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9.第五章 出 師 荊 江(一)

作者 ︰ 興利

第9節第五章出師荊江(一)

過完年,饒民太即刻動員和組織松滋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斗爭。全縣征召了八個連的英雄兒女,編成志願軍一個步兵團,縣委書記周致遠和縣長饒民太與營團干部們緊緊握手,看著他們在松滋人民的夾道歡送中,雄赳赳,氣昂昂,英勇開赴朝鮮前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

1952年3月,饒民太以縣指揮長的身份,率領松滋縣四萬多名民工,浩浩蕩蕩參加了偉大的荊江分洪工程建設。

人們不禁要問︰抗美援朝戰事正酣,國內為何要興師動眾修建這麼巨大的工程呢?

原來,荊江防洪的大事緊連著北京,牽動著新中國最高領導們的心。

早在1949年夏,荊江大堤馬家寨一帶,因經不起洪水的沖擊,大部堤身已經崩塌,眼看就要潰口,所幸解放軍趕到,他們邊打仗,邊抗洪,不久洪峰退去,僥幸避免了一次毀滅性的災害。1950年淮河發大水,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由此及彼,憂慮起荊江來。他想︰荊江歷史上的慘景不能重演,今日淮河的災難不能再現荊江。8月,周總理親自主持召開治淮會議。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參加了這次會議,他為周總理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的治水態度所鼓舞。會後,林一山回到武漢,立刻主持了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區的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工作。在察勘漢江大堤和荊江大堤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荊江分洪工程為中心的防洪計劃作為治江的第一階段。1950年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期間,中南局代理書記鄧子恢向**、**、周恩來匯報了荊江分洪工程設計方案。**、**、周恩來非常重視,親閱了工程設計書,並派人向林一山詢問了一些細節。

兩個月後,周總理主持召開政務院第67次會議,水利部長傅作義作了《水利部關于水利工作1950年的總結和1951年的方針與任務》的報告,他指出︰「長江最近幾年的治理,應以荊江防洪工事為重點,荊江容量不能安全承泄川江最大洪水來量,應測勘研究分洪蓄洪方案,並推進準備工作。」荊江分洪工程需要湖北、湖南兩省協力合作,周總理還親自給中南局鄧子恢寫信,談到明朝一代名相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他認為長江水多不能向北淹,往洞庭湖流問題不大。周總理指示︰搞荊江分洪工程不能搞本位主義。信寫畢,他讓水利部黨組書記兼副部長李葆華持信去武漢找鄧子恢。鄧子恢很快就召集了中南局會議,李葆華在會上傳達了周總理提出的興修荊江分洪工程,避免水淹武漢的意見。鄧子恢還分別找湖南湖北的程潛和張難先談話,初步取得了兩湖領導人相近的看法。

原來,長江上游來水進入荊江後,每年有相當一部分水量要經過南岸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個進口,流入洞庭湖調蓄,與湖南的湘、資、沅、澧四水匯合後,復由城陵磯注如長江,因而形成了復雜的江湖關系︰即一方面不能不通過洞庭湖調蓄,另一方面江水入湖時泥沙俱下,導致湖泊日益淤積和萎縮,加之近百年來湖區圍墾人為的縮小了洞庭湖的面積,減弱了洞庭湖的蓄洪能力。這些江湖關系矛盾日益激化,引起湖北、湖南兩省人民生死利害的沖突。

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荊江分洪工程方案,包括荊江大堤加固、進洪閘、節制閘、攔河土壩、圍堤培修以及安全區等工程項目。分洪區位于荊江南岸,湖北境內公安縣虎渡河以東,安鄉河以北,外圍自太平口沿長江干堤至藕池口,折向西南抵虎東干堤,再沿虎東干堤至太平口,成一袋子形,總面積921平方公里,有效庫容54億立方米。湖北對此方案持積極態度,湖南則有些顧慮。歷史上有舍南救北的矛盾,荊江分洪區雖在湖北境內,但分洪區蓄滿水,就好像在洞庭湖頭上頂了一盆水,萬一南岸大堤決口,湖南常德地區將變成「水鄉澤國」。湖南黃克誠擔心地說︰「荊江分洪搞不好,湖南出了力,就等于自己淹自己。」經周總理、鄧子恢作說服工作,兩湖看法有所接近。不料時隔不久,情況突然有了變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