期待當中。
「如果在元宵節還不能打听到有關‘桑甫森’的消息,往後的機會也還是有的,只是越來越少了。」
韓沙象被魯濟安的沉默所感染,話語里又多了一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