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729章天子門生

作者 ︰ 夢難成

()「皇上,這殿試可是顯示皇上無比權威之時,其它的考試都是由禮部主持,而皇上並不參與,這殿試則是由皇帝主持,是皇上在取仕最後一關的決定權。所有中進士的人,都是天子門生,是我朝皇權集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孫承宗一怔,這皇上還真是糊涂的不一般,科舉制度為的是什麼,當然是選官,如果沒有這後一項,這選官與皇帝也就失之交臂了。

所謂天子門生,是指參加殿試被錄取的進士。因為在科舉時代,士子科考被錄取後,稱監考官員為宗師,自稱學生。考官與考生以師生關系的名義互相勾結,朋比為奸。而殿試是國家最高級考試,皇帝為了防止大臣特別是宰相借做考官擴充勢力,在殿試時往往親自充當考官,那麼在殿試中錄取的進士自然都成了天子門生。

同科及第的進士互稱同年,稱主考官為座主、座師或恩門,自稱門生。這樣,新進士就和主考官之間建立起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師生關系,新進士常把自己的及第看作是主考官對自己的一種恩情而感恩戴德,于是科舉考試就成了主考官結黨營私,建立和培植自己勢力的一種渠道,比如孫承宗與袁崇煥的關系就是師生關系。這對皇帝的集權統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皇上當然想著當這樣官員的老師了。

「天子門生,這都誰想出來的?」朱由校一笑,殿試。皇帝成了最終的主考官。成了所有新進士的恩門,所有的新進士都成了皇帝的學生,成了天子門生,他們感恩戴德的對象只能是皇帝了。這樣,皇帝就把科舉的取士大權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上。這對鞏固皇帝的集權統治應該說是有利的。

但可笑的是,這些天子門生的進士當了官,把持著大明的朝政、經濟、軍事等等,大明的官場上是他們的天下,這是最主流的一股力量。但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學生的原因而少貪污一兩銀子,而皇上更沒有因此而將大權牢牢的抓住。

相反不是天子門生只是舉人出身的宋應星兄弟、孫元化、蔣秉采等卻都圍在了自己的身邊。

「回皇上。是唐周武則天的創舉。當時的目的是因為隴西貴族反對立她為後的舊恨,為進一步削弱貴族勢力而放手招官,並親自殿試貢士,又使科舉制度得到了加強和鞏固。科舉一開。貴族壟斷要津的局面被打破。倒是開創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寒門取仕局面。而後並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制度,而到了明代,才由我太祖定為制度。」

朱由校一听。原來是武則天這頭低能兒所辦的事,不由的一陣鄙視。對武則天,朱由校是一點沒有好印象,這頭婬驢能辦什麼好事,養面首**宮闈、殺親子親女滅絕人性,為一統天下將大唐軍事力量給一一搞廢,民生更讓讓他搞的不堪入目,這條殿試也就是再給讀書人設個坎而已,什麼寒門取仕,不過是個笑話而已。寒門吃個飯都成問題,能有幾個人能請的起先生,買的起書,很得起墨?所爭的只不過是與那些七姓九家十家的高門大伐,與一般的地主之間官僚分配方案而已。

「人道虎毒不食子,那種連自己兒子都殺的毒婦,畜生都不如,她搞的東西,沒有不是為了權術而為的。」

「皇上看的倒準,唐代的科舉,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于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所以各門閥當然有了當官的便利條件,這當然威脅著武則天的皇位,所以她才將殿試制度定了下來,將官員的選拔權自己掌握著。」孫承宗的話里,對皇上辱罵的話,倒是比較認可,千古是非憑人說,武則天為了權位不擇手段,殺女爭皇後之位,殺兩子奪權,最後又將自己丈夫的家業全部霸佔,自己稱皇改國號,李唐遇到這樣一個兒媳婦,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霉。

「這殿試原來如此而來,先天倒是不足了。請孫老師說說具體的規程又如何?」今年就算了,三年之後,朱由校可不打算再要這個武則天這頭婬驢留下的殿試了。

「回皇上,通過會試的精英們面對的最後一道考驗就是殿試,殿試在會試後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經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但授高下,分為三甲出身而不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而已。殿試由皇上親自出題,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等次。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上需要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以往兩次皇上您都是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

「讀卷是讀卷官在文華殿,至御前跪,展卷朗讀畢,司禮監官接卷至御案,爾後讀卷官們以次進讀如儀。而後眾官出至丹陛等候。待皇上御批狀元、榜眼、探花畢,同其余各卷發出。而後傳制唱名,口傳三甲,皇上登臨奉天殿,一一接見新科一甲三名。爾後張榜,賜宴禮部,及新科進士。並賜狀元冠帶袍笏。第六日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殿試相當的復雜,明初時,太祖朱元璋始策問貢士于奉天殿,賜一甲三人進士及第,賜二甲進士出身,賜三甲同進士出身。其中二三甲進士各科名額不等,無定數在這場考試中,他們將面對這個帝國的統治者,考試方式是皇帝提問,考生回答,內容主要是策問。這些可憐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頭的,他們只能戰戰兢兢的答完問題,然後退出等待自己的命運。

皇帝及大臣根據考生的表現,會劃分檔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個人,叫進士及第,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這是為我們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賜同進士出身。這個名次將一直跟隨著這樣考生一輩子。

「然後呢?考中了進士不就是可以當官了嗎?怎麼分配?」

「回皇上,一般來說,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考選庶吉士,皆為翰林官。共創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

「好復雜啊!孫老師如此說,這殿試的考生,一個落榜的都沒有,不過名次之升降,無有黜落,還都能直接的當官,那這殿試還有何意?」朱由校听著那個費勁,一陣的蛋疼,這折騰了半天,就是對春闈會試來了一個重新洗牌,只是再排排座次而已。勞民傷財為了哪般啊!殿試針對的圈子是已經入圍的貢士,這些貢士只是在殿士上走個過場,把貢士的名稱換成了進士的名稱。區別就是你在貢士圈里所考的名次作廢了,以進士為準。那管什麼啊?這就是那頭婬驢出的餿主意,別人是換湯不換藥,這倒好,連湯都沒換,直接的伸了要筷子在碗里攪和攪和,就端上來了。這就是為國取仕?那頭婬驢的水平真丫兒的凹。

「皇上此言差矣,殿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若干環節組成,三年一次嚴肅而又隆重有度地進行,其作用和影響是非同小可的。其一展示了朝廷對進士的高度重視。無論是殿試開考,還是讀卷、傳臚唱名、禮部賜宴與上表謝恩,皇帝臨軒,儀式莊嚴隆重,官場及民間對于‘廷試三月十五、十八日傳臚、二十二日謝恩、賜狀元袍服,上皆視殿’所為何等隆重,何為?表達了皇上對新科進士的關愛與寄托。其二,激勵進士為國效忠。凡進士及第者,統稱天子門生,他們所感激的不是某人,而是天子,這對于‘恩出私門’而引起的朋黨之爭、沉滓泛起危及政局,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對于殿試的弊病,不僅僅是朱由校能听出來,從科舉中走出來的孫承宗當然明白,殿試就是多此一舉。如果是以前,皇上不問事還好,越是問事,朝廷諸事越鬧的慌,那種情況下,殿試有無,當然無所謂。但現在的皇上是中興之君。而科舉中的殿試恰恰是體現皇帝威嚴、加強皇權的大事,孫承宗怎麼可能讓皇上自動的放棄這個武器呢?所以將殿試的形式,在民眾心中的地位,一一的說了出來。

這話听著,怎麼听怎麼象是說,殿試這種運動,在大明百姓的心中是相當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一種制度,是大明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節目。三年一次,大家都在翹首以盼,如同在等待著一項舉國慶典一樣的活動,在活動中,有大明元首參與。其實老百姓就只是為了看個熱鬧,看看狀元郎的夸官游街等場面而已。實際情況和他們又哪里有一毛錢的關系?(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