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邪帝御天 第一百七十九章︰三關之死關(五)

作者 ︰ 御天穹

()楚人有崇鳳的傳統。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到神游天國部分時,第一句就是︰「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據肖兵同志考證,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鳳凰涅盤利用職權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問》。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將鳳比作杰出人物的記載,如《論語.微子》中,楚狂人接輿就對孔子作歌雲︰「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莊子.人間世》中,也有類似的記錄。

楚人崇鳳心理也得到考古資料的證明。如1949年2月在長沙陳家大山發掘到的龍鳳帛畫;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兩次發現的鳳踏虎架鼓、長沙馬王堆漢墓的非衣帛畫等,都是著名的發現。尤其是馬王堆帛畫,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圍,就有幾只大鳥環繞。而畫面中部天堂入口處,也有一只鷹嘴人面怪鳥和兩只長尾鳳鳥。這與屈原詩中描寫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鳳心理在民間審美情趣中還佔有重要地位。

說過「鳳」,再來說「九」。九,在中國古代是個神秘的數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廣曰九域,數量大曰九鈞,時間長曰九天九夜,危險大曰九死一生……就連唐僧取經也是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是九八七十二變。為什麼「九」字成為這種神秘的極數呢?據有的學者研究,這乃是因為「九」的本意是「九頭龍」(或九頭蛇)之故。中國古代有許多關于九頭龍崇拜的神話。如《山海經》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的神話,「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洲共工等神話形象。九頭龍既為人們所崇拜,九頭鳥當然也不例外。

在楚文化中。崇「九」傳統也很明顯。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這是屈原被放逐時,「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故而「更定其詞」。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屈原還有一個作品叫「九章」,他的學生宋玉則有「九辯」。《選游》一詩中,屈原曾寫道︰「朝濯發于陽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陽。」《楚辭》中許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則、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關、九千、九侯等等;連帝顓頊的後宮,也是「九嬪」。可見「九」在楚地信仰中影響之大。

綜上所述,人面鳥身而九首的九鳳,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個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它是我國九頭鳥形象的最早原型。

從鳥神到鳥

《山海經》中的九鳳,是一個鳥神或神鳥無疑。然而。此後,九鳳卻從中國文獻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現的種種冠以其它名稱的九頭鳥,不僅完全喪失了神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況愈下,成了一個道道地地的鳥怪。

從漢末至唐宋,古文獻中的「九頭鳥」有著種種不同的稱呼,主要的是︰

九頭鳥之別稱

「九頭鳥」一名。最早見于《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

齊後園有九頭鳥見,……

然而九頭鳥之別稱。古籍中甚為繁夥。《正字通》雲︰

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

《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白澤圖》謂之蒼鸆,《帝鵠書》謂之逆。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

以上所見,就有「鸆」、「逆」、「鬼車鳥」、「鬼車」等等異名。由這些異名再加考索,則又會發現很多其他名稱。如「鸆」,是一種鳥名,但是在晉郭璞的《江賦》里。就有一種「奇九頭」,這種「奇」也就是九頭鳥。我們從下面的文章里將可以看出九頭鳥的其他很多異名別稱。

基本特征

1、「九頭」還是「十頭」?

九頭鳥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個頭。

但是在北方神話體系中鬼車是十個頭變成九個頭

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

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又有些人說它原本只有九個頭,其中一個頭受傷滴血永不愈合。如前引《三國典略》︰

齊後園有九頭鳥見,……九頭皆鳴。

又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鬼車,……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

其他外貌特征

「色赤,似鴨。」(《三國典略》)

「狀如鵂,大者翼廣丈許。」(《正字通》)案︰「鵂」今名貓頭鷹。晉張華《博物志》佚文︰「鵂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衣毛為飛鳥,月兌毛為婦人。」(《酉陽雜俎.羽篇》、《玄中記》)

「身圓如箕,十脰環簇……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齊東野語》)

「其狀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

滴血為災

「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古小說鉤沈》引《玄中記》)

「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酉陽雜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嶺表錄異》卷中)

「血滴人家為災咎。」(《齊東野語》卷十九)

晝伏夜出,鳴聲丑惡難听

「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鳥度。」(《荊楚歲時記》)

「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表錄異》卷中)

「晝盲夜了。」(《正字通》)

「夜飛晝隱。」(《酉陽雜俎.羽篇》)

「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酉陽雜俎.羽篇》)

「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

滴血或落毛。危害小兒

「是鳥多落塵于兒衣中,則令兒病。」(《水經注.江水》)

「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酉陽雜俎.羽篇》)

「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玄中記》)

「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猗覺寮雜記》卷下)

其他特征

「愛入人家爍人魂氣。」(《嶺表錄異》卷中)

「見火光輒墮。」(《正字通》)

關于九頭鳥的特征,宋梅堯臣《古風》一詩說得比較詳細。今錄如下︰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

自從狗嚙一首落,斷頭至今清血流。

邇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

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輒驚墮。

有時餘血下點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間關于九頭鳥之禁忌

由于九頭鳥是一種凶鳥。民間對它畏懼有加,于是有種種對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辦法。

1、禁忌

「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水經注.江水》)

「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酉陽雜俎.羽篇》)

「小兒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記》)

2、禳解及驅除

「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齊東野語》卷十九)

「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引小說)

「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荊楚歲時記》)

九頭鳥的傳說起源甚早,傳播極廣,在久遠的傳播之中,各時代各地區差異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難。從現存古籍文獻中,我們找到幾個起源。

起源于「九尾鳥」

《廣韻》︰「鴰,《韓詩》雲︰孔子渡江,見之異,眾莫能名。孔子嘗聞河上人歌曰︰‘鴰兮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長兮。’」

這種「一身九尾」的鳥,曾經被孔子看到過,當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覺得它非常怪異。後來有人將它叫做「鴰」,也就是貓頭鷹一類的鳥類。九頭鳥也許就是從九尾鳥演變而成的一種傳說凶鳥。

起源于天帝游女的傳說

《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月兌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

這是最早的關于仙女下凡的傳說故事。仙女下凡之後,穿著毛衣是鳥,月兌下毛衣是女。她在與豫章男子結婚生女後,回到天上,後來又把三個女兒都接走了。所謂「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指她飛回天上未接女兒時,再到凡間來尋找女兒。為了防止她把別人家的小兒當成自己的女兒接走,于是民間形成了這種對它的禁忌。這個傳說一直延續下來,各個時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如︰

《搜神記》卷十四︰豫章新豫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雲,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水經注.江水》︰陽新縣地多女鳥。《玄中記》曰,陽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與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言是鳥多落塵于兒衣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夜飛游女矣。

《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略雲︰昔有田昆侖者,家貧未娶。禾熟時見三女于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飛去,昆侖攫得小者天衣,遂挾以為妻,攜回見母。經年產子,名曰田章。昆侖被點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屢經懇求,母不忍拂其意,即發藏畀之。女著衣便騰空上天而去,雖母哀號,不之顧也。然終念兒子。乃與二姊復下凡游戲,冀見其兒。其時田章五歲,受董仲先生教來覓母。三女遂將天衣共乘小兒上天。天公憐憫外甥,遂教其方術伎能。經四五日,兒年已十五矣。天公即與以文書八卷,令其下凡。兒三才俱曉,天子聞知,即召為宰相。後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起源于「女岐」

《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注︰「女岐,神女,無夫而生九子也。」

丁晏箋︰「女岐,或稱九子母。」

這是古代楚國關于神女女岐的傳說。從女岐無合(無夫)而生了九個兒子,那麼她九個兒子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間就有對她的禁忌,認為她會時常下凡來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變成「九頭」之說,後又與「天帝游女」或姑獲鳥等傳說糅和流傳,形成九頭鳥的傳說。

產婦所化的厲鬼

這個起源說法僅見于《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作為一個流傳久遠的傳說,九頭鳥傳說肯定是一個多源而又分派的傳說故事,要完全弄清它的源頭和流變,尚須進一步的考證。

有關資料

1、《楚辭.天問》︰見前引。

2、《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

3、《文選》晉郭景純(璞)《江賦》︰若乃龍鯉一角,奇九頭。

4、張華《博物志》佚文︰鵂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5、魯迅《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見前引。

6、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見前引。

7、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見前引。

8、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

9、《廣韻.鴰》︰見前引。

10、《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見前引。

11、《正字通》︰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1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釣星,夜飛晝隱,如鬼神,衣毛為飛鳥,月兌毛為婦人,無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或言產死者所化。

13、又︰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白澤圖》謂之蒼鸆,《帝鵠書》謂之逆。

14、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

15、宋梅堯臣《古風》詩︰見前引。

16、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

17、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嶺外有蟲名暗夜,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其狀如大蝴蝶。

18、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為什麼稱湖——北人是「九頭鳥」?

楚民族是一個崇拜龍鳳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鸞便是鳳。故楚人對鳳總存在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他們尤其喜歡以鳳喻人。傳說楚莊王剛剛即位時,整天尋歡作樂不問國事。伍舉便進諫問︰「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鳴,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伍舉以鳥喻莊王,莊王也以鳥自喻。這鳥飛能沖天,自然便聯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鵬者,鳳也」。其鳳後觀有一頭,上看有一頭藏于身下,前看仰首觀雲。在古人的觀念中,鳳是一種神鳥。《山海經》說︰「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三鳳九頭,「其志大兮,其慧遠兮。」古時楚國轄湖——北、湖——南兩地。自古英才輩出,而荊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勞且聰慧,舉國皆知,故有一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邪帝御天最新章節 | 重生之邪帝御天全文閱讀 | 重生之邪帝御天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