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終于要造反了,既然已經殺了北平府的最高統帥,那接下來不得不做的就是控制整個北平府了。
入夜,朱棣命左護衛指揮使張玉趁夜突襲北平九門,那守城將士毫無防備,因此,難以抵擋燕軍準備已久的進攻,不過三日,北平九門皆為燕軍所控,接著朱棣任命張玉為都指揮僉事,負責北平防務。
那張玉本為元朝的官吏,曾在樞密院任職,元朝覆滅後,雖元廷逃亡漠北,洪武十八年,北元即將傾覆之時,投降明廷,歸于燕王門下,成為其心月復大將。
每一個起兵作亂之人都不會說自己是謀反,總要找出一個掛得住的口號來,為了這個造反的理由那朱棣可謂是日夜苦思冥想啊,他終于驗證了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用心去做,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听上去比較合理的由頭。《皇明祖訓?明律》中提到︰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不過,這條祖訓中還有一個不太和諧的地方,那就是「天子密詔諸王」這一條,不過這樣不算什麼問題。第一,祖訓里的話尋常人不可能知道,所以騙過那些無知的尋常百姓並非難事;第二嘛,既然是密詔,那只要他自己誠懇而堅定的說有,即便別人有意見又能如何呢。
七月初七,朱棣公然打出「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說建文帝身邊出了齊泰、黃子澄兩個奸佞之徒,專門謀害皇室親族,所以,自己奉祖訓起兵討之。
朱棣大軍一出可謂勢如破竹,七月初八,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陷居庸關;七月十八,突襲懷來,宋忠等將領被殺。七月十八,永平府亦歸附燕王。
朱棣反書送至京城,建文帝大怒,削去朱棣藩王屬藉,廢為庶人,然而,這樣的做法也只能在言語上消消氣而已。燕軍南下,如何抵擋才是當務之急。
奉天殿
建文帝召集群臣商議討賊大計,朱允炆同往常一樣端坐在龍椅上,心里卻比平日里忐忑了許多。
「如今燕賊起兵作亂,不知哪位愛卿願意摔我朝廷精兵前往征討啊。」
「皇上,老臣願意掛帥出征,剿滅燕賊。」年已六十五歲的老將耿炳文出列,向朱允炆請纓出征。
耿炳文一站出來,殿上的其他人都開始小聲議論了起來,這耿炳文雖然勇猛,但畢竟也已過耳順之年,老將出征,結果難料啊。
「皇上,耿老將軍年事已高,還是讓微臣率兵前往吧。」司徒凌風也站了出來,雖然年紀尚輕,但他也算是朱元璋的托孤之臣了,他又怎麼會看著年過六十的老將出列,而自己卻站在一旁呢。
「皇上,臣也願往。」曹國公李景隆也站了出來,前面說過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兒子,此人雖熟讀兵書,卻毫無實戰經驗,且自命不凡,若是讓他出征,恐怕朱允炆大軍休矣。
「皇上,老臣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依然健朗,試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老臣雖不敢與廉頗相比,但也絕不是廢人,還請皇上允許老將領兵征討燕賊。」見兩個初出茅廬的將軍前來與自己相爭,那耿炳文又是個不服老的人,他又豈能答應。
「皇上,還是讓微臣領兵出征吧。」李景隆也不肯想讓。
「朕知道,三位將軍都是我大明難得的將才,不過,這次,就先讓耿老將軍掛帥出征吧。」朱允炆還是決定啟用耿炳文,畢竟,藍玉等開國名將死的死,殺的殺,如今也就剩下耿炳文一人了,「耿老將軍听令,朕封你為征北大將軍,配大將軍印,率軍三十萬,前往征討朱棣叛軍。」
李公公從朱允炆手中接過大將軍印,從側道而出,給耿炳文送去。
耿炳文雙手接過征北大將軍印信,跪下回道︰「老將領命,定不負皇上重望。」
翌日,耿炳文率軍三十萬出兵北征。
燕軍拿下懷來後,便迫近谷王朱橞的封地宣府了,七月二十四,朱橞逃離封地,直奔京師,回京後,朱允炆便讓其住在原來京師的府邸。後來,齊泰、黃子澄二擔心其他藩王會相助朱棣,便建議朱允炆下旨召遼王、寧王回京。遼王接到聖旨後,從海路返回京師,但寧王卻沒有回來,那寧王膽敢違抗聖旨,難道他也要反了不成,可知那寧王的朵顏三衛可算得上是大明朝最精銳的軍隊了,如果他相助燕王恐怕會對朱允炆的大軍很不利啊。盛怒之下,朱允炆敕書削去寧王護衛,然而,也只是一紙空文罷了。
寧王並非想反朝廷,而是燕王從中作梗,他早就料到朝廷會給其他藩王下詔,便提前在去往寧王封地的路上埋伏,攔下了前來的欽差。後又騙寧王朱權一起出去狩獵,還提前威逼利誘收買了朱權的隨行侍衛,狩獵之時,朱棣說讓朱權借出朵顏三衛相助自己,這謀反可不是好玩兒的,那寧王朱權又豈會答應。這也是朱棣早就預料到到了,他拿出截獲的朱允炆給朱權下的詔書,遞與朱權看。
朱權接過詔書,看過後,問道︰「皇上給我的詔書,為何會落在你的手上。」
燕王得意的笑了笑,道︰「十七弟,這分詔書是本王于七日前截獲的,建文召你回京,你卻還留在封地,這可是抗旨啊。」
「你,」知道了朱棣的陰謀,那朱權憤怒的指著他,「你這是逼我與你一起謀反。」
「十七弟,建文削藩之事早晚會落到你我頭上,難道十七弟你就甘願像湘王、 王一樣被削去藩王之位嗎?」
「看來,這個時候,我是沒得選了。」
「十七弟,本王答應你,只有你肯借出朵顏三衛,他日拿下京師,本王將與十七弟平分天下。」這朱棣的演技不得不讓人佩服啊,朱棣跟朱權允諾,那一臉誠懇的樣子,幾乎連他自己都給騙了。
「那好,本王就將朵顏三衛借給四哥。」朱權並非是相信了朱棣那看似誠懇而又充滿誘惑的話,他只是沒有辦法而已,是不反也得反了。
八月十三日,耿炳文的大軍抵達真定,耿炳文分決定兵三處,徐凱駐守河間、潘忠駐守鄚州、楊松作為先鋒駐守雄縣,因為這三個地方成掎角之勢,所以,耿炳文的布兵之法也是有些道理的。但耿炳文卻沒有在這三地的任何一處,他親率大軍駐扎在滹沱河南北兩岸,如果三地失守,他也還有最後的屏障可守。
燕軍大營
朱棣得知耿炳文大軍已到真定,便召集道衍和屬下將領于中軍帳內商議對策。
「如今,耿炳文帥三十大軍前來,大師可有應對之策?」朱棣揮手比了比沙盤上耿炳文大軍的駐扎處,向道衍詢問對策。
那道衍看了看沙盤上的布兵情況,輕蔑的笑了笑,道︰「這耿炳文分兵于河間、鄚州、雄縣,此三地成掎角之勢,如此布兵,看似可以相互馳援,實則導致兵力分散,反倒容易對付。」
「哦,」朱棣見道衍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心里便也有了底,「這麼說,大師已經有破敵之法了。」
道衍一邊在沙盤上比劃著,一邊說道︰「明日就是中秋節了,敵人的防備定會有些松懈,這樣,王爺,您先選一支軍隊趁夜偷襲雄縣,到時候鄚州的守軍定會馳援雄縣,王爺在其來雄縣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伏兵,以逸待勞,定能大獲全勝。」
朱棣覺得道衍的計策很是不錯,大加贊賞,「道衍大師果然好計謀,這樣,小高,明日你帶五千士兵偷襲雄縣,張玉將軍,你就在路上埋伏,帶鄚州援軍到來後,將其一舉殲滅。」
高小風、張玉二人退出中軍帳,各自去準備,道衍則留在中軍帳與朱棣暢飲,朱棣飲酒,他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