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紀事 第三十九章 晉文圖霸

作者 ︰ 草廬

()晉文公即位後,大刀闊斧地實施內政改革。整飭吏治,任用功臣,安撫百官,授職明責。廢除舊法,減少賦稅。舍棄禁令,廣施恩德。救乏振滯,幫扶貧困。減輕關稅,鼓勵通商,清剿匪盜,暢通道路。獎勵農耕,寬免徭役,倡導節儉,積蓄財富。改革政令,明德重教,厚養民x ng,舉善任能。嚴明吏律,賞賢罰惡。

為成就大業,晉文公謹記秦穆公的臨別贈言,寬仁厚德,化敵為友,昭舊族,愛親戚,明賢良,尊貴寵,賞功勞,事三老,禮賓客,友故舊。晉國的十一大族(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均在zh ngf 擔任官職。姬姓忠良,安排在都城任職;異姓賢能,安排在邊遠縣邑任職;王公貴冑享用國家貢賦,大夫賜給采邑,士人使用公田,庶民自食其力,百工商賈依附官府生活,皂隸依靠職務津貼生活,家臣依靠大夫的加田生活。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富國安民的措施,使國家大治,政治清明,百業復興,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祥和升平的景象。

公元前636年冬天,周王室發生內亂。

起初,滑國依附鄭國,鄭國被楚國征服以後,滑國又投靠衛國。鄭文公惱怒,起兵攻打滑國。周襄王派大夫伯服、游孫伯前往鄭國調停,勸阻鄭國不要對滑國動武。鄭文公怨恨當年周惠王沒有送他父親(鄭厲公)酒爵,也嫉恨周襄王袒護衛、滑,便拘押了周王的兩位大夫。周襄王惱怒,準備聯絡狄人起兵伐鄭。大臣富辰極力勸阻,並誦讀了《棠棣》這首詩,希望周王以親情為重,不要招引戎狄攻打同姓國家,避免禍亂。周襄王不听,堅持搬請狄兵,教訓鄭國。不久,狄人進入中原,攻佔鄭國的櫟邑。周王為表示謝意,打算迎娶狄女隗氏。富辰再次勸諫說︰「狄人貪婪無厭,狄女缺少教化,君王這樣做,必定會留下隱患。」周襄王不理,堅持迎立隗氏為王後,最終導致禍亂發生。

隗氏進宮後,無視綱常戒律,與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私通,天長r 久,事情敗露。周王一怒之下,廢了狄後。王子帶與隗氏密謀,糾集頹叔、桃子等大臣,會同狄人攻打王室。周襄王恐懼,逃出洛邑,前往鄭國的汜地(今河南襄城)避難。王子帶打敗周王的軍隊,俘虜了周公忌父,大夫原伯、毛伯、富辰,然後帶著隗氏移居溫邑。王室出現分列局面。

是年冬天,周襄王派人向秦、晉兩國告急。秦穆公、晉文公兩人都想利用這個機會,贏得周王的信任,以提升其聲威。

秦穆公見過周王的使臣,立即帥軍向東進發。次年ch n天,秦軍駐扎在黃河岸邊,準備前往汜地,護送周襄王返回洛邑。

狐偃得到情報,向文公進諫說︰「秦軍已駐扎在河上了!求助諸侯,莫如勤王,這是大好時機。當年先君文侯輔佐平王東遷,名揚天下,方有今r 的晉國。我們距汜地最近,如果讓秦國搶先一步送走周王,就等于自己放棄了向諸侯發號施令的機會,而且還會留下笑柄。」文公不願冒然行事,就讓狐偃佔卜,顯示「吉利」,得到黃帝與炎帝在阪泉作戰的預兆。文公說︰「我不敢當,再佔筮!」佔筮的結果還是「吉利」。文公很高興,說︰「好!那就不必煩勞秦軍了。」于是,派人辭謝秦穆公說︰「叛匪就在晉國的眼皮底下,周王避難之處也近在咫尺。平定叛亂,護送周王返京,理應是晉國的職責,不敢煩勞秦伯長途勞頓。」秦穆公無奈,未及渡河就撤退了。

晉文公辭退秦軍,率領左右二軍沿黃河而下。三月甲辰r ,進駐陽樊。派右軍包圍溫邑,抓捕王子帶,將其押至隰城處死。派左軍前往汜地迎接周襄王。四月丁巳r ,護送周王返回洛邑。次r ,周王設享宴款待文公。為表彰其勤王之功,將南陽一帶的陽樊、溫、原、州、陘、稀、組、茅八邑之田賜予晉國。

陽樊人不服晉人管制,晉軍便包圍了陽樊,想要以武力鎮壓造反的百姓。陽樊守將蒼葛在城頭大聲喊道︰「聖主以德安撫中原,以刑罰震懾四夷,而晉人卻反其道而行,我等豈敢歸附?大家誰不是天子的親戚,難道都要抓起來嗎?」文公聞听,對將士們說︰「強扭的瓜不甜,要想號令天下,就得施行仁政。」遂下令解除包圍,放走百姓,只佔領土地。文公又致書蒼葛,表示道歉。于是蒼葛布告陽樊百姓︰「願意從服晉侯者留下,想要歸周者可以離去。」布告發出,有大半百姓請求離開,蒼葛帶領他們遷居軹村(今河南濟源南)。

不久,原邑人也起來造反,晉軍圍攻原邑,原邑人不肯投降。文公對眾將說︰「兵臨城下,以武力威脅,他們反而會以死相拼。」遂命令軍隊後撤一舍。三天以後,原邑人自願歸附。文公把原伯遷到翼地,讓趙衰做原邑大夫,狐毛的兒子狐溱做溫邑大夫。由此,晉國開始管轄南陽的疆土。

晉文公即位後,接連做了幾件震動中原的大事,激發了他稱霸的野心,開始擴充軍隊,積極向外拓展。

公元前635年秋,秦、晉兩國合力攻打鄀國(今河南淅川西南)。鄀國是楚國的屬國,楚王派申公(斗克)和息公(屈御寇)率領申、息兩地的軍隊,戍守鄀都商密。秦國人巧施計謀,誘騙商密人投降,俘虜了申公和息公。

宋成公見晉國興起,又因先君宋襄公曾與晉文公友善,便背離楚國,親附晉國,引起楚國的忌恨。公元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率軍征討宋國,包圍緡邑。次年ch n天,楚國又糾合陳、蔡、鄭、許等**隊,二次伐宋。宋成公恐懼,派司馬公孫固向晉國告急。

此時,齊國也面臨楚國的威脅。齊桓公死後,有七個兒子逃往楚國,做了楚國的大夫。因齊孝公進犯魯國,魯君請求楚國援助。于是楚軍攻佔了齊國的谷邑,並派齊桓公的兒子雍和楚大夫申公叔駐守谷邑。因此,齊孝公也派人向晉國求援。

晉文公召集群臣商議,大夫先軫說︰「急人之難,知恩圖報,方能取信于諸侯。成就霸業,在此一舉!」狐偃獻計說︰「曹國新近歸附楚國,衛國剛與楚王結親,如果攻打曹國和衛國,楚國必然救援,這樣一來,齊、宋兩國就無憂了。」晉文公采納先軫、狐偃的計謀,決定攻打曹、衛。

公元前633年冬,晉文公在被廬舉行閱兵大典,將軍隊擴編為三軍。根據趙衰的建議,任命郤縠領中軍,郤臻輔佐;狐毛領上軍,狐偃輔佐;欒枝領下軍,先軫輔佐;荀林父駕御戰車,魏犨為車右,趙衰為大司馬。三軍既成,接連c o練三r ,士氣高昂,群情激奮。

次年ch n,晉國向衛國借道,出兵攻打曹國,被衛國拒絕。晉文公惱怒,率軍調轉方向,繞道從南邊渡過黃河,直接向衛國發起進攻。正月,佔領衛國的五鹿。二月,晉文公與齊孝公在斂盂(今河南濮陽東南)結盟,準備合力伐衛。衛成公恐懼,請求歸附,被文公拒絕。衛成公又想親近楚國,衛國人反對,將成公逐出國都。楚國聞訊,出兵救衛,但未能取勝。這時,魯大夫公子買還在衛國駐防,魯僖公害怕晉侯降罪,便殺了公子買,以討好晉國。

三月,晉軍攻克曹國都城。此時,楚軍對宋國的圍攻還在繼續,宋國不斷向晉國告急。晉文公想出戰,但齊、秦兩國卻按兵不動,不想與楚國結怨。先軫向文公獻計說︰「只有讓楚國激怒齊、秦,他們才會開戰。」文公說︰「楚國強大,齊、秦兩國都抱著克制的態度,很難辦到。」先軫又說︰「可以先讓宋國出面,用厚禮賄賂齊、秦兩國的大臣,讓他們替宋國求情,停止圍攻。然後,我們再拘捕曹君,把曹、衛的土地分出一些贈給宋國。楚人看見宋國得到曹、衛的土地,必然很惱火,就不會答應齊、秦兩國的請求。這樣一來,齊、秦兩家在楚國人那里踫了釘子,必然怨恨楚國,他們能不參戰嗎?」

文公很高興,遂依計而行。事情的進展得很順利,齊、秦兩國的態度很快轉變,答應與晉國合力對付楚國。

這時,楚國內部也出現了分歧。楚成王出于對晉文公的迷信,一直不願意與晉國發生正面沖突。于是主動退駐申城,命子玉解除對宋國的圍攻,撤離宋國。楚成王說︰「不要與晉軍對抗,也不必追逐他們。上天的安排,難道能廢除嗎?《軍志》上說,適可而止,知難而退。又說,有德行的人不可抵擋。這三點記載,都適合晉國。」子玉抱怨楚王對晉文公過于寬厚,堅持要與晉國交戰,反對撤兵。楚王發怒,下令減少子玉的軍隊,只留西廣、東宮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輛戰車繼續作戰。

楚子玉派使者與晉國交涉,提出從宋國撤兵的條件︰晉國必須讓衛君復位,釋放曹君並退還曹國的土地。否則,決不撤兵。

狐偃勸諫文公拒絕子玉的要求,先軫卻說︰「何不將計就計?先答應他們。安定百姓是合乎禮的,楚國人的一句話,安定了曹、衛、宋三個國家,而狐偃的一句話,將會毀滅它們三國!假如這樣,我們就失禮了。不如私下先答應曹、衛,恢復他們的國家,然後拘捕楚國使者,以激怒楚國人,離間曹、衛與楚國的關系。」

晉文公同意先軫的計謀,遂將楚國使者囚禁在衛國,暗中又讓曹、衛復國。曹、衛感激晉國,宣布與楚國絕交。子玉大怒,知道是晉人從中作祟,立刻發兵攻打晉軍。晉文公下令,後撤九十里(三舍)。軍吏迷惑不解,文公說︰「當年楚王有恩德于寡人,寡人曾經答應他,兩國如有交鋒,寡人甘願退避三舍,然後方可迎戰。」

晉軍主動退卻後,楚軍將士請求撤兵,子玉不許,堅持繼續前進。

于是,晉文公聯合齊、秦、宋三國的軍隊,迎擊楚軍。城濮大戰隨之爆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列國紀事最新章節 | 列國紀事全文閱讀 | 列國紀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