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 第十章

作者 ︰ 公子嘉2013

()正所謂早睡早起,國家才會更有朝氣。七月十五r (戊寅)這天一大早,奉天門前一眾官員正為有關明r 冊封之事而吵來吵去。

現場,面對一眾出口成「髒」(話)的毒舌官員圍攻過來,張璁大叔當即「一言九頂」!你說他一句他馬上頂回你九句,反正就是輸人不輸陣。

眼看雙方惡語相向,廣場之上幾乎一片混亂,坐在上面的小皇帝倒是覺得很輕松。因為對于這樣的場面,他早已見慣見熟,大臣之間的罵戰,如今他也只會當作猴戲一樣來看。

此外,不管下面的官員提出任何尖銳x ng的問題,小皇帝也只是隨意敷衍幾句了事。往後等所有人發表完各自「意見」以後,嘉靖皇帝宣布─────散朝。(太有範了!)

眼看皇帝大人大步大步的離開,下面已經開始出現不少針對他的聲音來。

「想想,咱們都上疏抗議了那麼久,至今依然一點Feedback(回覆)都收不到。不管怎樣,皇帝大人您也應該有個態度吧!現在怎能完全漠視我們的存在呢?」

對于這樣的態度,這樣的結果,恐怕全世界都無法接受。事情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怕且大伙兒要起來作亂了。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此時另外兩位兄弟張璁、桂萼眼看現場群情洶涌,早已跑得無影無蹤。

然而,留在現場的大批官員如今仍然不肯散去。事因明天就要舉行冊封典禮了,大臣這邊依然沒有任何辦法阻止。

正當大家手足無措,無計可施之際,現場突然有一把聲音高喊起來。

「各位同僚,請你們听我說,如今陛下已被小人所蒙蔽,我們當臣子的豈能就手旁觀下去呢?」

喊話的人,乃是吏部左侍郎何孟ch n,這位平r 看上去還蠻有修養的兄弟估計也是憋了很久,今天才會突然爆發起來。

此刻,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時,這位何侍郎似乎有了更大的癮頭,繼續發表自己的「高見」。

「各位是否還記得,成化年間先輩們(官員)曾因為慈懿皇太後的葬禮問題,而在文華門外集體哭諫力爭。最後,憲宗皇帝還不是被先輩們所打動嗎!既然有先例在前,所以我們今天也應該效法先輩們的壯舉,去找皇帝大人討個說法。」

(其實像這種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在明朝歷史上發生過好幾次了!)

眼看有人牽頭,很多官員也陸續湊過來起哄。既然有第一個人跳出來煽動,那麼接著也就會有第二個。

就在最需要火上澆油的這一刻,楊慎同志又跑了出來。面對這幫蠢蠢y 動想去鬧事的官員,他先是握緊拳頭,然後振臂一呼。

「國家養仕百五十年,仗節死義,就在今天!」

如此振聾發聵的一句口號,無疑讓現場所有人的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

這也不奇怪!我記得曾經有心理學家研究過,當一個人身處在群體當中時,他的意志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總是低于身處在孤立狀態下。所以,人往往在孤立狀態之下更容易保持頭腦清醒。

而事實證明也是那樣。經楊慎這樣一喊,在場很多官員體內的「群氓基恩」也一下子全部迸發出來,然後跟著響應楊慎的號召。

你們看到了吧!咱們什麼都不多,就是人多,特別喜歡湊熱鬧的人最多。而在他們當中即有為公義的,也有為私怨的。不過,也有個別「怕死」的官員,在現場勸說著「咱們不如先冷靜一下」之類的話。

面對這情況(為避免大家的意志動搖),翰林院編修王元正以及給事中張翀這兩位激進派,突然站到金水橋口把出口堵住,並且當面向所有的官員大聲喊到。

「如果今天誰不去(請願),我們就在這里打死他!」(看來要靠嚇唬才行了!)

看到這兩個家伙好像來真似的,其他那些官員也不敢再去勸說。照這勢頭,估計大家還是「跟著大隊」會比較好一點。就此,那些不大願意去鬧事的官員,最終也被全部拖下了水。

接著,在兵部尚書金獻民以及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的指揮之下,二百多位官員陸陸續續地向著左順門的方向走去。此刻,他們帶著一腔的憤慨,把怒火從金水橋口一直燃燒至左順門前。

根據現場情況報道,這場集體示威活動的聲勢是浩大的、官員的情緒是高漲的、而場面更是混亂的。看樣子,如果今天小皇帝不「給個說法」,恐怕他們也不會就此罷休!

與此同時,在左順門的另外一邊,當嘉靖皇帝剛剛回到文華殿以後,還沒來得及坐下喝口茶,已經听到外面有人在吵吵鬧鬧的。(那幫砸場子的人來了!)

這時,一個太監滾水燙腳似的跑了進來,然後一副神s 慌張的樣子,看上去好像出了什麼大事一樣,氣氛一下變得緊張起來。

當听到有很多官員聚集在外等待求見時,小皇帝似乎已經心里有數。很顯然,他們都是沖著明天冊封的事而來。所以,單憑那幾個太監,那是絕對無法勸服他們離開的。

然而,為了不讓明天那場冊封典禮出現任何差錯。小皇帝立馬下命司禮監給他下達了一道諭旨,要求各部級官員馬上離開,不管有什麼事情,一律留待明天再說。

很明顯,小皇帝就是想把事情往後拖,反正今天先不和你們計較,等明天冊封典禮完畢以後,再修理你們。

可是,在外面靜坐的那幫官員才不管你那麼多。即使諭旨已經下達,但是大臣那邊依然不肯罷休,繼續要求小皇帝立即收回成命,取消明天的冊封典禮。

此外,現場還有一些官員嫌示威人數不夠多,于是派人到內閣那邊繼續找人過來撐場。

當群臣示威的消息傳到內閣那邊時,毛紀他們原本還以為,如果現在過去應該還來得及勸阻大家。

可惜,當他與另外一名內閣大臣石(兼吏部尚書)來到左順門時才發現,「咱們來得太晚了」!現場的情況已經不受任何控制。

最終,他們也只好加入到示威隊伍當中。

如今,面對如此空前龐大的示威陣容,恐怕已經沒有什麼人能夠招架得住了。眼看聚集在左順門前的二百多位官員跪在地上大吵大鬧的,他們當中有的人在高喊著「高祖、孝宗」的名字,有的人在高喊著「要見皇上」!

當然,還有個別激進分子喊出一些含反動成分的口號。反正,今天喊破喉嚨也要把您皇帝大人給喊出來。

可憐那幾位司禮監的官員,來這邊勸說又被人(官員)罵。萬一勸說不了,等會回去又要被里面那個人(皇帝)罵。

眼看事態越來越嚴重,小皇帝也開始不耐煩了。

「豈有此理,朕好言相勸讓你們先回去,你們卻不听。看樣子是想在天子腳下造反了吧!」對于這種「敬酒不喝,喝罰酒」的行為,小皇帝是不會容忍的。

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件事(大臣示威)擺在其他皇帝(明憲宗之類的)面前,估計他們早就向大臣那邊扯白旗投降了。

不過,現在這位小皇帝確實就是「不一般」。作為明朝歷史上「最聰明」(權謀、心術)的一位皇帝,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考驗,或許會成為他扭轉局面甚至掌握未來的一個好機會。

大家還記得張璁大叔的那句話嗎?

「對付書生就得用拳頭」。所以,當前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動武!)

「錦衣衛,給我把帶頭鬧事的人通通關起來!」

在小皇帝的一聲令下,一大批錦衣衛匆匆來到左順門前,把在場的二百多名官員團團圍住。

在此,有一點大家必須搞清楚的就是,這幫錦衣衛兄弟是絕對不會跟你們這些官員客氣的。須知,「打人、逮人」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之一,而且主要服務對象也就是你們這幫官員。

因此……。

「廢話少說,剛才聲音喊得最大的那幾個……你,不用看旁邊了,就是你!」(錦衣衛開始逮人)

接著,沒過兩三下功夫,以下這八位「先鋒代表」(給事中張翀、翰林學士豐熙、御史余翱、吏部郎中余寬、戶部郎中黃待顯、兵部郎中陶滋、刑部郎中相世芳、大理寺寺正母德純)率先被錦衣衛揪了出來然後關進詔獄。

難道大伙兒就此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嗎?不行,咱們一定要挺住。

眼看形勢有變,楊慎與其他幾位翰林院的同志這下子很聰明,他們知道錦衣衛逮人,無非就是沖著聲音喊得最大的那幾個人。于是,他們俯子,裝出一副「跟大隊」的樣子。

在等錦衣衛逮完人以後,楊慎他們突然又跳了出來,繼續煽動在場的官員。

這下子,就連錦衣衛他們也意想不到。本以為逮了幾個帶頭的,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豈料一眾大臣變本加厲,把行動再進一步升級。(從集體跪諫,演變成集體哭諫。)

至此,事情已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在場的所有人已經完全進入失控的狀態,上百名官員鬼上身似的沖到左順門前一邊拍門,一邊大哭大喊,現場再次陷入一片混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最新章節 | 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全文閱讀 | 嘉靖少年時發生的那場爭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