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南軍糧草將盡,朱棣決定再次突襲,對南軍發起最後的進攻。
四月廿三,雙方戰于齊眉山,朱棣本來還有勝算,不料,此時冷依寒率大軍趕到,結果這一次朱棣再次戰敗,退兵五十里處扎營。看來這朱棣也有時運不濟的時候啊,前兩次眼看自己將被擒獲,卻天地突變,風沙驟起,使其得以逃月兌。這回卻是前一次殺出個徐輝祖,後一次又遇上個冷依寒,結果連番戰敗。
冷依寒雖然在齊眉山大勝燕軍,卻也因此遲遲未能趕到泗州,朝中有小人借此向朱允炆進獻讒言,說冷依寒膽敢違抗聖旨,恐怕日後有造反之心。還好,朱允炆對冷依寒很是信任,沒有听信小人的讒言。
朱棣敗退,朝中有人以為朱棣戰敗已是定局,朝中不可無大將,便建議朱允炆將徐輝祖召回。朱允炆居然同意了這一愚蠢的建議,而且他同時下了兩道聖旨,一道召徐輝祖回京,一道嘉獎冷依寒打破朱棣有功,但同時又名他即刻前往進駐泗州。
徐輝祖接到聖旨後,便即刻班師回京,而冷依寒卻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又在齊眉山停了三日,後因擔心朝中有人讒害,畢竟,在歷史上被讒害的名將大有人在啊。冷依寒最終決定,留下一半兒兵馬交給盛庸,讓其留下,相助平安、何福一起駐守,以防燕軍來訪,自己則同陳可之一起率領一半兒兵馬前往泗州。
冷依寒走後,平安、盛庸商議後,認為小河附近地勢平坦不易堅守,決定遷至靈璧堅守。他們的想法本來不錯,不料此時,朱棣已經探知冷依寒率兵離開,已經率軍前來,平安、盛庸運糧的隊伍遭遇燕軍,糧草全部被劫。沒了糧餉,那靈璧關的南軍兵士可都亂了陣腳,軍心渙散,朱棣大軍殺之,南軍大都不戰而逃,南軍全軍覆沒。靈璧關一戰,燕軍擒獲平安、陳暉、孫成等三十七名將領為燕軍所擒,投降者不計其數,僅有何福一人敗逃而去。
正往泗州進發的冷依寒得知了南軍全部覆沒,平安被擒的消息後,知道燕軍不日便會南下,泗州城防簡陋,恐堅守不住,便決定率大軍進駐揚州。那是通往京師的最後一道關口,他知道只要自己守住了揚州,就還有勝算,如若不然就只要死路一條。
朱棣果然未在靈璧多做停留,而是直接率軍南下奪取了泗州,而後大軍直逼揚州而去。
平安大軍覆沒,泗州失守,冷依寒抗旨駐守揚州。這一切又讓朝中的饞臣有機可乘了,他們說冷依寒違抗聖旨沒有駐守泗州,這才導致泗州失守,上奏建文帝召冷依寒回京治罪。所幸的是,這一次,建文帝依然沒有听信讒言,他沒有將冷依寒召回,相反卻將那進讒言的兩人給殺了。另外派人前往揚州給冷依寒送去聖旨,還特別恩準冷依寒接聖旨時可以不用下跪。
聖旨送到,而這送聖旨之人冷依寒也認識,就是當年朱元璋身邊的總管太監李公公,當然,在冷依寒的記憶里,史書上寫的應該是王鉚,但這都已經不重要了。
冷依寒、陳可之二人正在城牆之上檢查城防,其這時李公公帶著聖旨來到了城上。
「冷將軍。」
冷依寒听到身後有人喚自己,便回頭去看,見是李公公,擔心是京師出了什麼大事,便連忙走上前去。
「李公公,你怎麼來了,是不是京師出什麼事兒了?」
「哦,沒有,冷將軍不要擔心,是皇上讓老奴來給冷將軍送聖旨來的。」
听李公公這麼一說,冷依寒才注意到他手中捧著的聖旨,連忙準備下跪接旨,卻被李公公攔住了,「冷將軍且慢,皇上特別恩準冷將軍免跪接旨。」一面說著,便將聖旨遞到冷依寒手中。
冷依寒接過聖旨,看過後,發現這不像是一道聖旨,反而像一封朋友的囑托多一些︰依寒,今日來朝中有人像朕進言說你屢次違抗聖旨,恐有謀反之心,讓朕召你回京治罪,但朕知道,依寒你這麼做一定有你的道理;所以,朕已將讒害依寒你的兩個奸臣處斬了,依寒,揚州是京師最後的屏障了,你一定要替朕守住這最後一道關隘啊。
冷依寒看過聖旨後,很是感動,這時,李公公又說︰「冷將軍,你和皇上不僅是君臣之情,更多的是朋友之誼,冷將軍,你可一定要提皇上守住這最後一道屏障啊。」
「李公公,你回去後告訴皇上,城在人在,依寒定會與此城共存亡。」冷依寒說出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話,而沒有說自己一定會守住此城,擊退燕軍的話,因為他知道自己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老奴記下了,冷大將軍,皇上還等著呢,老奴這就回去了。」
「李公公留步,」李公公轉身方欲離開,冷依寒卻又將其叫住。
「冷將軍還有何事?」
「李公公,實話告訴你吧,此次揚州之戰,我沒有必勝的把握,恐怕,先帝給皇上留下的東西終究要排上用場的。」
冷依寒口中先帝留下的東西,就是指朱元璋留下的那個鐵匣子,里面有一把剃刀,一份度牒,一件袈裟,還有一些散碎銀兩。只是這件事只有朱元璋和李公公兩個人知道,而冷依寒又是從何得知的呢?听到冷依寒這麼說,李公公一臉驚訝,問道︰「先帝給皇上留下的東西,這,這冷將軍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時間緊急,這個李公公就不要問了,公公請隨我來,待我修書一封,你帶回去交給公主。」冷依寒沒有跟李公公解釋,他也解釋不清,而且時間也確實不允許他解釋,因為朱棣大軍隨時可能會兵臨城下的。
那李公公雖然滿心疑惑,也只好沒有再問,跟著冷依寒下了城防,而後冷依寒寫下了一封信,又將脖子上掛著的一塊雪花玉佩摘了下來,說讓李公公將那封信和玉佩一起帶回京師交給朱靜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