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奇謀,真定之戰,三戰告捷,迫使洪武碩果僅存的老侯爺耿炳文退守堅城。此一戰,斬首三萬余,繳獲馬匹糧草輜重無數,成就他當代第一戰將的榮耀。
詭計奪大寧,脅迫寧王朱權隨他靖難,朵顏三衛五六萬蒙古鐵騎納入麾下。鄭村壩、白河溝兩次大戰,朱棣身先士卒,憑借朱允炆的免死令左右沖突,以弱勝強,擊敗帶兵六十萬的曹國公李景隆。揮師南下勢如破竹,直達濟南。
可恨鐵鉉、盛庸,固守待援巧用太祖威名,前後歷時三個月,讓朱棣破濟南美夢成為泡影,迫不得已退回北平。
兩年多的戰爭,朱棣懷疑過、動搖過、失敗過,他都堅持下來,深陷李景隆大軍中,他接近死亡;在瞿能的馬前,他接近死亡;在平安的槊下,他接近死亡;但是最後勝利的榮光都屬于他,屬于未來的大明之主——朱棣。
以前的種種困難,都沒有讓朱棣屈服,可是,眼前這的這座滄州城,讓朱棣異常憋屈,憋屈的沒法用語言表達。
濟南退敗,他這沒有申領牌照的軍事行動不敢久守不動,以攻代守才是唯一的選擇。南軍倒品字形格局嚴重威脅北平安全,經過慎重比較,選擇滄州為突破口。為了迷惑南軍,朱棣煞費苦心,聲北擊南長途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軍滄州。
本想著滄州守將徐凱,勇猛有余智略不足,滄州城防破壞嚴重,時值寒冬,凍土築城容易攻破,只要大軍抵達,徐凱倉促應戰,一r 只內定會攻破滄州,破掉盛庸品字形防線。滄州城破之後,德州盛庸、定州平安就不足為懼。
可是,千算萬算就沒有算到當r 棄軍南逃,獨騎入京的劉真會被大佷子朱允炆再次啟用,而且秘密派到滄州,協助徐凱守城。猛將和智將的組合,讓滄州城防能力提升不少。
因為徐凱、劉真並沒有把所有守軍都派去築城,而是隨時保持戰斗準備,讓朱棣設想中的快速突襲戰變成攻堅戰。最讓朱棣憋屈的是,城頭的那些伸出城牆的木架子,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就是一個巧妙的想法,讓攻城的難度增加八成,攻城的傷亡增加一倍。若是沒有那些木架子,就算徐凱勇猛,劉真智勇,想憑借南軍兩年屢敗屢戰的成績,攻破滄州也就是一兩天的事。
朱棣兩r 來,指揮燕軍團團包圍滄州,四面強攻,死傷近萬余人,滄州城依舊屹立不倒。那些做工粗糙的木架子,真的有那麼神嗎?這是新任兵部尚書,他的小舅子徐輝祖的智略嗎?或者是他岳父,大明一代戰神徐達的杰作?
朱棣坐在馬上,看著燕軍一隊隊的扛著雲梯,幾十人一隊往城頭爬,為了給城頭木架綁上繩索,就要付出上百人的生命,即便木架被拉倒,木架落下城頭,還會砸傷砸死不少燕軍,這每一個士兵的死傷,都讓朱棣一陣接一陣的心疼。
「李彬、徐理有軍報傳來嗎?」朱棣明知故問的詢問身邊兩位將領,只是用來緩解此時的憤怒和憋屈。
「回稟王爺,沒有傳來消息。」左邊的張玉向朱棣回答。
「世美,滄州城之戰,如此艱難,三軍浴血奮戰兩r 多,死傷無數,還是不能攻破滄州,是本王之過呀!」朱棣不由的是發出心中的懊悔之意。
張玉、朱能作為朱棣心月復的將領,才有機會看到最真實的朱棣,沒有太多王爺的架子,信任將領愛惜兵卒,得到身邊將領的擁護愛戴,如此才能讓北平諸多衛所指揮使不戰而降,兵不刃血就收編幾萬朝廷兵馬。正因為如此,看到打滄州久戰無功,士卒殞命,才有自責的話語。
「王爺莫要自責,勝敗兵家常事,只是未料到滄州城能制造此等聞所未聞,兵書不載的守城器械。今r 攻城傷亡很大,是末將進言不當,請王爺責罰!」張玉在馬上拱手行禮,面帶愧s ,向燕王朱棣請罪。
五十多歲的張玉,端坐白s 戰馬上,身著銀盔銀甲,腰桿筆直,兩寸長的花白胡須在寒風中飄舞。半百之人,勇猛不減當年,智略帶兵更顯穩重,治軍整肅,屹如山岳,是朱棣身邊最為倚重的領兵將領。
張玉為河南開封人,元末擔任河南路樞密知院,元亡後隨蒙古人遠逃漠北。洪武十八年歸降大明,後來跟隨涼國公藍玉出塞北伐,至捕魚兒海,以戰功授濟南衛副千戶,累官至燕王府左護衛指揮,為朱棣手下第一大將。每逢戰事,身先士卒,勇冠三軍。朱棣起兵以後,張玉揮師征討,克薊州、奪遵化不費吹灰之力。真定之戰打敗老將耿炳文,其後兩敗李景隆數十萬大軍,張玉功不可沒。
可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在滄州城外,堪稱大明第二強的君臣軍事組合吃癟啦。滄州接連攻擊兩天,有死傷沒功勞,張玉才提出這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不惜傷亡破壞城頭木架。
不曾料到,為一些成本非常低的木架,要付出這麼多的兵卒x ng命,作為獻策之人的張玉,一張老臉也是掛不住,朱棣自責進軍決策失誤,張玉也不得不擔下獻策不佳的過錯。
「王爺,張將軍破城之策,雖有不足,也是盡臣下本分。今r 之勢,我燕軍只可強攻,不可後退,請王爺明察。」左邊的朱能,听著朱棣張玉兩人言語,少了進攻勇氣多了氣餒頹廢,就以形勢為藉口,開導燕軍的最高統帥。
「士弘言之有理,是本王失態。前有濟南就困無功,若是我等在不能拿下滄州,南下靖難就更加艱難。」朱棣一改剛才不虞之s ,朗聲說道,把滿月復的懊惱全部隨著馬鞭的揮舞扔到空中。「世美之策雖然多有傷亡,不過也算是此時最佳攻城策略,你也不必悔恨。」
「末將遵命!」張玉也是朗聲回答,君臣三人相對苦笑一陣,在繼續關注攻城戰事。
此時正是劉真眼看著沒有辦法阻止燕軍破壞‘城檐’的時刻,一段城檐木架被拉下城頭,燕軍又一次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
「傳令李彬、徐理,攻上城頭第一人者,封千戶侯賞銀萬兩!」朱棣對著身邊傳令兵下達獎賞王命,傳令兵催動戰馬背後鮮紅三角令旗舞動,向著城下飛馳,把朱棣的獎賞令告知全軍。
此刻戰斗就是在拼一股韌勁,雙方誰能多堅持一會,誰就有勝利的希望。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王命傳達以後,燕軍就像疲憊之人抽了大煙一樣,再次充滿戰斗的力氣,滄州城頭守衛的壓力驟然增加。
燕軍攻城氣勢增大以後,朱棣張玉朱能等人略微輕松一點。朱棣握著馬鞭,遙指城頭木架,問道︰「世美、士弘,你們猜猜,城頭那些逆天木架,出自誰人?」
朱棣此問,當然不是問是誰制作的,而是誰設計出這樣的逆天守城器械。朱能略作思考後說道︰「王爺,末將以為,應該是新任兵部尚書、魏國公徐輝祖想出來的,除了他,末將想不到第二個人。」
「魏國公徐輝祖,本王的小舅子,剛三十出頭,皇上就敢讓他出任兵部尚書,真是昏了頭。本王以為,我大明功勛之後,以徐輝祖、徐增壽最有才能,假以時r 可以成為大明守國開疆之良將。不過他們兩個沒有帶過兵更沒有守過城,未曾有血殺生死歷練,如此天才之作,絕對不是他的手筆。」朱棣作為徐輝祖的姐夫,做出這樣的判斷非常肯定。怎麼說不管是作為姐夫,還是作為有野心的藩王,對于朝廷有潛質的將領了解比朱能更勝一籌。
「王爺,如果不是徐輝祖,也許是中山王徐達留下遺策?」張玉說出他的猜想,不過非常的不自信。
徐達戰績彪炳,大明上到君主藩王,下到小旗兵卒,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中高層軍官,仰慕徐達者多如過江之鯽,更有甚者能細說徐達自從隨太祖起事以來的大小戰事,兵馬戰事殺傷俘獲如數家珍。恰巧張玉就是這樣一個非常仰慕徐達的粉絲,可是他也沒有听說過徐達有過這樣的守城神器,只好不自信的說成「遺策」。
「大明開國,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ch n居功至偉,可謂大明雙壁。可是中山王一生征戰,多攻伐而少守城。本王隨中山王鎮守北平多年,軍事上向多有請教,可謂是亦父亦師,從來沒有听中山王提過這樣的守城策略。中山王薨後,王妃作為長女,當年親手整理遺物,也沒有發現這樣的手札遺稿。想來也不是中山王、開平王等人的杰作。」朱棣再次否決張玉的猜想,有理有據合情合理,張玉也沒法爭辯,一個粉絲當然沒有女婿兼學生知道的多。
「難道是耿炳文?」
「是盛庸?平安?劉真?」張玉、朱能一次的說出猜想中有可能的人,說道最後,他們都覺得沒有可能。
朱棣對這些猜想都一一搖頭否決,整個大明,老一代新一代,有名氣的沒名氣的將領,朱棣都篩過幾遍,還是不能確定到底是誰發明出這種變態的守城器械。
不是善攻的徐達、常遇ch n,也不是善守的耿炳文,更不是新一代將星徐輝祖、耿瓛,更加不可能是軍中中堅的盛庸、徐凱、劉真。到底會是誰,難道是南京城中那個廢物佷子?
扯淡,那個廢物點心,除了和方孝孺談古論今、說禮講仁以外,還能會點什麼?他就是一個浪費糧食的米蟲,一個迂腐的書呆子,一個父親看走眼的文臣傀儡。
猜想到朱允炆,朱棣都覺得荒唐,可是這個猜想又讓朱棣不能向對其他人那樣,決然的否決,他x ng格中類似強迫癥的狐疑特點表現出來,萬一是哪個他認為的廢物點心佷子弄出來的東西,那麼這條「靖難」之路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