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監 第338章 鋪路規劃

作者 ︰ 夢難成

()第338章鋪路規劃章節高速更新開始,更新字數為3628

征蒙古用不到他們,現在自己手頭四萬人,一半都是裝備了戰車的新武裝,一半是可以機動的騎兵,現在的後勤已經是以前的四倍,僅僅靠著水產的捕撈根本就不夠用的。這時候朱由校自己都感到有些壓力了。

就象前世時一泄店的小老板一樣,見面一聊天,就是手下十幾或者幾十的員工,不提什麼賺錢,只談這挑費多高,這一天得多少多少工資,多少多少飯食。朱由校現在就是這樣,四萬多人,近八萬張口,一天連工錢的挑費近四千兩銀子,好在鋪路的都是京營和蒙古的俘虜,不需要工錢,只管吃喝,否則花費更大。這要是再來個十萬人十五萬張口,那這挑費可就更高了。朱由校是有錢,但那帳也是不斷的在算著。如果這里需要,那無須說什麼,拿錢就是,但的確是認為四萬人馬怎麼都夠了。

朝鮮那麼也不方便,遼東和朝鮮也算一個模樣,再說了和袁可立參與弄不巧還讓他們壞了事。

陝西那邊想都不用想了,這個左良玉就是由遼東那邊出去的,看看把陝西那邊弄成了什麼樣子吧。

不對,蒙古雖然不需要他們來征戰,但卻沒有人來大批移民,這些人當兵已經是不可能了,為什麼不能放他們來蒙古呢?一人給他們點地,讓他們在此耕種,十萬人一人五十畝,也就五百萬畝地,三四千平方公里的事,比起內蒙古的面積來差的遠了。這樣一來,一是可以解決他漢八旗的問題,二是合理的安置他們,把這個包袱徹底給大明扔掉,三是利用他們的軍事能力,佔據了蒙古地區,四是可以縱容他們捕奴,也是收入之一。

但他們是否真心。朱由校還不敢自已判斷,給孫承宗把意思一說,著他看看有何可『c o』作『x ng』。

第四封信是鄭芝龍的消息,還真是快速,一看原來是離的不遠的一個頭目施大瑄,替代鄭芝龍向袁可立來信,願意為朝廷所用。作為十八芝的三當家。也的確有這個代表權。而漳州幫許心素也願意歸降。

(注:十八芝,是在台灣北港溪出海口,以大海盜祈天推舉派鄭芝龍為首的18位結拜華人海盜,芝龍繼承顏450艘海商船艦隊,餘600艘艦艇為非鄭氏之十八芝分領,十二月十八r 成立水師軍

還真是瞌睡給個枕頭。想什麼來什麼,鄭芝龍的降那肯定是假投降,然後想著坐大,這是歷史上已經注定了的。朱由校不敢相向自己有什麼本事,可以王八之氣一振就能讓鄭芝龍納頭來拜。但這個機會還是要利用一下的。你不是喜歡假降嗎?那我也來一個假招撫。只要你進了這個套,這輩子也就別下海了,老老實實的在岸上呆著吧。

殺當然是不可能的。此人歷史功過褒貶不一,但也是一人才,能力相當的強,連與不知道是那個國家的西方船只都得給他交保護,結果打了起來,還把人家給干挺了,大大的給中國人爭臉。這樣的人怎麼也得弄到自己的海軍參謀部里,只能帶幾個兵。給自己出謀劃策,豈不更好?還有兒子鄭成功如此風光,如何能夠殺之?留在廄,給他解決一下在京的戶口、上學、住房問題,這是後世多少北漂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而那此海盜其實好好的利用一下,變成個大明御用海盜還是不錯的,英國就可以這麼搞。為什麼大明不可以呢?越南功略開啟在際,南海的九段圖也勢在必行。有這樣一群海盜不用,真是浪費。

由是著孫承宗接手此事,讓這兩個幫派到b ij ng去給安排好招撫。務必留住了鄭芝龍。不需要別的,先給個京官再說。

第五封信又是盧象升的,但事情已然升級了,通匪!劉之源大明的降將,範永斗大漢『ji n』,給左良玉送了十萬兩銀子,左良玉對『亂』民視而不見。這歷史的蝴蝶效應也太大了吧!左良玉如此作為,已經是通匪無疑了。傳旨,抄家擴大到三族,宮刑,後仍修路,但時效變成終身。

第六件事不是信,而是人了,袁崇煥苦苦的在大同城待了很久,也想了很久,終于還是來到了岱海,求見皇上,朱由校也不是太過絕情之人,會見了他。對于以往的戰績,袁崇煥再也不敢夸大其詞了,更不談什麼五年平遼了。皇上讓他的選擇,他也做出來了。可以放段去跟著盧象升從小做起,但他更想跟著皇上看一回皇上打仗。這段時間內的東北、西北大捷頻傳,他已經服了,但真的不明白,這大捷到底是從何而來。

見到袁崇煥那副蒼老了許多的面孔,朱由校也不由的同意了,人家只是來觀摩一下,而且也放下了身段,打算從頭學起,就先和閆應元一起吧。

整理完了這些工作,朱由校出了皇帳,這幾天他又親自設計了一項小事物,這是閆應元提議的,說是如果能把這個吊斗帶著就好了,所以才有的這個設計。其實也沒什麼,只是把吊斗和戰車接合在一起而已。造了一個平板超大的戰車,寬度沒什麼變化,但長卻是三倍,吊斗也變成了折疊的起降台,平時收起,用時再升,最高可達三丈,這樣一個移動吊斗帶著的確方便了許多,無論是偵察還是指揮都挺方便。

看著北邊熱火朝天的修路之大軍,不斷的忙碌著,心里更是高興。如今大同到岱海的路已經全線貫通。這條路還是比較好修的,因為目前y n山以南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就是水泥難運了點。好在現在大同的水泥作坊也建起來了,下一步的水泥就好解決了。

這岱海風光旖旎還真是讓人有些不舍,以後還是要弄個行宮在這里才是。

情報顯示如今的歸化城已經相當緊張了,聯軍撤退後回去了一部分。這個回去倒與朱由校無關,那是因為林丹可汗的西征。因為有支持林丹的也有反對的,所以支持的都留了下來,而反對的,當然是分道揚鑣了,但聯軍的人數卻是不減反增加。

如今他們又重新集結在一起,但消息顯示,他們是在等著自己上路,離開那個充滿壕溝的陣地。在路上打他們的游擊戰,這一點讓朱由校嗤之以鼻,什麼是游擊,根本就是『s o』擾,對于戰爭本身的走向起不到決定『x ng』的作用,本身就是難蹬大雅之堂的東西。卻被蒙古人用著感覺到沾沾自喜。而後世把游擊戰夸的滿天『亂』飛,更是讓人不解,如果游擊戰有用的話,首先『毛』文龍就早把建奴干挺了。但沒有,只能是如一支老鼠一樣『s o』擾建奴,實質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戰爭還是用堂堂正正之師打敗、打垮敵人的有生力量,那才是真正的決定力量。

但等自己上路,恐怕他們還得等一段時間了。蒙古草原本身就屬于半干旱地區,雖然說歸化到岱海一路湖泊水源有幾處,但那是在九龍山以東,得繞好大一個圈子。再說自己想的也不是這一個歸化城,不可能為了它而讓整個戰略戰策改變。

既定的戰略意圖很明顯,那就是修路、修驛站,籬笆式的防御肯定是不行的,朱由校想的國度那就是全方面開放的,你若敢來戰,那就戰到底!長城修的倒是好,但失去了一個國家敢于拼搏的j ng神,把自己關起來當鴕鳥,故然是一時安寧,但也只是一時的。相反生與憂患而死與安樂,在城里面,不于城外接觸,故然過的安逸舒適,但世間哪里有攻不破的城池。國力強時還好,國力一弱,那就將是一場大災難。相對而言,朱由校倒是喜歡國家一直在征戰,一直不失敵人或者假想敵,和後世一樣,寧可千r 不戰,不可一r 不防,這樣國家才能真正的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再建城池是絕對不可能的。

千人一個驛站,百里一個,目前岱湖西面一路,因為岱海北面是y n山山脈,這個時候去開山修路,那可是真正的愚公移山了,費老大的勁也不能動大山半份,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還是少干為妙。還是要繞過去,為好。

在確定修路路線的時候,也是仔細的考量的,不知道閆應元從哪里找來的一段話,指著地圖來了一篇地圖說,‘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轅之險,濫軍之水,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野草、林木要、蒲葦之所茂,道里之遠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廢邑,困殖之地,必盡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錯者,盡藏之,然後可以行軍襲邑,舉措知先後,不失地利,此地圖之常也。’

又因為草原本就是半干旱地區,所以水源的解決成了閆應元最主要的確立路線理由之一,而避免被伏也是一個理由。這一番說辭倒也是中規中矩,經朱由校批準,去實地勘探了一邊,才確定了這條西進到黃河以東的老虎山,然後北上直取歸化的道路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

無彈窗小說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 | 大明二十四監全文閱讀 | 大明二十四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