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晉隋 第三十六章 王馬之爭

作者 ︰ 陳邵軒

()王敦率大軍干脆住在了建業,想找一個良辰吉r 行篡逆之事,司馬紹只能用不斷為其加尊號的方法拖延時間。令王敦頗為惱火的是,群臣反對也就算了,連王家子弟都不支持他。族弟王彬r 夜勸諫,王敦竟起殺心,王彬干脆搬出哥哥王澄的遺像,王敦這才作罷。王家雖然人多,但也禁不住這麼殺。

王導比堂兄清醒得多,他心里清楚︰這個天下不是隨隨便便易姓的。王家勢力再強,也不可能對抗全天下,皇室尚未失德,再由王敦這群人折騰下去,局面將無法收拾。因此,他勸王敦早r 離開建業。

王敦臨走前,給一大家子都封了官,如王舒為荊州刺史;王彬為江州刺史;王敦加尚書令等,這些人雖然表面上接受了王敦的任命,但心都是向著皇室的。佷子王允之甚至自願充當皇帝眼線——此時的王敦,已經眾叛親離。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離開建業後不久,王敦突然得了重病,病情急劇惡化,不幾r 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王敦自知大限將近,就把心月復錢鳳等人叫道病榻前交代後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給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解散軍隊,命人到建業請罪;中策,撤回武昌,割地自立;下策︰趁自己還沒死,火速發兵建業,徹底廢了皇帝。

這三條計謀傳到錢鳳耳朵里,徹底顛倒過來。王敦還活著,當然不能造反,錢鳳于是和左司馬溫嶠密謀︰等王敦這個老小子死了再干!溫嶠正是司馬紹打入敵人內部的間諜,他表面上點頭稱是,待錢鳳走後,連夜趕回建業,向皇帝報告情況。

第二天,侍衛報告王敦︰「溫嶠不見了!」王敦听後,大喊不妙,被這孫子賣了!他顧不上處置錢鳳,立即發兵東下,上中兩策完全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這也意味著王敦放棄了最後一次扔下屠刀的機會,史書會這麼記載︰王敦,東晉叛臣。

王敦,東晉叛臣。

在用將問題上(王敦連病榻都不能下,不可能帶兵),兄長王含自告奮勇,請求率軍出征。事情因王家而起,最後由王家人解決,再好不過。王含詢問王敦︰「一旦事成,天子當如何處置?」王敦說︰「祭天儀式尚未進行,司馬紹算什麼天子!殺了便是!」

建業。

司馬紹听完溫嶠的匯報,立即發兵討伐。他任命王敦為大都督(虛餃一個);溫嶠防守石頭城;祖約(祖狄之子)蘇峻等人護衛京師;郗鑒為右衛將軍,引軍出征;司馬紹則據守建業最後一道防線,皇宮。這可以算是司馬紹所能組建的最豪華的皇家陣容了,至于效果如何,不妨讓我們擦亮雙眼。

既然人都到齊了,開打!

王含率領三萬人,從水陸兩方面行軍,很快抵達秦淮河南岸(秦淮河就在今天的南京城內),溫嶠見狀,燒毀了秦淮河上的所有橋,並派兵把守所有渡口。王含無法渡河,就地駐扎下來。溫嶠趁王含立足未穩,緊急招募了一千勇士,以夜s 為掩護向對岸突擊,王含軍大亂,被殺者不計其數。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千人的統帥正是段匹磾之弟,段秀。

王敦接到戰報,急火攻心之下,死了。王應怕影響軍心,隱瞞了王敦的死訊,並且將尸體就地掩埋(王敦一輩子叱 風雲,死後竟是如此淒涼)。做完這一切,王應假借大將軍名義,命前線部隊繼續進攻。

主將一直不露面,將士們開始懷疑王敦是不是掛了,正巧尋陽太守周光帶人來投靠,王應苦苦阻攔,不讓他拜見王敦。周光更加確信王敦已死,他命人四處散發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終于傳到了王含軍中。

王含手下的士卒有不少是懾于王敦的威嚴才拿起武器的,沒幾個人心甘情願的替他賣命,而王含又沒什麼威望,「雙管齊下」,秦淮河南岸的叛軍迅速作鳥獸散。大勢已去,光桿司令王含索x ng去荊州投奔刺史王舒去了。王舒率大軍迎接,並沒有把王含迎入府第,而是把他扔進了長江喂魚,錢鳳等人亦被滅族。有意思的是,王導因為平叛有功,受到重賞。

王敦之亂至此徹底平定——為時兩年,若干王家子弟被殺。不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場聲勢浩大的內亂。

王敦兄弟為東晉的建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王敦在外,王導在內。兩人的分工本來非常默契,但隨著王導勢力的膨脹,司馬睿漸漸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迫,為了對抗王家,司馬睿重用江東士族,如劉隗等人。這極大地威脅到以王敦為首的中原士族的利益。在這種大背景下,王敦起兵反叛。

結果呢?看似皇室取得了勝利,實際上王導仍牢牢把持著朝政大權,而且有了王敦這個教訓,明帝及其繼任都不敢輕易挑戰以王導為首的中原士族的權威。王導雖然身為平叛總司令,但在叛亂中可以說是毫無作為,盡管如此,司馬紹還是厚賞王導,這也可以看做是皇族的妥協。

皇族、中原士族、江東士族,這三者矛盾一直伴隨了東晉一百多年,終其東晉一朝,都沒能得到徹底解決。

有點說教的意思了,別說讀者,就是作者都覺得無聊,但又不得不說,這些東西雖然枯燥,但對于認清歷史的本質大有裨益。讀史使人明智,智在哪?就隱藏在一系列史事的背後。

王敦之亂平定後,陶侃迎來了人生的第二ch n︰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軍事,兼任荊州刺史。看似威風,實則不然,雍梁之地早已劃入前趙版圖,這個任命有那麼點自慰的意思。不管怎麼說,畢竟是升官了,陶侃身為吳人,能擔此大任,可以說是中原士族向皇室妥協的產物。

又說教了,打住!下面說點有意思的。

前趙在劉曜的治理下,頗有些風生水起。人吶,一旦吃飽了就想找點事做,後趙石勒太強大了,此人的麻煩萬萬找不得。目光繞國界線轉了一圈,劉曜大筆一揮,把目標定在了涼州。

張軌死後,張寔接了老爸的班,張寔在任期間,經歷了一場叛亂,最後與叛賊劉弘同歸于盡。張寔死後,政權交到了現任皇帝張茂(張寔之弟)手上。「皇帝」一詞需要強調。張軌一直以涼州刺史自居,他死後,西晉旋即滅亡,兒子張寔于公元320年建立涼國,史稱前涼,前涼雖然建立,但一直沿用晉朝年號,至今未改元。

劉曜親率大軍二十八萬,于長安發兵,由隴上(今泛指陝北、甘肅等地)西進,攻打前涼。趙軍前鋒劉咸向冀城(今甘肅谷縣)進攻;呼延晏出兵桑壁(疑山西永和縣)。劉曜仗著人多勢眾,沿黃河排開陣勢,兵營長達一百多里,一百多里,什麼概念?

劉曜下令這二十八萬人同時擊鼓,河水被激起陣陣水霧。前涼的沿岸守軍還以為地震了,紛紛逃命。劉曜放出口風,要兵分一百路進攻!平均每里地三千人。如此之強的攻勢,不得不讓人膽寒。

劉曜的前鋒部隊順利渡過黃河,兵鋒直指姑臧(今甘肅武威地區),姑臧可是前涼的都城!眼看涼州不保,不少人勸張茂讓出姑臧以避其鋒銳,涼州就那麼大,能跑到哪去?說白了就是勸張茂跑路。

張茂卻不慌不忙地安慰眾人︰「敵軍雖然號稱二十八萬,但這些人十有仈ji 是臨時拼湊的,真正肯替劉曜賣命的沒幾個人,此為其一,大軍勞師遠征,後勤軍需必然無法供應,此為其二,我們只要固守成池,不出二十天,敵軍不攻自破!」

自己有幾斤幾兩,劉曜還是拿捏得很準的,正因如此,他一直不肯渡河,只是派前鋒襲擾姑臧周圍。

劉曜的糧草果然出現了供應危機,只是礙于面子,死活不肯撤軍。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啊!張茂也開始著急,萬一劉曜腦子一熱渡河作戰,到時候會很麻煩,無奈之下,他寫了一封降書,派使者交給了劉曜。

劉曜好容易找到一個台階,趕緊撤軍。一場稀里糊涂的戰爭就這麼稀里糊涂地點到為止了。劉曜剛撤回去,就接到一份戰報︰後趙犯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亂世晉隋最新章節 | 亂世晉隋全文閱讀 | 亂世晉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