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五十二章鑄幣權回

作者 ︰ 夢難成

()「都用在朝廷用度上了。」大家基本上都這麼表示著,口徑不是一般的齊,連有一些跟著老魏混的人也紛紛表示。朱由校一看這里面就有問題存在。

「那一共鑄了多少這種銅錢?」

「大概有一百萬貫左右」施來鳳基本上是低著頭說的,因為這個數是大明朝鑄幣最多的,上幾任皇上都是一年造個幾萬貫的造,最多的就是十萬貫一年,但到了朱由校這里,三年的時間就造了一百萬貫。老百姓不喜了還朝廷還舍不得拿錢出來兌換。

「那這樣,既然朝廷沒錢,朕出資百萬兩銀子來兌,銀子不夠朕再追加,絕不能讓百姓吃了虧。但朕事前說明,從今之後,未經朕的許可,朝廷、還是地方上都不得造錢,否則等同謀反!」朱由校不得不接過招來,虧本是一定的了,但這個問題的嚴重x ng,這些朝廷官員們看不出來,他可是看出來了,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用大錢,這是對zh ngf 信用的不信任。從現在開始就要收拾這種信用,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銀本論,造多少拿出多少的準備金來隨時讓百姓們兌換,這樣無論大錢還是小錢就有了信用,老百姓還是商家就敢用了,現在挽回的辦法也簡單,只要不斷的給老百姓兌換那些大錢,那大錢就會很快的變得有價值起來,再次在市面上受歡迎。本來造點大面值的貨幣是個好主意,但如果c o作不好,這個好主意立刻就會變成餿主意。就象元朝和明朝都發行紙幣,但收稅卻不要紙幣,那紙幣當然會變成廢紙。雖然這一百萬拿了出來讓朱由校心疼,但有些錢是必需舍得的,再說了,一旦大家認可這種東西了,以後還是可以放大了倍數多造一點的嘛。當然前提是收回鑄幣權。(其實歷史上的今r ,是朝廷出錢收回大錢的,這里改了一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皇上這可是頭一次大方的拿出這麼多錢來解決朝廷的問題,雖然老魏到處宣傳說皇上已經拿出了二十萬兩賑災,又拿出了二十萬兩準備賑災,但那些沒沒看到,不足為信,這一百萬可是堂而皇之的拿出來的。而且大家想了一下,認為讓皇上收回鑄幣權似乎有些欠妥,但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辦法,除非是朝廷能夠拿出錢來,但現在夏收還沒開始,去哪里拿銀子?就算是再想鑄一批來補大錢的窟窿也不一定有人認購,交頭接耳的商量了一下,也算是各取所需吧,大家紛紛的就同意了,「陛下聖明。」

這下把鑄幣權收回了,朱由校一陣的高興,雖然花了自己的一百萬有點心疼,但這一條太關鍵了,要知道發行貨幣對于一個政權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能夠發行貨幣,只要把信用掌握好了,不急功求利,那收益實在太大了,看看後世的老美就知道了,所以無論是歐洲共同體,還是亞太地區等等誰不想擺月兌老美的貨幣政策?一百萬兩銀子是花了出去,以後還有可能可投入更多的銀子進去,但和未來的收益比起來,這個投資大值了。

緊接著的一個事卻讓朱由校緊張起來,因為是關于言論的五年平遼名人袁崇煥的。「巡撫遼東袁崇煥言,毛文龍宜r 近遼,不宜r 近鮮,但移文內駐,不若留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陸,可揚鞭四衛,朝廷折片紙呼之跂可得也,師克在和聞不如見,y 文龍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與文龍從長□確擇,便移居寧近毋遠寧速毋遲。」

听了半天才明白,原來是袁崇煥打毛文龍的小報告的,讓毛文龍向他靠攏。這個袁崇煥這個時候倒是知道和毛文龍互成牛角了,但什麼叫‘師克在和’還真不理解,而後面的‘為用不足令其自用’這話卻是實實在在的挑撥離間了,這不是明擺著說毛文毛擁兵自重嗎?于是說︰「各位愛卿,誰給朕說說袁愛卿說的‘師克在和聞不如見,’是什麼意思?」

群臣一听這個朱木匠還真的不學無術,連如此典故都不知道,你不是口口聲聲智商不低嗎?你不對《本草綱目》記得很熟嗎?怎麼今天還好意思不恥下問了,一時之間大臣們那個解氣啊。雖然不敢直視皇上,或者站出來嘲笑,但一臉的得意相互用目光示意。倒是施來鳳看準了機會站了出來。

「回皇上,‘師克在和’的典故源于《左傳`魯桓公十一年》所記載的此次楚鄖蒲s o之戰(蒲s o,古地名,今應城市西北地區)原文是︰「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于蒲s o,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斗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r 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銳師宵加于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于蒲s o,卒盟而還。

在這場戰爭開始時,楚將莫敖擔心兵力不足,建議向楚武王請求援兵,而斗廉說︰‘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不一定單純靠兵員眾多,主要靠的是內部的團結、同仇敵愾。’他還援引了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殷商軍隊的,靠的就是君主有道,上下同心的史實來加以證明。莫敖被說服了,後來,果然打敗了鄖國的軍隊。‘師克在和而不在眾’的思想,經過吳起、孟軻等思想家、軍事家的完善和發展,繼而發揮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學觀念’」施來鳳一通解釋,這解釋還不如不解釋呢,又是一大通的書,全是文言,好在有最後‘人和’的那段話朱由校听懂了。弄懂了意思就好辦了,原來是袁崇煥在說他和毛文龍不和呢,讓毛文龍不要想著往朝鮮那邊去,而是向他靠攏。想想在歷史上朱由檢上台後,袁崇煥可是干掉了毛文龍的,原來這仇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就開始告狀了。讓群臣議議吧。

「諸位愛卿,怎麼看?」

「回皇上,袁自如這是為大明的邊防盡的肺腑之言,已經表明了與毛文龍不和。這對遼東的戰事可是極為不利啊,況且毛文龍部屢屢不听朝廷的調度,此風不可長啊。」黃立極首先出場,接下來大多的官員都是說毛文龍的壞話的,什麼擁兵自重、不臣之心、听調不听宣、國中之國,董卓、石敬瑭等等的言論恨不能置毛文龍于死地。

朱由校不由的大皺眉頭,怎麼這麼大的反應,大臣們這是要做什麼,是要殺毛文龍還是逼反了他?朱由校可以肯定如果要賜死毛文龍,那毛文龍肯定是要反的,他的x ng格雖然自己不知道,但在他被殺後,跟他手下混的基本上都反了,投到了滿清的懷抱,比如說‘山東三礦徒’,把毛文龍逼反了,那遼東的戰事更麻煩,此風不可長啊。現在袁崇煥一個勁的說毛文龍靠朝鮮近了離他遠了,你說你和毛文龍什麼關系,大家都是為國守土的將官,你一巡撫老跟一個總兵過不去,你想做什麼?袁崇煥的頭餃是‘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是個二品風憲官,雖然他這個官位不低,可按照《大明會典》里祖制之規定,你也無權殺毛文龍啊?里對于犯事的總兵之處置是有嚴格規定的——‘凡調度軍馬、區畫邊務、風憲官皆無得干預。其相見相待之禮、尤須謙敬。如總兵鎮守官有犯違法重事,須用體復明白、指陳實跡、具奏請旨,不許擅自辱慢。其軍職有犯,具奏請旨、已有定例。風憲官巡歷去處、亦須以禮待之。’而即便你有「尚方寶劍」也沒有用,因為持有「尚方寶劍」並非意味著想殺誰就殺誰。那為什麼袁崇煥就敢殺了毛文龍呢?這小子真不是個省油的燈,還是把他弄回來放心,至于毛文龍是好是壞,自己也沒法判斷,看著遼東那**的樣子也不是什麼好貨。反正不和是肯定的了,先調一個回來,以後看情況再說吧。于是向下壓了壓手,讓群臣們安靜下來後問︰「袁崇煥如此說,那毛文龍有奏折嗎?」朱由校想反正兩人為了地盤吵架,不能只一個人罵啊,另一個應該還嘴啊。

「回皇上,剛剛接到毛文龍的報捷,倒是沒有關于此事的說法。」好不容易,兵部尚書王永光站了出來,拿著毛文龍的捷報說。

「念。」

只听得他念道︰「各位衣食父母啊,可憐可憐我辛苦寫了三千字吧,賞點票票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