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相遇有時候真的有宿命。比如胤和黃履莊。剛來到遼東的時候,胤一度想過把自行車造出來,後來想想大清此時還沒有橡膠,又沒有車床使得軸承、齒輪恐怕都無法制造,這樣造出來的自行車恐怕不是他能忍受的。又過了一年,肉食加工廠的生意越來越好,又已經進入了正軌,他也用不著再花太多的j ng力。因此閑下來的他又琢磨著造個沙發出來。想想這應該不算什麼高科技吧?可沒想到的是沙發也不是那不是那麼好造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彈簧的制造。
就在他犯難的時候,李福提到了黃履莊。這黃履莊乃是揚州人,據說從小聰明能干,喜歡動手制作各種奇怪異物件。李福知道他乃是因為心齋居士的《虞初新志》中標收集了他的確故事。這《虞初新志》中所收集的不少篇章都是小說的確筆調敘寫了引人入勝的不平凡的小人物故事。但與一般的確小說不同此書中大多都是真人真事﹐並不都是子虛烏有。
《虞初新志•黃履莊傳》的記述中,在黃履莊28歲以前已經發明了相當多的機械器具,皆構思巧妙,令人嘆為觀止。他為此專門寫了一本《奇器目略》,記錄了自己的一些科技發明。
李福這麼一說,胤頓時就來了興趣。連忙拿了《虞初新志》一看。這不就一中國愛迪生嗎?他制作的那些奇器五花八門,比如︰自行車、微鏡、千里鏡、望遠鏡、取火鏡、臨畫鏡、多物鏡、驅暑扇、龍尾車(提水機械)、報時水、瀑布水等等。
而且不久胤又紅又專打听到為了發明這些機械,黃履莊還特地制造了x ng能很好的彈簧,這些彈簧的x ng能雖好,但起初制造速度並不很快,為此他又造了一台專門生產彈簧的設備,能夠批量制造彈簧,揚州附近的工匠聞訊紛紛前去索要,黃履莊十分慷慨,將彈簧免費贈送給他們。有了大批高質量的彈簧,黃履莊又能發明更多的奇器。
他不禁感慨如果自己早開始制造自行車就好了不得,那說不定期一年前就見到這位次奇人了。于是他立刻托人找去尋找黃履莊。兩個月後,揚洲知府親自派人將黃履莊送到了沈陽。
初見黃履莊的時候,讓胤很是吃了一驚。他的臉s 蒼白的厲害,模樣也很不開朗,眼神讓人覺得有些狡詐多疑。雖然看起來三十來歲的年紀,但是青灰s 的臉s 卻表明他的健康程度很讓人懷疑。
過黃履莊的技藝確實沒話說。盡管因為線圈間距很稀疏而且不能做到等距,再加上材質的原因使得他制造的彈簧遠不能和現代的彈簧相比,不過用作沙發還是足夠了。這就足以讓胤嘆為觀止了。于是,不久胤名下的產業又多了一個沙發行。兩年多過去了,因為沙發全由手工制作所以非常昂貴,但是卻供不應求。按現在的月產量已經預訂到兩年後了。
無論是對于胤還是黃履莊,兩年來沙發的熱賣還在其次,最重要的這兩年來兩人都得到了大大的滿足。對于胤來說不少現代的東西都得到了實現或者部分實現,讓他大感欣慰。對于黃履莊來說九阿哥的那些層出不窮的新奇的想法總是如天馬行空一般不著痕跡,但是卻又並胡思亂想。用黃履莊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九阿哥恍如一盞探路的明燈始終指引著他前進的方向。
兩年來,他們一個說一個做,先後造出了簡易的溫度計、羅經盤、滾珠軸承,把彈簧、軸承安裝在了馬車上用于減振等等。雖然因為胤不想太過高調同時也因為人手缺乏的原因,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沒有推廣。但胤還是很高興,因為這個世界正在一點點的被他所改變。
胤一邊听著報告,一邊胡思亂想著。「 鐺」一聲門被重重地撞開了,一陣刺骨的寒冷夾雜著濃重的魚腥的冷空氣沖進來,直襲向人的脖子。
胤從沈陽到金州算得上是輕車簡行,但身邊還是跟著八個侍衛。分成兩班輪流值守。能夠不經通報直接進門而又如此莽撞的大概除了黃履莊沒有第二個人了。
胤將身子微微一側,果然猜想的沒錯,進來的正是黃履莊。他象一頭莽撞的小鹿直沖沖地就闖進門來。他的那張瘦削的臉被凍得通紅,頭上還飄散著點點的雪花。
「啪」的一聲黃履莊將門重重關上,雙腳使勁的跺著靴子上的雪,砸得地面咚咚直響。
胤眯著眼楮有些詫異︰「不會吧?剛剛我還看夕陽來著。就這會兒功夫就下雪了?現在可還沒入冬啊。」
「誰知道呢?」黃履莊這兩年和胤相處久了,知道他確實不是個講規矩的阿哥,所以不在正式的場合下都是隨意得很。他一邊抖著頭上和衣服上的雪,一邊慢吞吞朝沙發走來。
「成功了?」黃履莊是個臉上藏不住事情的人,因此雖然走進來後,裝作很平靜的樣子,但胤還是從他的臉上看出了笑意。而且黃履莊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如果不是研究有了進展,他是不可能如此輕松的來這里。
黃履莊微笑的點了點頭。
胤在現代曾經是個軍事迷,不過離發燒友的境界還差的遠。所以也就只能泛泛而談而已。來到這個時代,真要他提出具體的軍事技術改革,他基本上無所適從。不過,一年前他在金州港口看到過大清水師的戰船。火炮的簡陋不用說了,最重要是他發現戰船上只有船頭和船尾各架有兩門火炮,而四門火炮也都只是簡單的固定在木頭架子上。
火炮的改進他自估沒這個本事,但是他認為在炮架方面進行些改進他提出些意見應該還是可行的。雖然具體如何改進他不知道,但是起碼炮架應該要改成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此外如果可能應該讓火炮裝上退進裝置。再者,就是一個再小白的軍事迷也知道在鐵甲艦出現之前,舷側炮才是海上炮火的主流。
之後經過了幾個月的仔細了解,胤才知道原在16世紀初,歐洲戰船上已經開始設置「舷窗」。舷側炮已經是歐洲各國主要的海上火力。而大清的水師中,那些水師的主戰船上也同樣大量配置了舷側炮。看來他的這點見識是無用武之地了。
此外,他還了解到在17世紀初,歐洲的火炮sh 擊技術的一項重要革新就是用繩子來制止火炮後坐。這一技術尤其廣泛應用在海上戰船中。防止後坐的駐退索的使用使得舷側炮中的包括炮門在內的相當一段炮身可以留在船艙內,這樣就可以讓炮手很容易地就裝填彈藥。而在以前,為了制止炮身後坐,火炮通常被緊緊固定在船的艙壁上,炮管伸出船外,因此裝填彈藥相當困難。在激烈戰斗中,簡直無法進行。據說,英國人正是廣泛利用了這一技術才打敗了西班牙人。
不過,目前歐洲各國在火炮退進裝置上也僅僅是使用了駐退索。在胤看來實在是太簡陋了。可即使是這樣的技術在大清水師中也還沒有得到應用。這個時代因為還沒有出現線膛炮。滑膛炮糟糕的j ng度使得海上的炮戰通常只發生在500米以內。而且即便是歐洲普遍公認的炮擊技術最優秀的西班牙炮手在400米左右的距離準確率也通常無法達到百分之五。糟糕的準確率再加上沒有進退裝置使得即便是在歐洲此時的海戰如果不能對敵船作猛烈的直接的沖撞,並象冷兵器海戰那樣直接派遣士兵登上敵船進行一場殘酷的短兵相接的搏斗,那末戰斗就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亞洲就更不用說了。火炮對于海戰來說更像是一個昂貴卻不實用的玩具。
在其他方面,胤所知不多。不過對于退炮裝置他還是知道一些。似乎歷史上早期的退炮裝置就是在炮架和炮身之間加上金屬彈簧。
胤認為只要彈簧能合格,這東西造出來應該不難。但是他相信這東西的出現卻會在海戰史上翻開嶄新的一頁。因此他很是斟酌了一番,覺得黃履莊此人應該算得上安全可靠,這才在三個月前向他提出了構想。
現在看來應該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