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戚歸齊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680年齊桓公伐宋之時。
由于常年在外征戰,齊桓公和管仲身邊,經常有寵妾從行,號稱軍夫人。管仲的寵妾名叫婧兒,鐘離(鳳陽府)人氏,知書達理,聰慧乖巧,深得管仲喜愛。婧兒隨軍多年,時常一身戎裝,躍馬持戈,別有一番風韻。這天,大軍行至峱山南麓,士兵正在埋鍋造飯。管仲與婧兒出營巡游,看見一位放牧的壯漢,頭戴一頂破舊斗笠,身穿單薄的粗布短衣,**雙腳,一邊放牧,一邊敲著牛角吟唱,其聲哀婉動人,如泣如訴。管仲和婧兒十分詫異,便駐足靜听︰
滿山的酸棗,可摘可嘗。我的心里呀,充滿憂傷,
只好且嘆且唱!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說
我驕狂。無人知曉啊!我這個孤獨的人,為何苦
悶傍徨……
管仲心想︰「一個身居山野的放牧人,竟會有如此深沉的苦惱,也許是個不凡之人。」遂讓侍從分出一份飯食送予他。牧人吃了以後,听說是相國送給他的飯菜,便要親自道謝,侍從告訴他,相**務在身,早已乘車遠去了。于是,他請侍從帶給相國一句話,說︰「浩浩乎白水。」侍從茫然不解,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相國自然明白。」侍從趕上管仲後,將放牧人的話如實相告,管仲也不解其意,遂問婧兒說︰「浩浩乎白水,是什麼意思?」婧兒嬉笑說︰「大人也有為難之時呀?」管仲說︰「學問無可窮盡,就是天王老子,恐怕也不敢說他萬事皆知啊!」婧兒說︰「賤妾隱約記得,有一首題為《白水》的詩說︰浩浩白水,倏倏之魚,君子來召,吾將安居?」這個放牧人大概是想求職吧?管仲明白了,立即調轉車轅,原路返回,親自去見他。
此時,這位放牧人已經將牛**予東家,正在路邊守候。他告訴管仲,自己是衛國人,姓寧,名戚,久慕齊侯和管相國的仁德,只怨自己家境困宭,無人舉薦。听說齊侯起兵伐宋,便專此前來,尋求自薦之機。一晃月余,未能謀面,只好一邊替村人放牧,一邊等候齊軍過境。今r 幸喜遇相國,只望留在軍中效力。
管仲說︰「您既然不願埋沒山野,可有進諫之言?」
寧戚說︰「相國率軍出征,我就說用兵之道。決定戰爭勝負的要素有三︰義、智、勇,此三者構成用兵的主體,缺一不可。正義是取勝的根本;j ng心謀劃,英勇善戰,是取勝的必要條件。民無常勇,亦無常怯,用兵貴在神速,把握主動,果斷出擊。不能依賴敵人的過失,更不能有僥幸心理。一定要懂得隱蔽潛藏,積蓄兵力,一旦時機成熟,即可集中力量消滅敵人。這樣用兵,勝券在握,萬無一失!」
管仲頻頻點頭,說︰「講得很透徹。據您觀察,齊軍此番伐宋,應如何用兵?」
寧戚說︰「大凡用兵,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宋國新近遭遇動亂,國力不濟,人心浮動,只需以武力相逼,即可使其屈服,無需交戰。」
寧戚的想法與管仲不謀而合,管仲很欣賞他,本想留在軍中,一同前往宋國,又覺不妥,心想︰「大軍出征,未經君主許可,私自接納一個不知底細的外國人,那可是殺頭之罪呀。盡管君主信任自己,也決不能違反軍令……」于是,給齊桓公寫了一封舉薦信,交與寧戚,懇切地說︰「希望您能諒解,按照齊軍法令,我現在不能接納您。數r 以後,齊侯將親帥大軍經過此地,他若見到我的書信,必定會重用您。」
寧戚等待多r ,未見齊軍的蹤影。他開始懷疑管仲的話,心里十分悲傷,打算直接去臨淄尋找機會。于是,就給一位商人做幫工,趕著裝載貨物的馬車來到臨淄,住進城外的驛站。恰好齊桓公出城迎接貴賓,寧戚正在車前喂牛,看見桓公的車駕經過,心里很著急,就敲著牛角唱了起來︰
黃鳥呀黃鳥,為何落在楮樹上?不要啄食我的粟糧。
這里的人不能交往,我要離去了,回到自己的家鄉。
黃鳥呀黃鳥,為何落在桑樹上?不要啄食我的高粱。
這里的人無與相幫,我要離去了,回到兄弟們身旁。
黃鳥呀黃鳥,為何落在櫟樹上……
齊桓公听見歌聲,非常驚訝,對御車人說︰「你听……這個唱歌的人,寄居異國,受到冷遇而思歸,不是尋常之人!」遂吩咐身邊的侍臣說︰「快,去請那個唱歌的人坐在後邊的車上,回宮以後,寡人想跟他聊一聊。」于是,侍臣請寧戚登上國君的副車。
回宮以後,侍臣向桓公稟告說︰「那個唱歌的是個衛國人,名叫寧戚,如何安置?」桓公讓賜給他衣帽,沐浴更衣,進宮敘話。
在燈火通明的庭堂中,桓公與寧戚交談了很久。桓公問寧戚說︰「有人勸諫我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您以為怎麼樣?」
寧戚說︰「不可以!並不是說古代的法令不好,而是不能效法。古代的法令,也是結合當時的時勢而制定的,法令不可能與時勢一起流傳下來。時勢改變了,法令豈能不變?現在需要效法的,不是法令本身,而是古代帝王制定法令的依據。」
桓公說︰「那麼,古代帝王制定法令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寧戚說︰「我自認為,他們所依據的無非兩點,一是人,二是時勢,君主和臣民都是依據的對象,將心比心,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別人,考察現在就可以知道古代,古今一理啊!」
桓公又問︰「您千里迢迢,從衛國來到齊國,難道您不喜歡自己的國家嗎?」
寧戚淒然地說︰「君主的話,讓臣下很難回答。即使被放逐人,也會思戀故土,我怎麼能嫌棄自己的國家呢?更何況,我的父兄親人還留在那里。可是,寒冬到了,就得尋求溫暖,酷暑臨頭,就得趨向清涼。強顏的歡笑不樂,勉強的涕泣不悲,誰能沒有y 望和追求啊?泉水深了,魚鱉自會返回,花木繁盛,百鳥就會飛來,叢林茂密,禽獸就會聚集,君主賢明,不甘淹沒的杰出人才就會依附,我這樣回答還可以嗎?」
桓公很賞識寧戚,故意說︰「您很誠實,您相信我會重用您嗎?」
寧戚說︰「假如有一匹r 行千里良馬,卻始終沒有遇到賞識它的主人,那它就不會被當做千里馬來使用。所以,善于相馬的人與千里馬之間,必須相互依存,然後才能成就大業!」
桓公大喜,稱贊說︰「講得好,我就是您說的相馬人啊!」
第二天,桓公又與寧戚交談,從如何治國到治天下,無話不講,二人談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桓公對寧戚非常滿意,準備任用他。有的大臣進諫說︰「寧戚是衛國人,跨過黃河就到了,不如先了解一下他的來歷。確有才識,人品不錯,再任用也不為晚。」
桓公說︰「大的方面寡人已有把握,他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賢才。即使去了解他,也不過是擔憂他有小毛病罷了。倘若因為一點小小的瑕疵,而掩蓋他的突出才華,這樣的君主,恐怕就要失去天下豪杰了。」于是,桓公賜封寧戚為大夫,讓他協助管仲參與國政。
管仲返回後,听說寧戚封爵,十分欣慰。過了很長時間,寧戚才把管仲的書信交給了桓公,桓公讀了管仲的信,沾沾自喜地說︰「英雄所見略同啊!」
寧戚以平民之身,封爵拜將,傳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