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悲涼玉殿秋 第三十章再次舉兵

作者 ︰ 樹征

()王黼獲悉李處溫被賜死的噩訊後,很是惋惜。他帶著幾個隨從,悄悄走出宣德門,來到相國寺大雄寶殿,奉上幾柱香火,表示對李處溫父子的哀悼。

相國寺規模宏大,佔地五百多畝,殿宇磅礡,院落深廣,僧侶千人,僧房萬間。徽宗皇帝有時也來此祈禱,祝壽或者舉行一些外事活動。相國寺每月開放五次,百姓從四面八方涌來,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有燒香拜佛的,有做各種買賣的,有閑逛看雜耍的,有偷雞模狗的,各s 人等,無所不有。

今天不是開放r ,所以廟內很清靜。花草幽幽,古樹肅穆。大殿里,佛祖面相莊嚴,佛光閃閃。大殿兩廊,皆是當朝名公墨跡。

王黼停住腳步,注視著蔡京題寫的「萬物生乎天地間,榮枯造化皆大觀」一行字。蔡京的字,既飄逸瀟灑,又沉著豪健。但王黼注意的並不是字的藝術x ng,也不是內容的哲理x ng,他關注的是蔡京的落款︰司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尚書左僕sh 太尉太師領三省魯國公蔡京。

對于這麼長的落款,王黼深有羨慕之s 。

幕僚張世禮小聲問道︰「相公是不是看出了什麼破綻之處?」

王黼淡淡地回答說︰「沒有什麼,只是我以前真還沒注意,元長竟然有這麼多的官餃。」

張世禮朝蔡京的落款掃了一眼,不以為然地說︰「這算什麼,相公若能收復燕京,官餃肯定要超過他。是不是,相公?」

王黼沒有回答。王黼知道,神宗皇帝曾經留下遺囑說︰收復燕京者,雖異姓亦可封王。王黼暗想,收復燕京之大計,不能就此擱淺,還要說服聖上繼續出兵北伐。耶律淳一死,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如果聖上能封自己為王,那可是開創大宋歷史之先河。自己在仕途上曾經連跳八級,開創過一次先河了。王黼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這天,徽宗接到知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市)詹度呈上的一份奏章,說燕京耶律淳病逝後,有不少燕人越境而來,他們都以為契丹國家無主,女真即將到來,所以,願意歸土大宋。詹度認為,這是趁機北上,收復燕地的大好時機。

徽宗看後猶豫不決。他既想趁機撈一把,又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心里矛盾重重,左右為難,難下決斷。

王黼看完詹度的奏章,喜上眉梢,他興沖沖地對徽宗說︰「陛下,詹度所言,十分有理。現今,燕京人心慌亂,蕭德妃乃一女流之輩,能有什麼見識?我軍完全可以趁機北上,一舉奪取燕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當機立斷,別讓女真人搶先佔據了燕京。」

徽宗說︰「時機很好,這毫無疑問。可是,朕擔心財政困難,去年以來,平定方臘暴亂,花費已很大,現今若再起兵北伐,朕擔心把國家財政拖垮。」

王黼對此當然更清楚。現在,朝廷財政收入的確不少,可支出也實在是太龐大。雖然搞過一些機構j ng簡,裁汰過一些冗員,但成效甚微。一旦正式對遼開戰,所需費用,的確不可計量。

王黼回到都堂,悶悶不樂。

張世禮關心地問道︰「相公好像有啥心事啊?」

王黼便將朝廷目前財政困難,聖上無心對遼開戰之事,講了一遍。

張世禮嘿嘿一笑說︰「這有何難?下官有一個辦法,不知相公可否采納。」

「說出來听听。」王黼上台以來,為改善財政狀況,可以說絞盡腦汁。他采取了不少措施,也贏得了一些贊揚之聲。

張世禮是王黼的心月復幕僚,他與王黼是老鄉,年齡比王黼大十幾歲。他身材瘦小,臉似馬面,一對三角眼,經常眯縫著,深不可測。他跟隨王黼已經多年。

張世禮言簡意賅,建議道︰「收復燕京,應該人人出力,不能出力,那就出錢。從全國範圍,按照人頭收取免夫錢,這不就成了?」

王黼是j ng明之人,一听此言,豁然開朗,連聲稱贊說︰「高見!高見!」

王黼立即起身,去向徽宗匯報。

此時,天s 已晚,徽宗正在會寧宮,與喬貴妃一邊喝著果子露,一邊說笑。徽宗听御侍說,王相公有急事要面聖,便起身告辭。喬貴妃戀戀不舍地拉著徽宗的手不放。

來到崇政殿,徽宗問︰「何事如此急?」

王黼興奮地說︰「陛下,收復燕京所需之軍費,臣有辦法解決了。」

徽宗驚訝地問︰「這麼快,就有辦法了?快說來朕听。」

「陛下,收復燕京失地,不僅是朝廷大事,也是國人大事,萬民百姓,聞此喜訊,一定會歡欣鼓舞。大家一定會爭相出力,但又不可能人人都奔赴河北前線,因此,廣泛發動國人,人人獻出一點錢,支援前線,如此一來,軍費不就有了嗎?」

徽宗听後,還是有些疑慮。這不就是募捐嗎?百姓能人人出錢嗎?

王黼見徽宗不表態,又繼續說︰「為保證專款專用,臣建議,在三省設置一個專門機構,就叫經撫房,全權處理收復燕京所需軍費問題,不用經過樞密院,由臣本人親自掌控,以保證北伐所需一切費用。」

作為宰相,王黼現在是總領三省。

北宋朝廷的政權體制,前後期發生很大變化。前期實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分別掌管政務和軍事。中書門下又叫政事堂,東府,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樞密院又叫西府,長官稱樞密使,又稱樞相。三司即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三司號稱計省,長官稱三司使,又稱計相,主管全國財政。這樣,政、軍、財三權d l ,互不統屬,都直接對皇帝負責。

神宗即位後,任用王安石變法,打破了這個政權體制,元豐五年(1082),神宗親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銷中書門下,恢復唐初的三省制度,將朝廷政權體制變為三省一樞密院制。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尚書左僕sh 兼門下侍郎是首相,尚書右僕sh 兼中書侍郎是次相。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為副宰相。三省既掌管政務又掌管財務,樞密院依然主管軍事。

自徽宗政和年間,蔡京任太師開始,宰相便總領三省,將尚書左右僕sh 改為「太宰」和「少宰」。

徽宗考慮了一會兒,同意王黼的建議。讓王黼立即成立經撫房,馬上著手籌集軍費,一旦籌集的差不多了,就出兵北伐。同時,下詔令童貫和蔡攸不用班師回京了,朝廷擬再次舉兵北上,令大軍返還河北邊防,集結待命。

此時,童貫蔡攸已經撤至河間府。接到詔書後,童貫令大軍依然兵分兩路,一路去廣信軍駐扎,一路到雄州以北的古城駐扎。

王黼迅速向各路府州地方官員下達指令,要求限期完成免夫錢的征集,並對進展情況嚴格考核,與官員的政績掛鉤。同時,王黼還向各地派出督察大員,不斷督促。很快,六千二百萬緡錢,陸陸續續劃入經撫房。徽宗獲悉後,對王黼的理財能力很滿意。

蔡京雖然已經致仕,但對朝廷的舉動還是密切關注。他听說,朝廷為收復燕京,正面向全國,按人頭征收免夫錢,蔡京不禁為之垂淚。

這天,蔡京鼓足勇氣,入宮對徽宗說︰「陛下,老臣听說,現今人人都要交免夫錢,這是真的嗎?這不是從百姓的飯碗中撈取錢財嗎?此非正道,這有損于陛下形象。陛下聖仁,澤及四海,可當朝大臣此舉,並非為陛下著想,也非為大宋社稷著想啊。」

徽宗默然不語。徽宗知道,有些地方官員為完成任務,獲取政績,曾強迫百姓出錢。征收免夫錢,是害民之策。但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飯,想改正也已于事無補。

八月中旬,徽宗正式下詔,任命檢校少傅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為都統制,耀州觀察使劉光世、同州觀察使何灌為副統制,出兵二十萬,北上收復燕京。

朝廷再次舉兵北伐的消息,在大臣中引起了不同的反響。有支持的奏章,也有反對的聲音。為統一思想,避免擾亂軍心,在王黼的請求下,徽宗下旨︰對于朝廷舉兵北伐,眾臣不得妄議,違者必罰。

朝臣們都被震懾住了,皆不敢言。唯獨朝散郎宋昭不怕,他毅然上書,反對出兵。他在奏章中寫道︰

臣聞犬戎之x ng,不可以結信義,去來無定,叛服不常。陛下即位以來,御戎之術,實得上策,遼使之來,宴犒賜予,恩數曲盡,故懷德畏威,向風慕義,稽首稱藩。介冑之士,橐弓偃息,黔黎之民,鼓月復詠歌。歷觀三代以來,傾心悅服,至誠面內,莫如今r ,實太平希世之盛事也。比者,王黼、童貫,力引狂生李良嗣、董才之徒,妄興邊事,致煩宸慮,遣大臣提重兵,久屯塞上,倉廩府庫,為之一空,官卒民兵,死之無數。財用尚可復全,死者何以復生?王黼童貫欺君罔上,蠹國害民,罪不可赦,臣願斷此數人頭,以謝天下,不惟慰安燕人之心,使之明知陛下德音,無復猜忌,謹守盟好,亦可使其余妄興邊事之ji n臣賊子有所懲戒。李良嗣、董才皆北廷叛臣,心懷怨望,故附會邊臣,撰造虛語,y 假中國之勢,以復私仇耳。實兩朝之ji n賊,豈復忠義之可望哉!今女真剛勇善戰,席卷北國,遼人全力相攻,尚不能勝,儻與之鄰,則將何術以御之?滅一弱國而與強國為鄰,恐非中國之福,徒為女真之利耳。異r ,女真決先敗盟為中國患,必矣!此理之必然,事之必至,雖使伊周復生,不能易此議也。臣又聞兩國之盟,敗盟者禍及九族。陛下以孝理天下,其忍忘列聖在天之靈乎?陛下以仁覆天下,其忍置河北之民于涂炭之中而使肝腦涂地乎?

徽宗閱完奏章,大怒,拍案而起︰「宋昭狂生,口出不遜之言,朕剛下旨不得妄議,他竟敢逆風而上,真是膽大包天!」

王黼更是恨得咬牙切齒。他說︰「陛下,此人必須斬殺!斬殺宋昭,可以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看誰還敢如此狂妄不敬!」

徽宗坐下,想了想,嘆了一口氣,說︰「算了吧,一介書生,殺之無益,除名編管。」

于是,王黼將宋昭開除公職,枷項押送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令海州地方官員嚴加管束。

對宋昭的遭遇,鄭居中很同情,也憤憤不平,他來到都堂,質問王黼︰「政和八年,草民安堯臣上書,也是勸諫燕雲之事,皇上不僅表揚了安堯臣,還授予其承務郎官職,而今,同樣是上書勸諫,宋昭卻受罰,被編管海州,這是為什麼?」

王黼頭不抬眼不睜,愛答不理地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故國悲涼玉殿秋最新章節 | 故國悲涼玉殿秋全文閱讀 | 故國悲涼玉殿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