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11.第六章 碎 石 先 鋒 辛 志 英(一)

作者 ︰ 興利

第11節第六章碎石先鋒辛志英(一)

縣政府通訊員張道武,氣喘噓噓給饒民太帶回這樣一道命令︰二十天內,作好太平口附近虎渡河上的攔河壩。

饒民太心中一緊,深深知道這一任務十分緊迫而又艱巨。他立即召開指揮部緊急會議。饒民太兩眼透射出堅不可摧的目光,大聲宣讀了總部的命令後,說︰「虎渡河攔河壩的修築,對整個荊江分洪工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有了它,虎渡河下游黃山頭節制閘(南閘)才能安全施工;太平口進洪閘(北閘)所需器材,也才能從河西揚家尖碼頭,通過壩上鋪設的輕重鐵軌,用車子運到工地;同時住在河西的數萬民工,每天上工地才可以避免因船渡而浪費寶貴的時間。為了抬高水位保證太平口進洪閘器材供應,同時保護黃山頭節制閘的安全,上級命令攔河壩必須在桃汛到來以前築成。」

八區區長唐忠英,是一位濃眉大眼的英俊漢子,松滋縣西齋區人,早年曾跟著賀龍鬧革命,抗日戰爭時在松滋打過游擊,說起話來是洪音亮嗓︰「這條攔河壩要築在虎渡河入江之處,但這段河水湍急,河底多為流沙,築成這座攔河壩,可是一個技術性較高的工程啊!」。

大隊長鄭定智上前問道︰「饒縣長,上級給我們多少時間來完成?」

「這條壩規定長557米,腳寬169米,壩高13米,計劃土方19萬多方。記住︰指揮部只給了我們20天的時間!」

區長鄉長村長們一起來到虎渡河邊,望著眼前里把路寬的河面,不少人偷偷伸了伸舌頭。

饒民太知道要做好這個工程是很不容易的,桃汛隨時可能到來。如水漲雨多土被沖走,將會給攔河壩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特別是自己不懂技術。但他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心想︰黨把這樣一個重要任務交給自己是件多麼光榮的事!于是他把拳頭一舉,堅定地對同志們說︰「在**人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哦 啦!日本鬼子那麼猖狂,蔣介石不是號稱八百萬軍隊嗎?還不是被我們打的落花流水。攔河壩也難不住我們!」身材魁梧的唐忠英「霍」地站起來,聲音震得蘆葦棚沙沙作響。

「老子這次豁出去了!饒縣長,你就下命令築壩吧!」大隊長鄭定智臉漲的通紅。

鄭定智是涴市人,生于1925年,出身貧苦,幫工為生。這次他帶領5000民工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因在堵口截流中表現英勇,被荊江分洪總指揮部評為「甲等勞動模範」。此後他跟隨饒民太轉戰南北,1958年冬帶領850名民工支援丹江口水庫工程建設,任松滋民兵團團長兼政委,又出色地完成了丹江水庫圍堰堵口施工任務,此是後話。

築壩動工後,一連串的困難接踵而來。部分民工見任務大,情緒很不穩定,民工大會上有的民工著急地問︰「饒縣長。這樣大的河口子,怎樣堵得住?」饒民太微微一笑,反問道︰「你們說,過去土匪惡霸厲不厲害?民工一致說︰「厲害,但被我們農民組織起來打垮了。」饒接著又問︰「美**隊厲害嗎?」「當然厲害,飛機和大炮多得很。但還是被我們英雄的志願軍給打得狼狽不堪!」「長江的水大,堵口怕不怕?」饒民太把話題引到堵口上。「長江水是大,口子難堵,但我們人多力量大,是不怕的,一定要和打鬼子和土匪惡霸一樣的戰勝它!民工們激動地舉起拳頭異口同聲呼喊起來。

工地上幾萬人在不到兩千平方米的圈子里挑土,擁擠不堪,挑起土來走不動。頭幾天工作效率低得驚人,每人每天只能作土方0?2方,照這樣進度三個月也完不成任務。饒民太看在眼里急在心,他深信依靠群眾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于是一面向工程技術人員虛心學習,有困難就問;一面深入群眾,和農民一塊挑土、挖土,一塊吃飯,很快就和群眾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在群眾中發起了合理化建議運動,不斷召開積極分子會議研究改進工作辦法。很快,他就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創造了「堤上分行,堤下插花」的挑土法,並將萬余民工編成了土工隊、石工隊、捆枕隊、拋石隊、運輸隊等合理勞動組合,工作效率一下就由每人每天作0?2方,很快地提高到1?9方到2?5方。

由于民工多是農民,起初不易習慣于過有組織、有制度的生活,本來規定每天早上五點半鐘上工,有的七點鐘還不到工地。饒民太也是窮苦農民出身,了解農民的舊習慣。他拿起扁擔和鍬,參加民工中一塊挑土挖土,從實際進行組織教育;同時有計劃的分批帶領民工們到進洪閘工地參觀工人使用拌合機,工人扎鋼筋的工作場面,講解工人的偉大,說明有組織、有制度,遵守勞動紀律的重要意義。農民們見到工人分工合作有序,圍著機器緊張地工作,說明組織起來,力量是無窮的。很多農民受到感動,向饒縣長表示︰「今後我們要按時上班,不完成任務不回家。」饒民太滿意地點點頭。

這天,唐忠英「咚咚咚」興奮地跑到縣指揮部,來不及擦去滿頭大汗,就急著向饒民太報告︰「饒縣長,采石工地上出了一個女英雄哦!米積台鄉的辛志英苦干加巧干,創造了錘石子的新紀錄!」原來,建閘工程澆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碎石子,且大小要合乎質量,全靠人工錘石,松滋縣的上萬名民工承擔起采石碎石的艱巨任務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