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給自己空出時間,就是為了多掌握一些真實情況,雖說他腦中有月老師寫的逆天神器,可是他知道可以靠一時,不能靠一世,最好的辦法是了解掌握真實的大明,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故而就翻看很多宮廷存檔,隱秘記錄。
看過很多存檔資料以後,朱允炆看的是心驚肉跳,被當做靠山利刃的月老師弊器,和這個真實的世界相比,還是很脆弱很渺小,稍有不慎,弊器就會把他帶入歧途,一個自狂自大的歧途。
月老師寫的神器,來自官方《明史》,輔以各種野史筆記,雖說資料來源廣泛豐富,但是畢竟是經過人為刪減的東西,是官家願意讓後人知道的信息。相反還有很多信息不想讓後人知道,加以毀滅掩蓋。朱允炆通過看資料,和這個時代人談論傾听,了解很多不曾知道的東西。例如慘絕人寰的殉葬制度、朱元璋下令殺俘、紅巾軍的暴虐殘忍等等。
再聯系到他拼著老命都要消滅朱老四,保衛種/馬大業這個宏偉目標,對朱老四的了解,全憑月老師的弊器,朱老四什麼時候會進攻,如何進攻,他部下都是那些人,都做過怎樣的迷信宣傳等等。如果真實的朱老四是那樣,朱允炆所有的努力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可是這是真實的朱老四嗎?顯然不是,月老師寫的,都是朱老四想讓人知道的東西。他不曾讓人知道的軟肋、他的缺陷到底在哪里,是什麼,就需要在真實的世界里打探尋找。
為此,朱允炆想到錦衣衛,這個被咒罵幾百年的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只有這些錦衣衛,才能找來朱允炆想要信息。他先派出一些錦衣衛密探,傳回來一些信息情報,不過都是表面的東西。朱允炆為了更好的刺探現在的戰爭情報,也為後期管理統治做準備,就想把錦衣衛重新組建起來。
錦衣衛是帝王一把刀,而且是絕世妖刀,在洪武時期,為朱元璋肅清吏治,屠戮功臣立下汗馬功勞。不過也因為這樣,錦衣衛惡名在外,天下盡知。藍玉案以後,朱元璋為了穩定朝廷,安撫眾多官員當眾焚毀錦衣衛詔獄刑具,並昭告天下,限制錦衣衛權限,所有案件全部交給三法司處理。錦衣衛恢復基本的護衛皇帝職能,不在是帝王曾經血染天下的那把妖刀。
建文帝登基以後,崇尚禮儀文教,自詡周公信徒,自然不會重新啟用錦衣衛。十幾年過去了,錦衣衛中一些人老死病故,一些人散落他方,還有一些人不適合做情報工作。錦衣衛指揮使鄧銘,開國六國公之一衛國公鄧愈的孫子,因為恩蔭擔任此職,整天等吃混喝,無所事事,這個世家公子帶領的錦衣衛,已經不復當年風采。
朱允炆想要建立一個情報網絡,就必須重新組建錦衣衛。他把這個想法拿出來和幾個看重的大臣商議,剛一提出就遭到幾位大臣的極力反對,而且還異常激烈,沒有半點妥協的余地。
今天已經是第三次討論這件事,討論的讓朱允炆都煩透了,心情一團糟。給幾位重臣好說歹說就是不行,不配合不支持,一旦朱允炆要強行安排,幾個大臣往地上一跪,像泥人雕塑一般,啥話都不說,反正就是不行。
平心靜氣想,洪武朝的諸多大案慘案,牽連無數,尸橫遍野,都是朱老爺子授意,錦衣衛背後推動。臣子們不敢批評太祖皇帝,就只能把這一盆子髒水潑到錦衣衛頭上,他們反對也是難免。洪武時期文有胡惟庸李善長之禍,武有藍玉馮勝之難,誰也不想半夜在家,突然闖進來一撥人,不拿刑部公文,就持一張駕貼,把一家老小都扔進大牢,最後還有牽連七大姑八大姨。這些大臣,為國為己,都不願意讓錦衣衛這把絕世妖刀重現天r 。
他們幾個之所以反對重新啟用錦衣衛,主要是錦衣衛名聲太臭,洪武時期,錦衣衛出行威風凜凜不可一世,但是臭名揚天下,更擔心朱允炆以朱元璋為榜樣,視臣子如草芥,恣意殺戮,朝堂陷入恐怖之中。
當然,朱允炆也知道這幾個大臣強硬的反對,還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
建文帝重文無謀,遇事無斷的形象,在這些臣子心中還沒有消退,總是以為皇上重新啟用錦衣衛是一時心血來ch o,只要給皇上說明錦衣衛存在的害處,皇上就會回心轉意,重新依靠他們文臣治理天下。
第二、朱允炆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凡是國家大事,總會和他們討論,最後做出決定,讓這幾個人有點飄飄然的感覺,覺得他們才是大明的掌控者。
第三、固執,一種發自骨子里的腐儒的固執,凡是一切不符合孔孟之道的東西,都會反對;凡是有不良記錄的東西,都一概不要,從不考慮改變和調整。
對于這些原因,朱允炆心知肚明,也曾意圖開導說明,不過那幾個人就是不信,就是不同意。朱允炆總不能說,他知道幾百年以後的事,錦衣衛這種特務組織,以後的朝代很多的國家都有設置,美國有zh ngy ng情報局、俄羅斯有克格勃,以s 列有摩薩德。後人都在罵明朝的特務組織,不過都還是組建自己的特務組織。畢竟,治理國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要在陽光下進行,還是需要一些人如掏糞工人一樣,做些許灰暗骯髒的事情,生活在黑暗中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保家衛國。
現在該怎樣破這個局,錦衣衛能順利組建啟用,還不讓幾位大臣過分擔心,朱允炆坐在椅子上,用手按壓著太陽穴,時間過去很久,大臣依然沉默的跪著,朱允炆依然無言的坐著。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允炆沒怒氣消退,頭腦冷靜。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和大臣過招的種種情形回想一遍,再整理一下這件事的目的,和他們反對的理由和心態,朱允炆慢慢有了決斷。
朱允炆喝口熱茶,踱著步子,走到幾位大臣面前,盯著這幾個他非常器重的人,看著這幾個可以保衛自己,願意為了理念忠誠慷慨赴死的臣子,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他緩緩的對著幾個人說︰「朕意已決,錦衣衛必須組建,而且盡快啟用,你們的勸諫朕都明白,不過朕不會更改心意。」
禮部尚書陳迪知道事情已經沒有了挽回和阻擋的機會,他們幾個已經是第三次采用這種方式勸諫皇上,皇上沒有像太祖皇帝那樣當庭打已經是格外開恩。不過,這樣的結果讓陳迪心痛不已,那個恐怖的時代又要來臨嗎?陳迪趴在地上,帶著哭聲回稟︰「皇上三思呀,錦衣衛權柄太重,恣意行事,視朝廷律法為兒戲,貽害天下,會敗壞皇上的仁德之名。望皇上三思!」
徐祖輝、卓敬、楊士奇也都磕頭,齊聲勸諫︰「皇上三思,錦衣衛萬不可重新啟用!」
朱允炆沒有生氣,繼續用平穩的語氣說︰「朕知道你們的擔心,也知道你們忠君忠國,可是錦衣衛對現在的朝局非常重要,不能不啟用。北邊戰事已進行一年有余,葛誠死後,消息不通,朝廷連北平的一點信息都沒有。坐在京城,閉門造車,怎麼能做出合理的決策。而且,還有北元余孽,一旦他們再次完成統一,就又是朝廷之害。錦衣衛雖說昔r 有過錯,但是他們刺探敵**情方面,也是很有作用。徐祖輝,朕說的對嗎?」
徐祖輝答道︰「皇上所言不虛,洪武時,朝廷歷次對北元用兵,錦衣衛刺探的情報,為大軍出了很多力。不過,皇上,錦衣衛也曾經害民害官,洪武朝作惡多端,是在朝廷一大禍害。臣請皇上明察。」
「這些朕也知道,錦衣衛只遵皇命,蔑視百官,所有刺探緝拿,不經三法司,在很多事情上,確實為惡甚重。朕意,錦衣衛啟用後,多加限制,只用其刺探軍情,察訪各地隱情為主,沒有緝拿官員的職責和權力,只是作為朝廷決策的依據。爾等以為如何?」
朱允炆如此說,也算是一種退讓,幾個臣子能听出來,不過還是不願意支持,都繼續保持沉默。
朱允炆繼續說︰「朕意,錦衣衛啟用之後,更名為禁衣衛,禁止的禁,不穿飛魚服,依律便衣行事,沒有緝捕任何官民權力。禁衣衛隸屬兵部管轄,僅作刺探軍情的機構。」
跪著的幾個人,都抬起頭來,沒有一個人說話。皇上做出退讓,他們該怎麼辦?難道還是要繼續勸諫,繼續反對嗎?或者就此同意,同意之後皇上會不會改變決定?
「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麼,朕也不想任何人漠視朝廷律法,有罪不經三法司審理。朕以後也不會給禁衣衛更大的權力。最後,朕要說的是,你們幾個可以不同意,但是不代表朝廷所有臣子都會如你們這般,敢于勸諫朕。」
朱允炆說完,靜靜的看著他們幾個人。過一會,對著站在牆邊的那個武將一招手,說道︰「鄧銘,今天就會同他們幾個,重新梳理原錦衣衛所有人員,只遴選各類j ng于情報刺探的人員進入禁衣衛,最多組建萬人左右,其他人員由兵部另行安排。兵部主事胡調入禁衣衛,委任為禁衣衛僉事。禁衣衛指揮使品秩降為四品,隸屬兵部管轄。你們幾個,今天就擬出禁衣衛的條例。」
朱允炆說完,也不等地下臣子回答,就拿起桌上夏元吉的密奏,走出謹身殿,帶著吳亮和思琪向乾清宮走去。只有他這個當皇帝的離開之後,幾個臣子才會理x ng的考慮剛才的安排,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他們依然還是反對,朱允炆只能另外啟用他人,大明朝听話的官員更多。
朱允炆剛甩開書房內的煩惱,沒想到,乾清宮內一個麻煩還在等著他。
*****風叔賣萌*****
關注新/浪作者同名微/博,了解最新更新信息。
若果覺得還風叔寫的不太爛,請加收藏(放入書架),賞推薦票票。各位鞋童看過來,這里的大叔也j ng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