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塵 北斗七星

作者 ︰ 虐名

()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古人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斗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ch n;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志。因為這七顆星較易被觀星者辨認出來,所以成為一個明顯且重要的星群。

北斗七星的中國星名由斗口至斗杓連線順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前四顆稱「斗魁」,有稱「璇璣」;後三顆稱「斗杓」。現代星名則命名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5倍可以找到北極星,這兩顆也稱作「指極星」。[[[CP|W:333|H:255|A:L|U:/chapters/20121/22/]]]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北斗七星,《甘石星經》︰「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斗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把北斗星斗柄方向的變化作為判斷季節的標志之一。古籍《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ch n;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視北極星為皇帝的象征,而北斗則是皇帝出巡天下所駕的御輦,一年由ch n開始,而此時北斗在東,所以上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道教除了以北斗七星集合為一神北斗星君外,也分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天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瑤光宮破軍星君。宋代道教天書‘雲笈七簽’24「r 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還有輔星、弼星的存在,時稱北斗九星。五代徐鉉《步虛詞》詩曰︰「整服乘三素,旋綱躡九星」。後來兩顆漸漸隱失,成為「七現二隱」,故今有北斗七星之說。傳說能看見這兩顆隱星的人可以得到長壽。道教認為祈禳北斗,可以消滅解厄,還衍生出修行的的斗法[1]。《三國演義》寫諸葛亮病重,在軍帳中設香花祭物,行法祈禳北斗[2]。

這九星在‘雲笈七簽’24「北斗九星職位總主」的別名分別是︰第1陽明星、第2**星、第3真人星、第4玄冥星、第5丹元星、第6北極星、第7天關星、第8洞明星(輔星)、第9元星(弼星),由九位大帝各主其星,攝理二十八個星辰。

通過北斗七星,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知名天體。沿天璇、天樞方向,可以找到北極星,沿天權、天樞方向,可以找到五車二,沿天權、天璇方向,可以找到北河二,沿天權、天璣方向,可以找到軒轅十四,沿「勺柄」往外方向,可以找到大角星,沿天璣、天權方向,可以找到織女星。

在北美洲,這個星群也稱為酒葫蘆,是大熊座星座的一部分。大熊座中這兩顆非常靠近,並且可以指引出北極星。北極星是一顆拱極星,並且幾乎永遠在正確的指出北方方向。因此,北美洲有個民間傳說,所有的黑奴都喜歡尋找酒葫蘆,跟隨它就可以找到北極星,到可以獲得z y u的北方。

《金鎖流珠引》卷五記載的斗法有︰「衣斗、履斗、飛斗、戴斗、順斗、倒斗、反斗、橫斗、低斗、逆斗、昂斗、坐斗、行斗、臥斗、指斗、魒斗、務斗、魁斗、剛斗、柔斗、y n斗、陽斗、邪斗、正斗、收斗、捕斗、誅斗、禁斗、弘斗等法。並以禹步相添,正行正一之法,立能興動風雨,天地順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曦塵最新章節 | 曦塵全文閱讀 | 曦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