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研究部門決定不能讓總統偏愛海軍和空軍的壞習慣再發展下去了,你不是說性能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嗎,咱就提高一個給你看,到時候看你批準不批準。
凡事就怕認真,這些研究人員一旦認真而且還較上勁了,動力的成倍的增長。首先他們更換了發射筒,不再用原來那種破鋼管了,而是專門弄了一種合金鋼的發射管,不僅重量輕而且散熱性還還好。然後他們又匯同了彈藥專家、反坦克炮專家、空氣動力學專家等一起研究新式的彈頭設計,最終真的搞出了一種性能比之前高了很多倍的玩意,並由此引發出另一種武器來。
先說這種新彈頭,這次的彈頭和原來的完全不一樣了,它的後部不再是一根只為了裝填發射藥而加長的彈體了,研究人員們把里面加上了正在研制的一種噴射燃料,它的好處是當彈體被發射藥從發射管中推出後,彈體後部的這種噴射燃料就被點燃並沿著彈體後部的噴嘴向後噴射,極大的提高了彈體的飛行速度和直射精度,另外還增加了彈頭的破甲能力。
有了新的發射管和新的彈體之後,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射程增大導致原本的簡易標尺和機械瞄準裝置無法滿足遠距離瞄準,于是他們一座不二不休,把原本在狙擊槍上使用的光學瞄準鏡給改裝了一下,減小了體積和放大倍數,然後安裝在發射管上。這下,這種新的反坦克單兵武器不僅射程遠,可以直射200米,還有了初級的光學瞄準設備,射擊精度非常高。
當這種武器再一次申報定型量產,並在演示中出現時,劉芾表示非常滿意,並為這種武器親自命名為火箭助推榴彈發射器,英文全稱rocketpropelledgrenade,簡稱rgp。另外劉芾還特意給它起了一個中文昵稱。叫「拉燈彈」,至于啥叫拉燈,研究人員也沒問,反正這位總統就好這一口。沒事就四處給新裝備起名玩。
除了這種拉燈彈之外。陸軍研究人員還受到了另一個啟發。既然這種反坦克彈頭可以利用噴射燃料增加射程,那麼普通的炮彈可不可以也這樣做呢?試想一下,目前聯邦的120毫米自行火炮的射程大概有20多公里。如果把炮彈後面也加裝這種噴射燃料,可以不以打到30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那樣一來,聯邦陸軍的火炮肯定會成為敵人的噩夢。
當他們把這種構想向劉芾提出來之後,劉芾楞了半天,最後拿起一張紙,在上面畫了起來。劉芾畫的是什麼呢?他不是畫後世中的那種火箭增程炮彈,那玩意太尖端,劉芾也不明白到底是啥結構,不過在後世中還有一樣炮兵利器,至少在這個時代算是利器中的利器了,那就是多管火箭炮,也叫喀秋莎火箭炮。
提起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能知道,這種在二戰後期才由蘇聯人搞出來的多管火炮相較于其他火炮,有它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它的本身重量低,可以用卡車活著其他運載工具拉著滿處跑,機動靈活;其次,它不受炮管的口徑限制,可以在短時間內向目標投送大量的炸藥,對目標區域形成有效的火力覆蓋,特別適合于轟炸敵方的部隊集結地、戰壕區、雷區等地;最後,它的價格低廉,生產難度比其它火炮要低很多。
但是喀秋莎火箭炮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它的結構很脆弱,基本就是幾排鋼架子和發射軌道;另外它的射程和準確度都比不上傳統的火炮,而且再次裝彈的時間比較長,屬于打完了就跑的類型。
當劉芾把自己依靠記憶而畫出來的草圖交給陸軍武器研究人員,並大概講解了這種武器的原理和使用情況後,這些專業搞陸軍武器開發的研究人員立刻就明白了自己這位總統說的東西是什麼意思,而且他們憑借著多年的經驗,馬上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半仙總統又發威了。
對于固體火箭發動機這種東西,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玩意,德國、蘇聯在20年代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南海聯邦有了劉芾這個半仙,對于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燃料的研究時間肯定比其它國家更早,投入也更大。
不過限于導航和無線電技術並不是可以靠劉芾一個模糊的推測就可以大幅度突破的,所以劉芾一直盼望的導彈項目進展得並不是很順利,目前聯邦空軍研究部門研發出來的導彈更像是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其射程只有50都公里,且精度慘不忍睹,唯一讓劉芾寬慰的是,這種導彈至少不會搞錯方向,基本是讓往東飛絕不向西。
導彈搞不出來,還搞不出來火箭彈嗎?這玩意相比起導彈來,那就太簡單了,既不用有非常穩定的飛行姿態,又不用什麼精密的導航設備,還不用大推力燃燒時間非常長的發動機,說白了就是用火箭發動機把一個大炮彈打到一定高度,然後讓它沿著拋物線落到一個大概的位置,至于飛行姿態和飛行穩定性,全靠彈體的形狀和那幾片安裝在彈體上的小翼片來調整,只要多試驗幾次,就可以搞定。
于是聯邦陸軍的武器研發人員拿著劉芾的手諭找到了聯邦空軍導彈研究部門,兩個部門組成了一個新的研究小組,專門負責設計這種新型的火炮。有了正確的思路,甚至連原型圖都有了,設計和試驗的過程必須很順利,很快這種新式的武器就被設計和制造了出來,它也分成了兩部分,一個就是安裝在重型卡車和輕型坦克上面的發射架,是用合金鋼材制作的一種類似于鐵軌的工字鋼軌,另一個就是火箭彈的本身。
發射架分成了兩種型號,一種是安裝在重型越野卡車地盤上的24軌發射機,另一種就是安裝在山貓輕型坦克地盤上的18軌發射架,它們都具有左右80度和上下50度的可調射界,並且可以用電線把多輛發射車串聯起來,進行大規模集體發射。
火箭彈的本身目前只有一種型號,就是120毫米口徑的火箭彈,它的彈體長1400毫米,重39公斤,最大射程11公里,彈頭裝藥量7公斤,尾部有4片固定尾翼。
在試射了多次之後,這種多管火箭炮獲得了陸軍的認可,並開始定型大批量生產,對于它的命名工作,大家一致推舉聯邦總統來擔任這項重要的工作。劉芾不負眾望,再一次搞出了一個任何人都想不到也琢磨不透的名字︰撒達母炮!
不過聯邦陸軍終歸是聯邦的第三檔兵種,在他們沒有踏上北美大陸前,「拉燈彈」和「撒達母炮」在陸軍中都只是進行了少量的試驗型裝備,而且裝備了這兩種武器的部隊還被派到了澳洲,並沒有出現在美國的西部戰場上。
但是隨著美國人炸毀了巴拿馬運河,逼迫著聯邦軍隊不得不與其進行地面戰,聯邦陸軍才想起自己手中還是這麼兩種新鮮玩意沒拿出來用過呢,既然現在要以地面戰為主了,那還不趕緊換新家伙試試成色。
到了1941年6月,南海聯邦陸軍在北美大陸上已經佔據了3個大城市,並站穩了腳跟。溫哥華和西雅圖地區為北方集團軍,它們有2個裝甲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兵力。另外還有聯邦空軍的4個航空聯隊共計400架作戰飛機,再加上停泊在港區的聯邦海軍2艘重型航空母艦上的作戰飛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