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自從「左順門事件」以後,朝廷那幫大臣確實學乖了很多。然而,眼看「大禮」好不容易才定下來,如今為了不讓有人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節外生枝,一位正直敢言的兄弟,決定擔當「炮灰」重任,率先出來向皇帝大人提出抗議。
此人姓「楊」名「言」─────楊言。(看來小皇帝這輩子跟姓楊的人都是糾纏不清的了。)
嘉靖四年五月初八(丙寅),禮科給事中楊言先生上奏,揚言反對何淵所提出的那份「入太廟」議案,其奏疏內容如下。
「陛下!當r 太祖皇帝(朱元璋)以及太宗皇帝(朱棣)等歷代祖宗,都是自身擁有天下者,所以他們屬于大宗(皇帝)。不過,獻皇帝原先只是藩王,以往未曾有過任何帝王的基業,所以只屬于小宗(臣子)。有鑒于此,如果讓獻皇帝承襲宗廟,與歷代君主的排位並列,恐怕將會擾亂國家大禮。」
看到這位楊言先生把話說得如此有道理,嘉靖皇帝也頓時語塞!
確實,太廟的事誰也不可亂來。大家想想,如果到時候嘉靖真的把他老爸獻皇帝放進太廟,奉為大宗,並且自立為一系帝統。屆時,帝系排位該如何排列呢?難道要把孝宗以及武宗那一系取消嗎?
看來,咱們小皇帝還得花點時間想想辦法才行!
經楊言先生這樣一鬧,朝廷那幫大臣似乎也忘記了「左順門事件」所留下的痛楚(廷杖),于是一個接一個的跟著跳出來上疏反對何淵所提出的那份「入太廟」議案。
眼看有人給自己捧場,楊言先生越加放膽地發泄自己對于「議禮」的種種不滿。
經大臣這樣一鬧,小皇帝這邊一下子又被難住了。
此時,躲在一旁默不作聲的張璁大叔,已經完全揣模到小皇帝的心思。
很顯然,小皇帝就是嫌那座觀德殿太小,所以心里才會出現不平衡。于是,在這關鍵時刻他又跳出來講出自己的建議。
張璁認為,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皇宮之內另立一座宗廟(與太廟以示區分)。這樣既可以讓陛下盡孝道,同時也不會破壞祖宗禮法,反正就是一人讓一步。
這時,大臣那邊才沒有人再敢提出什麼異議。對此,小皇帝听完以後也很滿意,于是他立即下命工部,于嘉靖四年五月二十二r (庚辰)起正式開始籌劃興建宗廟,其後並給這座新廟取名為「世廟」。
此外,那位正直敢言的楊言兄弟,最終因為「過于激動」而被貶到宿州去當一名判官。
自從嘉靖四年開始,嘉靖皇帝除了忙于給父親建廟以外,他還不斷拓展領域,繼續大搞面子工程。如其中一項最為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修輯《大禮集議》以及《明倫大典》等書籍。
嘉靖皇帝希望能通過這些書籍,糾正以往各部級官員對于「議禮」的錯誤認識,並歌頌其本人在這場斗爭當中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當建廟、修書等工作完成以後,接下來的事情當然就是要論功行賞。按理說,論「頭功者」咱們張璁大叔絕對當之無愧!
不過,事實好像又不是那樣。
自從嘉靖四年起,張璁大叔的r 子可謂一天過得比一天愜意。然而,好r 子沒過上幾天,他的那些「小人物通病」又發作了。
嘉靖五年六月二十二r (乙亥),張璁突然以掃墓為理由請假回老家,結果一去不回。
當嘉靖皇帝收到消息的時候,開始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
「嗯!掃墓是好,不過……。」
這時,他好像想起了什麼,于是突然把語氣加重。
「清明都過了那麼久了,重陽又還沒到,他現在跑回去掃墓干嘛?朝廷現在那麼多工作要干,快點給我找他回來!」
的確有些時候,張璁大叔的滑稽行為,確實很讓人模不著頭腦。不過,盡管身邊的人都拿他當笑話看,然而嘉靖還是心里有數的。
很顯然,張璁這次鬧情緒,完全都是因為前陣子從組內閣沒他的份,所以他才心灰意冷的選擇離開。
說實話,皇帝大人之所以沒選他,其實並非是想跳票。須知,想要躋身內閣,那是需要很多客觀條件,所以凡事都得按部就班才行。
因此,在往後的r 子里,為了不讓張璁大叔整天胡思亂想,嘉靖皇帝特意委派了一項「神聖而艱巨」的任務給他─────整人。
沒錯,但凡在過去「議禮」當中,曾經違抗過皇帝大人旨意的官員,一律被整。
對于這份「整人」工作,張璁大叔可謂干勁十足。一年下來,他先後通過處理一系列冤假錯案,把過去那些反對勢力逐一清理出門。到最後,不管該「整」的,還是不該「整」的,他都「整」齊了。
嘉靖六年十月初四(戊申),為表彰張璁大叔在這次「整人」工作中的出s 表現,皇帝士,由此正式進入內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咱們這位張璁大叔除了善于搞笑以外,還是蠻有自己一套功夫的。
在接下來的那一年里,朝廷的轉會市場突然熱鬧起來。此時,很多官員紛紛投向「議禮派」的懷抱里。
其實,對于他們的行為,我覺得完全可以理解。人活著,為了生存,為了利益,紛紛(選擇)站隊。尤其像他們那些搞政治的人一旦站錯隊,就會直接被對手KO出局。
所謂「壁立千仞,無y 則剛」,事實上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沒幾個!)
關于「投機、站隊」這些問題,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留給我們去思考。下面,讓我來為大家插講一個小故事吧!
西方某國國會一眾議員,正為改善學校設施還是改善監獄設施作二選一的爭辯。正當表決之際,一位支持改善監獄設施的議員突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你們這輩子難道還會進去學校讀書嗎?」
決議結果出來了,答案我不說你們也會懂的!
嘉靖七年六月初三(癸卯),嘉靖皇帝親自下達一份文件,總結一眾舊臣在過去「議禮紛爭」當中的罪狀。
「被告人楊廷和在任職首輔期間,竟以謬論(濮議論)誤導輿論,顛倒是非黑白,並且公然帶頭藐視朕的權威,此乃欺君之罪;其余幾名被告人蔣冕、毛紀以及毛澄等,身為國家重臣,不但沒有正確認識錯誤同時,還繼續主動迎合,並且煽動下屬參與其中;此外,還有何孟ch n一干人等,當r 在左順門前聚眾鬧事,擾亂皇宮秩序,情節可謂相當嚴重。」
在列明所有罪狀以後,嘉靖皇帝宣讀最終判決。
「被告人楊廷和作為主犯,理應當斬。而其余幾名被告人蔣冕、毛紀以及毛澄等人作為從犯,也理應受到重罰。不過……朕為人一向寬宏大量,這次姑且對你們格外開恩。」
最終,楊廷和等人被削去官職,貶為庶民。而這份敕令亦被貼在承天門下,以作j ng示。
(直到隆慶初年,楊廷和等人才得以平反復官。)
在看完這份文件以後,過去那些敢于挑戰權威的人,幾乎不見蹤影。
看來,明朝這幫官員也不是全都長成「一根筋」,他們絕對懂得「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人活著就得跟著地球轉!
由此開始,所有的事情一切盡在嘉靖皇帝一個人的掌握之中。以往,連上一趟洗手間,還得先報個到的r 子已經成為過去。如今,已沒有什麼人再敢出來干預他想做的事情了。
正因如此,嘉靖皇帝的邏輯思維從此滑向了一個偏激的領域,並最終形成r 後專權獨斷的執政個x ng。
直到嘉靖八年,這一年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年份。
如今,嘉靖皇帝的龍椅已經越坐越穩,那些敢于反對他的人早已被掃得一干二淨。現在的嘉靖皇帝已不再是八年前的那個少年了。這一年,他已經二十二歲!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當r 以楊廷和為首的內閣班子,無非只是嘉靖王朝的一個過渡內閣而已。現在,嘉靖皇帝所需要的,是一個真真正正屬于自己的政治班底。
這時,作為「議禮派首席台柱」的張璁大叔,在先後絆倒費宏、楊一清等一批前朝老臣以後,終于在嘉靖八年九月三十r (壬戌)這一天,正式接任內閣首輔職務,地位由此顯赫。
與此同時,他的好兄弟桂萼也跟隨入閣,並且兼任吏部尚書一職,掌管朝廷人事;此外,方獻夫也同時被委任為禮部尚書,負責朝廷大禮;而其余像霍韜、黃宗明等另外幾位,亦同時身居其他要職。
自此,一眾「議禮」新貴上位成功。于是,一個以張璁大叔為主力的政治班底正式集結而成。
然而,面對這幫靠「議禮」升官的政壇暴發戶,朝廷里面總會有些人會眼紅妒忌。譬如,下面這一位。
嘉靖八年十月初五(丁卯),刑部員外郎邵經邦上疏嘉靖皇帝,指責他對「議禮派」官員過于偏私。
一般來說,對于這些「罵人」的奏疏,嘉靖皇帝基本上已經麻木了。然而,不知道這個邵經邦今天到底吃錯了什麼藥,他竟然在奏疏的最後一段寫下這樣一句話。
「……博求海內碩德重望之賢,以弼成正大光明之業,則人心定,天道順,俾萬年之後,廟號世宗,子孫百世不遷,顧不偉與!」
當嘉靖皇帝看到「廟號世宗」這四個字的時候,幾乎快要發瘋了。
前面我也跟大家說過,廟號是在皇帝死後才能改的。如今,皇帝大人還活生生的在那,這個叫邵經邦的人竟敢公開討論皇帝大人的廟號?我看他真的不想活了!
然而有趣的是,雖然嘉靖皇帝對邵經邦的行為非常不滿,不過他卻很喜歡邵經邦所提出的想法,並且最終把自己身後的廟號確立為─────世宗。
所以,現在我們經常把嘉靖皇帝稱呼為明世宗,其實明世宗這個稱號就是這樣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