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頌 24.第十一章 淚 別 松 滋 河(一)

作者 ︰ 興利

第24節第十一章淚別松滋河(一)

春天來了!日光煦煦,大地返青,松滋河畔一片生機勃勃。天空,南來大雁陣陣,新燕雙雙對對齊飛;岸邊,楊柳細細隨風搖擺,桃花灼灼競相盛開;路上,車歡馬叫急馳飛奔;河中,帆船點點,漁歌紛揚;田邊地頭人聲鼎沸,耕田整地真忙,多美的地方啊!

可是,病魔卻向楊錚襲來。

醫生初步診斷︰楊錚可能得了胰腺癌!

這年她僅有40來歲,正是中年。她怎能舍得下休戚相關的親人,怎能舍得下生死與共的戰友,怎能舍得下年少的子女,怎能舍得下心心相印的丈夫呢!松滋人民銀行剛建立不久,有多少事情等著她去做啊!新中國剛剛建立,人們才安居樂業,有多少幸福美好的憧憬要去安排、去努力呀!人們得知這一消息後,心都碎了。饒民太心里像刀割一般,臉更加削瘦下去,但他強忍著,仍舊拼命工作,白天下鄉調查,晚上整晚整晚地開會,為全縣的工農業生產忙碌著。

此時,楊錚卻出人意料的鎮靜。病痛的折磨,使她精神憔悴,身子日弱。她不忍心同志們過多為她擔心,親人過多地為她難過,尤其是饒民太負責全縣黨政大事,更不能分散他的精力。她接受了醫護人員的苦勸,準備去武漢進行確診和治療。楊錚的心細是出了名的,說話輕聲細語,待人真誠溫暖,思考問題遠瞻細致,辦事分輕重緩急。抗日戰爭時期,她打進武漢,巧運藥品;中原突圍,她輾轉千里,護送干部;完成任務後又重進包圍圈,與饒民太生生死死在一起堅持斗爭。漢(漢陽、漢川)孝(孝感)陂(黃陂)革命根據地的戰友們都非常尊敬她,熱愛她。楊錚先找來萬建國等人仔細研究,將松滋人民銀行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然後說服從漢孝陂根據地來松滋後,年事已高的老戴和李雲嬌兩口子回復原回孝感老家安度晚年;接著找戴全善和劉元清等人交待家中的一些瑣事,最後將子女上學和生活安排的停停當當。

松滋縣的「查田定產」、「秋征」工作,接近尾聲,荊州地委要召開縣委書記會,總結前段工作。這幾天,饒民太白天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晚上回來還要和同志們商量,為出席縣委書記會議準備第一手材料。直到赴會的前一天,他還在鄉下調查,縣委辦公室準備了有關「查田定產」、「秋征」工作的總結稿子,等著他回來審查定稿。直到天黑,他才風塵僕僕趕回縣委機關,縣委辦公室秘書劉松如立即將總結稿送給他審查。隨他回來的通信員張道武忙說︰「饒書記還沒吃飯呢!」正說著,縣政府來了兩位科局長,趕著要匯報工作,

饒民太手一揮說︰「先听匯報。」他們一談又是半夜,當兩位科局長離開時,已是深夜一點鐘了。勞累了幾天的饒民太已有點倦意,起身活動活動身體,縣委的同志們都心疼的瞧著他,可是,他馬上吩咐︰「劉松如,趕緊審稿。」為了抓緊時間,大家只好采取邊審查、邊打字、邊校對、邊油印的流水作業。文印員小李察覺到了饒民太還沒顧得上吃晚飯,早已是饑腸咕咕,趕緊起身想叫食堂做點吃的。饒民太擺擺手,不讓小李去打擾正在熟睡的炊事員。小李無奈,轉身跑回寢室拿來一小包花生,饒民太看了,滿意地點點頭說︰「這樣就好,我們邊剝邊吃,邊看邊改,磕睡也趕跑了!」就這樣,當把會議材料準備好時,東方已現曙光,雄雞「喔喔」在報曉。

從荊州地委開會回來,饒民太趕著回家看望楊錚的病情。二人手拉手互視良久,好似有千言萬語要說。楊錚想從床上支撐著起來說些什麼,饒民太一把將她扶住,俯去,用一根食指放在嘴邊,示意不用說了,要她好好靜養。而後緩緩抬起頭來,與一邊站著的醫生商定第二天趕緊送楊錚去武漢治病。

晚上萬建國、戴全善、夏家梁、張宗祿等人也趕來了,大家一齊安慰楊錚。正在此時,房門「吱扭」一聲,通訊員張道武跑進來,在饒民太旁邊耳語一陣,饒民太點點頭,然後對躺在床上的楊錚輕聲地說︰「你先休息,讓他們幫助收拾一下。我去縣委開會,明天上午我送你過松滋河!」

饒民太趕到縣委會議室,唐忠英等人早已到了。原來,唐忠英從荊江分洪工地回來,被任命為副縣長,最近他沿著松滋河跑了一大圈,搞堤防調查研究。等饒民太坐定,唐忠英拉開嗓門就匯報起來——

楊錚突然得了胰腺癌,人們心都碎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荊江頌最新章節 | 荊江頌全文閱讀 | 荊江頌全集閱讀