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悲涼玉殿秋 第三十一章初戰告捷

作者 ︰ 樹征

()宣和四年八月,遵照徽宗詔令,大宋河北河東陝西多路將帥,紛紛向三關進發。徽宗要求,參戰將帥和二十萬大軍,務必于九月初在三關會師。

三關即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這三關,是大宋北方的邊防要塞。瓦橋關在雄州西南,過了瓦橋關,寬闊的驛道,一直往南延伸到黃河岸邊。益津關和淤口關都在霸州,兩關一東一北,成犄角之勢。大宋歷朝都在這三關屯駐重兵,以防御北方鐵騎南下。

檢校少傅河陽三城節度使劉延慶,接到詔書一看,皇上委任自己為都統制,感到有些吃驚,有些出乎意料。他來到河陽三城任職,才剛剛幾個月。

河陽三城,在洛陽以北,是北魏時期所建,三座城分別坐落在黃河南北兩岸和河中沙洲之上。三城以兩座橋梁相連,橫跨黃河。從此地長驅北去,可達太原。南下,則洛陽近在咫尺。這里是防衛西都洛陽的軍事重鎮。

劉延慶聞听皇上召見自己,便不敢怠慢,立刻啟程,匆匆往京城汴梁趕去。

五十五歲的劉延慶出身于將門世家,多次在西北與西夏作戰,因戰功累遷鄜延路總管、馬軍副都指揮。去年,出任都統制,率軍跟隨童貫赴東南,平定方臘,榮升節度使。

劉延慶身材高大魁梧,表面上看,有武將之氣概,其實x ng格比較溫和,治軍寬松,用兵謹慎,寡言少語。對于此次受命為都統制,率兵北伐,他心里很矛盾。

一方面,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今年六月,種師道擔任都統制,率軍北疆巡邊,兵敗白溝,給自己留下一個前車之鑒。如果這次舉兵能獲勝,那麼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就會超過種師道。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將軍,他知道,遼軍的優勢在于騎兵。宋軍沒有強大的騎兵,單靠步兵的血肉之軀來抗擊金戈鐵馬,恐怕很難獲勝。對付遼軍,可不像對付方臘那麼簡單。

隋唐時代,中原控制著北方諸多馬場,戰馬有可靠來源,完全可以采取以騎兵對付騎兵的策略,來抗擊北方游牧民族之來犯。但是,大宋時,形勢發生了變化,契丹勢力範圍已經擴大,將北方馬場蠶食殆盡,大宋騎兵一直難以壯大,以騎兵對付騎兵的策略無法實施,而又沒有其他更有效的對付騎兵之手段,因此,在遼闊的平原上,步兵面對騎兵的沖殺,一觸即潰,並不奇怪。

這天,劉延慶來到皇宮,在延福殿朝見徽宗。

徽宗熱情洋溢地說︰「平定方臘時,愛卿為都統制,曾立下大功。朕斟酌再三,決定再次委任愛卿為都統制,希望在收復燕山之役中,再接再厲,再立新功。」

說完,徽宗派人賜給劉延慶一條旌幢七寶金槍,一件御袍,還有一根s 彩斑斕的束帶。徽宗對劉延慶寄予了深切厚望。

劉延慶跪地謝恩,激動地說︰「臣沐浴皇恩,衷心謹記陛下教導,定當赴湯蹈火,粉身碎骨,血沃燕山,誓將大宋旌旗,插上燕京城頭!」

劉延慶滿懷信心地離開汴京,來到河間府拜見童貫和蔡攸。

童貫是劉延慶的老上級,他握著劉延慶的手,熱情歡迎︰「你早就該來。去年,平定方臘之役,咱們合作很愉快,這回北伐契丹,希望你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劉延慶笑笑說︰「契丹可不是方臘,他們是金戈鐵馬,不易對付。」

「是啊,通過上次白溝之戰,可以看出,契丹主力尚存,不可輕易進兵,要保存實力,要沉穩持重。」童貫深有感觸地說。

童貫將軍隊駐扎情況向劉延慶做了介紹,說︰「現在大軍已集結完畢,兵分兩路,一路駐扎在古城,另一路駐扎在廣信軍。你的二公子劉光世已經去廣信軍了。」

「那我就到古城去吧。」劉延慶感到納悶,皇上不是要求都到三關會師嗎?怎麼另一路駐扎到廣信軍去了呢?但疑慮只藏在心里,並沒說出口。

劉延慶出發後,童貫和蔡攸也開始向雄州進發。

童貫給王黼寫了一封信,要求他把劉韐調走,把宇文虛中調來,接替劉韐。童貫現在越來越看不慣劉韐了。劉韐在宣撫司到處散布說,遼軍實力不可輕估,戰前必須做好充分之準備,不能倉促應戰。劉韐說這些話,事前不商量,事後也不匯報,童貫便感覺此人與自己不一心,不能留在身邊。

王黼接到信後,很為難,他覺得劉韐是個軍事人才,還是留在河北前線比較好。當年,西夏入侵,大宋西軍統帥劉法不幸陣亡,朝廷急令劉韐出使延安代理帥職,劉韐j ng心組織,周密安排,一舉擊敗西夏,威震邊關,揚名軍中。經過斟酌,王黼調劉韐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兼真定府路安撫使。

宇文虛中接到任命,急忙離開京城,前往河北雄州。

宇文虛中是大觀三年(1109)進士,時任中書舍人。他北行途中,順路考察了一下沿途州縣的軍備情況。到達雄州後,他又分別去廣勝軍和古城兩地,實際察看了一下軍隊狀況。回到雄州宣撫司後,他對童貫說︰「太師,據下官近來觀察,軍備情況不容樂觀。物資儲備,攻城器械,軍中士氣,都存在問題。」

童貫默然不語。

宇文虛中以為自己既然擔任行軍參謀,就要盡職盡責,他經過一番思考,連夜寫出了一篇《論收復燕山之利害》的文章,第二天一早就交給童貫。

他在文章中寫道︰

今遵奉睿算,y 盡復燕山或使納土,臨以大兵,假以歲月,固亦可致,但天生夷狄,不可盡滅,知彼知己,當圖完全之策。不才殫j ng竭慮,籌算收復燕山之利害,議事如後,伏乞朝廷集議商酌。

一、兵有勝負乃古今之常理,若十萬大軍出塞,攻取涿、易未拔,或雖得涿、易,而守備未完,人心未固,聚兵至燕,燕未肯下,相守半月以上,攻之不拔,後無援軍,糧道不繼,利害如何?

二、若西夏與遼舊主天祚攜手西來,而我軍攻燕未下,相遇于燕城之外,利害如何?

三、女真兵馬現在中京,我軍十萬未必能合圍燕城,若女真守約,不遣助兵入關,其利害如何?

四、若我軍未能下燕,而女真入關,一舉而拔,掠為空城,以城歸我,不惟繕守費力,又恐為其所輕視,如此則利害如何?

五、今西夏以重兵壓雲中,狡詐窺伺。若契丹北為女真所拒,南為中國所棄,必與西夏相結,割地為約,積糧養兵,不惟王師入燕受牽制,亦恐他r 西北邊事未有寧息之r 。如此則利害如何?

六、若大軍取燕不得,之後,卻許之稱藩,比之今r 未舉兵之前許之,其恩威兩全,利害如何?

七、若果得燕地一府九州五關三十余縣,築寨建堡,營置守備,人員糧草,調撥措置,何所從出?其利害如何?

八、女真兵馬或為夏國勁兵所挫,或以久客遠征,一旦歸國,我未得燕,或得燕而守備未固,與女真大兵聲勢相遠,其利害如何?

九、若得燕之後,關外其他部族,依附險阻或通款天祚,或別立新君,則大軍須久住燕山,永久j ng備,其利害如何?

十、若西夏大兵乘虛于陝西河東出沒,其利害如何?

竊以為今r 為國家計,須期永久安逸,不費兵馬錢谷公私事力,坦然無北顧之憂,莫如與契丹通好,方為穩便。若兵連不解,征伐不斷,勞費利害,不可不計。

童貫看後,心里一驚,覺得宇文虛中果然慮事細密,想得很多,但他沒立即表態。他覺得此時主張與契丹通好,不合時宜。

蔡攸看後說︰「有些虛飾夸張,但不妨送到朝廷,供陛下參考。」

童貫搖搖頭,說︰「不要送給聖上了。不妨送給王相公看看。宋昭之事,難道忘了?」

宇文虛中的文章,很快就送到京城。王黼閱後嗤笑一聲,對幕僚張世禮說︰「書生亂言,紙上談兵。童太師怎能看上這樣無用的書生?」

張世禮建議說︰「必須處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生。他剛去河北,就開始動搖軍心,如此一來,軍隊如何出征?」

都堂里有童貫的耳目。童貫獲悉,王黼打算處分宇文虛中,便連忙給王黼寫信,替宇文虛中講情。王黼給童貫一個面子,只將宇文虛中降職為集英殿修撰,讓他繼續留在宣撫司擔任參謀。

劉延慶來到白溝河畔,觀察對岸情形。只見河面光滑如鏡,對岸只有幾名遼軍哨兵,來回走動。靜悄悄的,大軍似乎已後撤。

自從耶律淳病逝,蕭干和耶律大石都回到燕京,忙于政治活動,他們沒想到宋軍會再次大兵壓境。

劉延慶沉思良久,他覺得可以派兵過河試探一下。

這天黎明,在濃霧的掩護下,劉延慶麾下將軍鄭建雄、李紹率領一支小分隊悄悄過河,將守護在橋頭的一隊遼兵,全部俘獲。

遼國西南路副都統牛欄軍監軍蕭遏魯,駐扎在新城。他還沒發現白溝河南岸出現宋軍。他只獲悉廣勝軍有宋軍駐守。于是,他組織契丹鄉勇社丁,在廣信軍一帶出沒,時常s o擾宋軍。劉光世率領冀景、趙明、任明等將軍出戰,擊潰契丹鄉勇社丁萬余人。

劉光世是劉延慶的次子,曾跟隨父親平方臘,立下戰功,升領觀察使、鄜延路兵馬鈐轄。現在,劉光世任副都統,統領西路軍。他年輕氣盛,他覺得擊敗契丹這些地方武裝,很不過癮。他計劃率軍大規模出擊,與契丹正規軍決戰。

童貫覺得大軍都交給劉延慶父子指揮,有些不放心,于是,又將華州觀察使楊可世再次調來,令劉光世分兵一部給楊可世,讓其守安肅軍(今河北徐水縣東)。這引起了劉光世的強烈不滿。劉光世知道,楊可世是童貫的嫡系。

此時,燕地百姓人心惶惶,許多漢民都想南歸大宋。听說楊可世來安肅軍了,燕地漢民都紛紛往安肅軍來降。這又引起了劉光世的強烈嫉妒。

王黼在汴京密切關注河北前線情形。這天,他收到劉延慶父子初戰告捷的戰報,高興地張開大嘴,哈哈大笑不止。王黼的嘴很大,大的有些令人可怕。嘴一張開,能容納一個男人的拳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故國悲涼玉殿秋最新章節 | 故國悲涼玉殿秋全文閱讀 | 故國悲涼玉殿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