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心里還有幾許惋惜,默默地暗嘆︰「自己運氣為什麼這樣的不好,前世經過自己的打拼終于盼來了穩定的生活,誰曾想哎,可死就死吧,至少自己因公殉職,死得其所,或許還是個烈士吧?但現在竟然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畢竟還能再活一次,也算老天對自己不錯了,可現在好像有點悲催了不過除了盡快適應新身份,還能怎樣呢?」無奈的搖搖頭,既然不得不接受張瑞這個新的身份,就不能不為這個新身份的未來做打算了。依稀回想起張瑞這幾個月經歷,先是依從父親安排出城避禍,繼而城破逃亡,逃亡途中又遇見賊兵搶掠,兩個家丁一個被人群沖散,生死不明,另一個護主身亡,雖然盤纏終究被洗劫一空,兄妹三人x ng命卻安然無恙。就這樣他帶著弟弟、妹妹隨同難民一路南逃,來到這南京城外,雖談不上九死一生,但也是歷經千辛萬苦。
現在他要面對的第一問題,就是怎樣帶著弟弟、妹妹生存下去,僅靠自己在這亂世之中維持生計,何其艱難,況且弟弟、妹妹尚未成年。自己前生是獨生子女,不曾有過兄弟姊妹情深的感受,但現在這個身份讓他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切,前世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我的兄弟姐妹》,現在的自己與電影中的「哥哥」處境差不多吧。現在只得暫時投靠李綱,走一步算一步了,總比成為流民要好得多吧。只是不知道現在能不能進城,當r 眾多難民來到南京城下,守城官兵被金兵嚇破了膽,緊閉城門,難民被拒入城,大批難民只得繼續南逃。但多r 來的高度緊張、長途奔波,以致他體力不支,隨即昏迷,弟弟、妹妹只得艱難的帶著他尋了這一破廟,暫且安身。現在自己身體略見好轉,今天天s 不早,只得明r 再做打算,打定主意後便不再多想,繼續睡下,一夜無話。
次r 天明,起身後已感覺大好,想來身體並無大礙,只不過是長時間辛苦跋涉所致,兄妹三人來到城門下,已不見當r 緊張氣氛,城門大開,偶有人出入。在守城兵丁鄙夷的目光下,三人膽怯地快步入城,幾下里打探,終于來到了李府門外,請門子通傳後,不一會便有管事帶三人進府,李綱為官清廉忠直,其府邸並不很大,只有三進,穿過天井里,便已來到正廳,見一人正端坐正堂,頗有幾分威儀,此人正是大宋名臣李綱,當r 陳東領導太學生為李綱請願,張瑞也是參加的,但卻未曾親見,現在當面,竟是有些怯怯不安。此刻李綱正看著這破爛不堪的兄妹三人,只是略一皺眉,未等三人拜見,便吩咐下人先帶三人下去,梳洗、用飯後再來回話,一番打扮後,下人又端上飯菜,三人顯然都是餓狠了,張昊、楚楚一番狼吞虎咽,張瑞愛惜的模著楚楚頭道︰「慢些用,莫吃得太急」,二人已是渾然不管他人,絲毫看不出曾是大家出身,張瑞微笑著搖搖頭,便也顧自吃起來,雖然也是很餓,但他吃得卻是很斯文,用飯過後,不一會下人便又帶三人來到正廳。李綱只見堂下張瑞身著白s 長衫,更襯托的他膚s 白皙,五官清秀。雖還有些憔悴,但絲毫不掩蓋其清秀中帶著的一抹俊俏,帥氣中又帶著的一絲溫柔!真是個人間俊俏少年郎,濁世翩翩佳公子!與剛才真是天壤之別。
張瑞進來後,一撩袍子的下襟,朝桌上供著的孔聖人像恭敬行禮。這舉動又讓李綱好感倍增。給孔夫子行完禮,張瑞又朝向李綱,朗聲道︰「學生張瑞,見過相公。」
李綱趕緊呵呵笑道︰「快快請起,不必拘禮。」吩咐三人落座後,道︰「國蒙大難,社稷不幸,生靈涂炭,爾等也受苦了」,又道︰「吾聞尊父已遭不幸,尊父身赴國難,吾深敬之,吾為尊父生前至交,斷不會令忠良之後再遭苦難」說完已是黯然神傷,不再一言。
張瑞三人也是掩淚低泣,片刻,張瑞站起又朝向李綱再次拜道︰「家父常對我提起相公事跡,蒙相公于我兄妹三人落難之時收留,我兄妹無以為報,只能銘感五內……」
李綱擺擺手道「免禮了,吾為尊父至交,爾等世伯,不必再以相公相稱,爾等為吾子佷,吾責無旁貸,爾等暫且在吾府中安身,r 後再為爾等打算,今r 先下去歇息吧。」
張瑞再次致謝,這才躬身告退,離開了正廳,便有下人帶三人下去安置。
次r ,便有下人通傳,道︰「老爺在正廳,有事請公子相商」
張瑞來到正廳拜見李綱,落座後。
李綱頷首道︰「听聞你在太學用功,想必已熟讀四書五經了吧?」
「讀過。」張瑞起身答道。
「很好。」李綱一指頭上的匾額道︰「為老夫解釋一下,這四個字的出處。」
「中和位育……」張瑞腦海中便閃現出一連串字句,不由月兌口而出道︰「這句話是出自《中庸》第一篇第五句,聖人在《中庸》的開篇中講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不錯,那是什麼意思呢?」李綱點頭笑道。
「大本者,天命之x ng,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達道者,循x ng之謂,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此言x ng情之德,以明道不可離之意。自戒懼而約之,以至于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失不守,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自謹獨而j ng之,以至于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所以‘中’是天地‘位’的前提,‘和’是萬物‘育’的前提;只有天地萬物的存在狀況適中才能謂之‘安其位’,只有天地萬物之間和睦相處才能謂之‘遂其生’。從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和’是‘位育’的前提,而‘位育’則是‘中和’的最終歸宿。」
這是朱熹的解釋,張瑞的前世是學漢語言文學的,文學功底深厚,曾被稱為文學院「四大才子」之一,在當時公務員考試中其申論亦是大放異彩,想不到世事境遷現在又派上用場了。至于朱熹他老人家現在還尚未出生吧,張瑞此時借用,倒是成了個人的見解了,也不算褻瀆了古人。
說完後,張瑞便安靜的立在堂中,靜靜地回味方才所言,似乎心有所悟。
李綱也雙目微閉,不言不語,仿佛亦有所感悟。
好在兩人的神游狀態沒有持續多久,只听李綱撫掌歡笑道︰「好,見解獨到,悟x ng之高令老夫嘆服。」
張瑞趕緊謙虛道︰「小佷不過是謹記聖人之言,稍加體悟罷了,世伯過譽了。」
李綱捻須笑道︰「你今年多大了?」
「虛度十八光y n。」張瑞輕聲道。
「十八歲能達到如此程度,可見你天分之高,用功之深。難得,難得啊!」
張瑞也心道︰‘來正題了。’果然,便听那李綱轉過頭來,笑眯眯道︰「世佷啊,你對當今局勢可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