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錦記 一、深宅如閉誰家邸

作者 ︰ 奧雷連諾

古都汴京,曾為六朝都城,戰國時魏國的都城大梁即是此處。

盛唐時的長安據說繁盛無比,曾據有百萬人口,更有上百民族,各色人種。而今日汴京之盛絲毫不亞于當日之長安,只不過少了張衡這等墨客,寫《二京賦》為它吹捧罷了。

看城市如何繁華,第一當看民生,民則以食為天——街上酒肆茶樓、路邊攤鋪小炊足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韻味。

汴京的熟食店,愛張掛名畫,用來勾引觀者,流連食客,茶肆也願掛名人字畫,用四時名花裝點門面。更有那菽靈巷賞心樓沈姓廚子開沽,東市坊雙鳳樓施姓廚子開沽,竟然請來妓女立在檐下,以待風流才子買笑追歡。至于酒肆門首,排設杈子或梔子燈裝飾,也是再尋常不過。

汴京人喜食,東西南北各系菜式,找不出汴京沒有的。若有江南來的大夫,吃不慣北方食物,只消隨意在哪個街巷一轉,自然能尋到南食面館或是川飯分茶。而另有早市,小商家侵晨行販,沿街賣食。莫看他們攤位小,做起買賣也是極有講究的,細分各色異品菜蔬,及酒醋時新果子,甚或海鮮野味等物。至辰時光景,則滿街熱鬧非凡,各色吃食填塞街市,商販吟叫百端,實在有讓人不勝欣喜之處。

這是個數進的小院府,一道朱色的大門對著大街,鎖住了門里的風光。前院不大,卻也見別致,得了幾分曲折之趣,穿過一道小月門,便見得那麼個灰瓦白牆的宅子。這院府格局雖小,但就在宣德樓左近,這麼個寸土寸金的所在,便是一磚半瓦,也夠尋常人家奢想。

冒襄執著一卷書,靜靜的坐在客廳里。他來京師已近一月,卻幾乎不曾出門。雖然常听人說京城小吃繁多,可一樣都沒有嘗過。

偌大廳堂只有冒襄一人,靜靜的,讓人生出暖日升煙的感覺。不知何時,一個年老管家從側門躬身走進來,也不稟報事項,只垂著手站在廊下。冒襄向他輕輕揮了揮手,那老僕道了聲︰「是。」便退下去了。

這主僕二人竟似心有靈犀,相互間不交一言,就能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

冒襄不用他稟報,就知道他要回什麼事情。而老僕也早已熟悉小主子那幾個習慣動作所代表的意思。只因為,這已經是今日冒襄拒絕的第八波登門求見的客人了。若再算上之前幾日的,則數不勝數。

老僕進進出出,夕陽滑入西天,廳室里漸漸暗下來。一個小廝走進來點燃了廊下的幾根紅燭和桌案上的油燈,又默默退下去。冒襄听見外面關大宅側門和小院門的聲音,不一刻,老管家捧著一疊五顏六色的紙片走了進來。

冒襄終于放下書卷,抬頭向老管家懷里看了一眼,問道︰「這都是今天接的拜帖?」

老管家答道︰「今天一共有十四波共三十四人來求見公子,他們下的拜帖老僕都接下來了。」

冒襄點點頭,起身讓開位置,說道︰「你過來燈下仔細整理,把這些拜帖都一一分類清楚,和之前的那些放到一處去。」

「哦,西祠堂口的李公子,這是他第三次來了。在萬安寺打單的童和尚……」老僕一張張拜帖在燈下細看,不一刻便全翻看了一遍,並歸成四類,分四份放在桌上。他把其中最厚的那一疊揣進懷里,京城掌故和公子的交際網絡他無有不熟,有些人如何處置他都可自己定奪,另一些人他卻不敢亂下判斷。

冒襄隨手拿起最薄的一疊,老僕連忙趨前一步,回道︰「這一疊的訪客,公子尚需回訪的好。這幾人不比旁人,自身資望尊崇,在京城根深葉茂,是公子宜當結交的。公子托病回絕了人家已是不該,依著禮數,他日得閑還是該下帖回拜的。」

冒襄打眼看去,見第一張貼面上寫著「門下平章事王府掾吏蔡文執拜」,一手漂亮的行楷讓人眼前一亮,再看第二張則是「五岳盟駐京館執事岳肅」。他也懶得一一細看,這些人他沒有認識的,不過老家人說是有身份的人,那自然是不會有錯的,便說道︰「老丈說該回拜的,我有日回拜便是,和之前那些放在一起,找幾日時間給他們一一下帖。」

另外一類是來拜訪過冒襄四五次的,再給人家吃閉門羹未免不近人情,把這種拜帖單立一類,也是預作準備的意思,若是再收到一樣的名刺,就要給人家開一方便之門了。

最後老僕又拿起第二厚的那一疊拜帖,臉上微露尷尬之色,嘴唇蠕動了幾下,卻未有一言出口。冒襄見他遲疑,不禁哈哈一笑,結果那疊拜帖,冷笑道︰「這些不是拜帖,而是來找我晦氣,下的戰書吧?」

老僕連忙道︰「公子萬勿氣惱,不過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無須理會他們便是。天子腳下,豈可隨便私斗,任他們吠叫一時,用不了多久自然就消停了。」

冒襄未置可否,只淡淡問道︰「加上這些,一共收到了多少張戰書。」

老管家對答如流︰「一共是七十六張,其中有四張是兩人同下一書,還有兩張是三人同下一書,共是八十四人。」

「鼠輩而已。你可去下一帖,將這八十四人的名字都寫上,一次過把他們約齊,隨意定個靜僻地方,也免去我不少麻煩。哼,八十四人,也不知能不能擋我藏鋒一劍!」

「好!似冒兄這等豪氣,放眼京師,亦無第二人耳!」

冒襄早已感應到有人從後*庭的小院門進來,這人能在入夜之時隨意進入這宅院,下人竟不來與他通報一聲,來人的身份不問可知——畢竟,連這宅院也是他的。

話聲落地,一個頎長的身影從客廳後門踱進來,冒襄轉身迎向來人,抱拳道︰「今夜怎麼趙兄有暇,來看我這個閑散之人。」

來人指著冒襄,向一旁侍立的老管家笑道︰「他還說自己是閑散之人,只怕這些天來再沒人能比他更忙了吧?」說罷上前親昵的把住冒襄臂膀,微帶狹促的笑道︰「我听說近日冒兄染疾,有水土不服之虞,數日來閉門謝客。心下牽掛,因此才簧夜中不請自來。」

這人不是旁人,正是當日冒襄從華陰一路護送至京師的趙姓公子。

那一路南行,這個趙公子也不知道干了多大的壞事,惹得仇家千里追殺。他後來雖然托庇于官府,州府調了一隊禁軍,又召集來治內所有能使得動的厲害人物為他保駕,仍險遭血鎮之人毒手。後來是冒襄在側,才把他和閔水荇平安送到京城。

冒襄很看不慣閔水荇和趙公子的曖昧,一路上閔水荇屢現殷勤,趙公子也是甘之如飴。閔家的女孩兒他見過三個,不能否認閔水荇已經算是最出色的一個了。想來在那種環境里,也培養不出什麼名媛淑婦來。

然而最讓他迷惑的,還是閔妖女對他的態度。她一方面固然尋機接近趙公子,甚或故意制造一些二人獨處的機會,可另一面也沒少在冒襄耳邊吹風。她這樣在兩個男人之間周旋,雖然冒襄自認問心無愧,難道妖女便不怕遭人譏諷嗎?

冒襄對這水性楊花的女子疏無好感,他又是那種性子,自然是全不假以辭色。也虧了閔水荇好*性子,十句問話到底還能套出一句回話來。

到京師後,閔水荇不辭而別,冒襄也無心打听她的去處。趙公子知道冒襄要留在京城,等待中秋時皇帝分封四大國師的大典。此時離中秋節還有一月有余,趙公子說他忝為地主,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冒襄住在客棧里,不容分說,在此地為他安置了這麼一處雖不甚大但堪稱幽靜別致的宅邸,連管家、下人、使女都已安排妥當。

冒襄不慣受人恩惠,待要推辭,那趙公子卻板著臉說︰「若非恩公,我這南來路上已朔次罔命,難道恩公眼里,區區這條性命還不如一間宅邸嗎?」

當時冒襄雖還不知他的身份,卻也能猜到是既富且貴的主兒,他的身價只怕換幾條街都不止。何況他只是暫住,並無竊為己有之念,因此也不再執意推辭。

冒襄住進這無名府邸,初時相安無事。他在京城除了趙公子一人也不識,當初鹿鳴居士曾囑托他,一待形勢有變,當圖謀成事之機,為天師道的困局打開一番局面。他雖然人到了京師,心里卻沒有半點謀劃,性子又冷淡,不屑于四處奔走,結交貴人。因此初來的幾日,甚是悠閑,幾乎足不出戶。

然而數日之後,卻情況大變。有一日冒襄清晨起來,正要出門去看看汴京街景——他既來汴京,自當游賞一番。偶爾從側門的門縫里看出去,真把自己嚇了一跳!原來府邸之外竟排起了一條長龍,粗略數來,竟有十數輛車架之多。要知道他是練氣之人,每日慣于早起,如今丑時剛過,天才朦朦亮而已,怎麼門外竟已是車水馬龍?

正好宅邸的老管家從廊下急急趕來,額上微見汗水,顯是已尋他多時。冒襄不容他先說話,劈頭先問道︰「這府里剛搬進來什麼貴人嗎?怎麼大清早就在門外排起長龍來了?」

老管家喘勻了一口氣,手中握著一把名刺,苦笑道︰「除了公子您,府上哪還有什麼貴人?這都是來拜會公子的!您別在這兒發愣了,快請進去換身衣衫,客廳已經有人在等著了!請隨老僕來,正好隨便給公子說說這來訪的客人,免得一會兒失了禮數。」

冒襄被半推半架著換衣、接見訪客,一上午便莫名其妙的見了二十幾個陌生人。他固然是不知來者意圖,然而相交談一番之後,卻對人家所為何來更加迷惑了!來訪者們仿佛暗通了聲氣,口氣竟驚人的相似︰所談者無非是久慕冒公子英名,近日喜聞公子來京,下榻于興慶坊某宅邸,特來拜謁尊顏,另外特備薄禮一份,聊為見面之禮,他日有暇當為公子設宴洗塵,望不吝賞光,敢請結世誼之好雲雲,而對自己來意卻決口不談。

冒襄竟不自知,自己在京城有偌大名聲?

這一日下來,冒襄腰酸背痛,比練一天劍法法術還累。他吩咐老管家,讓他多派下人去坊間打探,听听有沒有什麼關于自己的留言,務必要查出忽然門庭若市的因由。

原來坊間果然有關于冒襄的流傳!

皇帝陛下發布四道金牌,並要于中秋佳節親自敕封當朝四大國師,這在京城已經是婦孺咸知的事情。若說這個國師是多大的官兒,普通百姓未必清楚,但卻是當成了神仙一流的人物,那分量似比宰相老爺還要重三分。有些見識的則知道,這國師一位在本朝雖不是常設之職,但每得此稱號者,在朝廷則位逾公卿,雖不干政,卻是為帝皇備詢之人;在地方則如一方諸侯,可建觀宇無數,能得潑天富貴。遠的不說,當朝的姬正陽國師,無論在朝在野,都有著呼風喚雨般的威勢。

而坊間盛傳的,卻是禁中另有更動,這國師不是四位,而是要變成五位。而這多出來的一位似也早已內定其人,正是近日剛入汴京的天師道小仙長——冒襄!

若只是坊間流言,也不能興起這般聲勢。據說前日皇帝臨幸大相國寺,主持方丈也拿這事隱約探問皇帝口風,皇帝陛下雖未明確垂示,然其言下之意竟似是承認確有其事。還有從兩府當值處露出的流傳,說是兩府也收到了關于品定國師之更動的諭旨,是陛下命諸位宰執與參政商議。

夜色漸沉,冒襄延請趙公子入別室敘話,另吩咐下置備酒食款待。趙公子興致頗高,笑道︰「上次離別,冒兄著我關注天師道群仙師的消息,據說已經從龍虎山出發,趕赴京師了。以眾仙師的腳程,想來不日可到。我還听說,貴師門這次赴京儀仗領頭之人,竟是閉關十幾年的少天師。似乎,他是一個月前出關的。」

冒襄眼角一跳,心中雖感驚訝,表面卻若無其事,隨口應道︰「趙兄費心了。」他向一旁隨侍的兩個使女打個眼色,兩人彎膝見禮後,施施然走出別室,還不忘把門關好。

冒襄忽然後退數步,向趙公子折腰一禮,道︰「貴冑當面,恕草野之民多有失禮。敢問,公子是哪位親王,還是——皇帝陛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割錦記最新章節 | 割錦記全文閱讀 | 割錦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