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23.第十章 捷 報 頻 傳(二)

作者 ︰ 興利

第23節第十章捷報頻傳(二)

北京的激勵在松滋縣化成了巨大的動力,全縣捷報頻傳。

全縣完成了捐獻兩架飛機和大炮款34萬元的光榮任務。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人民幣4624元,毛巾2148條,肥皂1327塊,布鞋600雙。

土地改革至1953年結束,經過插標定塊,核實土地面積215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26萬畝,28.8萬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並分得房屋、耕畜和農具。廣大農民熱情高漲,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農村開始推廣新式步犁、雙輪雙鏵犁、三齒和五齒耘鋤。條播器等改良農具,使農業生產力大大提高。1953年全縣糧食產量達到3.65億斤,是松滋縣史無前例的高產記錄。八寶垸土壤肥沃,油砂土質多,特別適宜種植棉花。出產的棉花色澤潤白,縴維細長,品質優良,暢銷沙市、武漢、上海等地棉紡廠,被列為上品,供不應求。

全縣有林業用地162萬畝,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林面積達125萬畝,多為馬尾松等材料。縣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興辦林場,伐木加工,很快縣內生產的木材就運銷到荊沙、武漢等地。

縣人民政府大力創建地方國營經濟企業,1950年接收永安米廠,改為松滋人民米廠(新江口米廠前身);1952年接收「泰順和」和「胡春永」兩家私營釀酒作坊,建立松滋縣人民酒廠(著名白酒——白雲邊酒廠前身);接管利民印刷局,創建松滋縣人民印刷廠;投資21000元,建成松滋縣人民玻璃廠;還先後在新江口、謝家渡、涴市、新場、朱家埠等地興建軋花廠;興建松滋縣電廠等。

大力興辦供銷合作社。1951年縣人民政府設合作事業指導科,次年縣成立合作總社,各區合作社建。至1953年,全縣建有區合作社10個,消費社2個,生產社5個,分銷店42個,至此,全縣集體商業網點形成。供應農民所需的生產、生活物資,代國家收購農產品,經營土特產品,組織城鄉物資交流,為促進城鄉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松滋的土特產品桐油、皮油、木油、斗方紙、蠶絲、蓮子、蜂蜜、黃花菜、蘆席等,遠銷各地,頗有名氣。

銀行事業蓬勃發展。縣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松滋縣銀行和湖北省銀行松滋辦事處,在此基礎上籌建中國人民銀行松滋縣支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沙道觀辦事處。至1952年底,全縣已有區鎮營業所11個,工作組7個,配備工作人員222人。為全縣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編制現金收支計劃,掌握現金的發放與調撥,權衡投放與回籠的比例,為全縣經濟恢復和發展作貢獻。縣人民政府積極采取鼓勵發展私營工商業,調整工商稅制等一系列措施,全縣經濟快速增長,財務收入成倍增加。至1952年,財政收入達到884萬元;1953年,財政收入達到910萬元,是1950年的4.27倍——

抗美援朝期間,一個小小的松滋縣就完成了捐獻兩架飛機和大炮款34萬元的光榮任務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